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黑历史

崇祯皇帝很头疼,再一次的感觉当皇帝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天除了要去后宫的几个妃子那里交公粮,还得面对朝堂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

哪怕是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这两边都已经进入了消停期,崇祯皇帝也一样感觉头疼。

眼看着秋闱就在眼前,怎么坑一坑这些粉嫩嫩的士子们?怎么挖几个听话好用还能办事儿的人出来?

温体仁和施凤来这些家伙还有其他的几部尚书都已经算得上是高龄了,放在后世都已经妥妥的退居二线,现在这些家伙却硬撑着在朝堂上被自己支使。

就连这些人里最小的一个洪承畴,也已经四十多岁,而担着铁道部的重担,让这一个四十多,应该算是正值壮年的铁道部尚书看起来跟五十多接近六十的老头子一样。

就算是不考虑这些事儿,毕竟大明朝当官的人多,人才也不少,其他的事儿一样让崇祯皇帝头疼。

比如阿敏和莽古尔泰。

按照计划,这两个家伙手下的士卒已经完成了整训,可以向西边儿进发了。

一理计划能够实现五军都督府那些个坏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的家伙们原本的谋划,别说是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思藏宣慰司了,连李白的出生地都得重新回到大明的手里。

受崇祯皇帝的影响或者说刺激,整个五军都督府现在没事儿就琢磨地图,看看哪里的蛮子们又不老实了,或者说又轮到哪个蛮子不老实了。

然后大明就应该兴兵以伐无道,毁其贡献,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再然后就是大家排排坐,分军功。

这不是朕想要的生活!现在这些家伙都总想着捞军功打仗,没有人带着朕去!

几次亲征之下,喜欢上操刀子砍人的崇祯皇帝突然就有些索然无味的感觉。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再一次无聊的铺开地图之后,崇祯皇帝就把目光投向了西宁卫。

按照五军都督府的做战计划,阿敏和莽古尔泰在手下正蓝旗和镶蓝旗整训完成之后,需要由袄儿都司西进到陕西行都司,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南下西宁卫。

而这个所谓的视情况,就是视崇祯皇帝的心情而定。

老顺义王俺答汗是完犊子了,可是小顺义王卜失兔汗还活着呢,鞑靼土默特部也因为崇祯皇帝当初怒怼林丹汗而没有西迁,眼下就在祁连山以西。

而依着崇祯皇帝那小心眼的性子,这一次会不会顺手把土默特部给干掉可当真不太好说,哪怕卜失兔汗和他儿子俄木布现在就赖在京城也是一样。

毕竟,顺义王这位位置是怎么来的,自嘉靖之后历代皇帝都忘不了的庚戌之变是怎么回事儿,大家伙儿的心里都没点儿逼数?

当然,政治这玩意本来就脏,尤其是老朱家的朝堂跟蒙古人的关系在那儿摆着,导致这里面的破事儿根本就洗不白。

简单的说,就是老朱家干的也不怎么地道。

嘉靖二十年,俺答汗派遣使臣来到长城下,表示自己愿意给嘉靖当小弟,认同大明朝是世界扛把子的身份,请求开市交易。

但是前面有土木堡之变的教训摆着,再加上老朱家一惯头铁的传统也在那儿摆着——开市是不可能开市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开市,也只有跟蒙古人三年一小打,十年一大打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所以大明朝廷不但没答应俺答汗,还扬言要悬赏俺答汗的首级——不答应俺答汗的入贡请求也就算了,还扬言要买人家的人头。

于是,俺答汗率领大军越过长城,杀掠长城内人丁数以万计,用事实告诉嘉靖皇帝,老子愿意认你当老大是看的起你,不是你真够牛逼,你也不是你家老祖宗,别那么嚣张。

到了嘉靖二十一年五月,俺答汗一瞧光靠抢还是生活的不太好,想要生活过的去,边市这玩意还是得搞。

于是又派特使石天爵到大同请求通贡开市。

大同巡抚龙大有将石天爵押至北京,吹牛逼告诉嘉靖是他用计擒获了一名间谍。

大喜之下的嘉靖一高兴就把龙大有升为兵部侍郎,那些把石天爵押解到北京的数十名军士也个个得到了奖赏,唯独表示了不服气的石天爵没落得个好去。

被判了个磔刑——被大明给剁了。

石天爵事件过去四年之后,也就是嘉靖二十五年五月,俺答汗依蒙古最高规格的“九白之制”,准备了金锅一口、银锅一口及白驼九峰、白牛九头、白马九匹,打算再一次诚恳地向明朝表示自己愿意认嘉靖当世界扛把子,前提还是通贡互市。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次求贡仍然以悲剧收场——“边将杀其使”,在文献仅仅是寥寥数语,几笔带过。

然后被毁书斩使的俺答汗终于怒了,打算好好跟嘉靖皇帝讲讲道理——讲不通就动拳头算了!

嘉靖二十八年,准备妥当的俺答汗直接带着大批的马仔来到大同军营外,“束书矢端,射入军营”,又把先前抢来的汉人放回去几个,让他们带话:“以求贡不得,故屡抢。许贡,当约束部落不犯边”。

至于说不同意会怎么样儿,大家伙儿的心里都还有点儿逼数,用不着说的太明白。

宣大总督翁万达把这事儿报给了嘉靖皇帝之后,一惯头铁的嘉靖皇帝再一次表示了拒绝——当小弟可以,互市别寻思!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汗兵临大同,大同总兵仇鸯以厚礼贿赂俺答,要求其绕过大同。

俺答汗是个讲究人,拿了银子就办事儿——八月,绕过大同的俺答汗攻破古北口,劫掠怀柔和顺义,兵临通州,直抵北京城下。

当然,就像是土木堡之变一样,大明上下对于俺答汗兵围京城并不是很担心——拖着丫的,然后各路勤王大军齐至了再怼死丫的。

然而俺答汗却突然停止了进攻,释放之前俘虏到的八名太监,让他们回去后给嘉靖皇帝带个话——我还是愿意认你当老大,只要你愿意跟我互市。

对于这种妥妥的真爱,嘉靖皇帝也终于感动了,或者说心里终于开始虚了——围绕着俺答汗的提议,经过廷议,最终采用了大学士徐阶的主张,含混答应了俺答汗的请求。

终于成功认下了老大的俺答汗也就退兵回师,安心的等着互市的开放,毕竟大明朝的信誉还是有的,说头铁就头铁,说互市就肯定会互市。

次年,大明于大同为俺答汗开设马市进行贸易,俺答汗对此十分高兴,在开市之日还亲到此地,向大明献上蒙古最高规格的“九白之贡”。

不仅如此,高兴不已的俺答汗还约束族人要严守秩序,并且要保证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得偿所愿的俺答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甚至于将大明叛臣“芹及攀隆、得道等三十余人,械至大同塞下,纳译书于总督史道所。”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头铁的大明朝廷始终认为这是“城下之盟,岂不辱哉”,从而多有芥蒂。

当蒙古人提出以牛羊交换菽粟之时,大明朝廷又以“虏欲无厌,难以满足”为借口,将开设仅一年的马市关闭。

后来的事情也就不用多说了,就像汤姆猫和杰瑞的停战协定被撕毁了之后一样,再一次的回到了三年一小打十年一大打的局面。

但是这一切又随着辽东老奴努尔哈赤的起兵而改变——掉链子的林丹汗怼不过建奴,干脆向西跑,然后又打算怼死当代的顺义王卜失兔汗顺便接收土默特部的族人和地盘。

后来林丹汗被崇祯皇帝给怒怼一波,别说怼死卜失兔汗了,自己还损兵折将,最后被建奴给怼死了。

当然,这些都是细节,不要太过于关心,重点在于头铁还小心眼,报复心极强的崇祯皇帝会不会突然之间再把土默特部的破事儿给想起来,然后顺便再搞事情?

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心里不太清楚,就连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朱纯臣也不太清楚,所以只能暗中命令阿敏和莽古尔泰放缓一些行军速度。

一连等了几天也没等到崇祯皇帝有什么表示,朱纯臣的心里也有些没底了——难道这位爷转性子了?还是根本就没有想起来顺义王的黑历史?

本着做一个忠臣良将的态度,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朱纯臣干脆选择了进宫去未见崇祯皇帝,好提醒一下崇祯皇帝别忘了土默特部的黑历史。

至于现在赖在京城不走的卜失兔汗会不会因此而倒霉或者把脑袋丢掉,朱纯臣表示并不在意——牺牲你一个,换取大家的军功,怎么看自知划算!

但是当崇祯皇帝接到朱纯臣打的小报告时,明显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土默特部?因为这个黑历史就弄死他?

开什么国际玩笑,朕的蒙古万骑里面就有卜失兔汗的五千骑兵,把这五千忠心耿耿的骑兵家人给弄死?

再说了,现在这些土默特的家伙们老实的跟猫一样,除了身上的膻味儿重了些,服饰打扮也因为要放牧而与汉民不同,剩下的还能找出来什么区别?

当然,一定要找的话也不是没区别——那红乎乎的脸蛋就是明证,大明内地的百姓脸上很少会出现那种像红苹果一样的嫣红。

还有就是土默特的牧民和卓里克图汗手下的牧民们还是更喜欢放牧而不是耕种,更喜欢称崇祯皇帝为天可汗而不是大明百姓们常称呼的圣天子。

除此之外,整个土默特部还有卓里克图汗的手下基本上已经找不出来多少与大明百姓不同的区别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翻人家的黑历史?人干事儿?

更何况,在崇祯皇帝看来,当初嘉靖那家伙虽然头铁,但是脑子明显不怎么好用。

互市这种事情,除了风险之外,收益也是大大的有,不能因噎废食不是?

就算是不搞福寿膏那些好东西,光是通过互市去建立宝钞的信用,然后通过宝钞来让其他的蛮子们来替大明百姓们优质的生活买单这种收益,就足够让崇祯皇帝乐翻天了。

崇祯皇帝很想把朱纯臣的脑袋给敲开,看看里面到底都装了些什么玩意——不能因为你姓朱,就把脑子变得跟猪一样笨吧?

要是那样儿的话,朕这个老朱家最顶尖的一个得蠢成什么样儿?

暗自吐槽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才挥了挥手道:“土默特部现在与我大明百姓何异?说的不是汉话?写的不是汉字?

不要去管土默特部的事情了,命阿敏和莽古尔泰加快行军速度,西边比京城冷的还要早,耽误了进军可就麻烦了!”

自讨了一番没趣的朱纯臣躬身应了后,便打算就此向崇祯皇帝告辞出宫。

崇祯皇帝却突然想起来一些事情,开口道:“成国公眼下多关注一些吕宋和巴达维亚之事,朕总是觉得那些蛮子不会就此甘心放手。”

朱纯臣躬身道:“陛下放心,虽然南海舰队已经去了那片新发现的大陆,但是东海舰队已经一分为二,分别驻防于吕宋和爪哇互为犄角,一旦有变,两者可随时互相驰援。

除此之外,吕宋那里还有大量的海盗舰队在活动,必要之时,南居益肯定会征召他们从军作战。”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的是,倒是朕想的多了。”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命人铺开了一幅巨大的地图,指着隔在大明与吕宋岛之间的那些地方道:“吕宋等地孤悬于海上,成国公有什么想法?”

一见崇祯皇帝的手指头指向了南洋的那些小国,朱纯臣就心领神会的躬身道:“臣回去后便会和诸位同僚商议?”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挥挥手道:“既然如此,朕就不多留成国公了。”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对王承恩吩咐道:“赏成国公宫灯一对,宫花两朵,金锞子十只。”

等到朱纯臣告辞之后,崇祯皇帝又把不知道已经跑偏到哪里的思路拉了回来,拉到了崇祯宝钞的身上。

ps:今天献祭一本《水浒之风云再起》

第二百零五章 崇祯下陕西之无耻之徒(4K大章)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见商纣之事乎?第五百五十九章 养狗的作用第七百四十章 你在开玩笑?第六百一十八章 人得看清楚自己才行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第五百五十章 《巴达维亚合约》第一百八十七章 想要北归林丹汗第三百三十一章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处挖坑第四十六章 攻心第五百三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五十八章 拆分合并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第五百二十章 大明崇祯宝钞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动的陕西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子不好过第六百五十六章 绝密情报第五百八十七章 这不科学!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和庆王两个渣渣(4千字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咱们是一家人啊!第二百零一章 准备跑路的崇祯皇帝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抉择第二百四十一章 学生李信(4千字大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围大凌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想拥立新君?第七百八十三章 谁不盼着自己的国家强大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清算(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祖制是个好东西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为陛下死战!第五百五十章 《巴达维亚合约》第五百三十七章 求生欲都很强嘛第四百二十章 生死抉择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第五百零七章 满腔谋划付东流第三十六章 商业无国界,商人有国界!第六百零一章 心都黑了啊!第五百六十章 奴才必不负陛下厚望!第二十章 皇帝不要脸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彻底除名的杜尔伯特族第五百七十五章 作死的鲁王世子第七百二十章 读书的好处(第三更)第二百八十五章 还请金先生不要怪罪第五百三十七章 求生欲都很强嘛第六百五十七章 奉天子诏,诛贼!第一百三十二章 诸葛亮骂死王朗第七百六十五章 倭奴的新玩法第六百六十七章 抄家果然会上瘾!第二百九十八章 何谓王道第七百一十六章 两个混账(第二更)第四章 先收买一波人心第六百零一章 心都黑了啊!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说帝心怜赤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讲良心的崇祯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第三百六十八章 朕绝不让人背黑锅第六百三十七章 杀人放火,鸡犬不留第一百章 父女谈话第五百六十二章 谁愿意败家?第六百七十一章 君不见商纣之事乎?第一百九十四章 崇祯皇帝又缺钱了第九十章 忠奸第六百五十九章 朕的心,经不起这么伤第二十四章 崇祯借钱第七百三十二章 凌烟阁(第三更,万更完成。)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见摸不着第四十三章 刺王第四百八十章 作死的朵颜三卫第五百六十章 奴才必不负陛下厚望!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见摸不着第二百八十四章 太过分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娘的吓人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鸟儿就多第五百一十八章 请陛下大选秀女第七百九十六章 陛下的意思是?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斗秤度重厘定第四十五章 狗贼!第四百七十一章 想要彻底内附第四百五十三章 开一个口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欺负老实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先下道旨意恶心人第九十一章 有上进心的驸马第七百二十二章 反官府不反皇帝第五百一十四章 辽东发小妾第七百二十三章 假道灭虢(第三更)第二百五十章 文人的事儿(4千字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祖宗留下的麻烦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头鏖兵谁更狠第一百九十一章 捷报入京,各方反应第五百九十九章 真正的千古第一仁政第六百零二章 蛮子好说,大明百姓才更让人头疼!第二百二十五章 想捞好处郑芝龙第一章 风水轮流转,到朕就跑偏第五百五十七章 五月飞雪第七百七十七章 皇帝又偷偷跑路了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无组织无纪律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吐血的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