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走的走,来的来

三月是一个繁忙的月份。

除了插秧,还要点玉米,育苕种。

关于农耕的民俗,老时间里多得说不完。

正月十五第一次下田要有“开犁头”仪式。

立春要试耒,扎春牛,扎芒神,扮二十八宿抬着草牛芒神田间地头游行祭祀,宗伯春官唱春词,烧掉草牛芒神送走。

之后春官就游行各家继续唱村词,见着农事,唱《二十四节气》;见着药铺,唱《药王春》;见着打铁,唱《老君春》;见着打猎,唱《梅山春》,行行都有花样。

秧苗种下后,要请神汉做会,画符驱虫,仪式完毕要办社会,合村请班子来唱戏娱乐,俗称“青苗戏”。

之后还要赶萤火虫,老时间里认为萤火虫吃小菜叶子,伤新桑叶,需要在傍晚于田间树头点香点火驱虫。

然后种菜种麻的要“烧头”,就是在田间烧上一层草木灰,既是仪式,又是施肥。

种豆子花生大蒜的要“露壳”,就是剥下来的豆荚皮壳全拿去撒到大路上,意思是“越踩越结实”,“结实”可是好彩头。

种荔枝桂圆的,还要给果树“放苦水”。就是要在春天给果树第一次上水的时候,用刀子在树皮上砍些小口,把所谓的“苦水”放出来,然后还要给果树喂饭,边喂边说:“饭伙巴托,饭伙巴托,果子结起就不落。”

据说放过苦水的果树,果子才结得又多又甜。

然后四月初八要“嫁毛虫”,拿各色纸张贴成十字,上写:“毛虫毛虫,黑耸黑耸,嫁到青山,绝种绝种。”

中间还有扎草人驱雀,涂白灰驱兽等习俗。

如果遇到干旱,还要抗旱。

抗旱的花样最多,有做雨会,唱呼天词,耍水龙,唱雨戏,驱旱魃,晒川主等诸多花样门道……

还有供牛王菩萨,办“牛王会”,削蹄,穿鼻,训牛等板眼……

总的来说,农事风俗的规矩门道又多又繁琐,反应了在生产力低下还需要靠天吃饭的时代,乡亲们对一年农事的看重和担心,从开犁头到收谷子,年年就在这样的辛苦艰难,担惊受怕中度过。

闲话转回,李家沟的当下,用一首古诗就可以概括。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哥大五人组临走之前,李君阁还给几人做了一顿“软萩儿粑”,算是给他们送行。

软萩儿粑又叫清明粑粑,艾元。

三月份,河滩上,野地上,到处都长出了毛绒绒嫩呼呼的软萩儿草,将草芽摘回来,放碱水里面一煮,草芽立刻变得青翠欲滴。

水里含碱,顺便也能去除草芽的苦味,只留下清香。

然后将草芽放碓窝里碓成浆子。

将浆子倒入粗布袋挤压,得到艳绿艳绿的细草浆。

浆子和上糯米粉,然后像包猪儿粑那样填上馅,同样放柚子叶,橘子叶上下锅蒸熟就行。

不过手法和猪儿粑不一样,米团较为粗糙,不能搓,一搓就漏,需要用捏,拍等手法成形。

比起猪儿粑这样的实用货,软萩儿粑就显得更萌更好看了,油绿油绿的,加上还有春天嫩草的清香,更受五人组的欢迎。

李君阁给大家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各种干货怕过关时被没收都没带,只准备了虫茶,鸡枞油,米粉,蜂蜜,火腿,香肠。

然后每人一个女红的包包,一个青珉石挂坠。

女士每人弄了一身李家沟的手工衣服,一双绣鞋,一个奶奶缝的香囊,一支篾匠叔制作的发簪子。

阿音送了她们一个鸡血藤手镯,一个苗银的手镯。

男士李君阁送了他们一人一个笔筒,一支蛮竹登山杖,又送了他们一人一把苗式猎刀。

晚上二准也来看望几人,顺便问需要送五人组去蜀都不,他也要回去蜀都一趟,正好一人开一个车,可以送人。

李君阁问道:“你去蜀都干啥?你这边这么忙。”

二准说道:“我电视剧的女一号出了些问题,要去解决一下。”

李君阁说道:“连女一号都定下了?”

二准神色凝重:“早就定下了,前期练习培训都搞了好久了。”

李君阁问道:“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你搞不定的?”

二准说道:“你当我是万能的?感情问题!你叫我怎么搞定?我的意思是让她先来李家沟休养一下,小女生真是麻烦!”

李君阁翻着白眼:“秋丫头也是小女生,没见你说麻烦!”

二准摆着手:“别扯远了,你们定的什么时候出发?”

李君阁说道:“明天接到刘爷和杜姐我们就出发,对了刘三娃也要顺便带上,我把他丢刘哥那里学菜谱去。”

第二天和药师叔猎户叔在久长居接到刘爷和杜姐,送去木楼民宿安顿下来。

药师叔给杜姐把脉,说道:“嗯,脉象很稳,没什么可担心的了,那就在李家沟安顿下来吧。平常就靠膳食调理调理就行了,每天也不要闲着,要找些轻松的活计来做做,这样对大人孩子都好。”

杜姐红着眼眶说道:“蔡大叔,你就是我们的大恩人,我,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药师叔挥挥手说道:“这是你们夫妻俩的福分,以后多惜福就成了,不用谢我。正好皮娃家的大雁开始生蛋了,这鹅蛋也是产妇要吃的好东西,还有河鲜也不要间断,这样生下来的孩子聪明。”

刘爷笑道:“滚江湖几十年,就没指望过老天爷还会给我子嗣,明天准备去法王寺上上香,谢谢佛祖可怜我。这小十个月呢,你说我在你李家沟干点啥好?”

李君阁笑道:“六月前可别想钓鱼了,您就陪着杜姐看看花草,每天在山路上散散步,去盘鳌乡买菜回来做饭,不行还可以种种菜,伺候伺候庄稼,农村只要愿意干,事情多得做不完。诶!小脚乌骨鸡养起来,到杜姐坐月子的时候正好合用!”

杜姐笑道:“要不我跟老刘还把木楼旁边的花园收拾出来,刚刚看着篾匠叔的那个花园,可实在是太精致了。”

李君阁说道:“那样也行,山里的好些花正开着呢,到时候再从兰场搬一些春兰过来。不过杜姐你修修剪剪就可以了,累人的活可要交给别人干。”

药师叔说道:“这半年生活作息规律好不容易调过来,就不要轻易改了,保持下去,刘荣你还有抱孙子那一天。”

刘爷哈哈大笑:“哎哟这个可真不敢想,估摸着那时候我都八九十了!”

猎户叔也笑道:“八九十算啥,在我们村里九十多的不止一个,你看四祖宗,现在每天还练拳背书呢!”

安顿好刘爷跟杜姐,留猎户叔和药师叔跟他们聊天,李君阁又赶到祠堂,接几位外国友人。

俩妹崽搂着四爷爷,眼泪流得哗哗的,都是依依不舍。

李君阁劝解道:“祠堂里就有机房,你们想四爷爷了就发微信,开视频,这些四爷爷都已经玩得溜熟了,就跟在面前聊天一样,不是事儿!”

四爷爷摸着俩妹崽的头说道:“雨湘雨淮陪我这半年,祖租我天天都很幸福。做人要知足,你们又不是不回来。到了美国,把这半年学到的好好捋一捋,在那边也要继续精进,可不能荒废了。”

白婶跟四爷爷郑重地鞠了一躬:“李老,谢谢你这段时间的教诲,思惠也是收获很大,等稻子熟了,我们还会再来,到时候您再考考我们,看看我们是进步还是退步。”

四爷爷笑道:“难得有对中华文化研究如此深入的外国友人,教诲谈不上,我们算是相互砥砺吧,也谢谢您对雨湘雨淮的教育。”

一行人拎着大包小包往码头走,边走边聊,乡亲们见状,都赶来送行,人越聚越多。

尤其是娃子们,都舍不得外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这段时间,调皮捣蛋的事情这四位可没领着他们少干,早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白大大呆它们也来了,在几人腿边蹭来蹭去,似乎也是来送行的。

来到久长居,和刘三娃司星准汇合后,五人组与乡亲们一一拥抱告别,王晓松捧出一坛蜜渍果子,交给粽粑道:“粽粑哥哥,这是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在山上掏的野蜂蜜,你们都还没吃到呢,带着在路上吃吧。”

粽粑跟芋头一路都在冒充硬汉呢,这下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摸着几个村里娃子的脑袋说道:“等我们九月来收稻子,晓松你们可还要领着我们到处去玩啊!”

晓松小刚他们七嘴八舌说道:“那时候就更好玩了,游泳,摸鱼,抓萤火虫,做冰粉凉糕……你们一定要早点来啊!”

……

五溪一号离开码头,开始向夹川城驶去,乡亲们站了一坡,都在跟他们挥手道别。

看着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的人群,白婶不由自主地感叹:“生活在国外冷漠的城市里,根本无法想象这种大家庭一样的村落生活。人们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内心孤独造成的,在李家沟,几乎品尝不到孤独的滋味,就算是黄师傅这样的孤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一群人关心着,爱护着,看不到他有一点心理问题。这样的伦理生态,绝对是中国农耕社会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我们的伦理学,几千年来不是进步了,反而是退步了……”

李君阁也点头道:“也不是退步吧,只是科学的巨大进步,让人不再需要集体劳动,集体对抗残酷的自然界,集体分担巨大的生存风险,却也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和竞争关系凸显出来。这种生存方式的巨变,发生在短短两百年内,相应的伦理规范却没有跟上。也就是说,人类对这种方式下的相处之道,还未见成熟,尚在摸索当中。这才导致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到现在还没有一剂包治百病的良方。”

白婶不说话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第四百八十一章 菜地,刨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总结第三百一十六章 蜀山的蛇第九百五十七章 鱼疯子第五百零六章 蜡烛第二百一十九章 剧组服装第七百七十三章 铸剑第六百七十章 四灵卵翼第八百三十六章 抓周第三百零七章 访谈第六百八十二章 九浩第二百七十七章 煤砂罐第二百七十二章 年夜饭第五百六十四章 词中有誓两心知第六百四十四章 白鲵第三百四十八章 怎么开始第三产业第五百九十七章 烧火龙第七十七章 米级大关刀第十六章 空间第九百四十八章 老姜第二百五十七章 年终总结大会第四百七十四章 红吉罗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同事重逢第六百零九章 告全体村民书第二百七十二章 年夜饭第九百一十七章 银杏第四百三十八章 总理为你打CALL第七百六十四章 水猴子第九百三十三章 闵乡长买猪记第九百五十三章 休闲农业第一百七十五章 夜钓第四百二十六章 诱人的裙装第七百零七章 许思的天赋第九百八十九章 一路第九百四十六章 穷达之间第五百一十五章 礼乐射书数第九百九十二章 赶第六百三十四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四十三章 导师和师兄又来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训狗的道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烤鱼 水桶第八百一十六章 贺新春第四百二十二章 污水处理厂第四百四十五章 觐见第一千零三章 再见第五百四十三章 敢找我这样的第九百八十一章 砍牛第六百八十五章 蓉城之光第七百九十二章 防范未然第一百一十章 五溪蛮第七百九十一章 最佳摄影第八百四十七章 朱鹮第二十章 收集第五百八十三章 又到一年总结时第五百章 日出第五百三十四章 荤豆花第八百七十九章 去首都第六百五十七章 唯唯的陷阱第一百六十三章这个冬天会很忙第四百章 演练第五百二十一章 准备第一百六十三章这个冬天会很忙第三百九十章 好导游第三百六十四章 药师叔的家第六百三十四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九十七章 虾和田鸡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人合一的茶壶第三百六十五章 放流活动第四百五十九章 封顶,磊窑第一百九十五章 卖东西第二百三十三章庖猪饭第二百零八章 小雪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V第一百八十章 溜索开通了第九百零九章 樟茶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剧组服装第三百五十三章 古代工科狗的悲哀第四十六章 冲突第四百六十四章炼刀第七百零五章 望天鳝第五百六十九章 山上过年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冷的林昭第三百零二章 敢跟我扯文化第八百七十二章 族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桐花凤和石亢蛙第二百二十六章 黄粑第四百六十八章椰油皂第八百三十章 栈道方案第八百九十九章 小英和小东东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要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日出云海第九百八十八章 突击队第一百五十五章 入山第三百零二章 敢跟我扯文化第二百八十七章 法王寺第四十一章 买船第六百四十章 三家讨论第一百七十六章 洗榜第九百五十章 春秋笔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老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