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知兵善战

可在永乐二年,安南国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现在大明境内,并说有紧急事情向皇帝禀告,他也被随即送往京城,得到了晋见永乐帝的机会,一个天大的谎言就这样被揭破!裴伯耆告称在建文年间,安南丞相黎氏突然发难,杀害了原来的国王及拥护国王的大臣,自后改名为胡一元,并传位给他的儿子胡氏,利用改性的方式来设计欺骗大明皇帝,骗取封号。

裴伯耆在永乐帝前说的是声泪俱下,还写了一封书信,上面说道:“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鸣阙下,伏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奸凶,复立陈氏,臣死且不朽!”

如果一切都如裴伯耆所言,那南安胡氏就犯了极其严重的欺君之罪。胡氏不仅欺骗了整个大明朝,也欺骗了最不容忍其他人欺骗他的永乐帝!可是,永乐帝也不能因为一个叛逃大臣的一家之言自己打自己嘴巴,礼部的官员有去安南亲自核实过,册封的诏书也发下了,这事上必须慎重。

永乐帝就这样先把裴伯耆这位从南安叛逃过来的忠臣先安顿下来,不动声色地进行新的调查,永乐帝需要更多的证据。也就在永乐二年八月,另一名人证出现了,这人就是原安南陈氏国王的弟弟的陈天平。这位落难王室,也是陈氏唯一的落网之鱼是先逃到寮国(老挝),因为寮国也是大明的属国,然后由寮国护送到了大明,相应的证明安南国内的确发生了胡氏篡国之事。这下,永乐帝全明白了,他不仅被番邦的逆臣欺骗,更被下属的礼部官员欺骗了。

但是,永乐帝此时依旧不动声色,因为他也没见过陈天平,国之大事需要慎重。所以他照例在年底接受南安使臣的朝贡。可在使臣们来到宫殿内,正准备下拜,坐在宝座上的永乐帝突然发话:“你们看看这个人,还认识他么?”

此时陈天平应声站了出来,看着安南来的使臣们。

使臣们看清来人后,大惊失色,出于习惯立刻下拜,有的还痛哭流涕。

一旁的裴伯耆也十分气愤,他站出来斥责使臣们明知现任国王是篡权贼子,却为虎作伥,不配为人臣。他的几句话击中了使臣们的要害,安南使臣们惶恐不安,无以应对。

人证物证皆在,永乐帝怎么可能不愤怒!立马将先前派往南安的礼部大臣下狱,罪名就是欺君罔上。接着立刻发下诏书,对现任安南国王胡氏进行严厉指责,并表示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让大明满意的答复,大明天子的雷霆之怒不是好玩的!

永乐帝的斥责诏书似乎很见成效,安南现任胡氏国王的答复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在答复的书信中,这位国王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表示自己不过是临时占个位置而已,国号纪年都没敢改,现在已经把位置空了出来,诚心诚意等待陈天平回国继承王位。

当然,永乐帝根本就不信这个人篡国的逆臣真会这样做,永乐帝也是靠特殊手段夺取江山的,他当然理解叛乱成功者的想法。只是,对永乐帝来说,依靠篡位夺权的成功者,只需要永乐帝一个人就够了。可是,摆在永乐帝面前的还有一个麻烦,很大的麻烦。

身为马上皇帝的永乐帝,当然是支持裴伯耆借兵复仇的办法,这个办法最简单,也最实在。可偏偏,洪武皇帝在生前规定了众多的不征国,其中就包括了安南!

永乐帝靠靖难起家,标榜的敬天法祖,他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一开口要打的话,下面的大臣也会反对。而且胡氏现在表面上已经认错,如果胡氏真这么听话的话,那事情也就简单多了,也省去了永乐帝不小的麻烦。

在安南这件事上,永乐帝也有征求过道衍的意见,道衍和尚的意见很简单,先把人送过去,然后再静观其变。而李浩然更是通过道衍向永乐帝建议,陈平安可以送过去,但要用联络消息为借口把裴伯耆留下,而留下裴伯耆的意义,永乐帝与道衍当然知道。

留下了裴伯耆这个陈氏王朝的忠臣,表面上是用来维持安南与宗主国大明朝之间的感情。可实际上,是为了战争做准备。如果安南的胡氏乱来的话,陈平安又不幸身死,那裴伯耆就是大明的几十万大军向导,在裴伯耆的引导下,大明军队可直接杀入安南腹地,剿灭叛逆!

安南后面要发生的事,李浩然都清楚,因为他偷看了历史的进程。现在他这只蝴蝶对历史的改变还是极其微小的,反正他还是个孩子,很多事还可以静观其变。至于安南的战事,李浩然认为国家养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不打仗的军队就只是一堆花花瓶子,一碰就碎。而且安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千百年来,中华强则向中华称臣,中华弱则变成强盗掠夺土地、人口,杀戮我中华百姓。李浩然很期待自己日后有亲手解决安南问题的机会。

为了日后方便,李浩然还通过道衍多安排了一手。那就是当陈平安出现时,李浩然就让道衍向永乐帝建议,送陈天平两个女人照顾陈天平的生活,反正陈天平来大明的时候也是孑然一身,身边也需要人伺候。在陈天平的身份被确认后,这两名送去伺候陈天平的女人也就越发的重要,到陈天平离开南京时,其中一人已经怀有身孕,陈天平更私下保证,只要他能平安回国成为国王,一定迎娶大明女子为王后。

陈天平能不能活着成为安南国王,结果李浩然已经知道了。关键是他所留下的血脉,将在日后有大用。只要这条血脉保留下去,总有一天安南再次成为中华皇朝的一个省。至于陈天平这个人的死活,李浩然不在意,道衍也不在意,永乐帝更不在意!

安南的事就暂时这样了,不管后面会发生什么,大明朝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第二件事才是李浩然最在意的,因为他一直所向往的,一直所崇拜的郑和船队,大明的无敌舰队终于是要出海远航了!

明永乐三年,永乐帝遣中官郑和、王景弘率领大明舰队出使西洋!郑和七下西洋中的第一次首航即将开始!

郑和,云南人,小名三保,本姓马,*人,祖先为西域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元朝残部统治的云南,一举攻克云南。那年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阉割成太监,随后五年更随明朝大军东征西讨,最终被分配到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身边,成为永乐帝的贴身太监。

在现代人的眼中,太监似乎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扭捏作态如同女子的妖孽。可实际上,在明初的很多太监中,皆是弓马娴熟的善战之辈,靖难之役中多有宦官跟随在永乐帝身边,或为将冲锋在前,或为贴身侍卫时刻守卫在永乐帝身边,无一不是敢死之士。当年的马三保正是其中之一。

永乐二年,永乐帝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史书上记载:郑和“身高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

永乐帝在认命郑和为正使出使西洋前,曾经询问过袁珙之子袁忠彻。袁珙老了,袁忠彻的相术已经继承了其父九成的本领,正是袁家的新一任继任者。袁忠彻是这样评价郑和的:“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出使西洋在朝廷绝大多数的朝臣眼里是个苦差事,茫茫大海,凶险无比。一心想老死家中,落叶归根的大臣们可不愿意接手这样的苦差事,对于永乐帝的任命也就无一反对,这样苦差事当然是交给能吃苦的,又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去做。

可谁又知道,一直到六百多年后,海洋却是中国人无法忘记的痛!骄傲自大,闭关锁国,使得中国经历了最黑暗的百年,直到现世都无法改变海洋弱势的局面。无数人捧起史书,看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想象着传说中的郑和宝船,大明无敌舰队,是那么的辛酸。

李浩然虽然有跟道衍提过海洋的重要,东海之滨倭国的威胁,但道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海洋,还是倭寇,都不是太重要的存在。只有李浩然的心里一直记着,也是他想要改变历史的一大目标。

郑和,李浩然认识,李成应也认识。都是永乐帝当年的贴身侍卫,郑和与李成应之间的关系很不错,都是当年燕王身边的贴身侍卫,都是保护着燕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一起在尸体上喝酒吃肉的生死兄弟。所以郑和也认识李浩然,也知道李成应把这个儿子宝贝得不行。当初李成应因为林月如犯事的时候,就是马三保拦着永乐帝,为李成应求情,也是他想办法让人去通知李立华的。

第两百二十七章:退敌之策?第七十八章:挂彩了第六十一章:夸赞第两百九十五章:输赢未定第两百八十七章:眼皮子底下第十六章:成西王……?第两百零二章:内部斗争第五十六章:朝堂之上第十四章:猪的作用第六十一章:夸赞第两百六十八章:纠缠第两百五十八章:复杂的程序第一百九十九章:不是外人第一百二十四章:缺货了……(求收藏)第二章:疯长的草第三百一十六章:好玉第一百零五章:王府惨叫第三百二十八章:是何居心第七十八章:挂彩了第九十二章:什么宝贝?第两百七十二章:吓死了……第一百零三章:可有妙计?第一百五十六章:笑不出来了第两百六十三章:一举拿下第两百零一章:按兵不动第三百三十五章:发扬光大第一百二十四章:缺货了……(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有意疏远第七十四章:纸老虎第三百一十章:并不知情第五十六章:朝堂之上第一百三十七章:心狠手辣第两百六十六章:找谁?第四十六章:心酸的故事第一百一十四章:援军到了第六十八章:撇干净第九十九章:好主意第两百七十一章:书读傻了?第两百一十一章:不谈战事第四十八章:聪明的朱由校第九十七章:渡种?第一百八十章:上当第八章:可怜的猪第两百七十一章:书读傻了?第十三章:学习很重要第三百三十一章:来不及了第一百零七章:失算第两百六十二章:谁敢得罪第十八章:官兵比乡勇第两百六十二章:谁敢得罪第两百八十二章:退回第五十二章:一个没控制住就……第一百二十三章:审理第两百一十八章:解一时之围第六十章:心事重重第两百五十四章:你说什么都对第九十六章:要钱……第七十章:杀人了……第一百三十三章:大事不妙第四十二章:火星出名了第七十六章:幼儿园园长第两百一十四章:缺乏意识第两百六十七章:是来搞笑的吗第七十章:杀人了……第两百九十章:无法传递第二十六章:女公子第两百七十三章:弃城第三百二十六章:谁都跑不了第八十八章:秘密第九十五章:定心丸第一百四十三章:大和尚第五十七章:这货才是穿越的吧!第两百零二章:内部斗争第两百三十五章:一物降一物第两百七十八章:随你调用第三十五章:赴任第一百六十七章:高升第两百四十二章:拦住第十二章:骑马兜风第十二章:骑马兜风第两百九十四章:指日可待第两百四十五章:城头爆炸第两百四十二章:拦住第一百四十二章:教给谁第一百五十章:谁的功劳第两百二十九章:探探情况第三百零一章:暗度陈仓第三十五章:赴任第两百七十四章:望风而逃第一百零三章:可有妙计?第一百六十七章:高升第五十九章:帝王难测第一百六十七章:高升第两百二十三章:占据哪里?第三十六章:汤县第两百四十五章:城头爆炸第六十七章:刁民第五十二章:一个没控制住就……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容小觑第一百二十五章:胡闹!(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