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别以为朕不知道!

陆承启静静地听着右谏议大夫钱宗方的说辞,似乎也很有道理。但其中的原因,恐怕不会如此简单吧?至于士子会闹事,陆承启先前是没有什么考虑。可他并不怕,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再加上手握报纸这等利器,这些秀才举人又怎么能摆弄舆论呢?

钱宗方一说完,便有人出来附议道:“陛下,钱大夫说得在理,臣附议!”

有了领头羊,自然会有更多人跳将出来。“臣附议!”

“臣亦附议!”

……

静静听他们说完,没人再出来附议的时候,陆承启才冷笑道:“你们说得似乎很有道理,但你们真的以为朕不知道吗!你们不过是怕胥吏都有了官身,便与你们同起同坐,你们先前积累的威严便一扫而空。哼,打得好一手如意算盘,好一手如意算盘!”

这句话诛心,吓得那些出列的官员都像云枫那样,皆跪倒在地,说道:“臣等不敢!”

陆承启好笑道:“你们有什么不敢的,为了你们的面子,你们什么都敢做!可你们得问问朕答不答应啊,问问天下百姓答不答应啊!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打得是什么主意,以为天底下百姓这么好糊弄?朕告诉你们,今日你们糊弄百姓,明日百姓便糊弄你!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你们读的圣贤书去哪了?民心是你们能糊弄的吗?吏治崩坏,是百姓在受苦。你们食君之禄,却不行忠君之事。一心扑在你们自己的利益上!”

陆承启毫不留情地把话挑明,这些出列的官员听得冷汗直流,心中皆道:“如此君王,实所未见!”为什么从来没见过?那是因为陆承启直接命中官场中的利益勾当。让他们觉得无处遁形,才如此惊惧。

陆承启也知道,如此不给他们情面,他们定然怀恨在心。可他不在乎,这些心思不在国事上。不在百姓身上的官员,一个他都嫌多。既然现在看出来了,便给了一个眼神给许景淳。许景淳也是聪明人,很快便会意,暗暗把这些官员记录在心,等着陆承启的事后处置。

环视了一下跪倒一片的大臣,陆承启冷笑道:“先前朕说过,谁跟百姓过不去,朕就跟谁过不去!这些胥吏如此可恶,即便情有可原。也是为恶一方,如何能赦免?十品官制,朕是一定要实行的,你们劝阻也是没用!吏部尚书何在!”

听得陆承启喊话,吏部尚书吴显祉连忙出列说道:“臣在!”

“下了例朝,你立时整理出各个路、府、州、县所缺胥吏,把无实职的官员派遣出去。至于圣旨,由内阁拟旨,呈给朕审阅。此事刻不容缓,朝廷不养闲人!”陆承启以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

“臣遵旨!”吴显祉、内阁十二阁臣一同领旨道。

“礼部尚书何在?”

原本老神在在。好似事不关己的礼部尚书冯承平被陆承启这么一叫,连忙出列说道:“臣在!”

“以礼部之名,诏告天下。此后胥吏亦能科考,不再世袭。十品官制。官吏不再泾渭分明。日后科举,便是从那小吏做起,看政绩升迁,由户部考核。”陆承启淡淡地说道。

“臣遵旨!”不仅冯承平要领旨,便是吏部尚书吴显祉也要再说一遍,毕竟这事也是有关吏部。

“刑部尚书何在?”

一脸严肃的刑部尚书周延华。出列说道:“臣在!”

“十品官制,即日起写入《大顺律》之中。至于《大顺律》中,有关胥吏不得科考,世袭之说,一律删除。”陆承启淡淡地说道。

没想到,这国丈周延华丝毫不给陆承启面子,说道:“陛下,依制,若要删改《大顺律》,须得大理寺、刑部、宰辅三方商议,皆通过方可删改。”

陆承启听了,说道:“怎么,朕说的话,就比不得他们?宰辅都给朕撤销了,哪里还来宰辅?大理寺卿,你来说说,朕这个制度,能否通过?”

大理寺卿任棋燊连忙出列说道:“十品官制,能加强朝廷对地方控制,自然是好,臣附议!”

陆承启再把目光转向周延华,说道:“周卿,任卿都这么说了,你还有何话?”

周延华不卑不亢地说道:“臣并不认同,但陛下若一意孤行,臣领旨!”

现在摆明了是陆承启朝纲独断,他即便有心反对又如何?连宰辅陆承启都不设,即便是现在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徐崇光,也没有提出异议,他一个六部之一的刑部尚书,能做得了什么?识相的官员,早就明白了小皇帝是下了决心要整治吏治的了。现在谁出头,谁倒霉。没看见已经跪倒一片了吗,这些人说不定就已然上了小皇帝的黑名单了。

“十品官员俸禄为一月八贯钱,由户部理清胥吏人数,登记在册,统一分发。以后不在名册上的胥吏,皆为伪吏。伪吏之徒,杖责二十,罚款二十贯,三代不得科考。至于先前监察司查到的污吏,一律捉拿,依法处置。”

陆承启声音洪亮,大庆殿中诸臣听得清清楚楚,话音一落,职责在内的官员只好说道:“臣领旨!”

说罢这句话,六部尚书才发现竟只有工部尚书李诫和兵部尚书秦怡康没有涉及在内。至于户部尚书林镇中,礼部尚书冯承平,吏部尚书吴显祉,刑部尚书周延华,每个人都领了旨意,须得承办公事。这么一看,就发现小皇帝此举绝非心血来潮,而是谋划已久。不然一时兴起,又如何筹备得如此缜密,把每一个朝臣的嘴都堵死了?

其实这十品官制的灵感,都是来自后世的公务员制度。以吏升官,可以观察候选人的办事能力。就如同陆承启所说的,朝廷不养闲人。要是没有办事能力,又不会为民办事的,陆承启怎么能让这种人身居高位?这不是拿自己的江山不当江山嘛!

吏治清明,官场肃靖,是一个中兴皇朝的前提条件。若是官场腐化,中兴皇朝从何谈起?就凭陆承启一个人,能撑得起整个大顺吗!一个篱笆还三个桩呢,一个人的努力,却有一群贪官污吏扯着后腿,即便有雄心壮志都淹没在官场的勾心斗角之中了。为了杜绝这个局面,陆承启采取的方法便是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啊!

见到自己亲手引导的这个局势,陆承启很是满意。朝廷上的胜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民间。陆承启可不怕士子们闹事,而是盼着士子们闹事,才能把这个政令让天下人皆知。手握《大顺民报》,还怕引导不了舆论吗?

想到这,陆承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说道:“众卿还有要事启奏否?若无,便散朝罢!”(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八章:雄关险隘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软第五十六章:大学落成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 二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三百零八章:新式战船模型 上第二百六十九章:越辩越明第一百七十四章:各取所需第八十八章:隔阂初生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决战第一百五十八章:精兵是这样练成的 上第二百五十二章:运河设想第一百四十五章:条约细节第九百零三章:不如归去第八百零五章:伏兵尽起第五百二十八章:收买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显 四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复“故土”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学学官第九百五十八章:草原变天了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八百九十八章:谱成曲子第七百七十二章:死无对证第四百零五章:元绶新政旧事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紧盯第三百三十四章:赶路第一百三十二章:谈判拉锯战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九十二章:定计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议第三百三十三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二百九十章:前来归顺 上第九百零八章:萧太后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三百三十三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八十一章:劝降不成反被辱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驾亲征第612章:梯田第五十七章:带上军官踩场子第九百四十章:扬威大漠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师败落至此第九百二十七章:出了一口恶气第八百四十六章:教育计划第一百四十六章:宴后问武第五百四十九章:谁都没想到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一百五十五章:夫复何求第八百三十一章:势不可挡第三十五章:国子监第十八章:税制改革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识金镶玉第七百一十三章:风景唯独长安好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五百七十五章:攻心为上第九百四十四章:一边倒第四百九十五章:黄河治水初见成效 下第三百零六章:惊鸿一瞥第六百三十四章:竟无语凝噎第五百五十八章:炮船交付第一百七十一章:真相浮现第二百一十章:如何处置第五百三十五章:进宫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见皇第八百八十五章:发配还是勉励?第三百五十九章:韩家有女初长成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说你行你必须行!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荣第七百五十七章:被砸晕了第六百七十八章:施药局、养济院第二百九十八章:国子监辩道 五第三百五十四章:辽国困局第二百九十四章:国子监辩道 一第七百二十九章:赈灾有方第一百五十一章:高丽使团的招数?第四百四十九章:雄心第八百五十四章:江南粮仓第三十一章:边关急报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638章:省元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二百六十六章:关学入驻第七百零一章:恳求出兵第十章:例朝风云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第八百二十六章:议增兵,满朝皆惊 下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三百七十八章:老将抱恙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一百三十二章:谈判拉锯战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七百零五章:倭国来使第二十九章:惊世发明第七百一十八章:盛世初显 四第七十章:契丹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