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见朱慈燝依旧不太明白,崇祯皇帝便耐着性子道:“其实说白了,他们是在害怕,他们害怕朕,也在害怕大明。”

朱慈燝恍然,拱手道:“他们害怕我大明突然向他们动手?”

崇祯皇帝点头道:“不错,他们在害怕。其实不光他们,便是朝廷上下也在担心,除了武将勋贵们高兴,剩下的文臣们都在担心朕会突然要对倭国用兵。”

朱慈燝道:“是了,现在我大明正在四处用兵,倘若再在倭国开战,只怕国库要吃不消了。”

崇祯皇帝笑道:“孺子可教!小子,你是幸运的,你皇伯父和朕,可没有人来教导我们这些学问,等以后就藩了,好好对你国中百姓,好生的做好辽王。”

朱慈燝躬身道:“是,儿臣记下了。”

……

眼看着就要到了崇祯十四年,施凤来却精神了起来,根本就没有要死的意思了——大概是崇祯皇帝亲来探视,又让施凤来重新振作了起来?

就连给施凤来把脉的御医都啧啧称奇:“老夫行医也有数十载,施大人这般情况,倒还是第一次见。

还记得老夫随陛下刚至九州岛时,施阁老的脉象轻按不得,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分明已经是命不久矣之象。

如今施阁老的脉象却是不浮不沉,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分明有如常人,真是奇哉,怪哉?”

崇祯皇帝却是哈哈一声笑道:“施阁老的病既然去了,那便是好事,又何必纠结于脉象沉浮?”

言罢,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施凤来:“施爱卿现在是如何想的?是继续留在九州岛,还是随朕一起返回大明?”

施凤来沉吟道:“臣如今已是八十有六,再难供陛下驱策,不如随陛下回明,告老归乡罢。”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应道:“也好,回到大明之后,施爱卿便好生休养着吧,挂个内阁顾问衔,若是无事,朕自然不会让人去打扰施爱卿,若是有事,施爱卿也少不得再为朕出些主意?”

见施凤来点头应下了,崇祯皇帝又问道:“对于倭国之事,施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么?”

本来崇祯皇帝连施凤来的谥号什么的都已经想好了,结果施凤来好了,身体正常的简直不能再正常,崇祯皇帝自然也就将话题转向了倭国的事情上。

施凤来斟酌着道:“启奏陛下,臣原本担心的便是我大明会突然之间对倭国用兵,故而留了书信给沈总督和李岩,如今看来,却是用不上了。”

崇祯皇帝呵呵笑道:“区区倭国,若欲平之,不过是转手之间的事,朕又岂会为了区区一个倭国而打乱了大明的计划。”

施凤来躬身拜道:“陛下英明。只是,微臣始终搞不明白,陛下为何对于倭国如此仇视?”

施凤来觉得自己得弄明白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好久的问题,必须得搞明白才行,反正自己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多活一天都是赚的,也不怕再触怒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陷入了沉思。

自己为什么恨倭奴?

是啊,自己为什么要恨倭奴?

比起倭奴,建奴屠杀的人数比倭奴更多吧?在亿这个单位面前,倭奴才屠杀了多少?简直就跟纯洁的小白花一样!

可是自己为什么还是要恨他们呢?

想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想通了。

自己就是恨他们,没有什么理由,就如同自己恨着建奴一样,倭奴也一样该死!

为了南京大屠杀,为了731的那些冤魂,为了倭国一次次的噬主,自己恨他们还需要理由吗?

原子弹下无冤魂!

崇祯皇帝自认为做不到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样。

这两位先生是圣人,他们的家族中都有亲人殉国,而且还有放弃名校而选择参军,成为第一批飞行员的家人。

可是这两位先生,在美军对日本进行轰炸的时候,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林先生甚至以停药为威胁。

但是,这两位先生却对北京古城墙以及很多古迹的拆除视而不见,或许是因为对于北京的古城墙见的太多了,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或许是因为对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出于喜爱?

但是,不知道这两位先生是否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九泉之下,可有面目见列祖列宗?

崇祯皇帝做不到这么圣母,真圣母也好,假圣母也好,崇祯皇帝的本质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民族主义者,哪怕是崇祯皇帝可以做到把苗族等其他民族当兄弟,对于建奴和倭奴,崇祯皇帝却始终是带着恨的眼光在看着。

为了那一亿的冤魂,为了那三十万的冤魂。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大明子民永远不能忘却白江口之战,永远不能忘记万历远征朝鲜,永远不能忘记东南倭乱,永远不能!倭国不除,朕心不安!”

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之后,崇祯皇帝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居然有些沙哑。

不光是崇祯皇帝,就连施凤来也是吓了一跳。

崇祯皇帝说翻脸就翻脸的事情,也干过不是一回两回,朝堂上翻脸砍人也有过无数回的先例了,可是像现在这样儿的情况,却是头一回出现。

沉默了半晌之后,施凤来躬身道:“臣记下了,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敢或忘。”

接着话风一转,施凤来又接着道:“不知道此番回国,陛下想要从哪里登岸?”

施凤来不敢再接着问下去了,崇祯皇帝的回答有些不尽不实,问题是,崇祯皇帝怎么说,自己也只能怎么听,再问下去,搞不好崇祯皇帝能当场就掀桌子。

狗命要紧,安全第一。

崇祯皇帝道:“从天津港登陆吧。早在天启七年的时候,朕就已经说过了,要以天津为试点,许多新政也是在天津试行的,朕早就有意去看看了。”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却又接着吩咐道:“命人传信给皇后,着锦衣卫护送皇次子到天津港处等着朕。

另外,让温爱卿和郭爱卿也一起来天津,其他几部的大人,却是不必再请了。”

王承恩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道:“施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施凤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只要要回到大明了,这心里却开始打起了鼓。”

见施凤来开始逗趣,崇祯皇帝也哈哈笑道:“数载在外不归家,施爱卿心中说不定有多么想念家中儿孙,这一次正好回去看看,也好生陪陪家人。

另外,朕还有个问题要问一下施爱卿的意见?”

施凤来躬身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道:“朕早先也有言在先,凡阁臣或者诸部尚书告老,可出银子认购一地为总督领地,不知道施爱卿看上哪里了?”

施凤来摇了摇头,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臣已经替他们挣下了偌大的农业,倘若他们有进取心,便靠着自己吧。

倘若他们都不成气,纵然微臣再给他们留下一块封地又能如何?早晚也会败光,倒不如让他们诗书传家,才是长久之计。”

崇祯皇帝伸手指了指施凤来,笑道:“施爱卿倒是看的开,也奉行如仪。殊不知,许多人都堪不破这个关口,便是连朕也不能免俗。”

施凤来抚须笑道:“非是陛下不能免俗,乃是陛下心怀天下之故,微臣远不能和陛下相比。”

被施凤来这么一拍,崇祯皇帝的心里也高兴了几分,当下便命众人散去,各自准备回国之事。

直到三天之后,声势浩大的舰队才在一通炮响之后缓缓起航,向着朝鲜方向而去。

望着渐行渐远的舰队,政仁抹了抹额头,与德川家光对视了一眼之后,才回到了住处,接着又分别向沈颢辞行,往京都方向而去。

出了九州岛时间不长,德川家光的车队便赶上了先行一步的政仁车队,德川家光也上了政仁的车驾。

德川和子心中不免有些担忧起来,生怕政仁和德川家光再吵起来——现在不是在九州岛,万一德川家光暴怒之下把政仁给砍了,都没有地方去喊冤。

政仁却挥了挥手,示意德川和子到了另外的车驾上之后,才开口道:“先是九州岛,再是虾夷岛,下一次又是哪里?”

德川家光默然。

是啊,被大明强逼着割让了九州岛,虽然说的是租,可是能收回来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这一次又主动奉上了虾夷那么大的一块地区,整个日本可以说是五分之二的土地都落入了大明的手里,剩下的五分之三,何时送给大明?

然而不送又不行。

自己不是傻子,政仁也不是傻子,甚至于倭国的朝堂上面,都没有太多的傻子。

几乎世人都知道,崇祯皇帝对于倭国的印象不太好,当初还要征伐倭国,虽然这一次避了过去,下一次又该如何?再割哪里的土地?

沉寂了半晌之后,德川家光才开口道:“唯今之计,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政仁哦了一声道:“要么投降,要么宣战?”

德川家光点头道:“兴子是我的外甥女,她能嫁给辽王,也算是她的福份。若是借着这个机会内附,其实对于我倭国上下来说,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了。”

政仁道:“开战呢?”

德川家光的目光有些怜悯:“如何开战?凭什么开战?我日本可有与大明舰队一战之力的水师?我日本可有能够阻止大明战船的海防?我日本武士,可能打得明军士卒?”

一连串的反问,顿时让政仁沉默了下来。

倭国虽然孤悬于海外,可是对于大明的实力还是了解一些的。

论到舰队,大明有三支完整的舰队纵横海上,日本有的只是些小舢板。

论到海防,就算是日本有着岸防,又能敌得过大明那些舰队上面的火炮?

论到士卒,当年戚继光把那些浪人武士打的满地找牙,日本上下到现在都不敢或忘。

怎么打?完全就是以卵击石,石头不会疼,鸡蛋肯定会破,然后蛋黄蛋白流满地?

德川家光见政仁沉默了下来,便有些唏嘘的道:“都知道大明皇帝对我日本的看法不太好,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讨他老人家的欢心,替我们争取到一个最好的结果而已。”

政仁点了点头,有些无奈的道:“万世一系?终究还是要终结于本王的手里了。”

德川家光劝道:“其实,兴子嫁入辽王府,也是辽王正妃,只要她生下了孩子,便是下一任的辽王。

纵然这一任的辽王无法窥视大宝,下一任呢?下下一任呢?

只要我日本国人还没有死绝,便当一力支持辽王一系夺回大位。

换一个思路来看,何尝不是我日本入主中原了呢?”

政仁摇了摇头,开口道:“你觉得,明朝皇帝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德川家光也摇头道:“他肯定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但是,机会都是争取来的。

现在的皇帝英明神武,谁又能保证下一任的皇帝依然如此?辽王一系占据辽东之地,只要有耐心,加上我日本上下一心支持,早晚有机会入主中原。”

政仁叹道:“但愿如此。”

一时之间,车厢里的气氛又沉寂了下来。

这一次为了演戏,德川家光和政仁不惜送出了虾夷之地,不惜两人明着翻脸,图的就是能够拖延住大明进攻日本的时间。

可是,别管是德川家光还是政仁,其实心里都没有太大的底气。

让辽王一系入主中原,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日本入主中原,自己两个人能想的到,大明的崇祯皇帝会想不到?

依着崇祯皇帝的性子,会不会提前就有所行动?

谁也没办法保证。

连大明的官员们都摸不清楚崇祯皇帝在想些什么,德川家光不认识自己和政仁就能够摸得清楚。

事到如今,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但是,自己与政仁还是不一样的。

就如《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儿,政仁不能投降,自己却可以投降,甚至于投降后还可以高官厚禄。

……

望着近在眼前的天津港,崇祯皇帝突然想要放声大喊。

PS: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的日子,各位忘记了么?牢记国耻,警钟长鸣!

再PS:第二更送上。第三更晚一些。

第四百八十三章 逼迫建奴北上西进第五百零六章 黄台吉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斗秤度重厘定第三十六章 商业无国界,商人有国界!第六百三十八章 调兵入缅甸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四百七十九章 爪哇王之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奉天子诏,诛贼!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和庆王两个渣渣(4千字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五章 群魔乱舞的辽东和大屠杀第六百六十八章 朕也要修运河第三百四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二百四十四章 皇帝亲至,战后处置(4千字大章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你信不信?第五百八十三章 骑马了不起啊!第九十七章 和亲第五百零四章 给狗皇帝准备的大礼第四十六章 攻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驱狼吞虎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较烦第三百四十六章 营啸第三百七十八章 朕要掀桌子!第十五章 皇太极也想去大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不该存在的人消失第七百五十四章 都是吃饱了撑的!第八十七章 处置第三百七十五章 达则自古以来第六百零二章 蛮子好说,大明百姓才更让人头疼!第一百零七章 棋子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到用时方恨少第三十一章 生儿子没那啥第九十五章 挖墙角第六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谍中谍与计中计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法拒绝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脸第四十三章 刺王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型黑暗卖儿卖女交易现场第八十四章 你的事儿发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被雷劈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风起云涌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第三百零一章 其罪在朕一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朕心不忍,圣人不仁第四百四十六章 关门,放疯狗(还债4/100)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德之死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日友好七条(突如其来的4000字加更)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须得有人背的黑锅第一百七十五章 先发制人的完颜宏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怕不是要倒霉了?第九十四章 不必五年平辽第七十七章 阅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明建奴各算计第四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盘棋第五百七十二章 佛曰,我不认地狱谁入地狱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远堡城下鏊兵第二百三十章 给建奴泼脏水(4千字大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万岁爷圣明第五十三章 杖毙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五百九十三章 找骂的崇祯皇帝第九十一章 有上进心的驸马第四百四十四章 一切以大明百姓为重第二百六十章 倒霉的老回回马守应(4千字第二更)第八十九章 卖国者的商议第五百六十五章 总得有人牺牲第一百零一章 建奴的算计第十八章 刘兴祚起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还请金先生不要怪罪第五百四十九章 钦命南居益讨伐不臣!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切罪孽归于贫僧第一百六十一章 收买人心和禁闭(4千字大章)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脸第二百六十八章 这水可是甜的很第七百二十四章 随本督往城头一观!(第一更)第五百二十六章 都挺不要脸的第一百三十二章 诸葛亮骂死王朗第五百八十七章 这不科学!第八百三十四章 如何大量创造下一代第七百四十九章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第四百七十九章 爪哇王之死第六百零三章 厂卫给礼,夜猫子上门第七百五十九章 智障和睿智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临时军团(还债3/100)第四百九十二章 康麻子为啥当的建奴皇帝?第五百二十四章 朕要那些蛮子三百万人陪葬!第三百一十七章 狗奴才留步!第二百四十一章 学生李信(4千字大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崇祯皇帝的办法(4千字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特赦第二百八十九章 朕承天受命第七百五十一章 土著吊打穿越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城头鏖兵谁更狠第二百六十七章 瞎忽悠(4千字第二更)第八百六十四章 我们需要孔代亲王是正义的一方第七百九十六章 陛下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