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重立中枢

刘彦宗出列道:“时值国朝养吏五十万之众,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一是造成国朝俸禄浪费,二是冗官至朝廷政令不出京畿,官员势力盘根错节,党争四起,败坏超纲,请陛下下令按照朝廷实际所需裁汰冗官!”

徐处仁道:“陛下,臣亦赞同减少官员人数,只是若直接粗暴裁汰,让这些人告老还乡,怕是要引起民间动荡。”

徐处仁知道皇帝这裁汰官员的想法谁都阻止不了了,他也不敢阻止,但是他觉得一定不能直接让那些人滚蛋,不然那些人回到自己老家,必然对朝廷有非议,到时候引起民间的动荡,他这个东府大佬又头疼了。

“哦,徐卿有何高见?”

“起奏陛下,翰林院的全国学校建立在即,正需要人才,可以将冗官调到学校做先生。”

赵桓看着其他人道:“其他人呢?觉得如何?”

何?道:“陛下,臣以为徐相公之言可行。”

刘彦宗道:“陛下,臣以为,当先降其俸禄,再编其位。”

“俸禄如何降?”

刘彦宗道:“这便要问石学士了,学校之事皆是由他掌管。”

石洵连忙出列道:“陛下,按照学校先生等级,小学月俸禄十贯,中学月俸禄二十贯,大学先生月俸禄三十贯。”

赵桓道:“周朝,你觉得呢?”

“陛下,臣以为可行。”周朝心中连忙叫好,作为管钱的部门,是有任务在身的,能节流,他自然乐于看见。

赵桓思忖片刻,觉得去做教书先生也不是不行,虽说现在朝廷兴百家之学,但也不是完全就唾弃了儒学,至少春秋儒学是有的。

石洵道:“陛下,学校数量毕竟有限,臣恐学校无法容纳如此多先生。”

徐处仁连忙道:“陛下,冗官中,也不全是文官。”

赵桓皱起了眉头:“若是多出的官员如何处置?”

这下徐处仁还真是犯难了,其他人一时间也不说话。

刘彦宗开口道:“陛下,臣以为,经历了战乱,中原地区的官员数量已经下降,具体数额可由吏部再行统计,剩余的冗官,有两条选择,一是调配学校,二是调配商行、银行、大宋邸报、东京快报、商虞司,另朝廷正筹备大规模开海,康王亦需要人才。”

周朝一听刘彦宗的意思,便站出来反对了:“按照刘御司的说法,这冗官等于没有裁汰。”

管钱的财政大佬自然是希望朝廷少发薪水了,他的任务也会轻很多,所以他是坚决赞同皇帝大规模裁员的。

刘彦宗道:“非也,陛下之意并非觉得官员太多,而是觉得官员尸位素餐者十有八九,如今我大宋在圣天子的光辉下,日渐强盛,国朝广开工事,皆需人才,只要官员各司其职,朝廷又何必裁减官员?”

众人被刘彦宗这厮给绕晕了,说裁汰官员的是你,现在又说不裁,你他娘的是故意在这里给大家出难题是吧!你个刘贱人!没事你去东京城的窑子里多逛逛得了,脑子里整天琢磨着琢磨那的,真他娘的欠干啊!

赵桓问道:“依刘卿所见,该如何整改尸位素餐者十有八九的现象?”

“陛下,自国朝开国以来,沿袭前唐之制,三省六部具在,然另设二府三司三衙,致使权责不清,官僚臃肿,臣斗胆进言,请陛下重立权柄,肃清浑浊!”

刘彦宗此言一出,两府大佬皆是一怔。

刘彦宗这是要皇帝将朝廷司职回炉重造啊,这直接牵扯到在场的诸位相公了!

徐处仁连忙站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此新政推行在即,两府若动,必然动一发而牵全身,朝廷混乱,国无宁日!”

唐恪也道:“陛下,徐相公所言极是,臣附议!”

赵桓看了一眼其他人,何?也表示赞同,李纲也道:“陛下,新政在即,不易操之过急。”

御史台和翰林院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即不赞同也不反对。

赵桓道:“秦桧,你觉得呢?”

秦桧心中叹了口气,这真是棘手的问题,一边是两府的重臣,一边是皇帝跟前如日中天的大红人,他两边都得罪不起。

秦桧道:“陛下,臣以为刘御司所言极是,我朝沿前唐之制,三省六部具在,然三省多空有其位,不赋其职。”

赵桓道:“若恢复三省六部,卿以为如何?”

秦桧道:“臣以为三省六部制有弊端,当废除。”

赵桓心中一动,他早想调整中枢权职了,只是一直时机未到,眼下经过他几轮的大清洗,朝中许多派系已经遭受严重打击,正是做出合理调整的时候。

“这三省六部制有何弊端?”

“中书掌决策,门下掌封驳,尚书掌政令执行,若是中书有一决策,门下通过,至尚书六部执行,然尚书六部皆不赞同,至执行之时必有怠慢,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届时天子追责,中书言尚书执行之责,尚书言中书、门下决策与审批之责,指使权责不明,这也是本朝为何会并中书与门下之权于东府之缘由,是以,臣以为不必再恢复三省六部制,为明确各中枢权责,陛下可废除三省,并六部于二府三司、翰林、督察、御史台,命各中枢各领其责,各司其职,各行其政也!”

秦桧一番话说下来,两府相公皆是点头,连刘彦宗、石洵等人也赞同。

唐末五代之后,其实已经在往这方面发展,只是宋朝开国之初,三省一直存在,另开了二府三司,宋太宗时期大肆封官,在这样的过剩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了臃肿的官僚体系。

赵桓又问:“诸卿可还有其他意见?”

众人沉默,皇帝便道:“如此便按秦桧所言,徐处仁领东府政事堂,下管吏部、工部、礼部、商部、户部。李纲领西府枢密院,下管兵部与原有的十二房。刘彦宗掌政宣司、大理寺和刑部。石洵掌进奏院、全国学校。周朝执掌财税、盐铁。何也掌台谏。二府三司、翰林、督察决策之权,皆由朕复批,皆各领其责,各司其职,各行其政。”

皇帝又补充道:“此后考核,不仅以政绩结果作为考核,官员人数、投入预算、所耗时长,皆纳入考核之中。”

“陛下圣明!”

赵桓又道:“关于精简官员之事,就由徐处仁任领,刘彦宗协助,此事先从京畿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和燕云开始,朕要在三个月之内看见结果。”

“遵旨!”

待诸位大臣退下,唯独刘彦宗留下,皇帝道:“此次叛乱的名单朕要最详细的,先将隐藏在朝堂之上的人全部揪出来。”

“是!”

第三十一章该千刀万剐!第二百八十二章皇帝亲征第一百四十一章微臣救驾来迟第四百九十四章崩溃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谁给的你们胆子!第五十三章上兵伐谋!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新的商业规则!第八十四章新的军政和税政第五百六十七章第六百一十七章天家大忌第五百八十一章出城迎敌第八十九章肃王案第一百五十五章伴君如伴虎啊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宋的户籍,治大国若烹小鲜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帝做媒第六百八十二章皇帝回归第三百三十七章迎接金国使者!第一百二十九章民变第十三章废徭役的明君?第二百零八章犯我大宋者!杀无赦!第五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皇权下乡第一百一十三章惊恐绝望的徐处仁第一百九十三章最可恶的人贩子!第六百一十二章君臣相知第一百八十六章挑战皇帝?幕后到底是谁?第一百九十四章出使大理,横推交趾!第四百三十章铁血大宋第四百七十一章完胜!第四百一十六章登陆日本,炮轰平安京第三百九十七章单挑杨再兴?(第三更,求订阅!)第三百五十四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百六十章岳飞破城第四百二十七章皇帝的全灭战第六百八十三章兵临长安城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四百三十一章万民同心,中华永固第三十章皇帝的训斥第五百八十七章来卖萌搞笑的吧?第八十五章争论第二百一十六章岳飞三军压境,锐不可当!第二十七章把朕的颜面都丢尽了!第二百零六章让朕不爽?朕弄死你!第五百八十五章郁闷的耶律大石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转西北局势第五百四十章崇国公的心思第四百零三章临阵脱逃者,杀无赦!第三百七十二章赵佶的反击(第二更,求订阅!!!)第一百五十八章阉了这狗汉奸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观《流浪地球》有感第四百七十七章少年凌云志,大宋有铁骨!第五百七十二章命要紧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新的商业规则!第二百四十五章天子的心思第六百二十二章徐国的事第三百一十九章赵桓对日本国的“待遇”第三百一十一章感觉被赵桓阴了的夏主!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国又玩政变?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二百二十三章改田为桑,百姓无活路?第三百七十章皇帝的肩膀!(第四更,求订阅!!!)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战略第四十六章黎城大捷!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十四章行刺第五百三十七章朝堂上的争议第四百一十四章不战而灭人之国第二百八十五章强攻神堂堡!第四百二十一章赵桓灭高丽的术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机潜伏第一百四十一章微臣救驾来迟第二十四章朕愿意砸大把银子在军器监第二百四十三章赵桓吐哺第一百九十一章宰相是金国细作?!!!第四百七十章对对对!我们是来投诚的!第三百零五章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龙江平原的粮食第四百二十四章草原上的风云,岳飞西进第六百二十九章耶律大石VS塞流柱联军第二百零六章让朕不爽?朕弄死你!第六百四十四章全部打入了死牢第三百二十六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一十九章联姻和婚嫁第七十一章铜人跪像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杀人案第三百零三章西北兵峰,决战前夜!第六百二十二章徐国的事第二十九章先把这个狗汉奸阉了!第六百二十章贤王第六十一章儿郎们,随朕死战如何!第三百五十六章张记布行状告华兴商社第三百七十九章岳飞的去向(第三更!)第五百七十章上京惊变第七十三章国难日第六百三十四章线索第二百三十一章是谁给的你们胆子?第四百四十三章炮轰凌牙门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乱(五千字大章)第四百五十章登陆三佛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