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学生李信(4千字大章)

张之极的脸色开始发黑。

刚刚一路行来都没有出什么情况,现在眼看快走到头了,结果却来了这么一出好戏,这不是当面打自己的脸是什么?

听着前方隐隐传来的打斗声,张之极摸了摸腰间的刀,狞笑着便向着前方走去。

只是眼前的景象让却让张之极和跟过来的许明德感觉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原本想像中的兵痞扰民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反而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人手持长剑,与两个士卒打斗在一起,旁边围着几个兵丁在看乐子,也不上前相帮。

张之极看的却是暗暗称奇。一个二十来岁的书生能在两个京营的老兵油子围攻之下而不乱,纵然无力进攻,却也是守的丝毫不乱。

那持剑的书生见张之极与许明德两人皆是身着官袍,便一剑逼退两个士卒,喊道:“且慢,学生有话要说!”

张之极闻言,便挥手道:“停!”

等两个士卒退后,与其他的几个兵汇合一处,仍是隐隐将这名书生围在圈子中之后,张之极才问道:“有甚么话要说,说罢。”

那名书生拱手道:“学生李信,乃是天启七年的举人,河内人氏,特地来找大军,有重要军情禀告。”

许明德一听这个叫李信的书生是个举人,以下便大生好感——毕竟举人也算是官员预备役了,大家自己人嘛。

唯有张之极却是冷笑一声道:“你一个河内的举人跑到这儿来干什么?不知道这里打仗?”

李信无奈,拱手道:“不知道这位大人是?”

许明德便道:“此乃大明平北侯张之极张侯爷,本官乃是这孝童县令许明德。”

听到许明德的介绍,李信再次一揖到地,拱手道:“学生见过侯爷,见过知县大人。失礼之处,望侯爷与知县大人莫要怪罪。”

见这李信礼数周全,许明德心下好感更甚,有意替他开脱一番,便问道:“不知者不罪。你又不曾识得本官,何来失礼之处?”

张之极却是将眼一瞪,问道:“你还没有回答本侯问的话呢,你一个河内的举人跑这儿干什么来了?”

李信拱手道:“好教侯爷得知,学生前来陕西,一则是拜访友人,二则也是看看陕西受灾的情况。只是不曾想却遇到了兵祸。

学生友人家在白水,现在已经落入了贼人手中,学生仗着马快,逃了出来,却是有事情要寻大军禀报。”

张之极最烦这些书生叽叽歪歪的之乎者也,见这叫李信的书生扯了半天还没有扯到正题上,便不耐烦的道:“巧了,本侯便是要率大军前去平叛,有甚么事情你便说罢。”

李信望了望左右围着自己的兵丁,却没有开口。

张之极冷哼一声,笑道:“这些都是跟着本侯随陛下北征过草原的生死弟兄,有甚么事儿你直接说便好。”

李信这才拱手道:“禀侯爷,白水反贼王二意欲招安,但是其兄弟王明玉却不是个好相与的。如今正撺缀着王二北上与反贼高迎祥会合,只怕王二命不久矣。”

张之极冷笑道:“他们都命不久矣了。待本侯大军一到,他们还北上?都埋在白水罢。”

见张之极不将自己说的当回事儿,李信急道:“侯爷,这王明玉当真不是好相与的。如今叛军已经打下了蒲城,依着蒲城城中的粮食与金银,如今正准备北上澄城,只怕这叛军要越来越多,难道侯爷还能一个个全杀了么?”

张之极此时才不得不正眼看这叫李信的书生。

李信说的这些消息,张之极是知道的。毕竟军中有着锦衣卫来回传递情报,便是有许多李信不曾说的情况,张之极心中也有数。

但是这人区区一个书生,又如何知道这许多情报?而且所分析的情况与自己差不多,倒也算是难得了。

见张之极神色变得有些凝重,许明德赶紧打圆场道:“侯爷,此处也不是说话的地儿,不如咱们去县衙之中细聊一番?”

张之极嗯了一声,吩咐道:“把这小子的堪合验了,如果没问题就送到县衙中来。”

说完,张之极便转身向着县衙而去。

李信无奈,只得任由几个兵丁过来搜身,查验堪合。

等到了县衙,张之极望着被人押送过来的李信,挥退了押送的兵丁后,才问道:“说罢,怎么跟本侯的兵起冲突的?”

李信苦笑道:“学生是半夜时分,抽空子翻了城墙才进来的。只是不曾想,一进城就遇到了侯爷派去巡逻的军士,这才起了冲突。”

张之极瞥了一眼许明德,眼神中那无尽的嘲讽意味让许明德老脸一红,讪讪地道:“是下官失职,侯爷见谅。”

张之极哂笑道:“有甚么见谅不见谅的,本侯不是前唐的行军大总管,管不到你。要不然,你的人头现在已经挂城门上去了。”

李信虽然也算是能文能武,却仍被二人的一番对话弄的不明所以。

张之极却不关心这个,只是高声吩咐道:“来人!派人将城墙的巡防接管,让那些衙役滚回去睡觉。将孝童所的百户杖责二十,告诉他,再出现这种情况,老子要他的脑袋!”

短短一句话却是连发了三条命令,等到亲兵领命而去后,张之极才看向了李信:“别跟本侯说你是空手翻墙进来的,用的什么家伙事儿,拿出来罢。”

李信这才讪笑一声,从背后的包裹里翻出了一根飞爪,讪讪地道:“也不是甚么别的,只是学生从蒲水战死的锦衣卫身上翻来的。也多亏了此物,学生才能侥幸到了孝童。”

见只是一根普通的飞爪,张之极便失了兴致,只是问道:“那王二跟王明玉是怎么回事儿,你又是怎么知道的,都说说罢。”

李信拱手道:“回侯爷,学生原本在白水县城访友,只是突然听说王二反了,而且白水的城防比之孝童可是想差甚远,只一天不到便告失守。

只是王二虽然破了县城,却只是杀了县令一家,倒也没怎么扰民。

学生趁着混乱逃出了城外,到了浦城,却不想那王二的叛军也是转眼即至。

只是这一次,王二的叛军却是和在白水时的作风大相径庭,不仅杀官,而且还在城中大肆劫掠富户以充军粮军饷。

学生借着读书人的名头,在那王明玉一街的时候与他搭上了话。

那王明玉见学生还算是有几分见识,便一力邀请学生加入他麾下,说到要与学生共商大事。

学生当时假意应了,只当夜便借着这根飞爪从蒲城的城墙上缒了下来,一路逃往孝童。原本打算便是在孝童先歇息一夜,明日便起程出发向着蓝田去,却不曾想直接遇到了侯爷的大军。”

张之极耐心地听李信把前因后果都讲了,这才接着道:“那你怎么说那王明玉所图更大?”

李信道:“侯爷,学生纵观史书,发现若是寻常的灾民造反,大多只是劫掠一番,以求吃饱。至于其他的,多半都是没有怎么想过的。

可是这王明玉却是不同,言语之间颇有些大志,想要再向东北去打澄城,然后再一路向北去汇合高迎祥,搞甚么三家会盟。

而且听他话中的意思,多半是要争一争这个盟主的。只是现在王二还在,他如何争得?

因此学生才说,王二怕不是命不久矣。若真个让王明玉成行,只怕陕西一地要糜烂大半了。”

王二要挥军北上与高迎祥争甚么盟主,张之极知道,甚至于连王二打算先把事情搞大,再去投靠唐王的打算也清楚,只是不知道中间还有王明玉想着篡权的事儿。

沉吟了一番,张之极才道:“既然如此,你便随我大军前行罢,一路上也好为本侯谋划谋划。”

一句话却是把李信给难住了。

说白了,张之极还是信不过自己,要不然也不至于这般说法,想要把自己捆在军中。

只是形势比人强,如今也由不得自己不同意了。整个大明都知道崇祯皇帝十分信任这位侯爷,别说自己无权无势一书生,便是自己家有再大的背景,难道还能大得过这位侯爷的后台去?

无奈之下,李信只得拱手应是。

及至第二天傍晚,大军一路前行,却是到了蒲城外十数里的山坡之后。

一直被人看看紧紧的李信跟在张之极身边,拱手道:“启禀侯爷,前方便是蒲城了。只是现在城中的情况不甚明了,学生亦不知道贼人是否退却。”

张之极嗯了一声,问身旁跟着的锦衣卫总旗道:“能不能联系上蒲城中的锦衣卫?”

那锦衣卫总旗咬咬牙,说道:“侯爷,城中明面上的锦衣卫肯定是要么死绝,要么有人投敌。但是只要这些叛军只要还在蒲城之中,卑职便有把握联系上其中的暗桩。

只是万一走露了风声,暗桩却是有着掉脑袋的风险,因此侯爷若是一定要启用暗桩,还需要侯爷事后向提督大人说明。”

张之极嗯了一声,吩咐道:“晚上派人进城看看,若是贼兵未退,就问清楚城中的情况。

若是贼人退了,就问清楚贼人向哪里去了,人数和粮草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打听清楚。

至于暗桩之事,本侯自然会向你家提督大人说明。”

那锦衣卫总旗闻言,便拱手应是后便退到一旁,整个人仿佛是个木头人一般,不再说话。

李信却是插话道:“侯爷,为何不直接派大军围城?”

张之极瞥了李信一眼,讥笑道:“大军围城?若是叛军退了倒还好说,若是叛军未退,大军围城,城中的百姓怎么办?”

李信闻言一窒,拱手道:“难道直接攻城不行么?”

张之极却是哂笑道:“攻城?若是叛军驱使百姓守城,你说本侯怎么个攻法?难道这些已经遭了灾的百姓没死在叛军的手里,却要死在本侯的手里?到时候陛下能饶得了本侯?”

李信不服地道:“侯爷岂不闻慈不掌兵?若是贼军跑了,岂不是更大的祸患?学生以为侯爷不可有妇人之仁。”

张之极笑道:“你懂个屁!甚么妇人之仁,草原上的鞑子再怎么样也比这叛军要强罢?本侯随着陛下北征草原时杀的人头滚滚的,又岂会在意这区区叛军?

只要叛军出城,那本侯就能把他们杀个差不多,就算是跑了,又能跑得了几个?”

说完,也不理会一旁目瞪口呆的李信,张之极直接吩咐道:“都先寻地方休息,不许举火造饭,只吃些干粮罢。”

张之极带的这一万兵,原本都是跟着去过草原的老兵了,别说是不能生火做饭,便是再苦的日子也经受过,这点儿苦处算得了甚么。

等到了戌时未过,一直随军的锦衣卫总旗便匆匆忙忙地赶回来了。

见这总旗神色凝重,张之极也正色问道:“城中情况如何?”

锦衣卫总旗拱手道:“禀侯爷,叛军此时仍在城中。

蒲城县县令郑梧在城破之时举家自焚,县尉及蒲城锦衣卫总旗战死,主簿及县丞投降后被杀,如今都挂在了城头上。

蒲城中有头在脸的大户人家一共六家,被杀了一家,家中银两和粮食全部叛军搜刮。

至于其余五家,也被叛军勒索了一万多石粮食,如今都送入了叛军的大营。

据一直埋伏着的暗桩所说,如今城中的叛军兵丁约有五千余,明日便要出城,向澄城进发。只是叛军之中有人提议要裹挟了蒲城的百姓一起前去。”

说完,又看了李信一眼,才接着道:“提议之人,正是这位小兄弟所说的王明玉。

至于王明玉其人,读过一些书,心思深沉,如今不只是想要活下去,而是想要逐鹿天下了。”

张之极却讥笑道:“逐鹿天下?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区区一个陕北之地,便想着祸乱了大明?真当陛下是好脾气的?”

沉吟了一番后,张之极便接着对身旁的众多军官下令道:“传本侯的命令,分兵两路,一路随本侯出发,绕过浦城前去埋伏。至于另一路,留在此地,等叛军出城二十里后,切断叛军与蒲城之间的道路。”

第三百六十九章 话不能乱说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天子,不可轻侮!第七百零四章 就依皇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须知天意念苍生第九十九章 两条大鱼第七百零五章 不用替皇帝省银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首例涉外案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够用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阿黄休走!第五百四十三章 怂!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八百一十三章 糟老头子坏的很第五百八十四章 请陛下赐教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第四百七十二章 尚丰王进京第一百九十八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4K字二合一大章)第七百六十九章 脑袋让驴踢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切罪孽归于贫僧第五百二十五章 风起云涌第一百二十一章 入宫第七百五十五章 皇权不下乡?笑话!第二百八十八章 疯子呓语大全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缅甸王他隆觐见!第三百四十一章 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你小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番筹划尽付东流第七百五十一章 土著吊打穿越者第三百六十九章 话不能乱说第四十五章 狗贼!第十章 崇祯皇帝的军改宣言第三百八十四章 你就从了本公子吧第二百八十八章 疯子呓语大全第六百九十一章 朕何惧之?第八百四十八章 第三条路第十四章 议政的建奴第六百九十六章 该怎么定价?第二十六章 朕给你的,才是你的!第二百零四章 再复制一套驿站系统第三百八十六章 崇祯审案第六百九十八章 怕老婆,是美德……第二百六十六章 内修德政,四海宾服(4千字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开此先河第四百五十八章 阿黄休走!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第一百零八章 计议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要那些蛮子三百万人陪葬!第六十一章 重典第六百八十二章 还能撑多久?第四百九十一章 遇上爷,是你们的命!第三百四十五章 给叛军找乐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把这孙子捆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阴狠的借壳上市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一百二十七章 细柳营故事(为盟主长空飞血还债加更一)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无组织无纪律第六百一十二章 你摊上大事儿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粮(4千字大章)第七百零八章 当复蒙元故土!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娘的吓人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个恩典去倭国第七百三十九章 就剩下我们六个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的原则不会变第一百一十六章 拿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我命休矣第五百六十二章 谁愿意败家?第七百二十五章 有如关云之长第六百二十二章 恶心人和好消息第七百章 流氓不可怕第四百八十九章 要不然,咱们降了?第十二章 议归去第一章 风水轮流转,到朕就跑偏第一百四十六章 五行缺德温体仁第八百一十五章 矫枉不怕过正第八十三章 毒计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辽东发小妾第三百七十五章 达则自古以来第八百六十二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第七百一十一章 通过娶媳妇来霸占天下?(还债,为盟主李自成加更1/3)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抉择第八百二十三章 最好的去处是青楼第五十四章 银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华夷之三问第七百七十二章 最可怕的一种可能第二百三十章 给建奴泼脏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军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第三十四章 尔等还有甚么不敢的?第一百一十二章 华夷之三问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和庆王两个渣渣(4千字第二更)第五章 拿出厂卫的威风收保护费第七百二十七章 贼来我死便是(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个汉语等级考试?第一百零七章 棋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罪无可恕!第五百五十一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第二百一十九章 继续忽悠第二百九十章 宁德长公主第七百七十二章 最可怕的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