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临时军团(还债3/100)

蛮子中的代表性人物建奴奴酋黄台吉最近终于让自己松了口气。

辽东的破天气嘛,一直那德性,一到冬天就能冻死狗,不太能短应辽东环境的那些大明杀才终于消停了。

这意味着大金国终于能喘口气了,不至于被折磨的欲生欲死。

整个天聪六年,大金国连自己的满族族人带着汉人泥堪,一共损失了差不多接近两万之数——不算上战死的士卒。

再这么干下去,大金国还能剩下多少人?没有了人,自己还玩个屁?

沈阳城中的杨七七等人同样十分开心——随着建奴将势力向各地的城池里面收缩,人口就变得集中了起来。

人口一集中,这福寿膏的销量就又一次迎来了小高峰。

一切都很美好。

崇祯皇帝不这么觉得。

虽然说杨七七他们卖福寿膏的钱通过各种途径到了自己的内帑,连卖盐的钱也是,可是崇祯皇帝仍然觉得不够用的。

原因很简单,崇祯六年的商税还没收上来春税,这就意味着国库的银子得先从内帑借。

崇祯皇帝很想说一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可是没鸟用,整个大明都是自己家的地,这天下间就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地主了,有没有余粮的,这大明的百姓自己也得管着。

然后内帑的借就借给了国库三千万两,再支给皇家学院那边一千万两之后,崇祯皇帝发现自己手里居然就只剩下了一千万两多那么一点儿的银子。

幸好自己不要脸,在朱聿键他们卖袋鼠肉的买卖里横插了一杠子,这钱又在慢慢的多了起来。

然后崇祯皇帝在随后的崇祯六年二月里发现自己先往山海关修铁路的决定是辣么的明智,辣么的有先见之明。

大明的崇祯六年正月是一个很让人蛋疼的月份,先是济南舜庙大火,然后镇江地龙翻身,地裂数丈。

济南嘛,舜他老人家躬耕之地,有庙祭祀是很正常的事儿。

可是不知道是哪儿惹得他老人家不高兴了,一把火把自己的庙给烧了。

可能是舜跟祝融两个人有什么龌龊,所以祝融不高兴,一把火就把舜的庙给烧了?

然后就在大明各处都干旱缺水的时候,山海关永平,这个原本的历史上被阿敏给屠城现在却屁事儿没有的地方,来了一场大雨。

如果说单纯的只是下雨,那也就算了,可是坏就坏在这雨下的有点儿太大了,按照永平方面报上来的消息,那就是“水坏城郭、田舍、人畜亡算。”

不过好在永平毕竟是依着山海关的,而山海关最不缺的就是人和各种各样儿的物资。

没说的,救灾就是了。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真他娘的倒霉,同时也越发的佩服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倒霉蛋了。

自从自己登基到了现在,没有哪一个没灾没祸的,而且哪一年的也都不小。

现在这才崇祯六年,自己都已经想要发疯砍人了,真不知道历史上原本的那个崇祯皇帝是怎么硬挺了十七年的。

尤其是在各种资源尽握于东林党之手,自己手里的最大底牌厂卫还被自己给亲手废了的情况下,原本的崇祯皇帝还能硬撑过十七年。

不容易啊。

当然,感慨归感慨,想归想,这事儿还是得办,该救的灾得救,该砍的人还得砍。

山海关现在的老大,相当于大明帝国集团山海关办事办的主管孙承宗也很头疼。

眼看着崇祯六年的二月了,没多长时间就到了草长莺飞的好时光了。

然后大明的百姓们,又有很大一部分自带着战马干粮还有去年就买下的刀剑,跑来了山海关这边。

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只要一开春,建奴那边开始耕种,大家伙儿发财收人头的机会就来了。

一个人头,官方价格五两银子,看着不多,可是已经足够一个普通的家庭能撑一年的小日子。

更不要说建奴的人头还远不止五两银子那么简单——还有的是为了军功等等,所以建奴的人头现在已经形成了黑市,价格每天波动都不一样。

对于很多有钱但是没本事或者没胆子自己亲自操刀子砍人的家伙来说,花上个几十两银子买几个人头然后去换军功,简直是太划算了——光是一年省下的税都不知道能买多少建奴的人头了。

军功不能免税,但是有优惠政策,所以现在大明的商人们觉得军功真是个好东西。

可是军功再好,也得有实打实的人头在手里才行。

明着收购建奴人头,那是对于厂卫的挑衅,很容易就会被教做人。

但是暗中收购人头然后再换取军功,基本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儿,只要干的不是太过分,厂卫也懒得去管。

这么多势力聚集在山海关等着去砍建奴的人头,本身没有自己先闹出来大乱子,没有出现几起当街仇杀的事儿,就已经足够孙承宗骄傲了——这些操刀子砍人的家伙没有谁是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的,更不要说别人的命了。

但是看着山海关每天群魔乱舞的样子,孙承宗说不上火那纯属扯蛋。

毕竟当街仇杀的事儿没有,当街斗殴的事儿可从来没少过,哪天要是没有十个八个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家伙满大街的找大夫,这一天都得算是不正常的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山海关现在做的是跌打损伤还有刀剑伤一类的生意,只要是会上那么一两手治伤的本事,在山海关这个神奇的地方绝对饿不死。

然后孙承宗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崇祯五年的时候,这事儿是由那十来个狗胆包天的家伙们挑起来的头,后来者多半都是跟风,然后并没有什么组织,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或者以地域抱团。

崇祯六年的时候,一切都他娘的变了,这些混账东西们在回到大明老老实实的过年的这几个月里,根本就没消停过。

虽然说在乡里依然老实的半天憋不出个屁来,区区一个衙役照样能吊打他们,可是在这些混账东西跑来山海关之后,孙承宗就知道这些货哪怕是在大明过年的时候也没有消停过。

崇祯五年,这些混账东西大部分都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一伙,明显就是以乡里为单位,然后再抱成大团。

崇祯六年,这些混账东西除了没有装备要从山海关买,组织上也没有正规军那么严密,更没有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之外,剩下的已经开始有了军队的雏形了。

然后孙承宗开始头疼了。

wωω ¤ттκan ¤c○

虽然这些人加一起,算上已经来了的还有没来的那些都算上,也不过是区区几万人而已,撑死了一两万出头,还得算上勋贵家的家丁。

可是这一两万人全是刀头舔血的家伙们,操刀子砍人可是一点儿不含糊的。

万一要搞出个大新闻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跟着倒霉,然后人头落地。

孙承宗的奏章里,写的很清楚,详细的说明了山海关这些个杀才们的情况,也说明白了自己的担心,这事儿该怎么处置,已经不是孙承宗自己能决定的了。

连张惟贤也不知道这事儿到底是该怎么解决才好——操刀子砍人,砍的还是建奴,时不时连建奴的军队都敢伏击一下的杀才,人数一两万。

这一两万人放在除了大明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哪怕是建奴。

建奴,八旗,一旗还不到一万人呢,就这一两万的杀才,搁建奴那妥妥的两三个旗的人数了。

如果放在倭国或者其他的南洋那边的小国,这一两万杀才只要装备和后勤跟的上,那都已经算是一股可以灭国的力量了。

最操蛋的是这些杀才根本就不是正规军,没有监军,没有人管着他们。

张惟贤敢用自己英国公的爵位打赌,如果不是活着的建奴比死了的值钱,这些个混帐东西根本就不会去抓什么建奴,而是全部砍了人头。

毕竟用人头计功的方式比较省事儿,比弄个活人回来要强的多。

没错,现在死了的建奴人头一个五两银子,活着的建奴已经从原来的五两涨到了十两。

甚至于不管是不是建奴,只要不是大明的老百姓,剩下的是不是建奴都不重要。

林凡汗手下的奥巴台吉手下一样值这个数儿。

一起递交到崇祯皇帝手里的,不光是孙承宗的奏章,还有另一份扈国公完颜宏的奏章。

完颜宏的要求很简单,要么内附,要么派人过去教授大明的文字礼仪什么的,自己和自己的部族要求全面汉化,再也不当蛮子了。

太他娘的吓人了,那些个红着眼睛的混账东西横行辽东,尤其是山东的响马,那马儿跑起来,铃儿响叮当,然后就会有人人头落地,或者人被抓走。

促使完颜宏上这份奏章的原因就是山东响马联合了四川的袍哥还有陕西的老秦人,联手洗劫了一个依附于奥马台吉科尔沁部的小部落。

这个部落不大,总共也就几百人,整个部落活下来的,都是属于能干的了活的青壮,剩下的全死光了,一个没留下。

至于整个部落里面那点儿钱财,响马大爷们自然是笑纳了。

完颜宏觉得草原上实在是太他娘的危险了,尤其是锡伯八部跟奥巴台吉的科尔沁部那些家伙们根本就是傻傻分不清楚——不管是相貌还是生活习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虽然说自己现在离着大明军队比较近,就在海州卫不远的地方,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误伤的可能。

可是这事儿吓人!吓人!

看着这两份奏章,崇祯皇帝也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的意思。

完颜宏的奏章好办,直接照批就是了。

想要内附是不可能的,跑关内来,以后谁给朕的长子,未来的辽王殿下去打江山卖命?

你这个当姥爷的,还是留在关外,以后随着辽王朱慈燝去打江山去吧。

所以么,崇祯皇帝的意思就是,随便找些喜欢宣扬儒家教化的家伙们扔到完颜宏的部落里面,让他们接受儒家的思想,好好的替自己卖命。

最好是卖完自己卖儿子,卖完儿子卖孙子,卖儿卖女卖大米的替大明卖命才好。

至于说孙承宗递上来的奏章,崇祯皇帝其实也不太当回事儿。

这些家伙们在外面凶成了藏獒又有毛用,回家不还是跪搓衣板的命,撑死了算是个大黄一样的存在,用不着担心他们会造反什么的。

除非自己把他们逼的活不下去了,这些家伙们才会进化,要不然的话还是会老老实实的交赋纳税,送女儿给自己。

但是这人数太多了,也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未来的大明还有几十年的苦日子要熬,真要是把这些砍人砍习惯的家伙给逼反,那乐子就大了。

对于这些家伙,还有其他的士卒们来说,遇到了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把问题当成钉子,把自己当成锤子,砸就是了,一下不够就再来一下。

然后崇祯皇帝就觉得后世的法国外籍雇佣兵团这玩意是个好东西,然后翻了翻史书,又发现府兵才是个好东西。

看看现在在辽东活跃的这些个杀才们,论到操刀子杀人,那个顶个的是把好手,而且没有自己的直属上官,都是乡里组织而成。

装备,跟大明的正规军很接近,除了火铳火炮以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有。

最关键的是,这些家伙都是自带干粮的。

这么好的兵源,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不喜欢?

想了想,崇祯皇帝就把张惟贤给喊了过来,然后两个就商量着,是不是给这些家伙一个固定的身份?

比如说府兵?比如说临时兵团?

大明不管他们的装备,也不管他们的后勤,但是要买的话,也没有问题。

同样,也不对他们设什么监军一类的,也不管他们的军饷。

唯一的条件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协从大明的正规军作战,当然,是有报酬可以拿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个杀才必须要在五军都督府报备,认同自己是大明军队预备役的身份才行。

PS:昨天四更,还了两章,今天三更,还一章。还欠97章。

再PS:顺便推荐本书的读者作品《撼鼎》,马上快上架了,这家伙正在求火力支援。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拿下!第九十六章 锡伯一族第三章 朕没有金手指?导演,换剧本!拿错了!中奖的速度加群领奖,过期不候。第六百七十七章 先下道旨意恶心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二更)第七百零九章 皇后,朕知错矣!第三十六章 商业无国界,商人有国界!第七百一十九章 十四年后出诏狱(第二更)第四百三十章 该怎么办?第六百零七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第二百五十章 文人的事儿(4千字第一更)第九十三章 蒸汽机的雏形第九十六章 锡伯一族第三百一十二章 生,或者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话不能乱说第九十五章 挖墙角第二百三十六章 陕西烽烟起(4千字大章)第八百二十章 倭国内乱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第八百六十六章 人口大爆炸带来的红利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养计划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王不要脸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进退维谷的两难选择第一百二十章 皇后有喜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许尔等一地总督(4千字大章)第七百五十二章 狗胆包天孟传定第六百五十一章 连牌坊都不立!第七百六十二章 白皮黄心话户籍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骄傲!第三百二十九章 彻底栽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官府不反皇帝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个恩典去倭国第五十六章 特赦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够用的宝钞第四百二十九章 臣愿意捐五十万两第七百五十三章 屁的天道!朕就是天道!第九十三章 蒸汽机的雏形第四百九十六章 登基称帝的黄台吉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二百九十一章 你们这是要咱家去死第四百五十三章 开一个口子一路同行,感恩有你——众筹白银萌感言第四百六十一章 狗皇帝进沈阳第八百五十八章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第五百六十五章 总得有人牺牲第三百五十三章 准备出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须得有人背的黑锅第八百二十八章 耗子舔猫第一百六十二章 作死的福王朱常洵(3K章节第一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就不好好过第三百四十八章 让天皇背黑锅(突如其来的加更)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动刀了?第八章 谁让朕和百姓一时不痛快,朕要他九族都不痛快!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过是些野猴子第一百八十章 天可汗崇祯大帝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抉择第三百二十二章 讲良心的崇祯皇帝第五百一十章 良心是个好东西第三百一十章 这嘴是开过光啊第一百九十八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4K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肯数邺下黄须儿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汁是个好东西(突如其来的4000字加更)第二百六十九章 回去就揍媳妇第六百七十八章 我命休矣第五十九章 喉舌第六十七章 跪像第三百九十三章 诛心之语第七百七十六章 先弄死一家就好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大汉奸有四个第七百八十六章 换个更直接的方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钱不赚,上帝都不会原谅第七百零五章 不用替皇帝省银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美的找不到北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五百六十五章 总得有人牺牲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帮黄台吉第六十二章 红薯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祯皇帝的办法(4千字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怕不是要倒霉了?第四十九章 杀意第八百六十九章 绝望的德川家光第一百七十六章 彻底除名的杜尔伯特族第六百六十二章 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第六十一章 重典第四百一十五章 人不狠站不稳第二百九十三章 殃及池鱼第一百四十五章 祖宗留下的麻烦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无组织无纪律第四十五章 狗贼!第五百七十章 认怂第六百五十七章 奉天子诏,诛贼!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带沟里去了第四百九十章 占山为王第八百六十章 鸟粪属于伟大的法兰西!第五百八十六章 包羞忍耻是男儿第三百一十章 这嘴是开过光啊第七百三十三章 煌煌天威(4000字章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