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朕就是要给你们添堵

崇祯皇帝也是一脸懵逼。

这种套路自然是很眼熟的,而且是被植入记忆深处,根本就不可能忘的那一种。

原本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就是这么玩的,也幸好后来的八年赢了,倭奴没有成功。

否则的话,就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了,估计得变成五十七个。

关键是,谁告诉李吖子和郑芝龙这么玩的?这种套路还可以无师自通?

然后崇祯皇帝就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回京城了。

最初还打算借着怼死黄台吉的时机来东北避暑呢,可是这高温差点儿把自己给弄个中暑。

而且在黄台吉死后,多尔衮已经带着黄台吉的小老婆布木布泰跑路了,建奴的家底基本上被崇祯皇帝毁了个精光,也抢了个精光,再赖在辽东不回去,也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

大明内部还一堆的事儿等着处理呢,把大量的时间扔在辽东根本就犯不上。

再然后崇祯皇帝突然间发现自己很闹心。

这才崇祯九年,随着国力一天比一天强,东北的建奴算是唱了凉凉,北边的蒙古各部更不再是什么问题,东边的朝鲜一直乖的跟孙子一般,倭国正在玩闭关锁国自嗨,南边的爪哇也落到了自己的手里,新明岛上更是藩王扎堆,都能凑起来几桌麻将了。

就连把奴尔干都司彻底的搞到手里也是指日可待。

敌人呢?四眼望去,还有谁够资格让自己惦记?

无敌是一种寂寞,寂寞如雪啊。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已经够牛逼了,回京之后应该好好的犒劳下自己——比如说修几个园子?再多弄几个漂亮的小娘们儿进宫乐呵乐呵?

皇帝嘛,多吃多占多娶媳妇多生娃是最基本的责任,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不多找几个小娘们儿,后宫的皇后会闹腾,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会闹腾,民间也会不满意。

总之,当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皇帝,真难!

当然,身为皇帝也不是没有好处。

比如说这一次回京,崇祯皇帝就可以任性的扔下几十万大军,自己带着几千精骑往京城跑。

只是刚刚回到京城,还没有来得在后宫里面乐呵乐呵,就有人来找崇祯皇帝的麻烦了。

崇祯皇帝在辽东的时候很开心,炮弹敝开了砸,生生的靠炮弹就把沈阳城给夷平了。

京城的郭允厚就很不开心了。

炮弹要不要花银子买?这次皇帝亲征辽东大胜而归,那些将士们要不要封赏?封赏要不要花银子?

然后郭老抠就黑着脸,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求见了崇祯皇帝,见礼之后就直接拱手道:“陛下,这国库里,也没有余钱了啊?”

崇祯皇帝一脸你逗我的表情望向了郭允厚:“郭爱卿何出此言?崇祯九年的赋税呢?”

郭允厚面无表情的道:“崇祯九年之赋,许多地已经被陛下免去了,至于税,春税基本上花光,秋税还没有收上来,估计还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押解到京。

也就是说,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库基本上是处于空空如野的状态。

至于说银子花到哪儿去了,臣以为陛下可以问问五军都督府还有兵仗局,将作监,工部,铁道部,交通部等诸多衙门。”

当郭允厚提到五军都督府和铁道部的时候,崇祯皇帝难得的老脸一红,虽然也看不出来红。

铁道部就不用说了,那本来就是个吞金的怪兽,国库有多少银子也不够它砸的,而且最起码还得砸个几十年。

至于说收回成本,用遥遥无期来形容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除非现在就废除掉户籍路引制度,允许百姓随意迁移。

但是崇祯皇帝为了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嘴上可是一直喊着严守祖训的。

想要更改这一条,起码得扯上好长时间的皮才有可能。

而且郭允厚第一个点名的还不是铁道部,而是五军都督府,可见这一次的花费大头还是在五军都督府身上。

不过怪不得别人,崇祯皇帝为了把亲征辽东玩成红色警戒,可是专门下旨要求最大限量供应开花弹的。

虽然达不到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程度,可是每发炮弹的成本价怎么着也得个三五两的银子吧?

就崇祯皇帝在沈阳城外专门架起火炮轰城墙的玩法,一天打出去一万两银子还真就不算太多。

更别提还有简易版的手榴弹和炸药包一类的好玩意同样是敞开了供应了。

就算是不算辽东已经打出去的那些弹药,光是库存就够把沈阳城从地图上抹去十回八回的了。

这一次郭允厚选择赶在大朝会之前先行求见,也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打个预防针——国库没钱了,悠着点儿。

崇祯皇帝揉了揉太阳穴,问道:“那郭爱卿有什么想法?”

郭允厚试探着道:“陛下,辽东已然平定,这铁路是不是可以缓一缓再修?

以目前的国库收支来看,倒不如先把南边儿的铁路修好,然后再修辽东那边儿的?还有往西北那边儿的,是不是也先停一停?”

郭允厚的这番试探直接戳到了崇祯皇帝某个不可描述的点位上,直接拒绝道:“不可!铁路的修建,再如何紧张也不能停下!

这商税眼看着一年比一年更多,海关那边儿的税收也是如此,国库之中有结余是早晚的事儿,现在耽误了铁路的修建,以后会更麻烦!”

郭允厚道:“陛下,如果铁路之事不停,就连大军回来之后的封赏都成了问题!”

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花钱没个逼数,毕竟又不是什么植树节,老郭这个户部尚书闹心成这个熊样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在自己身上。

但是,内帑有钱!

国库的是国库的,内帑的是内帑的,这两个一分向的都很清楚。

抄家的那些个贪腐官员们,抄家来的银子哪儿去了?

答案是,这些家伙们的家产大部分进了国库,还有一部分则是进了崇祯皇帝的内帑。

再比如那些个跑到了新明岛的藩王们,哪一个在跑路之前没被崇祯皇帝刮地皮?

这部分是不进国库的,而是全部进了崇祯皇帝的内帑。

还有之前草原、辽东、倭国等地卖疯了的福寿膏和毒盐,外加上高度地瓜烧,这些银子可是一分没少的全进了内帑,国库一个子儿也没分到。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没钱是很正常的事儿,但是内帑有钱,而且是源源不断的钱在往内帑里流。

哪怕是各地天灾花销不断,皇家学院挥金如土,也依然盖不住内帑里面钱多的事实。

所以崇祯皇帝在郭允厚明确表示了国库已经空到跑老鼠的情况下,只得把自己的内帑拿出来应急了:“此次一应封赏,皆由内帑所出,郭爱卿不担心了吧?

另外,朕再从内帑之中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暂借给国库,郭爱卿可能放心了?”

敲里码!

郭允厚现在的心情就是这样儿,如果不是狗命要紧,郭允厚很想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儿破口大骂一番。

一千万两?

没错,一千万两银子看起来多的一批,能干的事儿也很多,可是放在大明的国库里面,一千万两银民间大户人家的一千文钱,也就是一两银子差不多。

穷逼肯定觉得挺多,真用起来屁用没有。

能修路?能造桥?能当封赏?就连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官员们薪俸支出都得个几百万两。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拿出来的一千万两仅仅是让户部能正常给大家伙儿发上两个月的薪水,至于剩下的,呵呵!

恨不得骂人的郭允厚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先向崇祯皇帝谢了恩,然后出宫去了。

别管怎么着,弄来一千万两银子也算是不错了,再节省一些,好歹能撑到秋税收上来,再抠门一点儿的话都够到年底了。

崇祯九年十月初一,大朝会。

崇祯皇帝现在怎么看紫禁城怎么顺眼,尤其是所有的宫殿上面再没有可能出现那些歪七扭八的鬼画符之后,崇祯皇帝的心情就更美好了。

等群臣行完陛见之礼后,崇祯皇帝就稍微歪了一下头,吩咐道:“宣旨。”

王承恩躬身应了,随便接边旁边小太监捧着的圣旨,展开后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昔大明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谕昆仑,南跨南交,北际潮海。仁风义声,震荡六合,吻爽昏昧,咸际光明。

建奴奴酋奴尔哈赤妄背人主,擅起刀兵于辽东,天变于上而不畏,地震于下而不惧,灾延承天而文其过,蝗飞蔽天而不修德,益乃屠戮辽东,淫泆无度,祸机四发,戕害百姓。

朕以冲龄,缵承大统,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乃荷天地宗社之灵,战胜攻克,捣之于沈阳,驱之于辽阳,纤之于建州,三战而平奴矣。

朕于是驻师沈阳,整师入城,秋毫无犯,索其奸回。得之于诸降于奴者,如佟、马、罗、李之流,尽铸铁像于忠烈祠前,为后来者戒。

又,建奴既定,百姓望安,朕即不敏,亦当嘉惠于天下,其令:

奉天征讨将士,从朕征讨,披坚执锐,栉风沐雨,忠义奋发,屡战屡胜,翊辅成功,勤劳多矣。简在朕心,宜速论功升赏,用酬前劳。

自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各省未逮之赋、税,无论多少,咸敕免之。各衙门敢有以之催逼害民者,尽诛之。

自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杀,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及见提奸恶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发之于铁道部修建工地五年后而免罪。敢有以赦前事相言告者,以其罪罪之。

鳏寡孤独,有司依例存恤,毋令失所。民年七十之上,及笃废残疾者,各给银十两,有饥寒不能自存者,官为赈济。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人户,各依其愿,凡往辽东者,给永业田百亩,合用种子牛具,官为给付。

辽东之乡学、县学、州学,仍依制开设,毋致废驰。

抛荒田土,除有人佃种纳粮外,其无人佃种荒田,所司取堪明白,收归国有之后再行分派,免致抛荒损民。

於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布告天下,其体朕怀。”

挺长的一段旨意被宣读完了之后,朝堂上的众臣们皆是跪地三呼万岁。

别管这份旨意有多不要脸,这时候不好好捧着崇祯皇帝,以后的日子估计不会好过。

毕竟让崇祯皇帝记住一个溜须拍马的臣子不容易,记住一个唱反调的可就简单的很了。

而崇祯皇帝自打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向天下宣布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汉家天子,玩老刘家那一套玩的特别溜。

尤其是挟大胜之威归来,这时候跟他老人家唱反调,不是找死是什么?

至于说崇祯皇帝的旨意里的话,大家伙儿听听就好,谁也不用太当真,不信你问问龙椅上的那位,他自己信不信这些屁话?

秋毫无犯?

没错,沈阳城已经整个儿的变成了废墟,连一个会喘气儿的都没能活下来,还犯谁去?

索其奸回?

没错,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个家伙在建州城下向多尔衮索要的,而且多尔衮很乖的就把人交出来了。

天启七年以前的赋税?

就算是您老人家不免除,这许多年了也没见收回来多少,免了还能落个好儿是不是?

天启七年以前的罪犯?

该死的都死了,剩下的都是些罪不致死的,统统扔到缺人快缺疯了的洪承畴手里,这铁路修建的速度又能提升一些是不是?

最让人蛋疼的是圣旨里面所说的抛荒田土重新取堪明白后再行分配,根本就是拿来恶心人的!

大明开国之时有多少百姓?现在有多少百姓?更不要提龙椅上的那位爷还专门下过诏书鼓励生育。

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抛荒田土?

望着殿上百官们的神色,崇祯皇帝心中冷笑。

没错,朕就是要给你们添堵,咬我吖?

第一百八十章 天可汗崇祯大帝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跷!第八百三十二章 项庄舞剑,意在唐王?第六百三十七章 杀人放火,鸡犬不留第六百一十一章 美的找不到北第八百零八章 都是些渣渣第七百八十四章 又挨揍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无组织无纪律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够用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群魔乱舞的辽东和大屠杀第八百一十三章 糟老头子坏的很第三章 朕没有金手指?导演,换剧本!拿错了!第三百零三章 好胆识的老鸨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儿为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皇帝第四百零一章 指点,无间第二百九十三章 殃及池鱼第四百六十六章 报告,发现白夷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总有些无药可医的脑残找骂,彼其娘之!第一百八十四章 林丹汗的王庭第五百九十五章 朕让你们骂!第三百四十七章 两派都是华族第六百八十一章 缇骑四出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祯宝钞第七百八十章 臣,不敢奉诏!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敢造反么?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分世界的第一步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祯宝钞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理人欲朱扒灰第八十三章 毒计第三百四十五章 给叛军找乐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赶紧跑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第六章 朕看看他们怎么收钱的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五百一十章 良心是个好东西第五百六十六章 黑历史第二百五十二章 赵平战三贼,高迎祥北上(4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皇帝亲至,战后处置(4千字大章第一更)第五十九章 喉舌第八百零八章 都是些渣渣第二百三十四章 诛连九族,一体斩绝第七百三十一章 皇家智库(第二更)第四百九十九章 建奴的胜算先分享两个段子,别的作者编出来的黑朕的第八百六十七章 大明还埋不下你了?第十四章 议政的建奴第一百六十二章 作死的福王朱常洵(3K章节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算计第六十四章 忠奸实录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分世界的第一步第五百五十九章 养狗的作用第七百五十二章 狗胆包天孟传定第四十四章 密议第六百零一章 心都黑了啊!第二百四十七章 鸡犬不留(4千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二章 讲良心的崇祯皇帝第五百五十三章 自古以来的中原土地第七百二十一章 安南欲生变(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理人欲朱扒灰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凌烟阁(第三更,万更完成。)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零三章 谁敢跳就摁死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四百五十八章 阿黄休走!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九章 真正的千古第一仁政第一百八十五章 唾手可得的王庭(4K+章节)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第四百五十四章 军事管制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骄傲!第十九章 范文程借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鸟儿就多第四百章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第三章 朕没有金手指?导演,换剧本!拿错了!第二十八章 上屋抽梯,关门打狗第一百九十一章 捷报入京,各方反应第七百四十七章 儿子养偏了怎么办?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争已经开始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进退唯谷第六百八十三章 陛下将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都给对方添乐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头滚滚福王府第八百七十章 因为烈酒引发的欧洲血案第六十九章 年终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钱不赚,上帝都不会原谅第四百七十一章 想要彻底内附第七百三十二章 凌烟阁(第三更,万更完成。)第一百二十一章 入宫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第五百八十四章 请陛下赐教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动的陕西活动总结,感言求票。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二个将要除名的部族第一百八十七章 想要北归林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