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转折33

象高弘图这样的大吏退职,哪怕是州县知府,遇事都要给他三分薄面。

分润地方好处,他也是头一份的。

将来子孙应考,可以理所当然的享受到好处。

而要是一心给皇帝卖力,象张江陵那样,生前就是骂声四起,人一死后就立刻被群起而攻,自己被清算不说,连两个中进士的儿子也被剥夺士籍。

自那之后,愿意帮皇帝得罪士大夫的,可谓是万中无一。

而高弘图和姜曰广、张慎言等辈,原本就是以清名见邀天下,清名受损,不容于士林,除非皇帝能赐给勋职,否则怎么算都是不合算的事。

前一阵对皇太子表现出来的不合作,甚至对抗,无非就是仍然邀清名罢了。当然,更有实在的利益在其中,据史可法所知,高弘图自己并没有投银子在矿场,亦无海船,不过家族之中,做这两个行当的却是大有人在。

加上门生故吏,那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清江既然与江南士绅有协议,攻计不满的人少了,高弘图又何若苦再继续咄咄逼人,到最后可能弄的自己下不来台?

为官多年者,辞官下台也是有学问的。象刘启东那样辞官也不是胡来,每辞一次,在士林的声名就高出一截来,每辞一次,就是表达不原为官,但愿育英材于草野的决心。

这样的人,当然是为士林所重,为天下所仰慕了。

所以辞官不做者,要么是图舒服,要么图名望,真正为了天下或是道义法统而固执已见的,以史可法来看,倒是从未见有一个。

从高弘图手中接过红色的包封,打开一看,史可法便是大吃一惊。

是大小不同的十几块铜钱通宝模样的东西,不过一见之下就明显看的出来,非是以铜铅制成,而是以银压制。

每块的正反两边,都有花纹图案,边上都有螺纹,十分精密细致,也非常好看。

正面是“二钱”,“五钱”、“一两”、“二两”等字样图案,反面则是崇祯纪元年号字样,正面是饰以大的牡丹花图案,反而就饰以小独科花环绕在年号四周边上。

“还真漂亮。”

史可法喃喃道:“这东西,似乎户部做不出来吧?”

户部有二百多座炉房,***银锭和铜钱。以明朝那么小规模的铜钱铸造,养活的官员吏员工匠倒还真的不少。

什么火漆,旋边、金背等钱,都是用一道两道甚至三四道以上的工序才能铸造的出来,户部的雪花银,二十五两一个,胎边整齐雪亮,熔铸的十分美观,就算如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工艺水平上,户部所出与眼前这些可是相差的太远了。

“这是清江行营军需司铸币局所出。”

不叫史可法多等,高弘图自己便先说了出来,因见史可法面色难看,他倒是心生一点同情之意。

他在户部和皇太子斗,斗来斗去,外人看了不外乎是他这个尚书泥古不化,有点不合时宜罢了。

或者说,最多说他高某人有私心私意,以户部之力斗不过皇太子,原本也没有什么可丢脸的。至于原本的五军都督府煽动叛乱之事,东林党和他高某人介入不深,就算将来在查旧底,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倒是史可法史公,面子上可就是太难看了一点儿。

大事小事,皆由皇帝来裁决也还罢了,内阁到底是有实无名的宰相,首辅不做事被人说庸才,多做事,被人说揽权,总要掌握好一个度,才上不招忌,下不被人攻讦。

而现今的皇上十分难伺候的同时,还有一个事事做在人前的皇太子,最近的使团奸细一事,史可法已经足够难堪,正当余波将过未过之时,又来了这么一堆银币。

也就是史可法养气功夫足了,私自忖度,换了数月前的自己,怕是一袖子就要把这些银币都扫落在地上了。

“最高无过二两的,最低就是二钱,”史可法手中持币,始终在打量端详,到最后,才长叹子一口气,苦笑道:“我就是闹不大明白,太子殿下哪来这么多的主意?”

“太子倒没有这么神。”

虽然屡败于皇太子之后,可想叫高弘图对一个十六不到的少年服气,还是绝无可能。

他肃容道:“不过太子有一个长处,会用人,更会用人之所长。象这一次的铸币之事,听说是泰西那个汤若望的建议。泰西诸国,都是铸成金币银币来用,铸币之权,全在其国的国王之手。”

“钱息?”

“正是!”

倒也不愧是领国的大臣,一下就看到了问题的最为关键之处。铸币的好处太多太多,关系到一个国家对自己经济命脉和贵金属的控制与掌握。

而最简单最直接的反应,就在于这钱息上头了。

高弘图向着史可法道:“据清江的财税司的人说,今天清江铸币在一千万到千五万元左右,钱息最少有二百万左右的数目。”

“这么多?”

史可法也是悚然动容,但眼前高弘图久掌户部,对这些财会之事倒并不是完全内行,见史可法惊问,当下也只是笑而点头。

“好主张,好算计,好计较。”

史可法此时,心中也就只有佩服二字可说。

提起此事,高弘图倒还有不少话可说,他看向史可法,微笑道:“太子善用人,果真是不假。他们的财税司,其中起用了好几个泰西人,算帐盘点,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建的帐目,一眼看过去就知端底,对我户部来说,量入为出,十分方便合宜。自万历之后,户部没有帐簿已经数十年,有清江财税司之后,我想,中央总不能叫地方太瞧不起,我已经打算户部再雇佣一些泰西和苏州的帐目高手,把部库的帐簿给建起来。”

此是好事,也是经济国用的理所应该的事情,对高弘图的这一番计较,史可法也唯有点头赞同而已。

但心中的苦味,也就更加的浓郁起来。

高弘图却仍是兴致勃勃的:“南直隶好多矿脉,开采不得其法,产量太低。太子派到马鞍山数十人,皆是此中高手,年前左右,产量最少增加两到三倍。到那时,铜铁充足,国用自然就更充裕了。至于南直隶,户部打算今冬明春,亦试行收取本色,不必叫百姓硬交折色的法子。最少在两三年后,太子说的铜矿开采充足,一年能铸数十亿铜币的时候,百姓手中有充实的铜钱,不必担心交赋税时没有钱交,那时在交本色或是折色,听从其便就是。”

其实清江行营施行交纳本色,不必由百姓上交折色银子的事成功之后,江南一带,就已经知道此事势不可免了。

虽然在这件事上,粮商钱庄还有当铺都有大生意买卖,此政一行,将要得罪不少人。但身为国家理财机关的首脑,还有当政秉国的那些人,绝不能把事做的太难看,吃相也不能太凶太丑了。

此等事,方便百姓之处太多,以国家而言是绝不能照顾一小群商人,而忽略数十万,数百万百姓的想法和呼声。

若江北没有交本色的事,百姓也无话可说,仍如旧例便是。现在江北有先例在,再想叫百姓上交折色,那就容易激起愤怒,甚至是民变。

以本色改折色,原本只是为了方便收税,也是方便漕运罢了。毕竟收取太多粮食,京师用不了太多,各地方也不能留太多的粮食,变成强枝弱干。

最好的法子,就是以粮折银,至于百姓损失,也只好听这任之。

百年之下,所谓的一条鞭后,其实还是有大量杂税,倒是收取田赋用折色,不知道苦害了多少农人百姓。

现在京师已经失去,不需要北漕运粮,而南方近年贸易大行,百姓不肯种米,只愿种桑种棉,甚至江南一带,以银买米来吃,国家本源渐渐虚弱,这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再加上兑换不便,银两容易熔铸和兑换散失,在目前阶段,以粮交税,十分合宜。

最多施行三年,各地沸腾的物价,非被打下去不可。

而物价平稳,以银币流种,充实铜钱,国计民生,也就只会越来越富裕,绝无冻饿交迫的可能。

这是一个无形之中充裕国用,更也是涮新吏治的大文章!

而史可法直欲吐血的原因也是十分简单,这一篇大文章非自己想到,亦非内阁诸臣牵头,相反,从高弘图的态度来看,这一件事,又是只能追随在皇太子的身后了!

“此事由得户部吧。”

半响过后,史可法喟然长叹,只道:“铸币之事,到底有益于国计民生,吾不能阻矣。”

“宪之,难道只见于此乎?”

史可法的态度当然并不会叫高弘图奇怪,但,也不尽止于此。

皇太子的清江铸币局的铸币工艺高超,易于流通。这只是细枝末节,真正重要的内涵,却并不是在铸币之上。

什么国家掌握铸币和贵金属流通权,什么钱息收入,这只是区区小数。

对高弘图等人来说,这其中真正得要的,史可法倒并没有看的出来!

第51章 兄弟第335章 决胜(10)第50章 哭庙第45 离去第325章 会战(60)第236章 转折(16)第283章 会战(19)第111章 立基(13)第194章 余波(2)第317章 会战(53)第136章 南京(24)第153章 南京(41)第316章 会战(52)第69章 热血(12)第15章 一揖第330章 会战(39)第32 群英会(2)第111章 立基(13)第78章 密议第30章 失控第18章 非常第13章 异心第104章 立基(6)第344章 决胜(19)第114章 南京(2)第10章 校阅第262章 序幕(8)第211章 收获(4)第32 群英会(2)第228章 转折(8)第283章 会战(19)第133章 南京(21)第165章 淮上(3)第280章 会战(16)第265章 会战(1)第101章 立基(3)第145章 南京(33)第330章 决胜(5)第180章 变化(6)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208章 收获(1)第91章 风云(7)第223章 转折(3)第230章 转折(10)第53章 扑腾第179章 变化(5)第281章 会战(17)第161章 南京(49)第71章 牺牲第144章 南京(32)第37章 群英会(7)第155章 南京(43)第237章 转折(17)第87章 风云(3)第287章 会战(23)第138章 南京(26)第49章 城门第340章 决胜(15)第163章 淮上(1)第14章 先声第343章 决胜(18)第333章 决胜(8)第284章 会战(20)第210章 收获(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01章 立基(3)第224章 转折(4)第321章 会战(56)第322章 会战(57)第329章 决胜(4)第265章 会战(1)第25 杀人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52章 南京(40)第67章 热血(10)第106章 立基(8)第134章 南京(22)第24章 各方第343章 决胜(18)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313章 会战(49)第319章 会战(55)第161章 南京(49)第44章 变数第115章 南京(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55章 南京(43)第320章 会战(38)第150章 南京(38)第317章 会战(53)第41章 走路第108章 立基(10)第5章 赐刀第51章 兄弟第287章 会战(23)第150章 南京(38)第44章 变数第85章 风云(1)第269章 会战(5)第115章 南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