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买通左右

说完,十分得意地看了他一眼,见齐泰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仿佛他再说一句废话,就立即将他大卸八块一样,连忙识趣的恭恭敬敬地说道:“买通左右。”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齐泰“嘶”地吸了一口气,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像王后行贿?”

老仆人重重地点了点头,仍旧是一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正是。肃王的大臣和近侍大人千万不可结交,否则就有挖人墙脚的嫌疑,只会遭到肃王的记恨。况且依照老奴看来,那些人也不敢跟大人私下里结交,否则就成了吃里扒外的人,将来肯定会受到肃王的清算。这么一来,大人能买通的只有肃王的家人了,而他的家人中说话分量最重的怕就是孙王后了吧,只要大人买通了她,就相当于是抓住了这件事的另一个关键。虽说她不会劝自己的丈夫答应朝廷的要求,但是关键时刻说不定真的能救大人一命。”

人精啊,真的人精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懂得人情世故,对人性有深刻的见解的人,可比那些只会寻章摘句,写诗作词的文人有用的多了。

“嗯。”齐泰越听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不住地点头赞叹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这么个老奸巨猾的人给自己出主意,保驾护航,的确可以保证自己少走不少弯路,保证自己不去触碰到暗礁,每天只花个一日三餐和一点点散碎的银子来养这么个人精实在是赚大发了。

齐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有多爽了,不过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眼下的困难还有很多,不禁又皱着眉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本官与孙王后素未谋面,就这么冒冒失失地去行贿,她会要吗?总得有个理由啊。”

那名老仆鸡贼地一笑,道:“理由是可以编出来的,玄机就在孙继达去您府上做客这件事里面。您可以跟孙王后说,您跟孙继达的交情匪浅,他动不动就来您的府上做客,这次听说您来肃国,特意拜托您给他的宝贝女儿捎点东西。这样一来,不就水到渠成了吗?肃国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孙王后不可能去确认,就算她去确认,一来一回也要好几个月,到时候,大人早就抽身回京啦。”

“妙,妙。”齐泰霍地一声从床上站了起来,光着脚在地上一边走一边赞叹道:“此计甚妙,就算孙王后事后知道是假的,她也不会怨恨咱们,谁会怨恨给自己送礼的人呢?”齐泰到底是有一定谋略的人,略微思忖了一番,就将这件事的前后关节都想通了,将那名老仆人想说而没有说的最后一句话给说了出来。

那名老仆人见主人称赞自己的计策,心中也是十分高兴,忙向齐泰作了一揖,道:“大人所言甚是,事不宜迟,老奴这就去街上购买礼物,请大人以孙继达的口吻给孙王后写一封家书,一定要言辞恳切,能彻彻底底打动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这件事就成了打扮了。”

齐泰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也认为孙继达的一封家书要远比几件礼物重要,孙云琦已经贵为王后了,还会缺什么?她这一生唯一的遗憾怕就是嫁的太远,不能时常与父母兄弟相见吧,这时候自己要是能送一封家书到她的手里,她怕是会对自己由衷的感激吧。而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她的这份感激,说不定还真能救自己一命。

孙继达是个泥腿子兼职大老粗,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是武将,没有一个识字的,这一点齐泰是知道的,故而他们孙家写家书,势必要找人代笔,因此单从笔迹上,孙云琦是无法判断这封家书的真伪的。

而自己跟孙继达也认识,也在一起接触过几次,对于他的为人和他说话的口吻也都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以自己的才学,伪造一封以假乱真的家书不是什么难事,齐泰心里高兴地蹦蹦直跳,看来上苍还是厚爱自己的,让自己在绝地中抓住了一丝保命的机会。

饶是如此,齐泰仍然不敢大意,这件事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就算是他的心再大,碰到这样的事,也不由自主地小心起来,冲着那名仆人说道:“你现在就去买礼物,皇上给我们的经费很多,你挑贵的买,不要心疼钱。另外,你献计有功,赏你二十两银子,等回了京城,本官就给你。”

那名老仆人喜出望外,连连地向齐泰作揖,道:“多谢大人了,多谢大人。小人一定会把这件差事办好的。”说罢,又向齐泰行了一礼,匆匆地退出门去,到账房那里支了一笔钱,去街上办事去了。

说实话,他为齐泰献计并不是为了钱财,一是出于他对齐泰的忠心,二是他也想表现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东家更多的关注,不过给赏钱这种事总是让人高兴的,因此那名老仆的积极性很高,一边在路上走着,一边琢磨着买什么东西。

老仆走后,齐泰摊开信纸,亲自研磨,边研边琢磨说辞,他可是进士出身,写一封家书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思索完毕之后,立即凝神在纸上规规整整地写下:“云琦吾儿:一别数年,别来无恙乎?吾与汝母甚为思念尔……”等等一番话。

写完之后,仔细展开读了一遍,感觉语气、情感、文采都很满意,不禁微微笑着点了点头,正当他准备工工整整的誊抄一遍时,突然灵机一动,感觉这封家书似乎是哪里有些不对。

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这才恍然大悟。齐泰懊恨地一拍自己的脑袋瓜子,感叹自己差点酿成大错——孙继达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不是一筐,怎么可能会弄这样一封文绉绉的家书来?他又没有必要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卖弄自己的文采。这封家书一旦交上去,孙王后怕是一眼就会瞧出来那是假的,到时候自己可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想通这个关节之后,齐泰暗叹老天保佑,让自己在最后的时刻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看来老天爷还是向着自己的,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他老人家在冥冥之中还是罩着自己的,看来这一次自己真的能逢凶化吉也说不定。

齐泰长舒一口气,求生的信心又回来了,立即将原来的那封家书撕烂,从新拿出信纸来,琢磨着孙继达的口吻,挥毫写下了一封俗气十足的家书,最重要的就是把原文中的“吾与汝母甚为思念”给变成了“俺和你娘都很想你”,想必这样一来,孙王后就不会再怀疑这封家书是假的了。

过不多时,齐泰派出去的老仆人也回来了,他为了帮助主人讨好孙王后,买了不少好东西,花了不少银子,不过这也没关系,反正可以走朝廷的账目,齐泰不是那种不知道变通的腐儒,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他还是能分得清主次的。

那名仆人是个有心人,专挑了些江南货购买,因为家书上说的是这些礼物都是孙家人托齐大人捎来的,自然不能出现西北的货物。

那些商人们历经千辛万苦将货物从江南运到西北,自然要加上不少价钱,就拿最常见的丝绸为例,京城附近的一匹丝绸大概是六两银子,运到西北之后至少要卖十五两银子,若是从伊犁购买,价格还要贵上许多,因为伊犁距离之前的都城敦煌还要好几千里的路程。

不过,价钱的事不是这个仆人该考虑的事,反正也不是他出钱,他只管将差事办好就行。

齐泰一件一件仔细地检查了礼品,确定没有不合适的东西之后,才将那封早已写好的家书放到怀里,让仆人找了几个小厮挑着礼物径直来到了朱楧的王宫门口。

“什么?齐大人有本宫的家书?”王后孙云琦接到门外的太监的报告后,十分不可思议地问道。

她心里有些激动了,上次父亲寄来家书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自从她与朱楧成亲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肃国,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兄弟,说不想那绝对是假的。

齐泰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出使肃国肯定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父亲托他稍一封家书过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孙云琦的思乡之情顿时从心底里涌了出来,心里十分迫切的想看看父亲的家书,再次听一听父亲的教导和母亲的唠叨,不过她也知道,她是王后,接见外人肯定要经过朱楧的同意,要不然容易让人传些风言风语,立即挥了挥手中的手帕,对侍立在旁的听薇说道:“快,快去将这件事禀告给王上,请他定夺。”

“是,奴婢遵旨。”听薇向孙云琦施了一礼,便立即的跑了出去,去找朱楧禀明此事。她是孙云琦的贴身丫鬟,可以说是从小跟着孙云琦一起长大,对孙云琦的脾气秉性最是了解,知道她是个极其孝顺的人,眼下听人说外面有父母的消息,内心肯定早就急不可耐了,因此跑得也是飞快,不一会儿就回来复命了。

孙云琦见听薇回来,也顾不上什么王后的身份,径直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道:“王上怎么说?”

听薇跑得气息都不匀了,喘了两口粗气,才面带喜悦地笑道:“王、王上同意了,他说既然齐泰有岳丈公的家书,那王后岂能不见,他让王后速速接见齐泰。”

孙云琦与朱楧夫妻多年,知道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肯定不会不同意的,不过听听薇亲口说出来,心里还是难掩兴奋,道:“快,将齐大人宣进来,本宫要亲自接见他。”

“是,奴婢遵旨。”殿外的太监向孙云琦鞠了一躬,用十分尖细的声音说道,随后迅速跑了出去,去宣齐泰觐见了。王后身边的人谁都看得出来她对这件事很上心,这个时候要是不机灵点,那纯属往枪口上撞。

齐泰接到通传之后,整了整衣冠,在太监的带领之下,恭恭敬敬地进了王宫,一路上表情严肃,目不斜视,丝毫不敢有一丝轻佻浮躁的态度,因为他知道,他这次进的可是后宫,还是朱楧的正宫王后孙云琦的地方,要是敢露出一些轻浮的神态举止,用不着朱楧杀他,他肯定不能竖着走出这个王宫的大门。

来到孙云琦的寝殿之后,齐泰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久闻王后动静有度,是个雅量高洁的女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立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叩头道:“臣齐泰叩见王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

孙云琦右手轻轻地向上一抬,虚扶了一下齐泰,算是还礼,十分温和地笑道:“齐大人快起来吧,不必多礼。来人,赐座。”

“臣多谢王后娘娘。”齐泰又跪在地上给孙云琦磕了一个头,然后抬起头来,下意识地向前方看了看,只见王后孙云琦穿着十分华丽的衣服端坐在正座上,显然是对他们这次会面十分重视,只不过,她的前面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料想她接见外臣的时候都会挂上。

齐泰不敢多看,低着头,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然后慢慢地坐到了太监刚刚搬来的座椅上,又向孙云琦拱了拱手,道:“多谢王后娘娘。”

孙云琦的心情明显很不错,贝齿轻咬,丹唇轻启,喉咙里发出清脆欢快的声音,道:“齐大人不必客气,你不远万里给本宫带来家书,让本宫可以再次听闻父母大人的教导,本宫应该谢谢你才对。”

齐泰坐在座位上,十分腼腆的笑了笑,道:“启禀王后,下官与令尊乃是至交。令尊知道下官即将出使肃国,就托下官给王后带了不少礼物,以及家书一封。昨天下官刚来,理应先拜见肃王,因此没能及时告知王后,还请王后恕罪。”

说完,有十分客气的低了下头。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对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准备第七章 山川形势(改)第十二章 美人侍浴第二十九章 祖孙密谈第二百六十四章 世界观被颠覆了第八十四章 大战西藩(十四)第五十三章 四人双升第七十五章 大战西藩(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对小黑的惩罚第七十九章 大战西藩(九)第九十二章 保甲制度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职体系第二百二十三章 对蝗灾的处理第一百八十四章 分析敌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县晋商第一百三十八章 扩军备战(六)第二百一十九章 抓宣传的重要性第二百六十二章 征瓦剌第一百一十一章 唇枪舌剑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鹘完本感言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师第一百九十九章 炸膛第二百三十七章 庆王使者第二百五十二章 微服出巡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军第二百一十二章 赚钱第一步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十七章 寻找兽医(本章初写时略有一丝随意,改一下)第八十二章 大战西藩(十二)第六十一章 密室杀人(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业版图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十三章 下乡调研(改)第一百四十三章 副使者第六十四章 密室杀人(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订阅第二百四十九章 朱家人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一章 使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斩使者第三十八章 开始播种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国栋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订阅啊,月底了,没钱吃饭啦。)第四十六章 闹洞房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实边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鼓作气第二百三十六章 于阗归附第一百一十一章 唇枪舌剑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风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做昏君多好第二百三十三章 国企兵工厂第十九章 筹划变法第二百八十九章 妙计第五十八章 云琦劝夫第九十四章 征伐不服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厂第二百零九章 陛下,臣妾敬你一杯。第一百二十三章 狩猎惊魂(九)第二百九十九章 齐泰黄子澄之争第十八章 世界局势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订阅啊,月底了,没钱吃饭啦。)第八十九章 后宫享受第二百零一章 兵变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十九章 筹划变法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测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楧的计策第五十八章 云琦劝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寡人的私人女子学院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风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订阅啊,月底了,没钱吃饭啦。)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对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雄迟暮朱元璋第二百二十五章 设立东厂第一百二十八章 狩猎惊魂(十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严令第二百零二章 决定命运的大雨第五十九章 建国大业(二合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狩猎惊魂(十)第二百一十六章 存亡在虚实第二百零六章 大获全胜第二百六十四章 世界观被颠覆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细节决定命运第四十九章 回门第一百二十八章 狩猎惊魂(十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严令第七十四章 大战西藩(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袭第三十七章 寻找兽医(本章初写时略有一丝随意,改一下)第二百一十章 全部用来办教育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厂第二百九十九章 齐泰黄子澄之争第九十章 内举不避亲第二百九十五章 睁眼说瞎话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