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张国臂掖

李景隆一时语塞,随后欲言又止。朱楧看出了他的心思,道:“曹国公身负重任,要留在平凉调集兵马,筹集粮草,这次就不要跟着去了。”

李景隆脸色一轻,如释重负般的出了一口气,但姿态还是要表一下的,道:“这怎么可以?我怎么能让殿下你一个人去那么危险的地方?”

朱楧嘴角微微一扬,心道:带着你这么个大坑货我实在是不放心,笑道:“曹国公不必客气,革命,哦,不,朝廷的工作总是要有分工的嘛,你要是也去了,谁留在这里为本王筹集粮草,收集大军啊?”

李景隆见朱楧都这么说了,赶紧就坡下驴,道:“那好吧,如果王爷遇到了危险,一定速速遣使报臣,臣一定全力支援王爷。”

朱楧笑道:“好说,好说。”

宴会结束后,朱楧斜靠在罗汉床(明朝的沙发)上看书。黛奴则跪在一旁给他洗脚,问道:“王爷,你真的打算后天就去张掖(甘州)?”

朱楧移开书,盯着她笑道:“怎么?你怕了?”

黛奴被他盯得脸颊发红,道:“奴怎么会怕?有王爷在奴什么都不怕。”

朱楧用书挑了挑她标致的脸庞,道:“我还说你要是害怕我就把你送给曹国公,让你在后方享福呢。”

没想到黛奴一听这话就急了,跪在地上指天发誓道:“王爷莫非是嫌奴不忠么?奴发誓此时只追随王爷一个人,若有二心,天诛地灭。王爷若是怀疑奴,奴只好撞死在这里,以死明志!”说罢,真的站起来向柱子撞去。

“哎,哎,哎。”朱楧吓得鞋都顾不上穿,一个箭步冲上去,搂住她的小腰道:“你这个小妮子怎么这么不禁逗,我是跟你说着玩的。”

黛奴带着哭腔道:“王爷是天潢贵胄,奴哪能猜透王爷的心思。王爷怀疑奴,奴只好以死明志。”

朱楧一时无语,正色道:“以后可不许干这种傻事,既然你是我的奴,那你的命就是我的,我不让你死,你绝对没权力去死。”

黛奴幽幽道:“王爷怀疑奴不忠,那就是让奴去死。”

朱楧被彻底打败了,没想到这个小丫头这么死心眼儿,道:“好,好,好。黛奴,你是天底下最忠心的奴仆,本王绝不会把你送给别人,好了吧。”

黛奴破泣为笑,道:“王爷,你饿了吧。奴去给你煮碗粥。”

朱楧道:“去吧。”说罢,又重新坐下来,斜靠在罗汉床上,继续享受着万恶的封建社会赋予他的特权。后世的他一直有吃夜宵的习惯,这个习惯自然也被他带到了大明朝,细心的黛奴发现他这个变化后,每天晚上都会给他准备吃的。

后天,朱楧领着部队开拔,甘州左卫光士兵就有五千六百人,再加上自己的这一万多的护卫亲军以及几千名囚徒大概有两万人出头,这还不算军属。这么多人聚集到一起,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虽然老朱会从内地给自己运粮,但河西毕竟道路偏远,运粮不易。自己一个堂堂的藩王岁禄只有五百石,比其他人差了二十倍,更何况是普通的军士,一天只能吃一顿饱饭。实行开中法后,商人为了图利,在边境大兴商屯,但愿意来河西的还是很少。所以,粮食问题,还得靠自己解决。

朱楧镇守的地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从兰州至嘉峪关的地方,也就是传说中的西汉河西五郡中的四郡,他们由东南向西北排列分别是金城郡(兰州)、武威郡(明朝叫凉州,今天的武威市)、张掖郡(明朝称为甘州,也就是朱楧就藩的地方,今天的张掖市)、酒泉郡(明朝称为肃州,今天的酒泉市,包括嘉峪关),最西边的敦煌郡明朝时期称为沙洲,此时尚不在明朝控制范围之内。为了方便,本书一概用河西五郡的古称,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当然这也与笔者的个人喜好有关。

朱楧在这辽阔的大地上纵马持鞭,胸中豪气陡生,这哪里是什么兵凶战危之地,这分明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宝地。

河西之地南有祁连山,高耸入云,因此只要防守住几个关键的隘口就行,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哪一支部队是可以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祁连山来出奇制胜的,这纯粹是作死。

北面自东向西虽然也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北山),但总体来说地势比较平坦,容易遭受攻击。朱楧的记忆里,明朝甘肃一带的卫所、堡、墩台,大都分布在北边。北边的地形以及堡垒、墩台的建设自己以后一定要去实地考察,关系到安全的事情一定不能大意。

河西走廊就位于这两大山系之间,宽阔之地有数百公里,最窄的地方仅有几公里。这里属于堆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辽阔,土地肥沃;虽然处于内陆降水量较少,但由于有祁连山丰富的冰雪融水,河流很多,灌溉农业很发达(当然明初很荒凉),在汉唐时期是著名的繁华富庶之地,在后世也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提供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十分之九的蔬菜,五分之二的油料等等,素有西北粮仓之称。

河西走廊的河流众多,但从西向东也就分为三大水系:疏勒河水系(主要流域在酒泉)、黑河水系(主要流域在张掖)、石羊河水系(主要流域在武威),再往东就是流经兰州的黄河。

最重要的事,这里还有一个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军马对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想必不用我多说。汉唐之所以能威加四海,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这里产出的军马,宋朝一直挨打,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占据河西,国内无良马。

当然,山丹军马场只是一个突出的代表,河西走廊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的地方太多了。以军马为代表的畜牧业也是朱楧的重点规划之一。

朱楧边走边畅想,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武威,到了张掖(甘州)的城下。

“张掖,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多好的名字啊,古人就是有智慧。”朱楧感叹道。就从这里开始吧,我将立足河西,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第一百三十三章 扩军备战(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二百零三章 刚正面第一百三十九章 胁降哈密(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师第二百九十五章 睁眼说瞎话第二十一章 推行变法第五十八章 云琦劝夫第一百三十七章 扩军备战(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请客第一章 一朝梦醒(改)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章 山川形势(改)第四十六章 闹洞房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鼓作气第一百零五章 制定发展战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宫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溃第二百三十章 军校校训:亲爱精诚第一百五十三章 激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狩猎惊魂(三)第三百零一章 削周王第二百三十七章 庆王使者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国之乱,罪在何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袭第二百零二章 决定命运的大雨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一百八十七章 石墙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战娜扎第二百九十六章 齐泰宣旨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四章 谋划靖边第三十三章 梳理账目第三百章 黄子澄的议论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猎惊魂(十五)第七十六章 大战西藩(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业版图第九章 开镇河西第一百四十六章 周升不辱使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鼓作气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订阅第一百六十八章 杀降第一百七十章 抢功劳第二百九十六章 齐泰宣旨后记二第二百零七章 斩获颇丰第二章 太子将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利器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战回鹘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齐泰第一百三十五章 扩军备战(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请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扩军备战(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扩军备战(四)第二十四章 来者不善第二百三十六章 于阗归附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师第八十一章 大战西藩(十一)第一百章 蒙日之战(二)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来访第四十七章 贤内助第一百三十一章 严密的保甲制度第九十五章 群臣贺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赚钱第一步第二百五十八章 面见朱元璋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测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捣黄龙第一百二十一章 狩猎惊魂(七)第七十二章 大战西藩(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二十二章 埋头大干第三十四章 账房夫人第二十章 美人在侧第六十五章 车岗的进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猎惊魂(十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战回鹘第七十四章 大战西藩(四)第二章 太子将死第九章 开镇河西第六十四章 密室杀人(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厂第一百零五章 制定发展战略第十章 张国臂掖第五十六章 做假账第二章 太子将死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劝进第二百八十六章 对齐泰的态度第六十五章 车岗的进展第二百五十八章 面见朱元璋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国之乱,罪在何人?第三十五章 谋划畜牧第一百六十二章 求订阅啊,救命啊。第三十五章 谋划畜牧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订阅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二百八十章 想给我坐蜡?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王令!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订阅,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