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赵构上位

靖康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清晨,薄雾刚刚散去,汴河边上的杨柳在春风中像温柔的姑娘。

远处耸立在苍穹之下的壮丽殿宇,错落有致。

帝国新的皇宫已经要竣工了,那里很快将会成为大宋新的权力中枢。

据说,新皇的登基大典也将在那里举行。

一辆宝马香车在春风中急骋。

街上许多人都认识这辆车的主人,他便是圣武皇帝陛下的心腹重臣,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何也。

但人们不知道,御史台今日将做出了一个惊天举动。

此时,大庆殿门口已经聚集了朝臣。

等皇贵妃和太子到来之后,朝臣们才依次进入大庆殿内。

朝臣们对皇贵妃和太子行大礼完毕后,皇贵妃和太子并未说话,这种场合一直是由首相虞允文主持的。

虞允文高声道:“今日朝议开始,诸公有什么要说的,畅所欲言。”

督察院御司刘彦宗扫了一眼周围,目光最后落在御史大夫何也身上。

何也润了润嗓子,出列道:“大相公,下官倒是有一件事要呈递。”

周围的大臣们立刻有些激动起来。

自从圣武皇帝陛下出征以后,御史台就很老实,基本没有出现弹劾官员的情况。

即便是最近虞允文和周朝吵得不可开交,御史台依然保持着袖手旁观的态度。

毕竟作为言官,御史台是独立在司法、行政、财税和军事之外的。

他们是皇帝专门设置来纠察百官言行,直接向皇帝汇报的。

皇帝不在,御史台自然就没什么要说的。

不知今日,何也为什么突然站出来了。

虞允文道:“何御史,但说无妨。”

何也道:“大相公,这里有一份弹劾的奏疏,是江南西路言官弹劾洪州知府张志尧的,奏疏中提到,张志尧私吞皇家银行拨发公款,不修民事,反而去景德镇采上等陶瓷,赠与大相公您!这位张知府还说,上个月,已经给您赠送了一批。”

他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其他大臣都震惊地看着何也,虞允文这一派有人已经跳起来,道:“何御史,话可不要乱说,虞相公公正严明,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周朝那边的人却已经笑出声来,这真是天助我也!

张孝纯在一边也是神情凝重,他闻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在这个时候,指责虞允文贪污皇家银行的公款,明显是有人要搞事情。

虞允文却是一头雾水,自己收了张志尧的东西?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虞允文心中暗叫不妙,八成是自己家里的人糊里糊涂收下的。

何也道:“张志尧亲口承认,人证物证俱在,还请大相公给诸公一个合理的解释。”

枢密使张孝纯出列呵斥道:“这分明是有心之人的栽赃陷害,现在是特殊时期,有人想要颠覆朝纲,用阴谋诡异诬陷大相公,其心可诛!”

三司使周朝悠然道:“张相公这话是什么意思,证据确凿的事情,怎么在张相公口中就变成了栽赃陷害呢?难道张相公认为御史台想要颠覆朝纲不成?”

张孝纯怒道:“周相公明知故问!”

“本官不知。”

“你!”

周朝列出道:“皇贵妃,太子,请严格查办。”

立刻,朝堂上一场口水大战开始了。

双方开始互喷。

刘彦宗和康王站在人群中,假装也跟着说几句。

“都别吵了!”虞允文大喝一声,“身为中枢重臣,公然在朝堂上对骂,成何体统!”

虞允文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下面的官员立刻都安静下来。

何也站在那里一副丝毫不退让的态度。

皇贵妃叹了口气道:“刘御司。”

“臣在!”

“立案调查。”

“遵旨!”

虞允文摘下乌纱帽,道:“国法为尊,某愿意接受督察院调查,叛军不日将抵达黄河,望诸公能竭力辅佐新君继位,以正国本!”

下面有官员痛声道:“大相公,莫要中了奸人诡计啊!”

“诸公无需再言。”

张孝纯怒视周朝,在他看来,这就是周朝故意设的圈套。

盐铁司郎中张合出列道:“皇贵妃,既然大相公已经暂时停职,中枢一日不可无相,下官以为,当推举出一位德高望重之人主持机要。”

“张郎中说得有道理。”

“下官认为,周相公为两朝老臣,德高望重,可以服众。”

韩晨晨心中一凛,周朝是典型的辽王党,他借着辽王谋反一事,公开指责朝中有奸臣祸乱天下,一时间连虞允文拿他都没有办法。

若是被周朝掌了权,他们母子两人,以后下场会很惨。

但现在,即便是她被推出来坐镇大局,也不是说谁能上就谁上的。

在场的都是皇帝重臣,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韩晨晨的目光投向枢密使张孝纯,张孝纯道:“我认为不可,周相公坐镇三司,若是入主政事堂,三司机要谁来负责?”

“现在正是打仗的关键时期,后勤调粮,财务拨款,都需要三司。”

周朝是明显想要揽权,但张孝纯说的他一时间也不能反驳。

大宋的权力都是分割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又掌财税大权,又拿行政大权?

若真是这样,必然会被言官弹劾弄权误国。

于是,双方又针对这一点吵起来。

韩晨晨突然道:“刘御司,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督察院作为司法机构,算是在财税、行政之外,独立运行的,基本上与两者都没有利益冲突。

所以韩晨晨认为,刘彦宗算是局外人,让他来说,比较客观一点,并且他是圣武皇帝陛下的宠臣。

刘彦宗一脸正义凛然的样子,出列道:“启禀皇贵妃,太子,东府机要,关乎天下民生,确实应当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臣以为,最合适的人选是康王。”

他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宗室不得在朝为官,这是太祖定的规矩。

不过圣武皇帝陛下已经改了,康王赵构本来就是海军大臣,又管着市舶司。

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康王头上。

倒是赵晨晨若有所思起来,康王确实比较合适,但他的身份很敏感。

张孝纯在一边道:“臣也觉得刘御司说的有道理。”

如今看来,虞允文被立案调查,暂时能主持局面的也只有康王最合适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铁血鏖战第三百二十八章受惊的唐胖子第五百五十四章柔嘉表白第五百三十四章调集海军第八十三章上穷碧落下黄泉,皆斩!第三十七章给朕拖下去千刀万剐!第二十二章赵桓的盘算第二百四十六章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给陛下跪了!第二百八十五章强攻神堂堡!第三百六十五章宗室之祸?第六百九十二章攻心为上第六百一十二章君臣相知第四百八十五章宋军大捷,连破十二城!第二百六十二章中山府购田案起第一百四十六章如何打南方?第四百三十四章拳头才是硬道理!第二百四十八章不一样的大宋第二百五十六章斩首张沅!新学与儒学之役!第三百零八章神武军的冲击第十四章行刺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锅的传统第六百九十二章攻心为上第二百五十一章大宋的户籍,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百三十二章中毒第三百七十一章你家皇帝位是属于我的!(求订阅!)第六百零九章东京超市第四十二章兴师黎城战娄室第四百一十三章岳飞的晋升第八十三章上穷碧落下黄泉,皆斩!第四百八十三章朝堂上的声音第二百四十七章五路伐夏之备第三百一十九章赵桓对日本国的“待遇”第一百九十二章对付汉奸最合适的方法之一!第一百五十三章无所不知的皇帝?第四百零六章岳飞的闪电战!第一百七十五章交子同税第一百八十二章朕让他们都滚过来!第一百零七章连根拔出第五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皇帝的知音?第三百九十七章单挑杨再兴?(第三更,求订阅!)第三百八十七章一只烤红薯,火爆东京城!(第六更,求订阅!)第四十二章兴师黎城战娄室第二百五十四章新旧学之争起!靖康二年年终汇报!第三百一十六章靖康四年的大宋第三百四十八章点燃大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火焰!第一百一十四章震动朝野的青州案第二百三十五章和善的皇帝?第四百三十三章消灭蛮族有生力量第一百三十九章又出了一个皇帝?第四百零六章岳飞的闪电战!第五百六十六章美好生活它不香么第五百七十章上京惊变第三百五十四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百三十三章又见花想容第一百七十一章军备革新?第四十四章天子亲上阵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战第五十五章兴奋的韩员外第六百三十六章另一个穿越者?第五百二十四章掣肘第六百零八章赵谌的婚事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第八十三章百家大世疏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战略第二百四十六章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给陛下跪了!第五百八十章豪气干云第一百四十八章真香啊第一百二十四章两路同时聚兵谋逆第五百零七章天威临辽地第四百一十三章岳飞的晋升第四百七十九章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第四百三十二章兵锋北指,北海突袭第三百一十三章洪州之战!皇帝的重骑兵!第六百六十八章朕就没指望他出兵!第一百七十一章军备革新?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二百二十三章改田为桑,百姓无活路?第五百零五章炮轰沈州第六百八十八章朕没要他们的脑袋,已经是仁慈了!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议第六十一章儿郎们,随朕死战如何!第二百一十三章围剿交趾!第二百零八章犯我大宋者!杀无赦!第五百一十四章投降第七百零五章兵临罗马,西方震惊第四百七十一章完胜!第五百零八章完颜亶第二百四十七章五路伐夏之备第一百五十八章阉了这狗汉奸第六百一十一章再给十年第五百三十三章李宝的决定第三十一章该千刀万剐!第五百二十二章君临上京第二百五十五章张沅案第六百六十二章挺进伽色尼王都第十七章全面备战第二百一十七章诸君随吾死战!第二百二十七章渗入军方?第六百九十七章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