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建国大业(二合一)

孙云琦如何不愿意?她虽贵为王妃,但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她生不出儿子来,她的王妃之位虽不至于因此丢掉,但她在肃藩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影响。

孙云琦心里颇为激动和期待,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又刚成亲不久,对这男女之事,还是有一份娇羞的,红着脸喃喃道:“谢王爷厚爱,臣妾若能为王爷诞下王子,那将是臣妾最大的荣幸。”

来自后世的朱楧知道,将来继承他的爵位的朱赡焰是他的庶长子,不知道是历史上的朱楧和王妃孙氏的关系不太好,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孙氏没有给他生下儿子。

朱楧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大明的历史走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知道自己后代的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很想让孙云琦给自己生下一个儿子的,毕竟孙云琦是他的正妻,若是他的王位将来不是有孙云琦的后人接替的话,孙云琦的心里想必会非常失落。

朱楧一个公主抱将孙云琦抱了起来,然后放到桌子上,开始解她的衣衫。孙云琦对这种姿势十分不适应,挣扎了几下,道:“王爷,要在这里吗?我们还是去床上吧。”

朱楧将她反抗的小手挪开,站直身体,道:“总是在床上有什么意思,本王今天教你玩点新花样。”说罢,就这样站着临幸了孙云琦。

大明京城紫禁城。郭宁妃给朱元璋端上来一碗燕窝粥,道:“皇上,臣妾没有说错吧,肃王果然是个孝顺的孩子。”

朱元璋的心情看起来颇为不错,喝了一口燕窝粥,笑眯眯地说道:“这个老十四还是很能干的,一下子帮朕解决了边军一半以上的运粮,这对朝廷,对江南百姓都是一个大大的福音啊,肃王这次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朱元璋的儿子们不成器的很多,像秦王、晋王、齐王等,经常仗着老朱的宠爱违法乱纪,残害百姓。老朱对此颇为头疼,也使得有人私下里议论他教子无方,让老朱很没面子。

好在有燕王朱棣,镇守北平时,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和手下将士用命,屡屡大破元军,为他挣足了面子,为此老朱一高兴,就给了他节制沿边兵马的特权。

现在又有了肃王朱楧,在西北大兴屯田,将之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一跃而成了北方的粮仓,一年就为朝廷贡献了三百万石粮食,大大减轻了朝廷运粮的压力,同样也使他脸上增光不少。谁说朕的儿子们不成器?你们谁有本事一年给朕弄三百万石粮食?

郭宁妃坐在朱元璋的身边,趁机笑着进言,道:“皇上别只给口头表扬啊,要给实际的赏赐才行,这样才会让皇子们更加有干劲儿,为我大明江山做出更多的贡献。”

朱元璋笑着看了她一眼,道:“你又开始为你这个宝贝儿子说话了。”

郭宁妃娇嗔了一声,笑道:“看陛下说的,他可是你的亲生儿子,我又不是他的亲生母亲,我只是说句公道话。”

郭宁妃从自微贱,所以跟朱元璋说话也比较随意,朱元璋对此并不以为意。

朱元璋放下燕窝粥,站起来道:“好,朕就准你所请。”又对在旁边侍奉的朱允炆说道:“允炆,你去拟旨。从即日起,肃王楧节制河西一切事务,不必再向朝廷禀报。除肃王谋反外,任何官吏不得干预肃王之权力。”

“肃王妃改称王后,世子改称王太子,肃国自今日起比照汉晋之国。世袭罔替。”

在一旁站着的朱允炆顿时目瞪口呆,这样以来,肃国就成了一个独立王国了,只是名义上服从朝廷而已。

朱元璋虽然护犊子,但是为了吸取汉晋时期诸侯王权力过大,进而造反的教训,对自己的儿子们还是做了一些限制的。

比如,藩王虽然可以节制属地的军队,但位于藩国的卫所指挥官都是朝廷任命的,典型例子就是耿炳文。

再比如,藩国所在地的布政使等民事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他们不隶属于藩王,典型代表就是靖难之役之前的北平布政使张昺,他就屡屡和朱棣作对,最后还和朱允炆任命的都指挥使谢贵前去燕王府逮捕王府的属官,若不是由于二人大意,中了朱棣的诡计,被朱棣杀死,靖难之役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老朱刚才的圣旨若颁布下去,朱楧就成了类似于后来的朝鲜国王的诸侯王了,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包括权力之母——用人权。

朱元璋何其精明,自然看得出朱允炆的心思,眯着眼睛,不紧不慢地说道:“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朕已经替你考虑好了。你十四叔远在西北,距离京城有万里之遥,一路上都是雄关险隘,威胁不到你的安全;况且,他处于三面临敌之地,自保尚且不暇,怎么可能有异谋?第三,一年三百万石粮食,换一块原本是不毛之地的四个郡,这笔买卖太划算了。三百万石粮食,可以省下朝廷多少财力,多少转输所需的人力、物力,你应该很清楚了。记住,若想要人给你死心塌地的卖命,就要给人家足够的好处。对方开的条件过分了我们不能答应,但也不能让人说我大明天子吝啬。否则就会寒了忠勇之心,打击手下干活的积极性,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朱允炆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况且他认为老朱说的有一定道理,若是朱楧能安守本分,一年老老实实地给自己送三百万石粮食,那块兵凶战危之地给他又如何?

不过朱允炆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眼珠子转了转,拱手对朱元璋说道:“启禀皇爷爷,儿臣以为皇爷爷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十四叔基业初创,若是让他承担运费,怕是他力不能及。倒不如由朝廷派陕西布政使将粮食收上来,再发往北边各军镇。”

朱元璋笑了一下,他如何不知道朱允炆的小心思,若这些粮食由朱楧派人去运,那就是他肃王给边军将士的,边军将士就会念肃王的人情,这就间接地让肃王收买了军心。

但如果是让陕西布政使收上来再发下去,那就是朝廷替边军将士筹集的,边军将士得念朝廷的人情,这个大大的好人,朱允炆可不想让别人做了。

朱元璋十分理解朱允炆的心情,更何况他也不想把这个大大的人情让给别人,于是就顺水推舟,道:“好,朕就准你所请。”

朱允炆立即伏地拜谢,道:“谢皇爷爷恩典,孙儿这就去拟旨。”

圣旨传到张掖,肃王府上下一片欢腾,前来王府祝贺的大小文武官吏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以后就是肃王的家臣了,生死荣辱、个人前程全都取决于肃王的一句话,这个时候不来拜码头,那就是傻子了。

朱楧十分开心,虽然出了不少血,但换得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完全自主权也还是值得的,想到这里他心里又不禁开始感谢孙云琦,要不是她的劝谏,自己哪里会有今天。朱楧暗暗地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好好对自己的王妃,不,是王后。万万不可需历史上那些混蛋皇帝,动不动就废后。

男人,一定不能对不起对自己好的女人。

打发完大小臣工之后,朱楧精神饱满地回到了自己的寝殿。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朱楧感觉自己走路的步伐都是欢快的。

寝殿门口,孙云琦率领着黛昱竹和蓝幼澄恭候朱楧的大驾光临。三位女子都是盛装,以示对朱楧建国的庆贺。

见朱楧走过来,孙云琦率二女一同跪下,道:“臣妾等恭贺王爷建国,愿王爷千岁,千千岁。愿我肃国基业昌盛,万世不易。”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她们都是依附于王爷的,只要王爷过得好,她们自然就开心。

朱楧忙向前快走几步,扶住孙云琦娇嫩的双肩,顿时一种柔若无骨的感觉,从双手传遍全身,温和地说道:“王后快请起。”

孙云琦顺着朱楧的扶力慢慢地站了起来。朱楧对跪在她两边的黛昱竹和蓝幼澄说道:“两位爱妃也起来吧。听薇、吟荷也都起来吧,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你们都不必拘礼。”

蓝幼澄和黛昱竹一听王爷称呼她们为爱妃,心头不觉一喜,看来王爷是说话算话之人,水涨船高,她们两个的地位怕是也要上升了。二女先跪着道了一声:“谢王爷。”然后慢慢地站了起来,幸福的感觉无法掩饰,全都写在了她们的脸上。

朱楧自然知道她们两个的小心思,笑道:“昱竹、幼澄,你们二人服侍本王有功,现在本王封你们为淑妃、贤妃。”

黛昱竹和蓝幼澄一阵惊喜,没想到王爷这么看重她们二人,一上来就把妃子中地位最高的两个称号给了她们,呆立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跪下谢恩,道:“臣妾谢王爷恩典,王爷千岁,千千岁。”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用心服侍王爷,以报答王爷对自己的恩情。

朱楧又扭头看了看她们身后的听薇和吟荷,道:“你们也算是本王的女人了,本王就封你们二人为昭仪吧,不过王后用你们用惯了,你们还是要留在她的身边伺候。”

听薇和吟荷顿感意外,她们本来以为自己只是个观众,虽然王爷也已经收用了她们,但这年头,大户人家的老爷收用一个丫鬟都不需要负责人,更何况是堂堂的王爷。没想到王爷并没有提起裤子不认账,而是张口给了她们一人一个昭仪,虽然地位很低,但好歹也是个主人了,不再是奴婢。

听薇和吟荷十分惶恐地叩头谢恩,道:“臣妾谢王爷隆恩,王爷千岁,千千岁。臣妾今后一定更加尽力的服侍王爷和王后,绝不敢有丝毫怠慢。”

朱楧很是享受这种感觉,所有人都向他臣服,感谢他的恩赐,这才叫人生啊。他想起了郑和下西洋时在一块碑上刻下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罔不臣妾。”这才是一个男人该有的奋斗目标,朱老四,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多半是在yiyin,而我,会让它成为事实。

朱楧心情大好,道:“王后,几位爱妃,都免礼吧。传旨典膳所,做一桌好菜,本王要与众位爱妃好好喝几杯。”

听薇刚刚晋升了昭仪,正想抓住机会表现呢,一听朱楧吩咐,立即施礼道:“王爷、王后,几位姐姐里面坐吧,臣妾去通知典膳所。”

五位美女伺候自己吃饭,这在后世朱楧根本就不敢想象,感谢老天爷啊,让哥过上这么腐败的生活。

由于孙云琦在这件事情上功劳最大,饭后朱楧就将她留了下来,听薇和吟荷是王后的跟班,自然也是留下来伺候。

蓝幼澄和黛昱竹见时候差不多了,就起身告辞,带着各自的丫鬟回房间休息去了。

蓝幼澄不知道的是,她这一生中最大的危机正在等着她。

众人走后,朱楧一脸醉意的看着孙云琦,笑道:“王后这次立了大功,助本王建国,真是本王的贤内助啊。”

孙云琦笑着给朱楧擦了擦汗,道:“王爷说这话就见外了,臣妾是王爷的人,为王爷出谋划策是臣妾的本分。”随即又对听薇和吟荷说道:“听薇,快给王爷宽衣,吟荷把扇子拿来给王爷扇风。”

听薇和吟荷两个小丫头刚刚晋升了昭仪,丝毫不敢怠慢,连连应道:“是,臣妾遵命。”随后听薇缓缓走到朱楧跟前,轻轻道:“殿下,请更衣。”朱楧微微点了点头,听薇就伸出小手替他宽衣解带。

听薇是个很有心思的女子,她知道自己虽然是王后的贴身丫鬟,但毕竟还是个丫鬟,只有得到王爷的宠爱,才能翻身做主人,逆袭人生。所以她平时都很注意打扮,在身上挂一些清香的香囊,希望凭着自己近水楼台的优势,先得到王爷这盘明月。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于阗归附第一百四十九章 斩使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战娜扎第八十五章 大战西藩(十五,二合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猎惊魂(十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面见朱元璋第五章 君前奏对第一百零二章 家宴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对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朱元璋的纠结第一百四十三章 副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招降南虏第五十九章 建国大业(二合一)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标准第二百七十二章 龙御归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抓宣传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厂第四十章 仪卫司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请客第一百三十八章 扩军备战(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做昏君多好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一百章 蒙日之战(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响箭!我们来了!第五章 君前奏对第六十三章 密室杀人(三)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二百八十九章 妙计第一百一十一章 唇枪舌剑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章 朱楧的决定(晚上还有一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副使者第二百一十六章 存亡在虚实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二百三十四章 秘密兵工厂的选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严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三百零五章 大结局第二百零六章 大获全胜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订阅啊,月底了,没钱吃饭啦。)第八十八章 得胜还朝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袭第二百章 血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溃第二十六章 蓝氏之女第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晒晒太阳第二百三十章 军校校训:亲爱精诚第一百八十六章 严令第八十九章 后宫享受第五十一章 搞定宁妃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狩猎惊魂(十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鹘使者第四十三章 奉召回京(二合一)第十章 张国臂掖第七十二章 大战西藩(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鹘使者第一百三十章 朱楧的遗憾第二十二章 埋头大干第七十八章 大战西藩(八)第二百四十一章 使臣第一百三十八章 扩军备战(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狩猎惊魂(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求订阅啊,救命啊。第五十一章 搞定宁妃第一百七十章 抢功劳第七十八章 大战西藩(八)第九十三章 招揽人才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饶我一次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猎惊魂(十五)后记一 军国大事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职体系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校课程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做昏君多好第六十三章 密室杀人(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高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扩军备战(三)第七十四章 大战西藩(四)第六十九章 午时三刻第一百六十九章 月黑风高 (求月票,大家的月票呢,别留着了。)第八十章 大战西藩(十)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军第七十九章 大战西藩(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对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五十二章 其乐融融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齐泰第七十章 话别第一百章 蒙日之战(二)后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狩猎惊魂(十四)第七十五章 大战西藩(五)第四十七章 贤内助第一百七十五章 肃王发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诡计第一百七十四章 踩我脚了第十章 张国臂掖第一百三十五章 扩军备战(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