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知行合一,崇文尚武

“行了,行了,朕还不知道文卿是何人么?”

陆承启不过是打趣,见文彦博如此认真,感叹这人什么都好,就是爱较真,连个玩笑都开щщш..lā其实也不怪文彦博,他受过的教育都告诉他,在皇帝面前,不能恣意妄行。那带来的后果,自然便是中规中矩,不敢有稍稍逾越。

陆承启大感无趣,便是固执如徐崇光,也会偶尔开一下玩笑,调剂一下君臣间的气氛。可这文彦博,刚直过了头,连玩笑都开得不尽兴,难怪陆承启会如此意兴阑珊。

“陛下若无要事,臣便告退了……”文彦博出声试探道。

“去吧去吧……”陆承启知道,文彦博作为参知政事,还是很多工作的,也不强留他。

其实大顺立朝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后来太祖认为宰辅权柄过大,万一有个好歹,也不好处理。再加上立朝初期更面临着平定内乱、统一全国、抵御外族入侵等繁重的军政要务之处理,宰辅便是再厉害,也分身乏术。于是,太祖就试图为宰辅设置副手,协助其处理日常政务,但不知为其设置什么官职犯了难。于是太祖便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前朝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庭上事,殿廷别设砖位于宰相后,敕尾署衔降宰辅数字,月俸杂给皆半之。大概是太祖意未欲令居正等与宰辅平起平坐,总归是要给宰辅一点颜面。

做到参知政事,便等于副相了。只要熬得过宰辅,那升任下一任宰辅,是名正言顺的。只可惜文彦博时运不济,才做了参知政事没两年,还没把杨太师熬退,陆承启便废了宰辅,建立内阁了。按理来说,他才是最德高望重的,最应该做内阁首辅的。但徐崇光是“从龙之臣”,抢先站队了,他也只好落于人后,自叹时运不济。

不过参知政事也是朝廷重臣,只是尚未位极人臣罢了。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未必能登上这个位置,文彦博也知足了,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做到告老还乡,也算是不枉世上走一遭。再加上小皇帝似乎有意无意补偿自己,竟让自己做了恩科主考官。虽说只是这些举子的座师,可就是座师,门生故吏才遍天下啊!更何况这才恩科所纳进士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文彦博可谓声名大噪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陆承启想到这,拿起了那本李诫呈上来的奏折看了看,心中还是有点担忧。虽然给了李诫偌大的权力,全权治水。可黄河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在中原腹地肆虐着。从上古时代一直到现在,从未曾停歇过。黄河几次改道,定时的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可害处更加大。

“看来,还是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才行……”陆承启心系黄河沿岸百姓,不知道这洪水什么时候又要肆虐中原大地。“唉,多难兴邦,可汉人的灾难,也太多了些……”

感慨了一番,才拿起朱笔批复道:“朕已调遣治水行家,前去助卿一臂之力。”

写完后,陆承启唤来高镐:“且去吏部,告诉吴显祉,调刘彝去协助工部尚书李诫。再遣人将此奏折送到李诫手上,务必要快。”

“遵旨!”

高镐匆匆离去后,陆承启开始琢磨,给孙觉、陈襄的圣旨怎么写了。至于送信一事,陆承启没有丝毫担忧。自他掌权以来,每月都拨出款项,专门修路。不仅是驰道,还有驿道、官道,从长安城开始修,现在已经差不多可以修到幽云十六州了。南方因为江南人烟稀少,尚未着手修建。每每过了秋收后,工部都大肆招募青壮,给工钱、三餐,专职修路,成绩斐然。

至于为何修幽云十六州的路先,陆承启的想法很简单。若是边军抵不住辽国大军,可以迅速调遣兵马北上抗敌。再加上长安地处中原腹地,不像北宋都城汴梁,无险可守,只要应对得当,守住国土是绰绰有余的。

陆承启可以在有生之年开疆拓土,可他不能担保不肖子孙丧权辱国啊!为了攒厚点家底,就要努力奋斗了,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做中兴之主的苦处,又有谁知道?

叹息了一声,陆承启心念一动,在宣纸上用金笔狼毫写下了八个字“知行合一,崇文尚武”。

翌日,长安城中,一如既往地从天刚亮便开始卖报。

卖报有报童,有报摊,还有书店,都开启了这份营生。而且还有许多报童得到了老顾客的青睐,准许他们上门送报,还提前给付一月的报钱,也不过六十文罢了。

“卖报,卖报,圣上欲开蒙学,皇庄出资,五岁至十岁孩童免费就读!”

“知行合一,崇文尚武,圣上御笔亲书!”

“卖报,卖报,蒙学先生,由陈襄、孙觉遴选!”

“……蒙学不限男女,皆可传道授业解惑!女子教、、、、;男子教、、,大顺孩童一律免费……”

“……才德兼备弟子,皇家大学破格招录!”

……

报童一个个兴奋异常,奋力地吆喝着。虽然他们大多过了十岁年纪,为了帮补家用,不得不做这份营生。可古人兄弟姊妹多,即便自己享受不了这个待遇,可只要弟弟妹妹享受得了,那就行了。听说皇家大学为了蒙学一事,还特意开了女班,要是学成,举荐到家乡左近做工,大多是纺丝织布类的工作,工钱甚至比男子还多!

如此好的福利,怪不得这些报童如此兴奋了。行人见了,更是纷纷“慷慨解囊”,买了份报纸,不管看不看得懂,都装模作样地拿着看,嘴上评论道:“圣上真个是大手笔!”

第八百八十九章:入不敷出第三百四十五章:血溅五步第五百二十二章:震惊第一百五十七章:经验主义害死人第七百一十一章:铜矿第625章:租房难第一百五十一章:高丽使团的招数?第二十二章:中秋佳节第一百三十四章:悬挂的地图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敌第七百五十三章:赐名第三百八十三章:反意渐露第九百一十七章:民情激愤第一百九十五章:是虎是猫?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 六第七百零二章: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五十八章:给穷人一个希望第九百二十八章:准备出征第四百五十三章:辽国皇后萧观音第七百八十章:过乞巧节第六十一章:拉膛线第六百六十四章:虚心纳谏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复现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弹劾第四百八十五章:腊八时节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细作的前提第七百二十章:无色琉璃第七十章:契丹先锋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险恶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三十四章:不受降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齐鸣第630章:不是滋味第三百零七章:赐同进士第八百四十八章:马匪第三百八十八章:打不得!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独大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装船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乱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四百零九章:尽孝不是做戏第一百三十八章:庙会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银矿第二十九章:惊世发明第五百零九章:互换官职第一百二十一章:献俘第一百九十三章:用心险恶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八百四十七章:辽国改元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第四百一十三章:隐秘第一百六十二章:风波第九百零七章:婕妤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债已偿第二百九十八章:国子监辩道 五第八百二十九章:拟国书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八百零四章:拖延时间第一百七十六章:争辩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颜劾里钵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纳功第七百四十四章:挖池造山第一百七十九章:惨烈争夺第四百七十二章:皇帝梦第五百七十二章:三两句情话第一百四十章:射艺较技 上第一百二十八章:战争红利第七百零四章:套话第七百七十七章:赐金券,免弹劾第一百八十六章:准备事宜第七十章:契丹先锋第四十六章:狂欢元宵夜第四百五十三章:辽国皇后萧观音第八百八十章:商法不是吃素的第一百一十四章:边塞之上第四百四十四章:诛心之言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后第十四章:酒楼见闻第五百九十一章:太后召见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儒第四百六十二章:诈病第四百五十八章:诬告?第六百七十四章:蠢蠢欲动第三百六十一章:孽缘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临头不自知 上第四百一十一章:何为万家生佛第九百二十二章:追查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三百二十四章:水师败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