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第三股势力

恭亲王重新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旨意,是与嘉奖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姚兴华的圣旨,一同明发全国的。既然慈禧已经做了杯酒释兵权的打算,那在这之前,总是先给二人一些甜头,免得被世人说成是过河拆桥。

所以,慈禧这一次是难得的大放了一回,不单赏赐了李鸿章和姚兴华黄马褂、双眼花翎,朝廷还额外从国库拨出专款,给李鸿章和姚兴华各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北洋水师和两江新军的日常用度之需。

不过,慈禧虽然很是希望恭亲王奕能够起到牵制李鸿章和姚兴华的作用。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冒着的最李姚二人的风险,裁撤了南北洋通商大臣这一职务,并将这两个职务的所有权利,全部划归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统一行使,以此来增强恭亲王奕的实力,增强恭亲王奕在朝堂之上说话的分量。

恭亲王奕,也确实没有辜负慈禧对他的一片期望,在上任一初,就干了件让慈禧舒心的大事。除了慈禧亲自决定的上收南北洋通商大臣的权力之外,奕在军事方面,在争得了慈禧的同意后,与掌管海军衙门,刚刚袭醇亲王王爵不久的载沣一道,组建了一支全新的海军部队——大清皇家海军。

可是他恭亲王奕,怎么说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身体里流淌着的是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血脉,如何能够甘心自己就这么被慈禧信手捏来当枪使唤。而且,在奕的心里,也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再加上自身确实具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奕很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如今已是千疮百孔的大清朝,重新焕发往昔的耀眼光芒。如此,方能在九泉之下,向自己的父亲道光皇帝证明,他老人家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

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恭亲王奕除了要忍辱负重的借助慈禧的帮助,重新掌权之外。还要尽量笼络住那些地方督抚大员们,令他们能够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身后。只有如此,这重新获得的权利,才不会是天上的浮云,水中的影月。这也是恭亲王奕在宦海之中,沉沉浮浮如此多次后,所顿悟出的道理来。为此,奕就不可能按照慈禧预想的那样,成为牵制直隶李鸿章和两江姚兴华的大清朝第三股政治势力。

如果说当初慈禧扶持姚兴华,使其成为足以抗衡李鸿章的政治存在,对大清朝的政治稳定,可以称得上是下了一手绝妙的棋的话。那么这一次慈禧照方抓药,重新培植起恭亲王奕,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整个棋局中最大的败着。

恭亲王的重新掌权,对中国的政治局势走向,有着怎样的影响,现在因为时间太短还看不出来。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的就是,恭亲王奕绝对不会成为慈禧身边的得力帮手,反而会成为慈禧在朝堂之上,除了亲光绪集团外的另一个实力强劲的敌对势力。

而且,慈禧为了拉拢住恭亲王奕,事前在没有与李鸿章和姚兴华通气的情况,便裁撤掉了南北洋通商大臣这一职务。由此,也正式发引发了地方督抚与朝廷之间关于权利归属的漫长争斗。后来当慈禧真的发现局势失控,进而联合光绪和恭亲王奕三方势力,准备全力解决这一矛盾的时候,又因为在朝堂之上,帮派林立、党争不休,以及各地方督抚与朝廷大员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最终成为慈禧、光绪和奕三人心头一桩未了的心病。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在一一年的一月份,无论是西太后慈禧、光绪皇帝,还是恭亲王奕,都还在为李鸿章和姚兴华乖乖的交回南北洋通商大臣的大印,而在哪沾沾自喜着。

一一年二月,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刚刚过去,由海军衙门王大臣、醇亲王载沣亲自主持的大清皇家海军的挂牌仪式,在天津军港隆隆举行。不过由于清zf的财力,无法承担组建一支新舰队的花费,所以恭亲王奕和醇亲王载沣这叔侄俩一合计,便决定先由管着海军衙门的醇亲王载沣出面,跟李鸿章和姚兴华借几艘船来天津撑撑门面,待日后朝廷财政情况有所好转,在另行购买新舰。

这借船的公文,是签据着恭亲王和醇亲王两位铁帽子亲王大印,有四百里加急送到两江总督姚兴华的手上的。所以当姚兴华接到这份公文的时候,是一点都没敢耽搁,连夜就派人找来了南洋水师提督李诚谋、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南洋水师大学总办严复三人,前来总督府商议此时该如何应对。

再将公文与三人穿阅一番后,姚兴华先是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后,对水师提督李诚谋说道:“李大人,这借船一事,两位王爷催得紧,李大人还要赶紧拿出一个章程来才是啊。”——

昨天外地的老丈人来丹东,陪了一晚上,最后也没回家,没办法,只好今天给补上了,希望兄弟姐妹们勿怪:)

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会(下)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银子第十五章——拜见张之洞(一)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鸿章(下)第一百零四章——北伐开始第三十四章——纸币第一百零九章——济南会战(五)第七十章——硫球争端(一)第九十八章——两江危机(中)第九十七章——两江危机(上)第八十二章——朝鲜东学道(上)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五十三章——陆军?海军?第九十八章——两江危机(中)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七章——长工刘家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二十五章——慈禧赐婚第四十三章——北京之行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九十章——新政(下)第八十六章——重设内阁第九十五章——行长盛宣怀第二章——下定决心第八十三章——朝鲜东学道(中)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二十章——两广总督纷争案(一)第二章——下定决心第四十九章——格格下嫁第三章——行动计划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第一百零二章——货币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十六章——拜见张之洞(二)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难题第九十六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十四章——纸币一些话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一百零三章——寂静前夜第一百零三章——寂静前夜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三十四章——纸币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节(下)第六十三章——两江新军(上)第七十五章——硫球争端(六)第一百零六章——济南会战(二)第五十八章——科技的两江第四十四章——北洋李鸿章(上)第七十章——硫球争端(一)第一百零二章——黄袍加身(下)第三十九章——戴姆勒奔驰(下)第九十七章——后宫家事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一百章——来自民间的声音第十六章——拜见张之洞(二)第九十三章——南中国互惠条约(上)第九十四章——初到武汉第八十八章——相濡以沫第三十七章——工业化进程第一百零四章——北伐开始第九十四章——金本位难题第七十七章——济南会战(终)第一百零四章——大跃进第九十七章——后宫家事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九十五章——行长盛宣怀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九十三章——民营资本第五十七章——狄塞尔来华(二)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九十一章——同盟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八十章——上海世博会(上)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第十章——意外横财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七十章——硫球争端(一)第四十五章——北洋李鸿章(下)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上)第一百零九章——新的一年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八十五章——进兵朝鲜(下)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