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阿瑟来了

现在的久长居成了李家沟美食胜地,刘三娃厨房里手下都已经有了六七个人,他自己其实已经是行政主厨的地位了。

李君阁叫来茶水,大家一起坐下喝茶聊天。

于晓蓉喝了一口赤珠茶,将身体舒舒服服往后背椅子上一靠,美滋滋地说道:“每次来李家沟,船一过盘鳌乡古建群,感觉人都要轻两斤。对了二皮哥你这吉罗鱼准备出货多少条?”

李君阁说道:“种鱼起码得留上一百条,剩下的,五千尾左右吧。”

于晓蓉说道:“那吉星大叔就发财了,这鱼我们蜀都人怕是不习惯消费,还得是首都人民有钱。”

王吉星笑道:“那也得看人,也就是几家高级宾馆,还有经营海派菜的顶级餐厅,于丫头你今年不是打通了和粤省的关系吗?少在这里假哭。”

于晓蓉笑道:“我们都是小打小闹,还是被Jack和韵蝉捡便宜了,没办法,人家那地方吃高档鱼类那是传统,靠东南亚也近。二皮,他们到了吗?”

李君阁说道:“还没,那边礼俗也重,说是初二才来。”

几人随意聊着,临近中午,阿音小准带着剧组几个明星们来了,同行还有司老爷子,司红星,梁慧丽。

薛锦弦本来就是剧组成员,一直就在李家沟没离开过。

大家又是一通寒暄。

很快席面摆了上来,杀猪菜最本色的吃法,疱猪汤是必须的,之后就是回锅肉,烧肥肠,肝腰合炒,凉拌肚丝,凉拌猪儿朵……基本都是传统川菜。

整整一大桌菜没能让于晓蓉满意:“豆芽呢?!我的豆芽呢?!”

李君阁翻着白眼:“大过年开席哪里有来就上豆芽的?!”

然后翻着一盆水煮肉片:“垫菜,垫菜看到没?你的豆芽在这里,简直要了命了……”

金老端着一盘清蒸吉罗鱼出来:“赶紧赶紧,这个要趁热吃,于丫头你那豆芽待会儿让三娃给你单炝一盘。”

李君阁笑着给金老布筷:“金老太不好意思了,每次让您来李家沟都要忙活一大排。”

金老坐下来擦手:“这是乐趣,在这里做菜,和在蜀都饭馆里做菜,感觉都不一样。唉,我那饭馆,蔬菜的新鲜程度,还是不如你这里啊……”

老陈是个资深吃货,一看那鱼就认出来了:“好家伙!吉罗鱼!”

李君阁说道:“陈老师知道这个?来来来,那酒先不忙着喝,大家赶紧动筷尝尝这个。”

老王挑了一筷子:“这鱼没摘鳞?”

老陈笑道:“没摘鳞才是正宗做法,嗯好,这果味儿,吃过一回就忘不掉啊。”

在座之人都挑了品尝了一下,然后便停不下来了。

李君阁突然想起一个事情:“没对呀,我们没有喂过这鱼果子啊,怎么这鱼还是有果味儿?”

金老笑道:“所以传说不一定可信,果子吃到鱼肚子里,还不就是都分解成了基础营养物质了,没道理吃什么长大就得有什么味儿。只能说,果味是这鱼自带的风味特征。”

李君阁一想自己都觉得好笑,的确是这个道理,牛羊吃草,牛羊肉也不是一身草味;法王寺果山师傅一天两顿豆腐,也没有见他吃出一身的豆腐味儿来,怎么被泰国那主持人一吹就信了呢?

老陈笑道:“当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鱼当年还是在印尼吃过一次,当时的厨师也是这么给我们这样吹嘘的。说是打小吃山溪里掉落的风车果长大,肉里才有风车果的味道,老王你吃慢点,几千元一斤的鱼,得慢慢品。”

老李都惊着了:“啥?那这一盘子不就小一万块?老陈你到底是享过了多少福?这鱼你都吃过?!”

老陈说道:“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别的早就看淡了,每到一地就是寻找当地美食。不说别的,这一桌全是好东西,出了李家沟怕你就别想吃到了。吉罗鱼不说了,就这小脚乌鸡,这猪肉的口味,和外面都大不一样。”

金老笑道:“所以我那菜馆里,大部分食材都得从李家沟拉。”

刘三娃说道:“师公我敬你一杯,今天又跟你学会料理这鱼,上午拉过来二皮哥说不让动,原来得这样弄啊。”

金老笑道:“三娃你记住一个原则,越是顶级的食材,越要保留它原来的风味,食材到了这个级别,厨艺那就是点缀了,这鱼要拿来做黄焖红烧家常豆瓣,那就是瞎了材料。”

刘三娃说道:“那要把这鱼开发成其它菜品,也就是这个原则是吧?加肥肉做成丸子馅,再用焯水去味的白萝卜丝拌上,做成肉丸放鸡汤里蒸好取出装盘,然后淋上鸡油亮芡,师公你说这鱼这样弄行不行?”

金老哈哈大笑:“看到没程先,三娃现在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这菜品设计得相当妥当!等师公回去,就试试你这道菜,这里头还有一个消费心理学的问题,通过这样就把成本降下来了,一盘两千块也不显突兀。”

老陈听到一盘两千块,还不显突兀,心里不由得一个咯噔,突然反应过来:“金老?您就是,您就是发明赤玉芙蓉粥的金尚金大师?”

李君阁笑道:“陈老师当真厉害啊!绝对资深吃货,金老的名字不是厨师一般知道的人真不多的。”

老陈一抹脑门:“嗐!那我还在这席上说什么菜品讲究,原来大宗师就在身边!金老我知道你们一天最多就三杯,这杯无论如何得让我来一敬。国宴菜的发明人,真是久仰大名,无奈当面不识,该罚该罚。”

金老笑道:“不敢不敢,您可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我们同饮吧。”

两人走了一个,老陈叫服务员取来纸笔,说道:“金老,无论如何还得麻烦您给我签一个名。”

薛锦弦喝着天麻乌鸡汤,笑道:“老陈你今天的表现,可真像一个粉丝。”

老陈严肃地说道:“什么叫‘像’一个粉丝,我就‘是’一个粉丝好不好?!”

刘三娃突然冒出来一句:“师公!刚刚那萝卜丝,用泡发细粉丝代替是不是更好?!”

一桌人都笑喷了,金老哭笑不得地说道:“三娃,你这厨艺我是放心了,不过这人情世故那还有得学。这不成了怼陈老师的黄了嘛?!”

笑闹过一场,李君阁和阿音一起端起酒杯:“司老,可有时间没有来了啊,你看来了也没说一声,都没去接你,这多失礼?”

司老笑道:“这次来就是和星准梁丫头一起团年,昨天到盘鳌乡就下船了,今天这不就来了吗?说起来又要谢谢你,你那天麻胶囊我用了,效果相当好。”

说完又摇头:“说起来也是几十年的老毛病了。当年在朝鲜遇到轰炸,头部受了伤,然后又在雪地里行军了半个月,这就落下了病根。稍微有点汗再一吹风,必定头痛,冬天里不戴帽子都不怎么敢出门。今年服了你们送来的胶囊,到现在都没犯过。我那保健医生已经将胶囊推荐给其余几位也有类似毛病的战友了。”

李君阁笑道:“这个跟我还真没关系,我上哪儿知道你有这个病根去?这是小准的一片孝心!”

一杯过后,老王举起杯子来:“说起这个来我也得谢谢皮娃,我们干演员的拍片,那就没个能好好休息的时候,多少都有些用脑过度的问题。年轻好办,老了就麻烦了,你那胶囊我和老陈也在用,效果确实不错!”

老李顿时不乐意了:“靠!你们两个偷偷用不跟我说?!”

老陈翻着说道:“就你那一挨椅子就睡得山响的德性,压根用不着!你自己说你的呼噜声都多少次影响拍摄了?我跟老王这羡慕都羡慕不过来呢!你还用得着吃那个?!”

这也算是曝明星拍摄时的趣事了,一桌人都笑得不行。

于丫头问道:“二皮,你那胶囊卖得怎样了?你们那个广告我看过,真的好美啊……”

李君阁说道:“其实现代人都有这个问题,休息得不好,缺乏随眠。小孩子作业压力大,还要看动画片;年轻人熬夜玩电脑,看手机;像司董,吉星大叔,于丫头这样的,又要为事业殚精竭虑;老年人倒是想好好睡,可又到了睡不着的年纪……其实我们的胶囊卖得倒真是不错,不过恰恰因为卖得不错,反而显得不正常。”

然后老陈又开始发挥艺术家脑洞:“你们说,人类最终,会不会进化到不需要睡觉的路子上去?”

这话题一开,大家就天马行空胡扯开来,说什么的都有,一顿饭倒是吃得热闹。

吃过饭李君阁又得往码头跑,这次来的是依达,海因里希,亚瑟,雷奥和德国三家集团的自行车团队,还有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蹲下身子搂着完全康复的阿里木泣不成声,抬起头对李君阁说道:“Jungle,Ingris,阿里木在苗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视频我看了,谢谢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们……”

阿里木帮易卜拉欣抹眼泪:“爸爸你别哭,我在李家沟都没哭过,小银子还说他从来都没有哭过,他肯定在说谎,不过还是要勇敢哟……”

易卜拉欣满脸笑容,可是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哗哗往下掉,一边慌乱地擦着眼泪,一边说道:“好,好,爸爸不哭,爸爸这是高兴的……”

阿里木拉着易卜拉欣的手说道:“那我带你去见小朋友吧,现在我有一个小姐姐,她什么都知道,可厉害了,她还教会我骑自行车了。爸爸我还会画画,会认字,会写诗,会滑雪,还有好多好玩的礼物,都是爷爷奶奶们亲手做的呢……我还给你准备了礼物,也是我亲手做的哟……”

看着父子俩手牵手的背影,阿音也眼框湿润,对李君阁说道:“你跟阿瑟说说话,我去跟着他们。”

第四百零一章 拍婚纱第四百一十四章 作诗套路第八十七章 非遗项目知多少第一百八十一章 溜索体验第三百零四章 妖术般的传统钓第一百五十一章真相“大白”第二百八十一章 挂红铺床第九百一十八章 炮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推磨第六十五章 娃子们回来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同事重逢第二百七十七章 煤砂罐第七百四十五章 洞房闹诗第二百三十章 发钱第八百六十六章 抛洒才气(月票求一波)第六百九十二章 找补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聊第六百二十六章 攀岩第五百八十三章 又到一年总结时第六百五十六章 考察站第八百三十一章 产仔第二百九十七章 世界兰展第七百二十七章 德国十字弓第二十四章 小宴第四百三十二章 割稻子第七百三十八章 学习系统第四百七十九章 暴雨之后第五百一十三章 李家沟往事第四十章 畅谈第七百五十二章拍广告第一百一十二章 孙老第七百九十六章 下雪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主题曲第八百零九章 迎接第二百六十六章 熬麻糖第三章 水路第六百二十五章 凭什么还回去第一百三十五章 对待妖精的态度第四十五章 废墟第七百七十四章 英武少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逛县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冷锅鱼第六百三十六章 嫁接第一百六十五章又见林旺财第七百二十一章 安德烈第一百六十一章 岩蜜第六百零七章 苗娃嘴里的种肉第二百一十二章 打听政策第六百九十九章 孔子看不起农夫?!第四百章 演练第一百七十四章 洗榜的来了《李氏宗史?苗侗篇?育公传》第一百四十七章 摄制组第二百四十章 斗鸡第七百五十三章 董事会第二百一十章 三脚金蟾第五百四十五章 庆祝小宴第八百三十三章 种茶第七百二十章 德国第五百零七章 水晶芋圆第五百零六章 蜡烛第七十二章 苗弩第五十七章 司星准第三百七十五章 玻璃钢船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珠茶第三百五十一章 放生和斋饭第六百四十一章 失踪事件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传片引发的讨论第九百二十一章 清溪三美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瘪爷第四百八十四章 巨笋第一千零四章 后记第三百九十一章 孙子兵法第七百三十一章 重启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石故道第八百九十八章 抓鸟第二百二十三章 木匠也非遗第九百五十八章 掰手腕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十一斤?开玩笑吧?第十六章 空间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孙子兵法第二百六十章 炒田螺第四十章 畅谈第四百六十六章盐茅第二百七十九章 BBC野生动物摄影奖第一百七十七章 钓友跟钓友媳妇第六百九十章 洪峰第二百五十章 试墨第九百九十八章 整合第七百四十五章 洞房闹诗第八百零三章 第一手资料第二百五十四章 钻石的杀伤力第六十六章 暑假暑假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瘪爷第七百二十九章 欧麦尔第五百一十九章 烧炭第六百一十九章 沿溪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学部委员第四百六十九章 木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