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徐鸿儒起兵

徐光启张维贤二人听了朱由校的话,连忙说道:“回陛下,已经听说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面容平静的说道:“其实这件事情倒是没有出乎朕的预料。自从我们到了济宁之后,就知道有人要造反,现在他们动手了也没什么奇怪的。”

听到这话之后,徐光启和张维贤同时点了点头。

当然了,这是徐光启两个知道真实的情况。

外面很多人对闻香教造反这件事情其实是有非议的,他们不觉得真的有人造反,而是皇帝在用造反的理由排除异己。

关于那一次皇帝遇刺的事情,甚至都有人在怀疑,只不过怀疑只能放在肚子里面不敢说出来。

现在真的有人造反了,那么就能证明之前遇刺之事的处理结果是正确的,也不会再有人非议什么。

朱由校继续说道:“孔胤植的事情,朕已经下了封口令。锦衣卫那边不会把消息透露出去,这个,两位爱卿可以放心。关于事情的具体细节,没有人会知道。”

“孔家现在被劫走了,朕会马上着手派人去打探消息,随时准备派人营救。除此之外,许显纯也被朕给处罚了。”

“如果外间有人询问,那就是许显纯办事不利,让孔家的人被劫走。至于是不是被接走了,是不是和反贼有勾结?这个,两位爱卿怎么看?”

这句话问出来之后,徐光启两人的脸色都有些迟疑。

原因也很简单,陛下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场的两人心里都明白这件事情根本就瞒不住,许显纯在宫里面差点撞死的事情就更瞒不住了。

只要现在两人出宫去,消息肯定已经传到哪儿都是了。如果现在下封口令,那么就会达到一个反效果。

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能疏不能堵,如果堵的话就会越演越烈。

而陛下现在采用的方式就是堵,只能让流言越来越多。

对于人来说,都有一种窥探阴暗的心理。往往表面上拿出来的东西,他们是不会相信的,都会下意识的去窥探事情后面被隐藏起来的东西。

当有被隐藏起来的东西,哪怕没有什么证据的流传,也会被很多人想。

现在消息传出去之后,孔家的名声肯定就臭大街了。他们不但倒卖赈灾粮食给反贼,现在还和反贼沆瀣一气,根本就解释不明白了。

当然了,也不是没好处。

如此一来,陛下之前对孔家处罚的事情,那就没有人敢再说三道四了。衍圣公的爵位丢了,也没有人再敢说他丢的不应该了。

徐光启和张维贤两人对视了一眼,心里面大概也明白了,或许这就是陛下的目的。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徐光启两人自然不会去反驳。如果去反对,除了让陛下不高兴之外,什么用都没有,反而会惹怒陛下。

“陛下圣明!如此处置,甚为妥当。”徐光启连忙说道。

张维贤动作慢了一拍,见徐光启这个老滑头抢先了一步,也连忙说道:“陛下圣明!如此甚妥。”

说完,张维贤暗地里瞪了徐光启一眼,这不应该是一起说的吗?你做甚要比我快一步?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办了,接下来咱们谈一谈平定叛乱的事情吧。毕竟叛乱一起,百姓就会遭受灾难,朕于心不忍,一定要尽快平叛。两位爱卿有什么办法尽管说出来。”

事实上朱由校虽然说的急切,但无论是朱由校本身,还是徐光启和张维贤,根本都没有把这一次的叛乱放在心上。

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朝廷的大军想要剿灭他们,根本就不会费什么力气。何况陛下还带来了五千新军。

对于新军的战斗力,徐光启两人的心里面都很清楚。上一次在西南平定叛乱的时候,这五千人可是展现出了超凡的战斗力。

他们的武器、他们的装备、他们的训练,甚至他们吃的东西,都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

西南的奢崇明的那些手下面对五千新军都毫无还手之力,更何况山东这些造反的百姓?

所以平定叛乱根本就没什么问题。不过从现在陛下的操作来看,这里面就有问题。

“陛下,当务之急是调遣山东各地人马,前往巨野一带平定叛乱。”徐光启向前走了一步说道。

事实上,在朝廷当中,做这种事情都是有规章可循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受灾了就派钱粮赈灾;有人造反了就派大军平叛,根本不用花费什么心神。

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说,反而是琢磨陛下的心思要更难一些。

现在徐光启虽然这么嘴上说着,但心里面明白,看看陛下是不是要做些什么,同时也在琢磨着该怎么说、怎么做。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面容严肃的点了点头说道:“不能如此鲁莽,要从长计议。你马上传令各地,有人要造反,让各地严守地方,绝对不可贸然进兵。”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躬身答道。

张维贤和徐光启都明白了,陛下果然是要搞事情了。

平定叛乱,得趁着对方尚未发展壮大之前,把叛乱掐灭在萌芽之中,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从现在陛下的情况来看,陛下显然不想这么做。

“马上召集戚金,召回黄克缵,让参谋处的人过来。咱们要好好商量一下如何平定叛乱。”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缓缓的说道。

这一商量就是三天,同时派人去京城继续调兵遣将。

在这三天里面,各种消息满天飞,关于孔家的消息传得最厉害。

整个山东都在传扬这件事情,甚至向着四面八方开始扩散。

一时之间,乱成了一团。

在后面除了百姓的自发传播之外,更多的则是陈洪在后面宣扬,内务府的人也在配合。

各地都在传说孔家已经投靠了反贼,或者说孔家就是反贼。

虽然有很多反驳的声音,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还是有人相信了。毕竟孔家干的事情在那摆着,贩卖赈灾粮食,同时把粮食卖给了造反的闻香教。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四天早上,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了过来:

徐鸿儒起兵造反了。

徐鸿儒发布了檄文,列举了朝廷的二十大罪状,证明了朱由校是一个天大的昏君。

一时之间,山东震荡,消息四下传出,震撼了大半个朝廷。

更让人没想到和震惊的是,这份檄文竟然出自孔胤植之手。

一时之间,全民哗然。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原本还在为孔家辩解的人瞬间就像被掐死了一样。

那些贬低孔家的人,则像是得到了嘉奖一样,弹冠相庆。

朱由校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意外。

事实上,孔胤植落入徐鸿儒的手之后,朱由校就已经有这个猜测了。

原因也很简单,人家费了那么大心力把孔胤植救出去,自然不可能就那么养着。

至于说孔胤植反抗,就他那样的人,落都落到人家手里面了,还会反抗?

根本就没什么可反抗的。

比如说是一份檄文,是不是孔胤植写的重要吗?

只要打着孔胤植的旗号就行了。他自己承不承认的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徐鸿儒根本就不会在乎。反正人在他的手里面,还不是他怎么说就怎么说?

虽然都知道孔胤植这是被逼迫的,但依旧没有人敢为孔胤植辩驳。

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对士大夫的要求很多,“不堪受辱,自杀殉国”这是非常常规的要求。

落入敌手,投降叛国,这是非常让人唾弃的,尤其是像孔家这种家庭。

如果大明王朝亡了,那还好办。

大明已经灭亡了,孔家改弦更张,后面的很多人都会支持的,能让人松一口气。毕竟孔家的投降了,我们跟上吧,反而谴责孔家的不会太多。

但是现在大明还好好的,只不过是一些人造反,孔家是绝对不能够干这种改弦更张的事情的。

所以一时之间,衍圣公的名声就臭大街了,孔胤植的名声更是不可救药。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人为操纵的原因。徐鸿儒希望孔胤植是反贼,朱由校也希望孔胤植是,两边全往孔胤植的身上泼脏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名声自然就臭大街没法要了。

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听着陈洪向自己汇报,朱由校松了一口气,随后面带笑容的说道:“现在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外面怎么样?”

“回皇爷,人心惶惶。”陈洪有些迟疑的说道。

外面的确是人心惶惶,毕竟之前朱由校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提拔荀子的地位,又比如改革书院。现在又废了孔家。

要说读书人人心不慌,那才是心里面有鬼了。

做了这么多事情,朱由校也知道过刚易折,的确是时候安抚人心了。

于是朱由校看着陈洪说道:“让人把消息放出去吧,这一次要声势浩大,千万不能够搞得太小了。明白吗?”

“皇爷放心,奴婢明白。”陈洪连忙说道。

这天下午,济宁城市中多了一些人。

这些人穿着儒雅、打扮光鲜,一看就知道是读书人。

他们走进酒楼饭庄随意地坐下,叫了一桌酒菜开始吃喝。

一行通常都是两个人,一边吃着一边聊天,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寻常。

济宁城,悦来楼。

对于济宁城的人来说,悦来楼是一个常听说的地方,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高档的酒楼。

虽然有人造反,城里人心慌慌,但这悦来楼的生意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第二五三章 发卖如意豆种第四九零章 工匠评级第四五六章 阴阳师第六七六章 取信第四零八章 君臣斗第二六零章 福王造反第三二一章 张维贤请罪第一六三章 举荐左光斗第一七四章 大婚第五零六章 下扬州第五五五章 抚顺大捷第一二零章 王化贞的供词第八十九章 魏忠贤觉得扎心第十五章关门放狗第六零二章 清查全国田地第二二四章 开天辟地第一皇帝第三一一章 皇权至高无上第一二六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一七八章 帝后情深(求全订冲精品!)第四五零章 和科尔沁结盟第二零三章 打不过就跑第一八六章 谁当内务府大臣?第九十七章 传召余懋衡第一一零章 经典不可信第六三八章 给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四一八章 皇帝也缺钱(三更求票!)第一三二章 刘一璟出手(求月票!)第二二五章 韩爌请罪第五十一章 朱童蒙第五七四章 对朝鲜的政策第一五七章 送行刘一璟第三七五章 活捉徐鸿儒第六四七章 平户岛第二六四章 抄河南巡抚的家第三八六章 大明无农不稳第一六五章 改革的纲领第四九一章 陛下要去南京第四三八章 震惊的范永斗第四一五章 努尔哈赤之死第二六五章 陈奇瑜升官至京师第二八九章 背锅侠福王第五一七章 扬州镇守太监衙门第六四四章 郑芝龙投降第三七五章 活捉徐鸿儒第二一九章 鸠占鹊巢第五二八章 直接抄家第四十九章 丧心病狂第二八八章 当世名将秦良玉第一三六章 韩爌被坑(求月票!求订阅!)第三九五章 魏大中被抓(掌门牧扬3791加更)第四一五章 努尔哈赤之死第一七四章 大婚第五六三章 都想和大明爸爸联姻第四二一章 拆迁队队长——朱由校第六三五章 魏忠贤在浙江搞事第三一一章 皇权至高无上第三九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十章 你家老爷要去辽东了第五九一章 谁负责打蒙古?第二零四章 帝王就得行王道、行霸道!(求全订)第五一六章 韩琦的谋划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三四六章 衍圣公顿悟第十四章 天启帝穷得叮当响第七章 韩爌进言第十二章 童谣第三零六章 元年结束了第六九零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二六九章 劈开日月,重塑大明!第四十六章 努尔哈赤第二七二章 遵义城,打富裕仗第一八零章 请陛下暂停宫中营建第五一九章 镇守太监张维栽了第五六七章 分化蒙古诸部第五九五章 骑兵的时代,过去了第八十四章 明明白白的打击异己第六七三章 真相(求全订!)第三五四章 徐鸿儒要造反第五十六章 宝贝第六三八章 给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九十八章 东厂抓人第六三五章 魏忠贤在浙江搞事第五八三章 和林丹汗决裂第二五八章 剥皮充草第二一三章 这手下不错(万字求赏!)第二六三章 安排福王进京第二三八章 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三零一章 人没脸天下无敌第四三一章 朕缺钱了第三四四章 锦衣卫查案第五二二章 扬州知府送上门第六一四章 全国土地勘察行动组(元旦快乐)第三六九章 孔家北宗人人喊打第五八九章 召王在晋(求票!求订阅哇!)第一六四章 孙慎行的交代第四二七章 认筹开始(双倍月票,求求求!)第二零一章 不才宋应星第六五零章 幕府将军之位第一八八章 太康伯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