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儿子养偏了怎么办?

李承彦接下来的话,就让斐迪南三世和一众的大臣们开始喜出望外了:“因为是支援极西的兄弟国家,所以我大明皇帝陛下还特意吩咐过,经济贷款是无息的。

也就是说,无论皇帝冕下向我大明贷款多少,都是免去一切利息的,只需要在借款到期之后归还本金就可以了。”

先不说斐迪南三世根本就没有想过赖账不还,就算是他有那个胆子不还钱也无所谓——大明从来都不在乎银子的事儿,尤其是花到自己家的银子。

神圣罗马帝国以后不就是大明的土地?先期投入一些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斐迪南三世的心中很激动。

远东的大明帝国实在是太神奇了,而且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他们带来的御医已经替玛丽亚·利奥波丁诊断过了,在几乎整个欧洲的医生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那位神奇的医生只是淡然一笑,用那种神奇的毛笔开出了药方,并且指出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康复。

虽然这些药材都需要从遥远的东方运送过来,但是那位神奇的医生也向自己保证了,玛丽亚·利奥波丁绝对可以等到药物从远东运过来,并且可以健康的活下去。

心情大好的斐迪南三世爽快的答应了李承彦所提提出来的那些要求,包括由大明的军所士卒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进行培训,大明的商人可以自由的往来神圣罗马帝国进行商业贸易行为,还有使节团将在整个欧洲进行游历的要求。

甚至于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斐迪南三世提出将给予大明百姓们神圣罗马帝国公民的身份,所有的权利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公民相等同,而神圣罗马帝国应该获得同样待遇。

在私下接见李承彦等人的过程中,斐迪南三世仔细的了解过大明政治和制度,并且对于这种制度十分的感兴趣。

在斐迪南三世看来,大明对于百姓的等级划分是十分公平合理的——大明百姓自然是处于第一阶级的,其后是附属国的公民,再次才是其他国家的平民。

当然,最重要的大明的皇帝世系——选举?那是什么玩意?

这套制度完全可以搬到神圣罗马帝国来试验一下,尤其公民等级和皇帝继承的制度。

如果搬过来的话,神圣罗马帝国的贵族就相当于明国的勋贵体系,而罗马帝国的公民就相当于明国的百姓,至于平民和奴隶?他们没有资格关注这些大事!

针对于斐迪南三世提出来的这点要求,李承彦仅仅是口头上表示了同意,但是真正的落实还是要回到大明之后由大明崇祯皇帝来决断。

在告别了斐迪南三世之后,李承彦等人就往梵蒂冈而去。

斐迪南三世不仅让李承彦等人带上了大明的士卒以为保护,甚至于还派出了自己的卫队做为保护,以保证李承彦等人在路上的安全。

相比斐迪南三世的热情还有谈成诸多协议的速度之快,教宗英诺森十世的态度在一开始的时候,远远谈不上热情。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

对于任何一个宗教来说,大明都是一个庞大无比的信徒市场,尤其是对于英诺森十世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早在英诺森十世之前,教廷就已经派遣了无数的传教士前往大明传教,甚至于在教士们中间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传教热潮。

但是早期的时候还好说,后来去大明的传教士们似乎出了什么问题,除了回信表示一切正常之外,剩下的信息都很少传回来了,尤其是明国地理、经济、军队等情报,几乎等同于零。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很不正常,但是随着荷兰和西班牙在海上吃瘪,再想要派传教士过去打探情况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如果想要从陆地上过去,就必须考虑到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这两家对于传教士的态度虽然说不上特别坏,但是离好这个词似乎也很遥远。

没有这两个国家的支持,传教士想要从欧洲到达远东,很难。

如今远东大明的使节团在拜访了斐迪南三世之后,又来拜见自己,这对于英诺森十世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一场没有其他人陪同,仅仅只有教宗英诺森十世和李承彦两人的晚宴,在使节团到达梵蒂冈的第三天晚上举行。

教宗英诺森十世一直都很好奇,明国人跑到梵蒂冈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要知道,现在的教廷可不是百年前的教徒,在欧洲的话语权已经大大下降,就连所谓的绝罚令都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李承彦则是操着磕磕绊绊的法语道:“如果英诺森教宗对于大明有所了解,或者说对于大明之前的历朝历代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您一定知道,中原的皇帝,其实是集合了教宗与世俗君王双重身份的。

对于我大明皇帝陛下来说,遥远的欧洲大概是有两个人的身份与他相仿佛的,一位是您,英诺森十世教宗,另一位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面对欧洲现在的状况,我大明的皇帝陛下觉得很不满意,君不似君,臣不似臣,这是那些藩属邦国对于皇权的大不敬!

所以,我奉命而来,在提出了我大明皇帝陛下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后,又来拜会您,看看有什么是我大明能帮助到您的?

相信我,不论是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或者是政治上,我大明都将不遗余力的对您进行帮助。”

英诺森十世十分心动。

能够得到当世第一大帝国的帮助,对于自己来说当然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儿——没有哪一个教宗不想重振教廷的辉煌!

叹息了一声之后,英诺森十世才开口道:“现在的教廷,已经不是几百年前的教廷了,不管是赎罪券,还是绝罚令,已经没有人害怕,也没有人会担心,因为人们已经开始否认天堂的存在。”

英诺森十世决定先卖惨,虽然这些都是事实。

既然明国的皇帝想要支持自己,那么就一定要让明国的皇帝了解到自己现在的处境,越惨越好的处境。

也唯有这样儿,才能从明国的皇帝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

当然,光凭卖惨是不行的,还得表明自己的优势之所在:“当然,教廷和教宗的存在,还是没有人否认的。

就算所有人都否认了天堂的存在,也不会否认上帝的存在,因为所有人都需要信仰,一个能骗得过自己的信仰。”

李承彦对于英诺森十世的说法还是很认同的。

当然,认同归认同,自己要干的事情可跟自己认同英诺森十世的说法没有丝毫关系:“教宗冕下,或许,天堂是真实存在的。”

英诺森十世却是不以为然的一笑。

正所谓位置越高,越不相信神灵的存在,真正虔诚到疯狂的人,也没办法走到教宗的位置上面。

实际上,教宗这个位置下面,是无数的白骨与血肉,比的既不是谁对《圣经》的理解更深,也不是谁对于主的信仰更虔诚。

自己能爬到教宗的位置上,早就对一切都看破了,倘若真的有天堂,那就应该由那些苦修士来担任教宗,而不是自己。

李承彦自然发现了英诺森脸上的那抹不自然之色,心中也明白英诺森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当下只是淡然一笑,对英诺森道:“福寿膏的名字,教宗冕下自然是听说过的?”

英诺森十世道:“自然是听过的,现在东印度公司靠着福寿膏可是发了大财。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他们从远东的大明获得的神药。”

李承彦道:“现在,教廷也可以获得这种神药,这种上帝赐给他的子民的神药,让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见到天堂。”

李承彦在刚刚见到英诺森十世的时候还不能确定他是否吸食,毕竟科恩那个老家伙都知道福寿膏的坏处而没有吸食,难免不会告诉其他人。

但是当英诺森十世将之称之为神药的时候,李承彦就知道了,这位教宗冕下肯定也离不了这种东西。

而英诺森身为教宗,自然是不可能缺钱的——不缺钱就不存在会断顿的情况,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这玩意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只要教宗冕下愿意,您将获得的神药,比东印度公司拿到的神药纯度更高,效果也更好,而价格基本上是相同的。

当然,还有大量的军火,比如火铳,比如火炮,比如战舰,这些东西都可以慢慢谈。

我个人认为,是时候发出教廷的声音了,让那些教宗治下的藩国们知道,什么叫做上帝的威严不可玷污。”

李承彦的嘴皮子上下翻动,如同引诱夏娃吃苹果的毒蛇一般喷出毒液,而英诺森却没有拒绝这份诱惑。

谈判的进程很顺利,连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用掉就顺利的达成了协议。

大明将对教廷予以支持,就像是大明同样支持神圣罗马帝国一样,无论是军火还是贷款或者是福寿膏,还有无息的贷款,都将对教廷大明提供。

而教廷要做的也很简单,一是证明自己对得起大明的这份支持,二是每年派遣上百名近似于金尼阁一样的传教士去大明。

当然,他们去大明不是去传教的,而是进入大明的皇家学院去工作,这份协议的有效期直到教廷认为可以终止的时候,并不会有任何的强制期限。

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英诺森甚至于没有在其中发现什么对教廷不利的地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友好和约的典范。

李承彦也很满意,除了否决掉英诺森提出来的加封大明皇帝为圣子的提议之外,剩下的条款基本上都完全达成了自己的预期。

神圣罗马帝国也好,教廷也好,只要签了这份协议,剩下的也就不需要自己去多操心了。

至于说法兰西那些国家的意见,那就让他们保留好了。

想必他们在战场上发现被神圣罗马帝国给怼了之后,会自己想办法打听这些军火等物资的来源,到时候自然就会想办法联系大明。

跟神圣罗马和教廷不一样的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东印度公司的科恩来联系大明,而不需要自己跑上门去找他们谈判。

这样儿一来,科恩会得到大量的好处,荷兰会得到大量的好处,然后就会有更大的耐心和精力去和神圣罗马帝国硬怼。

当自己回去之后,大明就要开始准备第一批的军火给神圣罗马帝国,同时还要派出军事教官给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替他们培训军队对于火器的使用方式,培训他们士卒的作战观念。

然后等着整个欧洲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就可以了,大明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赚取大量的银子并且通过他们在战场上的反馈来改进武器。

当李承彦踏上归途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宫中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自己的儿子养跑偏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堂堂的辽王殿下偷摸的跑路了,扔下王府里面已经有了身孕的兴子,自己带着一些侍卫潜到了东海舰队出发往蓬莱大陆的船上,跑路了!

当兴子将消息传回到大明的时候,估计朱慈燝那个混账东西已经随船到了海上,再想把他找回来也没有什么希望了。

完颜玉卓大气都不敢喘,望着暴怒之中的崇祯皇帝,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宫里面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崇祯皇帝陷入了暴怒之中,除了周皇后之外就只有宜贵妃能劝得住。

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周皇后和宜贵妃自身难保——皇次子,身为此次出海事件的发起人,就是他带着朱慈燝一起跑路的,周皇后对此也是无话可说。

两个年龄大点儿的儿子没一个省心的,偷偷出宫,潜入舰队跟着出海,他们两个混账东西想要干什么?

如果不是自己牢牢的把控着军权和厂卫,崇祯皇帝都要怀疑这两个混账东西是不是串通好了想要造反了!

至于老三朱慈熠,现在正被捆在椅子上学规矩——这个蠢货也打算出宫去找自己的两个哥哥!

PS:骂了看盗版然后回来喷正版读者的垃圾,你们居然还敢喷回来?当真是彼其娘之!

第一百七十七章 朕要亲征第一百三十九章 通远堡城下鏊兵第六百八十九章 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第八百零五章 以后行,现在不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不该存在的人消失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第五十三章 杖毙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汉奸之初见第六百零二章 蛮子好说,大明百姓才更让人头疼!第七百四十五章 鼓动唇舌叩山河第二百六十七章 瞎忽悠(4千字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封赏(4K大章二合一)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计划第三百八十二章 人去楼空第四百一十八章 赌赢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强汉何以王天下?何以亡天下?第八十三章 毒计第八百二十八章 耗子舔猫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汁是个好东西(突如其来的4000字加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超大的京观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动刀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兄托梦有话说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三百八十二章 人去楼空第七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清算(第一更)第二百二十四章 粮食的去向(3K第三更)第七百一十五章 这可如何是好?(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九章 话不能乱说第八百一十二章 没一个好东西第六十章 折割第三百二十九章 彻底栽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群魔乱舞的辽东和大屠杀第五十一章 朝议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争已经开始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账专干混账事儿第四十二章 哭宫第一百二十六章 正德之死第六百一十一章 美的找不到北第四百二十九章 臣愿意捐五十万两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一百零四章 血战第二十一章 比泼妇还泼妇的大明皇帝第七百八十一章 下血本坑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矫枉不怕过正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变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汉奸之初见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汁是个好东西(突如其来的4000字加更)第九十七章 和亲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个汉语等级考试?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大汉奸之初见第一百七十六章 彻底除名的杜尔伯特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风馆书生立誓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临时军团(还债3/100)第二百五十七章 洪承畴与孝庄不得不说的故事(4千字第一更)第三百四十六章 营啸第五百二十一章 被打脸的崇祯皇帝第五百九十章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第四百一十七章 豪赌一把的洪承畴第七十章 粮食第二百五十三章 炊骨为薪,煮肉为食(4千字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朕都替尔等臊的慌第五百七十五章 作死的鲁王世子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将军可曾婚配?第一百二十七章 细柳营故事(为盟主长空飞血还债加更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怼黄台吉要紧第九章 王承恩的皮岛之行第三百二十六章 五十文一斤?第五百九十章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第六十六章 死战第五百七十章 认怂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第四百七十二章 尚丰王进京第五百四十章 火炮准备!第六百六十九章 驱狼吞虎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脸一点儿?第七百二十三章 假道灭虢(第三更)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个艰难的决定第七百七十一章 这辈子,值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你小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蛋疼的黄台吉第一百五十一章 清风馆中落惊雷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极第二百三十七章 燎原之势(4千字大章)第七百九十七章 风!大风!第二百四十二章 陛下有旨,命尔等投降(4千字大章)第四十章 祭出大杀器第四百章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第六百九十四章 陛下慎言!第七百六十三章 经不可轻传第七十六章 升旗第七百五十七章 笼罩在世界幕后的黑手第七十六章 升旗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北二宗第一百七十九章 心黑脸皮厚的崇祯第一百二十三章 审袁(终于上架了,求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