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九穗禾

十二岁的顺治小皇帝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奇怪的东西,不解的问道:“这的甚么物件儿?”

“禀万岁。”身后的那个老太监躬着越来越佝偻的腰身,恭恭敬敬的说道:“这是九穗禾,又叫稷麦。”

九穗禾这个名字顺治很熟悉,书上说这是祥瑞,只有圣天子在位的时候才会出现,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之物。

在顺治小皇帝的心目当中,传说的祥瑞之物九穗禾就应该是个闪闪发光的宝贝,但眼前这个物件分明就是个用很多麦穗扎起来的大扫把,还有彩纸和绸缎反复包裹,显得无比艳俗,实在难以和想象中的“祥瑞之物”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九穗禾?”

“这就是九穗禾,万岁爷!”

大失所望的顺治小皇帝忍不住的嘟囔了一句:“就这么个破东西,也敢说是祥瑞?好生无趣,一点儿都不好玩。”

“胡闹。”不知何时,孝庄太后已走了过来,不假辞色的呵斥着小皇帝:“这九穗禾是祭天之用,乃是天下第一宝贝,怎能如此胡言乱语?”

小皇帝还不是很明白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只是习惯性的向素来强势的母亲低头认错:“额娘,我错了,我不该说这是破东西,其实这是个好东西,真的很好。”

完全就是孩子式的回答,仅仅是为了认错而认错,作为母亲的布木布泰微微的摇了摇头,指着那九穗禾对皇帝说道:“这是天下的根本,是亿兆生民的根本。”

所谓的九穗禾,其实就是地方上专门采集饱满的麦穗,扎成一个硕大的“扫把头”,进贡上来作为祭祀天地的礼器。

这个东西本身一点用处都没有,却具有非常浓郁的象征意义。

农为天下之本,只要处理了农业问题,其他的问题就都不算是问题。

只要天下人都吃得饱穿得暖,就一定会出现太平盛世,而这个九穗禾就是一个期盼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礼器。

“咱们大清国之所以能够取代大明,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咱们的八旗战兵很厉害。”

“皇帝错了。”这个时候的太后更象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因为前明不能让老百姓吃饱饭,人们饿的狠了就会闹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造反。我大清一定要深刻吸取前明的教训,时时谨记农为天下之本这一万古不亘的真理。只要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人人得饱暖,就是铁打的江山。”

“孟子曰,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谓之王道之始也。”

听到儿子说出这句话,布木布泰的脸上顿时就是一片惊喜之色:“皇帝说的对,说的太对了,圣人的教诲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天下生民俯首农桑潜心耕织,国力就一定会愈发的强盛,一个“农”字不仅仅只是历朝历代的根本,还是天下的基础。

皇帝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与其说是顺治小皇帝天资聪慧,还不如说是老师教导的好,这些东西都是范文程交给顺治的学问。

“范师傅说,农为天下之本,只要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俯首农桑,就能打造出太平盛世。却又说天下大事唯祀与戎,我反而糊涂了,也不知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根本。”

听了这话,太后笑了,伸手把孩子揽到身前,很有耐心的解释道:“所谓的祀,就是祷告上天,期盼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这戎么说的就是打仗的事儿。咱们都八旗战兵打遍天下扫平宇内,消灭了所有逆贼乱党,百姓才好安居乐业,农与祭、戎都是顶顶重要的事情,只是皇帝的年纪还小,等你再长大一点儿,亲政之后自然也就明白了。”

“亲政?可这国家的军政大事不都是由摄政王打理的么?若是我亲政了?摄政王岂不是要闲下来了?”

顺治的年纪终究太小,看待事物还很肤浅,歪着脑袋看着自己的母亲说道:“我听别人说,摄政王最不希望我亲政。”

随着皇帝的年纪逐渐增长,亲政的话题越来越多,虽在深宫之内皇帝也听到了不少这样的闲言碎语,正准备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说下去,却发现布木布泰的神态有些不善:“额娘你怎么了?是不是我又说错话了?”

孝庄太后沉吟了一下,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身边的那个太监说道:“海富,你平日里都在做些什么?怎能让皇帝听到这些没有用的传言?”

“奴才万死。”

“别总是说万死万死的,这样的废话我不想再听到了,以后把内廷治理的严苛一些,别总是让那个下面的奴才乱嚼舌头根子,这样的闲言碎语若被是摄政王听了去,少不得又是一场风波。谁要是敢在宫里乱说乱讲乱传闲话,统统把舌头割下来。”

老太监一打马蹄袖:“嗻!”

或许单纯就是为了岔开话题,太后故意换上一副和蔼的面容,笑呵呵的对儿子说道:“皇帝还记得慧敏姐姐么?”

“甚么慧敏姐姐?”

“去年曾经到宫里来过的,我还赏了她四十匹缎子和几本书,皇帝不记得她了?”

顺治小皇帝想了好半天,才终于记忆那个穿着蒙古长裙踩着皮靴的那个坏脾气小女孩:“我想起来了,就是皇舅舅家的那个慧敏姐姐吧?”

“就是她。”太后笑道:“过几天她就要来了,我准备让他给你当皇后。”

“我不喜欢她。”

“为何不喜欢慧敏姐姐?”

“因为她脾气很差,还不读书。”

布木布泰笑道:“不要紧,我会教导她,让她变得更好一点。”

皇帝用怯怯的眼神了看了看自己的母亲:“不让她做我的皇后可以吗。”

“不可以,满蒙一家是既定的国策,她一定会成为你的皇后。”

母亲素来强势,作为皇帝的儿子年纪幼小,性情又有些怯懦,虽然很不喜欢这个慧敏姐姐,却又不敢公然反对母亲的安排,只能用沉默来作为一种无声的抗议。

给顺治皇帝选的皇后其实根本就是内定的。

满蒙一体确实已成为一种国策,就连太后本人都是出自科尔沁蒙古,而她为儿子选的皇后同样来自科尔沁,并且是她的嫡亲侄女。

因为皇帝本人年纪幼小,她的婚事完全由太后和摄政王一手操办,并且早已内定,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当然的一桩政治婚姻,因为未来的国丈就是太后的嫡亲兄长,科尔沁大贝勒吴克善。

借着送女儿进京的机会,让兄长带领四千多蒙古精兵赶过来,与其说是为了皇帝的婚姻,还不如说在加强自己的力量。

当然,这种深层的考虑绝对不会对皇帝本人说起,但皇帝长大以后会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尽快让皇帝大婚,也是为了给多尔衮制造更大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只要皇帝成婚,就应该亲政了。

当然,这些也不会对皇帝本人谈起。

“可是我真的不想让慧敏姐姐做我的皇后,我也不想看到她。”

“皇后的事情你就不要多想了,有时间多读读书吧。”太后又一次岔开话题,对身边的那个老太监说道:“海富,一会儿范师傅来的时候,你把我屋里的那副《山溪渔趣图》送给他。”

“嗻!”老太监面带微笑的说道:“范师傅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又深谙治国之道,实实的传授了万岁爷不少的本事。”

把一副元代的名画赏给范文程,就是对他这个“帝师”的极大认可。

第307章:开战第588章:打起来了第370章:被放上火烤的高邮县令第463章:化铁为铜第289章:消灭第113章:戏文第376章:唯愿我族长兴第八十七章: 迁徙第601章:老兵不会死,只是渐凋零第570章:秘密揭开第331章:运送物资第240章:密码第467章:祈雨第143章:熊卫第117章:叶公子包场第224章:舆论所向第589章:反了还是没反第515章:无名军队第175章:臣忠君贤第九十二章:公主的试探第414章:天王营第393章:那就一起覆灭吧第201章:全城期待第437章:神第420章:劫狱第196章:恶名照章第八十章:等第148章:撤第314章:拱手相让第545章:敲诈勒索第152章:商女也知亡国恨第161章:纳入家谱第五十七章:示意(第三章)第184章:战争本质第163章:撤离第534章:雨林计划第382章:乞降第390章:牵线第324章:婚礼第522章:退缩第246章:卖题第439章:除名第九十九章:运送军需第132章:劝降史可法第368章:唯我降不得第388章:宁死不降第197章:生产关系第476章:时间第146章:战斗第二十三章:组建民团第142章:最后动员第595章:英雄归国第596章:故人旧物第477章:适当的实力第601章:老兵不会死,只是渐凋零第399章:抄袭第347章:回京第231章:疑惑第295章:考卷第四十二章:退者斩第三十五章:金丝雀第318章:更进一步第340章:老子儿子很牛第135章:宋老实第498章:兄终弟及第492章:派谁去朝鲜第181章:不分敌我第162章:毁城第150章:多尔衮与布木布泰第239章:六当家第549章:加封公主第563章:刮目相看第266章:人情第三十六章:第二届比武第507章:媒婆上门第253章:二考第420章:劫狱第599章:世界级闹剧第332章:为儿子操心第268章:没钱了第253章:二考第七十五章:逃出皇城第407章:民族论第551章:寡妇第459章:上课第二十三章:组建民团第520章:老辈骑兵风姿第471章:百姓思定第335章:牺牲第七十八章:炸药包第422章:跑第415章:吴三桂的使者第394章:懵逼第482章:反杀第259章:我族万岁第268章:没钱了第七章:怪老头第474章:时代第360章:风雨将至第271章:钦差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