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车中论政

刘彻愣了一下,叹息道:“朕合唱不想做个礼仪之邦,让我大汉子民安居乐业,远离征战之苦!可匈奴人会给朕这个机会么?且不说匈奴人,就是岭南的百越众国,也都不安生!这还是远的,近的就不说也罢。”

燕铭沉默了一下,刘小猪说的倒是推心置腹。

现如今他刚刚即位,皇权不稳。北有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威胁中原政权的强大匈奴人,南有百越众国。至于他嘴里说的‘不提也罢’,自然是指的分封出来的诸多刘姓诸侯。

这些人算下来都是高祖刘邦的血脉,哪一个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皇帝梦罢。

后宫之中,真正的掌权者窦氏老太后,最喜欢的也并不是这个年幼的新皇帝。恐怕在她的心中,刘武的那一脉更重要呢!

王娡虽然是真心的站在儿子的一边,可这个女人心狠有野心不假,在国家大事的政治头脑之中,却不是那么拎的清楚。

看到燕铭沉默,刘彻伸手在他的肩上拍了拍,说道:“燕侯,如今朝堂之中,朕已经安排了许多儒生作为官员,新政寄希望于他们。赵绾和王臧已经暗示朕几次,不用事事都奏明东宫。朕一直再思量,觉得他们俩说的也有些道理。”

燕铭愕然,没想到赵绾和王臧竟然行动这么快,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的让皇帝独断专行,这样一来,一定会触动窦太后的权利。

“书生误国。这两个家伙自身都没清理干净,竟然这就开始让皇帝收回权柄。他们以为政治是什么?可笑幼稚。”燕铭心中极为不悦。

从个人感情上,他倾向于刘彻。但赵绾王臧这样做的结果,历史上已经有了证明,行不通。

叹了一口气,燕铭还是决定救一救赵绾王臧。虽然两个人贪财一些,可毕竟有过一面之缘,除了贪一点儿之外,还算是个好人。

“陛下,您所要的大汉若想按照您想象中的路线发展,臣认为,老太后这一关必须要过。但不是现在。赵绾王臧所建议的事,您不能做。做了,之前的一切都将功亏一篑。”燕铭郑重的说道。

“有那么严重?朕不过是想变法,施行新政。朕就不明白,这天下是刘家的,老太后也是刘家的太后,朕觉得这利益上,并没有太多冲突,为何做不得?”刘彻有些激动。

“陛下,在臣看来,黄老之学和孔孟儒学并没有太大区别。可你知道老太后为何明里暗里不喜欢儒生和儒学么?”燕铭笑问道。

шшш ●тt kΛn ●¢O

刘彻一屁股坐在车上,抱着双腿,一点儿皇帝样儿都没有,有些泄气的说道:“朕还真是不明白,祖母为何就不喜欢儒生。”

看着有些孩子气的刘彻,他实在想象不出,这个人竟然是后来和匈奴几乎打了一辈子仗,杀伐果断的汉武大帝。

“陛下,其实学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字儿而已。”燕铭脸上带着恭谨,慎重的说道。

刘彻抬起头,沉寂的眼中有着一道光芒闪过:“权!”

“臣不敢说,臣也没说。这是陛下说的。”燕铭故意耍了个滑头。

“你这小子,心思忒坏。朕倒是有些后悔封你为侯。将来有一天你封侯拜相,朕可要头疼呢!”刘彻笑道。

燕铭下意识的缩了缩头。汉武帝的丞相,真的没有好下场,他可从没想过封侯拜相。

“当年高祖,就看不起儒生。第一次见叔孙通的时候,拿着他的书生方巾,直接便溺。文帝一朝都是按照黄老之学治国。孝景皇帝之时,儒学启蒙。老太后也没说什么。可到了您这里,为何黄老和儒学之争就那么严重呢?归根到底还是陛下说的对。”

“赵绾和王臧两个人,表面上是忠于陛下,实际上两个人却是在陷害陛下。”燕铭最后下了一个结论。

这一句话,刘彻都愣了一下看着燕铭,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他们口口声声建立明堂辟雍,口口声声改制。可这些实惠的东西第一件事儿就是想着给陛下。表面上来看,那是对陛下的忠诚。可却不知不觉之中,陷陛下于不孝不义!”燕铭并非刻意说的严重,而是真的这么认为。

“继续说,朕听着。”刘彻的脸也凝重起来。

他知道燕铭,玩笑起来不拘小节,可认真起来却是绝对真诚。

“大汉以孝治天下。如今陛下上面还有窦老太皇太后和王太后,赵绾王臧却一心为了讨好陛下,把所有改制之后的好处都让陛下先来,却从未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放在前面。陛下您想,如此一来,窦老太后对儒学会不会有意见?若您是她,会不会让儒生继续干政?”燕铭问了两句。

每一句都问在了刘彻的心上。

他是位高权重的皇帝。如今可以说除了窦太皇太后和王皇后,已经没有人能对他制肘。若是有人如同赵绾王臧一般,什么事儿都绕过他,去找丞相窦婴商量。恐怕窦婴和那不识趣的人脑袋早都搬家。

想明白此节,刘彻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皇位原来竟是如此不稳。不禁背后出了一身冷汗。

“陛下若把这明堂辟雍的建筑图纸给老太后瞧瞧,先给老太后建立一座规制的寝殿,臣相信,接下来的事儿会好办许多呢!”燕铭笑道。

刘彻的眼睛一亮,笑道:“你这小心眼儿还挺多。”

“这都是臣的经验。教导学生,有些问题怎么讲,他们都不会懂得。于是臣就想了一个办法,叫做体验式教学。就如同一块烧红了的铁,你怎么形容它的温度,也不如摸一下记的牢靠。那感觉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燕铭脸上堆着笑容说道。

“体验式教学。这么说朕也该让老祖母体会到新政的好处才行!”刘彻说道。

“是呗,新政施行,肯定要触及各方面利益。但是触及谁,都不能触及老太后和皇太后的利益。否则皇帝您的日子……”燕铭没有继续说下去。

刘彻已经明白燕铭的意思笑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朕这皇帝如此一来,却是有些没味儿啊!”

燕铭说道:“陛下,有味儿没味儿,完全是个心态问题。在我们茂陵乡下,但凡是有老人在的人家,每日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并且事无巨细,都要禀告明白。陛下,你想一个穷乡僻壤之地,居家过日子尚且如此。更何况规矩森严的大汉皇宫呢?”

“您之所以事事都要向老太后请示,不是说您没有权力决策。而是陛下您孝顺。所以说赵绾王臧两个家伙表面上看是为陛下着想,可一旦陛下这样做了,就会被扣上德行有亏的帽子。到时候老太后借机发作,后果不用臣细说。”燕铭闭上了嘴。

刘彻沉默了,燕铭说的有道理。一旦真的让窦老太后发作起来,最好的结果就是老太后直接插手朝政,革职所有自己提拔的官员,赵绾王臧恐怕是吃饭的家伙都要搬家。

而更差的结果就是,老太后直接发动政变,废了自己这个屁股还没坐热的皇帝,然后另立新君。

“燕侯,朕谢你!”刘彻对着燕铭拱了拱手。

燕铭连忙在车板上跪了下来,说道:“臣是为陛下着想。老太后年事已高,陛下在这期间,只需记住,谨守孝道即可。这样一来,陛下让步,老太后让步。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所谓的新政,老太后是不会干预的。”

“嗯!”刘彻点了点头,说道:“按照你的做法,大汉距离礼仪之邦也仅仅是一步之遥啊!”

燕铭笑道:“一步之遥,等同于咫尺天涯。所谓的礼仪之邦,必须有强大的后盾才行。对付匈奴这样的混蛋,还是先打服了,然后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礼仪呢!”

第97章 徒孙第325章 太皇太后的态度第369章 义务教育第96章 祥瑞第71章 韩嫣的问题第528章 水路通道第439章 回家第572章 枪131章 不速之客第468章 风里雪里我陪你第236章 造假第95章 龙脉第506章 造访第31章 水车第2章 公元前140年第366章 谦虚的燕铭第107章 正式入朝第285章 带倒钩的渔网第519章 石门开启第299章 教会他们思考第424章 江充第100章 无名的缘第573章 仓库第148章 童叟本无欺第358章 惊艳了全场第157章 燕神仙(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第72章 皇家秘辛第530章 陈兵裂口第51章 葬旧第543章 东征扶桑第26章 收奴第65章 入长安第445章 归来见天子第329章 雷神显灵?第118章 困兽斗第221章 精力旺盛的少年第304章 实验第578章 郊外军工第344章 鏖战第547章 开城门第403章 推销第325章 太皇太后的态度第598章 立国第552章 现代的气息第127章 约法三章第369章 特种作战第506章 造访第521章 蜃楼再现第508章 离天最近的地方第500章 新北城第564章 扎针第83章 胆大的嫣然第70章 庞大的助攻小队第124章 西市的糙纸坊第442章 绣衣史第530章 陈兵裂口第539章 银行第158章 植入广告(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第24章 弘燕堂第572章 枪第570章 反出长安第121章 你我皆凡人第62章 吃拿一条龙第82章 火在烧第559章 开往长安的列车第411章 云中混乱第491章 且兰地图第416章 王恢的幺蛾子第86章 剑客第450章 乱起百越第578章 郊外军工第543章 东征扶桑第311章 边民殇第512章 大航海将临第110章 装孙子第372章 百家宴第42章 活埋懒汉第526章 温存第75章 象牙麻将第409章 完美击杀第94章 家里的小插曲第573章 仓库第371章 新茂陵第79章 和亲?和就是啦第93章 归去,虽无风雨却留晴第239章 变革起第584章 荀彘的决定第144章 绕不开的纷争第377章 生意人平阳第505章 鬼冢第496章 粗定南夷第103章 五公里越野第112章 皇帝的小苦恼第281章 扭曲的时间轴第66章 丑姑爷见岳丈第157章 燕神仙(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第357章 壮士凶猛第383章 忧郁的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