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改变朝廷

正是桃红柳绿的大好时节,早稻已经吐出了嫩嫩的穗子,辛勤的农人们正把刚刚挖出来的塘泥洒进田中,用来增加肥力。

远处的道路上,一队队穿着黑色军装带着硬质大檐帽的军人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朝着江边移动。

张大帅一来,这些当兵的自然而然也就应该撤走了,这本就在江南百姓的预料之中,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在江南的市井民间,尤其是底层百姓的心目当中,这从来就不是一场军事行动,而是政治争斗,是姑嫂不和的家务事。

政治争斗自然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折腾了这么些时日,也该收场了。

自从北伐开始之后,这还是张启阳第一次回到江南。

对于朝中绝大多数朝臣而言,张启阳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实很多官员都是第一次见到张启阳本人。

张启阳给人的印象和想象当中完全不同,既不是粗鄙无文的“猛张飞”,也不是嚣张跋扈的“董卓”,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威风,却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势。

“由太后与公主共同辅佐陛下,这是前朝就定下来的章程,臣意应遵之循之。”

事情已经出了,再计较谁对谁错已经没有了太大意义,现如今最要紧的是稳住局面。

一战就打掉了黄得功的两千多人马,充分展现出了学生们的战斗力,最要紧之处还在于张启阳并没有侵犯到文武百官的利益,官员们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和张启阳唱对台戏。

高层的政治斗争,大家都会尽可能的保持中立,若是一不小心卷入其中,必然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状况。

所以,绝大多数官员都抱定了绝不轻易表态的心思。

作为一个外官,张启阳本不应插手朝廷事物,尤其是皇家内部的争斗。

但他就是插手了,别人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张启阳的提议并不算过分:在恢复理务处的同时,局面再次恢复到以前的样子,由公主和太后共同理事。

但是,太后对此并不满意:事情是明摆着的,理务处恢复了之后,安宁公主依旧还会把持朝局,所谓的“共同理事”其实就是由安宁公主做主,所谓的太后和皇帝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令出于上,本是我国朝体制,然而公主殿下理事也是沿袭了多年的老章程,臣有一议。”张启阳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朝廷事物依旧由公主殿下操持,陛下与太后不应该再插手。”

一切都交给安宁公主,太后和皇帝不能插手,这就是典型的保持朝局,听了这句话翁太后几乎当场发作,但接下来的后半句却让她的怒火登时就消散到了九霄云外。

“军政国事由陛下裁断,若无陛下旨意不可生效,太后意下如何?”

国家的政策应该怎么实施,这是决策权,由谁去具体实施,这就涉及到人事上的任免权。

这两个重大权利全都交给安宁公主,皇帝只保留最要紧的一项权利:生效权。

怎么做由谁去做安宁公主说了算,同意或者是不同意安宁公主做法则是皇帝说了算!

不管安宁公主想做什么事情,若是没有皇帝的认可她就做不成,也是无效的。

如此一来,就把安宁公主和太后分开了,二人各司其职,避免了同在一个屋檐之下磕磕碰碰相互争权的状况再次出现。

如此一来,皇权就得到了保证,不会再有被安宁公主架空的可能。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协商和准备,太后和皇帝终于在原则上同意了张启阳的这个建议。

“殿下,太后那边基本上已经同意了,文武百官亦基本赞同。”

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个“分权”的做法就应该是安宁公主的意思,其实不然。

这根本就是张启阳在自作主张,只不过是打着安宁公主的旗号行事而已。

张启阳的这个“分权”建议让安宁公主目瞪口呆,她用吃惊的目光看着张启阳:“张侍讲……你这是要废掉朝廷啊!”

自始至终,张启阳都没有趁机勒索朝廷,没有给自己争取哪怕一丁点的利益和好处。

朝廷还是那个朝廷,官员还是以前的那些官员,只不过用一个比较恰当的方式对权利做了一个划分而已,怎么能说是废掉了大明的朝廷呢?

太后只想着巩固儿子的地位,心胸不够开阔目光不够长远,所以才会上张启阳的当。

安宁公主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就看出了这一招的厉害之处。

这分明就是让安宁公主和太后相互牵制相互制衡,让整个朝廷陷入空转之中,那岂不是就等于是废掉了朝廷嘛?

比如说,只要不违反大明律条,拥有人事任命权的安宁公主可以任命任何一个官员,但事实上却很难做到。

她任命的官员必然是她信得过的人。

安宁公主信得过的官员,皇帝肯定信不过。

拥有最终确认生效权的太后必然会行使否决权。

于是乎,掌握着任命权的公主殿下只能换一个人选,然后再被太后否决掉。

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有任命权的公主不停的提名人选,而太后则不停的否决她的人选。

这样的话,事实上安宁公主什么都做不了,而拥有最高权限的太后却不具备具体的执行权,同样什么都做不了。

比如说,安宁公主大力推行的新税制,她可以制定具体的税务制度,可以任命执行的官吏,看起来好像权利很大,但是太后会同意吗?

若是太后不同意,所有的这些就永远都不会生效,只会陷入没完没了的扯皮,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都做不成!

什么都做不了朝廷,那不是一架空转的机器吗?

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殿下顾虑的这种状况确实存在,但这已经是最优的选择了。”张启阳说的很严肃:“想必殿下已经知道了,这场兵谏并非是我的本意,如果殿下拒不接受,局面会更坏。”

所谓的兵谏,完全就是学生们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张启阳的授意,甚至连张启阳都需要为这次事变背书。

若是安宁公主不接受这个条件,所谓的更坏局面就一定会出现: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再是谁掌握实权的问题,而是大明朝还能不能存在的问题了。

“皇权与治权必须分开,除了皇家的尊崇地位之外,我什么都保证不了。”张启阳说道:“殿下不必急着做出决定,可以慢慢思量,最好征求一下永王的意思,他显然比殿下更清楚什么才是大势所趋,我还要去会一会靖南公。”

学生兵一场奔袭战,给了黄得功当头一棒,虽然不至于说真的让黄得功伤筋动骨,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在张启阳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降低身段去找黄得功,其实就是试图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当前的难题。

二十多天之后,随着永王的“姗姗来迟”,大明王朝各方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作为最大的实力派,张启阳的意思就是将皇权与治权切割开来,这是他的原则和底线,别的都好说,只是这一点必须坚持到底。

虽然吃了败仗,但黄得功却极力为太后和皇帝争取利益,当场就拍了桌子,甚至指着张启阳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张启阳倚仗兵马强盛,就动辄以武力威胁朝廷,分明就是乱臣贼子。”

恐怕也就只有黄得功会这么说了,毕竟张启阳的功绩实实在在的摆在这里,若是没有张启阳的支持,这大明王朝早已灭亡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呢。

如果说张启阳张大帅是乱臣贼子的话,恐怕这大明朝就真的连一个忠臣都没有了。

黄得功效忠的不是这个王朝,而是太后和皇帝本人,这就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但张启阳的实力显然比江南朝廷要强大的多。

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争吵之后,还是没有商量出一个准确的结果。

现在的黄得功不仅仅只是一个外戚,其实就是皇帝和太后的代言人。

张启阳想要利用武力废掉朝廷,虽然谁也挡不住他,但毕竟还有这君臣的大义压着他呢。

最终,在永王和安宁公主都共同接受的情况下,这两位重要的皇室成员抛出了一个可以让黄得功勉强接受的条件:太后和皇帝可以接受张启阳的条件,可以把治理天下的权利交出来,但却必须保证皇帝的尊崇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毅勇军必须向皇帝本人效忠。

这里说的毅勇军可不仅仅只是当年的那些毅勇军,还包括新华军校和北方的所有武装力量。

也就是说,只有皇帝本人才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军事统帅。

这分明就是让张启阳放弃最要紧的兵权。

朝廷会成立一个“总理事务司”作为治理和决策机构,张启阳可以提名最多三个人加入这个机构。

总共只有七个名额的“总理事务司”其实就是“理务处”的加强版,其中包含两个皇室名额和两个地方名额。

这原本就是张启阳追求的目标,只要真的这么做了,就真的把皇帝变成了一个吉祥物。

但是,却招致了很多宗室和地方实力派的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一再做出妥协,把“总理事务司”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先是增加到了十一个名额,然后又增加到十五个,最终竟然弄出了二十一个名额。

作为交出兵权的交换条件,张启阳可以提名三个人给自己代言,同时毅勇军有两个名额,新华军校有两个名额,张启阳间接保有的名额数量是七个,刚好三分之一。

皇室成员的名额则增加到了六个,囊括进来更多的宗室。

剩余的那些名额则被地方上瓜分了,大的框架已经成型,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要仔细斟酌,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和扯皮总是免不了的。

一直闹腾到八月份,“总理事务司”才正式宣告成立,第一个提案竟然将新华军校改名为“大明军校”,同时由兴武小皇帝本人担任军校的校长,而张启阳则成为副校长之一,另外一个副校长则由永王兼任。

军校是张启阳的根本,但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代表张启阳利益的那三个人选全都投了弃权票,毅勇军的两个代表则投了反对票,反而是军校的代表出人预料的投了赞成票。

最终的结果就是:三票弃权,六票反对,十二票赞成,这个提案获得超过了半数的同意得以通过。

军校投的那两张赞成票实在是在太关键了,若是他们反对的话,“总理事务司”的第一次投票表决就会泡汤。

就这样,新华军校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大明军校,张启阳这个创始人也从校长变成了副校长。

紧接着,就对新税制进行表决。

新的税务制度关系到官僚和士绅的切身利益,为地方和官僚代言的那些代表无一例外的投了反对票,只有黄得功一个人投了赞同票表示支持。

而“张启阳体系”之内的七票全都赞同,代表皇家利益的六票也全都赞同,再加上了黄得功的那一票,以三分之二的绝对优势顺利通过。

张大帅和皇室成员全都同意,再加上一个黄得功,别人再怎么反对都没有用了。

在这两个重大事物当中,无论其他人是反对还是赞同,皇族成员竟然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安宁公主和太后这两个大的派系之间居然实现了很好的合作,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

而真正有意思的是,素来就认为“皇帝的存在已不再是一个必要”的新华军校,竟然同意更名为大明军校,并且愿意向皇帝表示效忠。

其实,永王和安宁公主都很清楚的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是皇室交出实权换来的面子工程和安全保证。

军校生可以接受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皇室,甚至可以让他挂一个“军校校长”的“荣誉称号”。

至于说效忠,连张启阳都是不是他们的效忠对象,更何况是一个从来都没有走进过军校大门的皇帝呢?

不论如何,张启阳终究基本完成了对大明王朝的改造,虽然这种改造还存在太多的弊端,远远谈不上完美二字,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和轮廓了,勉强能得到各方的认可。

就在朝廷里的各方势力还在为具体的利益划分没完没了的扯皮的这个秋天,张启阳抓住机会,开始为“再征吕宋”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再征吕宋”的口号虽然是张启阳提出来的,但真正的主导者却不是他,甚至不是新华军校,而是张三娃。

吃过一次大亏之后,痛定思痛的张三娃深刻认识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对自己控制下的倭国、琉球、台湾等地进行疯狂压榨,建造军舰训练海军,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摆出一副“不报此仇誓不为人”的架势。

但是,张三娃制定出来的“再征吕宋”作战计划却再一次搁浅了,原因就是没有通过参谋部的认可,张启阳也不认为张三娃已经具备了征服吕宋的实力。

不是说把火炮搬到船上就可以称之为战舰,海军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尤其是盘踞在吕宋的西班牙人击败了荷兰人之后,海上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

虽然“再征吕宋”的口号已经喊了出来,却不得不延后,张三娃不得不继续“卧薪尝胆”,继续积蓄实力等待时机。

这一等,就是七年。

西班牙人和英吉利人在新大陆的争夺愈演愈烈,而“老朋友”葡萄牙人也加入了西班牙的敌对阵营,吕宋的西班牙舰队不得不跨过大半个太平洋去驰援半个地球之外的新大陆。

机会终于来了。

兴武九年的年底,在张启阳五十七岁的寿宴上,张启阳当众宣布了一个消息:对于西班牙的战争已经开始,大明王朝向西班牙王国宣战!

同年的腊月十七,在巴士海峡以西的海面上爆发了一场大海战。

击沉敌舰四艘,伤其两艘,仅此一战就让本就已经在走下坡路的西班牙海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维持。

在这一战当中,张三娃的损失更大一些,虽然他损失了三艘大型战舰,却有至少六条小型战舰沉入海底。

这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但张三娃距离母国更近,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这等于是在家门口打仗,随时都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援。

虽然整个战斗过程完全就是“群狼驱虎”的形式,基本就是用数量和内线作战的优势活活堆死对方,但张三娃却终于顺利的踏上了吕宋的土地。

第152章:商女也知亡国恨第535章:世道轮回第500章:两道圣旨第316章:胥吏第146章:战斗第597章:商业奇才第414章:天王营第四十一章:杀千户第585章:加税风波第298章:北伐第516章:追击第477章:适当的实力第387章:资格第118章:结党第144章:毅勇军来也第193章:翁城捉鳖第359章:杀招第176章:大战在即第197章:生产关系第185章:士气高涨第279章:敌我错判第439章:除名第284章:文御武第141章:狐假虎威阎王刘第367章:兄弟交谈第二十章:安宁公主第501章:异动第八十一章:吴三桂投清第259章:我族万岁第333章:交战第591章:多虑第202章:骂声赞声第389章:功成身退第153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第359章:杀招第505章:生辰第381章:狮子大开口第435章:押送官府第509章:繁荣第122章:轰的一声巨响,城墙闪亮垮塌第一百章:张大哥是英雄第315章:溃败第一百零三章:锄奸营第四十章:黑水金龙纛第419章:我叫张腊月第388章:宁死不降第四章:给张献忠吃辣条第367章:兄弟交谈第551章:寡妇第570章:秘密揭开第588章:打起来了第361章:思想觉悟第六十章:兄弟相争第442章:吃相难看第226章:没钱第557章:葡萄牙公使第242章:遗女第470章:耕读第200章:猜测第五十三章:清军又来了第465章:要事第366章:兄弟谈心第519章:故国来兵第125章:君臣离心第210章:帷幕第九十七章:赏花第590章:独角戏第566章:仁第250章:高邮姬家第177章:战斗打响第157章:金丝雀与公主交谈第359章:杀招第531章:地理课第582章:杀第五十一章:擒获驿摩黑第309章:对手一定是傻子第550章:成婚日第八十五章:仪式第539章:道别第二十二章:被皇帝坑了一把第351章:割发以报恩第466章:为这天下的是我不是你第340章:老子儿子很牛第三十四章:训练第五十章:擒贼先擒王第523章:标记第571章:未来第十二章:同行第406章:一般而已第284章:文御武第112章:归顺第315章:溃败第429章:真的要这样嘛第320章:表忠心第六十八章:债主来了第129章:弘光帝的手段第452章:种子第561章:极端思想第304章:自己人都骗不过怎么骗敌人第310章:一面倒的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