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战定乾坤

对于黄得功部队的突然反水袭击,这让所有的大西军都没有想到的,此时整个大西军都在非常吃力地抵抗着明军的进攻,这个时候黄得功带领的部队突然从后面开始对的西军进行攻击,毫不防备的大西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都打乱了阵脚,匆忙间也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到最后受到前后夹击的大西军军心涣散,特别是在黄得功他们大喊着张献忠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大西军更是丧失了所有的斗志,虽然他们没有亲眼看见自己的大王被杀,但是战争开始这么久了都没见自己的大王露面,心里早就开始怀疑了,现在听黄得功这么一喊,大多数人在心里就承认了这个说法。城门失守,前有明军的疯狂攻击,后面又有黄得功部队的突然反水,而且大王又生死不明,这些大西军将士哪里还有什么信心,所以大西军的崩溃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面对王枫部队的突然袭击,李定国从最开始的惊慌状态中恢复了过来,虽然现在自己的大王已经被刺杀,而且城门也已经失守,但毕竟他手里的军队还是完整的并没有太大损失,在李定国出色的指挥下,大西军将士在经历过最开始的慌乱后慢慢地稳定了下来。

自从明军突然开始袭击到现在,李定国就一直在那里派出传令兵传达着自己的命令得益于李定国平时的威望,大西军各部均听从了他的命令,并按照他的命令开始在城里布置防守任务,正是因为有了李定国临危不惧的出色指挥,整个大西军才能够在王枫部队疯狂般的攻击下没有马上崩溃。

李定国的及时出现虽然稳定了大局使的西军不至于马上崩溃,但是毕竟面对的明军的突然袭击,而且城门口已经失守,没有了任何地理优势的情况下,此时虽然有大西军的将士拼命抵抗,可现在大西军依然处于劣势,在王枫部队的攻击下只有在那里苦苦地抵抗着。

此时李定国一边苦战着一边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黄那边的消息,自从他在得到明军进攻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马上传令黄得功后到现在一直没有任何的消息,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如何不让他着急呢?现在李定国因为要在这里指挥全局无法亲自前往黄得功大营,要不然他早就跑过去了,而现在他也只有在这里焦急地等待消息了。不过对于黄得功迟迟不恢复消息的行为,李定国除了恼火外还是恼火,黄得功作为南京朝廷派过来的援兵部队经管在名义上属于他管辖之下,但是毕竟不是他自己的部队,对于这样的部队即使不听号令也无可奈何。况且现在正处于明军进攻的危机关头正需要他们的协助,所以这个时候李定国也不可能采取什么强硬的手段来,所以在黄得功还没到来前他也只有派出一队又一队的传令兵前去请求他们出战,而且一次又一次地给对方许着越来越多的好处。李定国深知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想要抵御住明军的进攻是没多大的希望了,关键是现在被明军这么突然一袭击士气已经全部消失了,现在唯一取胜的希望就落到黄得功的身上了,只有在双方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黄得功带领着他的十万生力军对着明军全力冲锋,也许还可以把明军全部赶出城去。

当然这个时候李定国还没有想到黄得功已经投靠了王枫,所以对于黄得功部迟迟没有行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这个时候还天真的以为黄得功部之所以没有行动估计是想保存实力,或者在那里待价而沽,等自己开出足够的条件他才愿意行动。所以现在虽然非常生气,不过为了打退明军保住武昌城,李定国不得不对他一次有一次地忍气吞声。如果李定国早一点觉察到黄得功的动向的话,也许事情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至少那个时候大西军也许不会落到个全军覆灭的下场,如果早一点提前准备的话,也许还有机会提前撤离武昌城。

可惜这个世界上不相信如果,大西军的命令已经不可挽回了。就在李定国焦急地等待着黄得功的时候,黄得功的部队是等来了,不过等到的不是什么喜讯,而是天大的噩耗。大西军后方突然响起的喊杀声让李定国心情陷入深渊中去,此时他不敢相信黄得功居然反水了,不过从后方跑过来的传令兵证实了这个可怕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定国再也坐不住了,此时他猛地站起来呆呆地看着前方,面对前后的喊杀声一点都不在意了,此时就仿佛没有听见一样。

如果说刚才还有希望打退明军的话,那么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定国心里就已经彻底失望了,此时不但没有任何机会打退名军的进攻,而且由于黄得功的突然反水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时间,

现在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整个武昌城的大西军只有落到个全军覆灭的下场。而这一切都是这个可恶的黄得功的突然反水造成的。不过现在李定国也没有精力去咒骂黄得功的卑鄙反水了,也失去了指挥部队的信心了,只是在那里呆呆地站着,对于周围将领的请示也开始无动于衷了。最后李定国仰天长啸一声后,猛地拔出随身佩带的宝剑朝着自己的脖子反手抹去,不过幸好这个动作被身边的侍卫发现了,就在他刚要抹到自己脖子的时候,身边的侍卫急忙上前去打掉他手中的宝剑,然后死死地把他抱住防止他再自杀了。自杀不遂的李定国被自己侍卫死死地抱住后就在那里拼命地挣扎着,最后是气急攻心吐了一口血后头一歪就晕到在侍卫的怀里了。

本来开始的时候大西军就已经处于劣势,到后来黄得功在后面突然反水攻击时,受到前后夹击的大西军马上开始混乱起来,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作为全军的指挥李定国偏偏没有即使地指挥下一步行动,而是在自杀不遂后又晕了过去,这个时候大西军已经彻底地失去了指挥系统,而黄得功他们还在那里大喊着张献忠已经被刺杀,没有人出来指挥的大西军到这个时候终于彻底崩溃了,整整几十万的将士失去了抵抗的希望,他们纷纷四下逃窜。

可这个时候要想逃处于城去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希望,各个城门口都已经被明军包围了,而在城里又是明军和黄得功部的四处打击,溃不成军的大西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量,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了任何招架之功,一场攻城之战转变成了单方面的大屠杀。群龙无首的大西军开始四下逃窜,他们有的为了能够逃得快点纷纷扔掉武器,脱点身上笨重的盔甲,而更多的则扔掉武器纷纷举手投降了。经过几个时辰的大战武昌之战终于以王枫的全胜而结束了。

武昌之战在王枫跟黄得功的前后夹击下顺利地收官了,在这场战斗中王枫充分利用特种兵实行了战术,然后再利用城里内应打开城门,最后在黄得功的配合下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具战后的清点,在这场战斗中大西军伤亡人数达到了二十万,俘虏人员达到了恐怖的六十万,剩余的大多化装成普通百姓躲藏了起来,这些还需要明军搜索人员进一步去甄别,。其中大西军的高级将领大多输都被俘虏,包括李定国在他突然吐血晕倒后也没能逃过明军的搜索,同时他也被抓了起来。虽然王枫对传说中的李定国非常的好奇,也非常想见见这个历史上给予了极高评价的大西军高级将领,但是由于现在李定国仍然处于昏迷中没有苏醒过来,所以王枫也只好遗憾地叫人把他先带下去救治,等他苏醒过来时再见见了。

比起辉煌的战果,在这场战斗中明军的损失取非常之小,由于有特种兵潜入到城里大开城门,使明军避免了强攻城门这个艰苦的战斗,而且明军是突然发动的袭击,毫不准备的大西军在失去了自己主帅的情况下又在黄得功在后面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大西军崩溃得非常的快,所以明军的损失那是非常之小。具战后清点,在这场战斗中明军牺牲的人数不到五万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刚开始强攻的时候造成的。不过这么点伤亡数字比起战果来就显得非常的渺小了,以不到五万的伤亡,换来的却是敌人二十万的伤亡加上六十万的俘虏,更重要的是还缴获了大西军大批的武器和粮草。

武昌之战的顺利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也不复存在了,虽然在其它地方还驻扎着部分大西军,可是张献忠为了在武昌城下跟王枫决战,把其它地方的大西军精锐全部抽调到武昌城里,所以其他地方的大西军根本没有多大的实力了,也对明军无法构成任何威胁了。在王枫攻下武昌城后派出士兵去接受张献忠治下其它地盘时,那里的大西军根本不敢跟明军接战了,那些远大西军守军不是开城投降就是弃城逃跑了,根本没有任何大西军敢于跟明军对战了,武昌城一战随着张献忠主力的被歼灭已经把其它地方的的西军胆子吓破了,人家张献忠将近百万的部队说完就完了,自己的那么点部队还不够人家塞牙缝,哪个还有胆子敢跟明军作对?

到这里武昌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了,可他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相反随着时间推移越传越远,最后引起了整个天下的震动!王枫战神之名再一次传遍天下!也许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前人们普遍都认为取得最后胜利的将是王枫的话,那么现在王枫以微小的代价干脆利落地全部歼灭大西军的奇迹却让不少的人跌破了眼镜。

在大家的想法中王枫的实力虽然非常的强悍,可是毕竟大西军也有将近一百万的实力,而且又有从南京过来的黄得功十万兵力相助,这样双方兵力加起来就是王枫部队的两倍了,而且大西军又占有城墙的优势,明军即使再厉害再能打,可大西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吧,大西军也是转战千里,个个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跟王枫的明军对打起来双方怎么也得斗得个旗鼓相当吧?

可是现在传来的消息却是大西军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这还不算,更离谱的却是在这场战斗中明军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但是明军的损失却是那么的微小,微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明军最后的损失居然才五万不到!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么大的反差效果不得不让人怀疑数字的真实性,不过等大家详细地了解到整个战争的全部过程后,大家又开始为王枫的巧妙的战术而惊呼了。从王枫对大西军作战中的一系列安排中,大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王枫高超的指挥艺术。在王枫的一系列作战方案中有许多战术是闻所未闻的,特别是利用特种兵去刺杀敌人首脑,然后再乘机打开城门,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运气,如果仅仅是一次的话那么可以用运气来形容,但是这么多次王枫都没有失败那么就不能用运气来形容了。

在武昌之战结束后,各方势力都在总结王枫的战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随着王枫熟练地运用特种兵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后,特种作战这个战术第一次被世人进行广泛的研究,也正是因为随着王枫的穿越过来,也把特种作战这个战术整整地提前了几百年。

当然除了特种作战外,王枫在这场武昌之战中胜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情报系统也开始广受世人的关注了。以前大家以为打仗只是靠着兵强马壮,然后在指挥官的指挥下士兵拿着武器敖敖地朝前冲就可以了,而现在看到王枫凭借着发达的情报系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大家才发现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

随着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被消灭,此时王枫的名声达到了顶峰,百姓都开始把王枫跟孙武,诸葛亮等人相比了,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那些军事家还要厉害,人们普遍开始把王枫看成了新一代的军事天才战神。除了这些名声外,此时王枫捞到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王枫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势力了,他现在手里已经拥有一百多万的兵力,此时他的势力开始遍布大半个中国。到这个时候,也没有任何的力量和势力可以跟王枫相抗衡了。本来之前处于辽东的建虏本打算利用南京叛乱的时候乘机开始作乱,到现在王枫以极大的优势消灭了张献忠后,建虏也开始乖乖地退兵了。

王枫在武昌城下彻底把张献忠的大西军消灭后,现在国内形势已经开始好转了。想当初兴平皇帝刚即位的时候,由于原二皇子在一帮东林党人的支持下在南京成立了伪政权---永泰政权,并公开打出反对王枫反对北京朝廷的旗号。那个时候由于北京兴平政权刚成立,国内局势还不是那么的稳固,而就在这个时候南京方面这么一突然叛乱,不但立刻把最富裕的整个江南分裂了出去,而且还躺南京方面获得了几十万的兵力。最糟糕的是,在南京永泰政权公开造反的时候立刻与张献忠的大西军达成了结盟的状态,这样一里北京朝廷面对的就不单单是南京方面了,现在要面对的就是南京方面和张献忠双重压力了,更何况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辽东的建虏也突然跳了出来,使北京的形势更加是雪上加霜。

不过所幸的是现在王枫以绝对的优势干脆利落地把张献忠给消灭了。在这次消灭张献忠的大西军战斗中王枫本身的实力损失非常的少,仅仅只是几万人的牺牲,而换来的则是俘虏了大西军六十万的兵力,还把原来受大西军控制的地盘全部收复了回来。经此一战,彻底扭转了最开始北京朝廷不利的局面,随着大西军的覆灭,现在北京朝廷在国内将要面对的仅仅只是南京伪政权了。失去了张献忠这个最重要盟友的南京朝廷可以说没有任何力量来阻挡王枫的兵锋了,更何况在救援张献忠的行动中南京方面派出的黄得功部临阵起义,不但彻底改变的战局,更让南京方面跟王枫的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大西军的覆灭,被南京方面给予巨大希望的建虏也灰溜溜地退回了老巢。面对近在咫尺王枫强大的兵锋,南京方面再也坐不住了,到这个时候已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能够打败王枫。

(本章完)

第一百二十六章 惶恐的南京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军压境第七十三章 稳定民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尔沁部的大礼第一百五十五章 联姻第十二章 小宛入门第五十九章 救济灾民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定国的计策第六十一章 开仓放粮灾民救第三十一章 阅兵第二十一章 初见天颜第四十三章 计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一百七十一章 广宁战役(5)第九十三章 固守潼关第一百零八章 计取济南总兵第一百章 忽悠多尔衮第五十章 与太子论朝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假王枫第五十六章 陈圆圆终得圣宠上架感言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尔沁部的大礼第一百二十九章 左小姐第五十章 与太子论朝政第三十三章 赐婚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乱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安大战(三)第十五章 儿女情长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的大战来临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准备第六十一章 开仓放粮灾民救第八十四章 刺杀洞明第九十五章 招兵买马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访第二十五章 春坊开讲第八十二章 公主出宫第十七章 半路遇劫第八十六章 五里山赌局第二十九章 炙手可热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京叛乱第五十四章 刘宗敏亲自带兵迎战第八十八章 纸上谈兵第九十五章 招兵买马第十九章 存疑第四十九章 东林党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军压境第一百零三章 风云平阳第六十章 王枫突发新想法第二十六章 酒楼纷争第二十六章 酒楼纷争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条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辽东风云第一百一十一章西安大战(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谋义州第十章 卖弄本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庄妃第八十章 红娘子的警告第一百三十三章 凯旋第一百二十七章 软禁第一百零五章 李岩之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谢幕演出第七十一章 平台召见第一百一十章 西安大战(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道战第十三章 福祸难料第七十三章 稳定民心第十一章 最难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七十章 广宁战役(4)第四十一章 胜败第十三章 福祸难料第二十三章 除夕夜团圆第六章 复社聚会第一百二十七章 软禁第一百三十章 左府家丁第八十三章 训练计划第六十九章 平定国丈之乱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选秀风波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八十二章 公主出宫第五十七章 提议兴修水利第八十九章 层出不穷第六十四章 休书琼雯第四十三章 计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假王枫第一百五十八章 婚礼第五十八章 赈灾晚会筹集善款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昌大战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十八章 禁足第一百零七章 “虎”落平阳第二十四章 谁利用谁第八十三章 训练计划第四十五章 顾忌第七十五章 初露野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贵妃的想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攻城遇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