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强汉何以王天下?何以亡天下?

所以卢象升就是拿命在赌,赌崇祯皇帝终究还是会在大明为重,赌崇祯皇帝不会一怒之下弄死自己。

很显然,卢象升赌赢了,可是也赌输了。

崇祯皇帝确实不会弄死卢象升,这一点是卢象升赌赢了——自天启七年登基到现在,崇祯皇帝大杀特杀的官员向来都是贪腐无度害民的那些混账,对于能办事的官员向来都能宽容一些。

前提是没有触碰到崇祯皇帝的底线。

卢象升绝对是一个能办事的官员,而且说他是愚忠也好,说他是一心为国也好,崇祯皇帝最喜欢的官员就是这种,能办事儿还听话,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主见。

所以崇祯皇帝是舍不得杀卢象升的。

但是卢象升也赌输了。

如果换成其他的皇帝,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是“以大明为重”,而崇祯皇帝恰恰选择了“以中国为重”。

大明现在的状态很不对劲,基本上已经天下无敌了。

而天下无敌的状态意味着什么,就算是其他人看不到,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强秦、强汉,这两个基本上就是天下无敌之后自己把自己玩死的典型。

崇祯皇帝不希望大明再走上强秦和强汉的道路,那么就得给大明人为的制造一个对手出来。

扶植其他的国家显然不在崇祯皇帝的考虑之中。

后世的鹰酱不是没有扶植过一条狗,狗的名字叫倭国。

但是倭国那条狗总是不太听话,时不时的就会向主子呲牙,自信心膨胀到最嚣张的时候号称可以买下整个鹰酱。

崇祯皇帝显然不希望以后扶植出个这样儿的二五仔出来。

被崇祯皇帝卖给神圣罗马帝国的三皇子晋王朱慈熠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自己不偏不倚的埋在中间,把老三朱慈熠扶植成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以后就会形成东方有大明帝国,西方有晋国的局面。

无论是东边的朱慈烺还是西边的朱慈熠,以后都会想要争一个上下高低出来,甚至于辽王朱慈燝也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想法。

然而不管三兄弟或者后人怎么干,主体还是大明,肉都是烂在了锅里。

最关键的是,只要自己埋在了中间,无论哪边的混账东西争气或者不争气,都不会有胆子放弃中间那块地盘——别管那破地方多远多烂,只要埋着自己,那就是大明永远不能放弃的一块领土。

沉默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摆了摆手,对王承恩吩咐道:“让所有人都退出去,百步之内不许有人。另外,传太子过来见朕。”

等王承恩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才道:“诸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而如今大明之强,不在强汉之下。放眼整个世界已经再无敌手,大明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颇为自嘲的一笑,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朕活着的时候还好说一些,一旦朕西去了,失了敌手的大明又该将目光投向哪里?如果没有了敌手,所有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真的就是好事情么?

让晋王吞并了神圣罗马帝国,继位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以后神圣罗马帝国和大明帝国就会一东一西,成为双子星结构,牢牢的钳制住整个世界。

而两者又同出一源,就算是有竞争,哪怕是打生打死,最终得到好处的还是大明的百姓而不会是那些蛮子。”

沉默了半晌之后,卢象升才躬身道:“陛下不见战国之事?”

春秋战国时的那些家伙们也是正儿巴经的同出一源,都是黄帝他老人家的后裔,不照样打生打死?

虽然说在前期的时候还比较讲究,能够出现鄢陵之战和邲之战这种在后世看起来逗逼无比的战争,可是后期呢?谁想过大家都是一家人而不下死手了?

崇祯皇帝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朕何尝不知春秋?然则爱卿不见强秦与强汉之事?

一个国家没有了外敌,从上到下就会产生懈怠的感觉,无论是军备还是在格物上面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小,营造出一种歌舞升平的局面。

殊不知,表面的安宁下面往往有着最为汹涌的暗流,一个不慎就是天翻地覆之象。

所以朕才要给大明制造出一个敌人。

神圣罗马帝国跟大明在前期的时候不会发生冲突,最起码朕活着的时候不会。

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也会是我大明百姓,等朕归西了之后,他们愿意怎么闹腾,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匆匆忙忙赶来的朱慈烺对于大殿中的气氛感觉很懵逼。

事实上,从自己记事开始,朱慈烺就没有见到过这么凝重的气氛,就好像无论是什么样儿的大问题,在自己的父皇看来都是随手可以解决的一样。

尽管心中懵逼,朱慈烺还是依着礼仪向崇祯皇帝行了礼,之后才问道:“不知父皇唤儿臣来有什么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之后又陷入了沉默,朱慈烺心中好奇却又不敢打扰崇祯皇帝,只得愣愣的站在那里。

过了好大一会儿,崇祯皇帝才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样,对朱慈烺道:“朕突然想考究一下你的学业。”

尽管朱慈烺更加的懵逼了,可是依旧行礼拜道:“请父皇出题。”

嗯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干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踱步到了那幅巨大的地图前面,开口道:“朕想要问你的是,强汉何以王天下?何以亡天下?”

朱慈烺斟酌着道:“启奏父皇,强汉之所以王天下,乃是汉高祖与民约法三章,与民休养生息,乃是汉武帝远征域外,播其威于四方以铸其魂,故而王天下。

之所以亡天下,儿臣以为,乃其外无敌手,文恬武嬉,兼之其国内土地兼并,小民无立锥之地,故而亡天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以太子观之,如今之大明,与强汉何其像?”

朱慈烺额头上冷汗都开始冒出来了——父皇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突然说起来这个问题,多半还有其他的深意在里面。

而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根本就猜不透父皇在想些什么——万一要是再来上一句不类己,自己岂不是要凉?

要知道,强汉的那些皇帝们最喜欢说的就是太子不类己,然后总是想法设法的折腾太子或者干脆换个太子。

然而像刘据那样儿的狠茬子还能拉起人马来在长安城里跟汉武帝硬怼一波,自己能拉起个屁来跟父皇怼?

只怕自己刚刚表露出这个苗头,所谓的太子六率就该把自己捆起来交给崇祯皇帝了……

这跟自己是否会收买人心无关,这跟自己在军中的形象同样无关。

说的直接一点儿,哪怕自己现在在军中如何的英明神武如何的受军方欢迎,那些也都是因为自己是父皇指定的太子,并不是自己真有那个威望。

真正能镇压住整个大明所有军队的,就只有崇祯皇帝自己可以办事,换任何一个人来都没有用。

因为大明军队的组成实在是太复杂了。

护卫紫禁城的军队是锦衣卫和锡伯部的铁骑,而锦衣卫和锡伯部铁骑向来只听从崇祯皇帝的吩咐,连五军都督府都不鸟。

除去卫所之外的,比较大一些的像刘兴祚所部还好一些,可是像夏额哲和阿敏这种把自己当成父皇家奴的山头,谁能使唤的动?

就连军府给他们下命令还得要有代表父皇司礼监一起下令才行,只要父皇还在一天,自己这个太子说话就屁用不顶。

天下各个卫所的将士,那就更加的指望不上了——视崇祯皇帝为战神在世的卫所将士们,父皇让他们去死都不会有人眨眼,谁会来鸟自己这个太子?

至于那些文官系统,朱慈烺从心底里就没指望过他们。

深受崇祯皇帝教导的朱慈烺心里明白,文官系统是拉出来治理天下还有背黑锅的,维持天下的安稳还是得靠军方才行。

悄悄的擦了额头上的冷汗之后,朱慈烺才躬身道:“请父皇示下?”

崇祯皇帝道:“居安思危。朕有意让你三弟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以后便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天子,你以为如何?”

见朱慈烺悄然打量左右,崇祯皇帝干脆笑道:“你尽管说便是,今天咱们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不会传出乾清宫。”

沉吟了半晌之后,朱慈烺才把心一横,咬牙道:“父皇让三弟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天子,儿臣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事实上,即便是父皇不说,儿臣也能看得出来,父皇有意让三弟统治欧洲,让大哥统治沙皇俄国那边或者是蓬莱那边。

儿臣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大明实在是太大了,政令从京城发出之后,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欧洲那边,统治起来也困难,倒不如让三弟统治那边。

然而神圣罗马帝国毕竟是蛮夷所立,三弟倘若直接继承其皇位,则其国民大部分为蛮夷?何不迁大明百姓于彼?”

崇祯皇帝定定的望着朱慈烺道:“这是你的心里话?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朕最后给你一次机会,说实话,朕不怪你,否则事情成了定局之后,你再想改可就没办法改了!”

朱慈烺躬身道:“启奏父皇,儿臣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以后大哥和三弟他们都有可能与儿臣相争,乃至于兄弟相攻,更有可能引得其他藩王起兵为乱。”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不错,确实有可能出现这样儿的情况,到时候你又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对待你大哥和你三弟他们?”

朱慈烺脸上笑的比哭还难看:“儿臣又能如何对待他们?倘若真如父皇所言,那么大哥和三弟治下的土地和人口都不会少。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他们不是自己跑到大明本土来,就算是儿臣想要对他们怎么样,其实也是有心无力。”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那你还愿意?”

朱慈烺道:“儿臣愿意。三分世界毕竟与三分天下不同,如今整个世界太大了,大明想要直接统治,基本就不现实,与其如此,倒不如先用分封制。

或者以后会再现春秋战国之事,然而无论是哪一家赢了,最终都还是我大明的天下,所以儿臣不后悔。

只是儿臣担心,神圣罗马帝国那边遍地胡膻,以后一旦让老三那边得了势……

所以,儿臣请父皇下旨,迁我大明百姓前往晋王封地,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那些蛮子们占了多数!”

一直死死盯着朱慈烺的崇祯皇帝能够判断的出来,朱慈烺现在所说的这些话是出自于本心。

事实上,从小就被灌输了满满的天下思想,朱慈烺很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大,也清楚大明占据了到底多大的一块面积,更清楚这么大的地盘统治起来有多难。

现在崇祯皇帝所提出来的方略,基本上就是太祖高皇帝搞出来的塞王那一套,不同的只是面积变得大了无数倍,距离远了无数倍。

而正好是这两个原因,让朱慈烺可以接受崇祯皇帝的这个方略。

因为距离的原因,无论是老大朱慈燝还是老三朱慈熠,其实都没有办法直接对大明的本土构成威胁,也就不会出现靖难的可能。

最最关键的是,自己不同意的话……

以后会不会跟老大还有老三干起来那是以后的事情,会不会跟其他的藩王干起来,那就更遥远了。

而父皇近在眼前,自己的太子大位能不能保得住,就只在父皇的一念之间……

朱慈烺觉得自己在父皇面前服软认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天下间又有谁在父皇面前不老老实实的呢?

反正偶尔有的那么几个,都已经被埋到土里去了。

崇祯皇帝笑了笑,开口道:“你据说的移民到神圣罗马帝国那边,慢慢来,不必急于一时。”

伸手指了指地图之后,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道:“朕有意将寝陵立在此处,以后无论你们三兄弟如何,这块地方都必须是我大明的地盘,绝不允许外人染指,记住了么?”

原本就懵逼于崇祯皇帝突然来这么一出的朱慈烺这下子更懵逼了:“父皇,这块地方可是有什么玄机么?”

PS:今天献祭《战国暴走了》,仙侠版的战国故事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朕放出了一头怪兽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第六百七十七章 先下道旨意恶心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金汁是个好东西(突如其来的4000字加更)第五百四十五章 他们用过的名字,是汉唐第八百三十四章 如何大量创造下一代第九十四章 不必五年平辽第八百四十章 整个世界替大明帝国买单第六百五十章 本王,选择……第三百七十八章 朕要掀桌子!第七百八十七章 再大的代价,也值!第九十四章 不必五年平辽第六百零七章 人心都是肉长的第六百六十三章 要么跪,要么滚第二百四十二章 陛下有旨,命尔等投降(4千字大章)第三十章 吐血的皇太极第二百五十二章 赵平战三贼,高迎祥北上(4千字大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给叛军找乐子第七十七章 阅兵第三百八十章 大明人多的是第四百二十六章 有钱,任性第三百零九章 最近比较烦第四百零二章 军演,创伤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第八百三十六章 给洋人修铁路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变第一百四十章 肘腋生变须臾间第二百六十八章 这水可是甜的很第八十四章 你的事儿发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近在眼前的沈阳城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个藩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鱼?第二百六十章 倒霉的老回回马守应(4千字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区区蛮夷,还算个事儿?第六百三十七章 杀人放火,鸡犬不留第六百二十七章 脱裤子放那啥?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人高明啊!第一百一十五章 搅屎第十一章 这家伙是郭靖郭大侠的原型吧?第二百四十六章 坑人和兵围宜川(今天万更完成)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动刀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崇祯六年的异象第七百三十一章 皇家智库(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须得有人背的黑锅第四百六十五章 两万万两白银第六章 朕看看他们怎么收钱的第六百六十四章 慢慢谈就是了第七十八章 忠魂第五百六十九章 那就去死!第七百五十七章 笼罩在世界幕后的黑手第二百八十五章 还请金先生不要怪罪第五百六十七章 全世界的爸爸第一百七十章 凌迟之又见凌迟第二百四十八章 突围的叛军(4千字大章第二更)第五百八十六章 包羞忍耻是男儿第四百七十八章 锦衣卫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娘的,不对劲啊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人高明啊!第七百五十七章 笼罩在世界幕后的黑手第七百四十七章 儿子养偏了怎么办?第三百五十章 吓唬吓唬他第七百一十四章 人间惨剧(第三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崇祯皇帝不开心第四百三十七章 冻死哪个王八犊子第三十九章 难收的商税第六百四十七章 他们是什么人?第七十一章 阴损第五百零五章 朕说过要杀你全家!第六百八十一章 缇骑四出番外——狗皇帝请假(恶搞版)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可长点儿心吧!第二百零五章 崇祯下陕西之无耻之徒(4K大章)第八十八章 剃发令第六十三章 忠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个汉语等级考试?第四百五十六章 向张狗少学习第六百五十三章 腾笼换鸟第六十六章 死战第二百九十四章 还不如骡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我大明也有啊第六十九章 年终第五百零二章 有人爽就有人不爽(3/5)第四百五十三章 开一个口子第六百六十三章 要么跪,要么滚第四百九十九章 建奴的胜算第七百五十三章 屁的天道!朕就是天道!第七百八十五章 两个智障!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王不要脸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子曰,头疼第二百六十九章 回去就揍媳妇第八百一十九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番筹划尽付东流第九十五章 挖墙角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九十四章 不必五年平辽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赐名第五十五章 观刑第三百六十四章 求个恩典去倭国第三百七十章 不养米虫第二百八十一章 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