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中枢的意见

十一月的长安早已步入了冬季严寒的行列,初冬的寒流袭击了整个长安城,长安城的大街上行人已经慢慢的减少,东西两市已经不像夏秋之季那么繁荣。整个长安陷入了冬日的严寒当中,只是更为寒冷的不是冬日的天气,而是前方的战事。

李恪作为北伐主帅,被李世民任命为北伐主帅,率领河东河北两道数十州的军队北伐,这是整个长安百姓都清楚的事情。可是时间到了现在,前方的战事还是没有一点消息,这怎么能不让大唐的百姓安心呢?大唐跟突厥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多半情况下大唐都是惨败,而且大唐每次跟突厥作战的时候都是损失惨重。

即便是汉王李恪,这个当今皇上最为看重的皇子,这个在大唐帝国依靠战功迅速崛起的皇子,战事在进行到现在还没有一点消息的情况下,长安百姓就是再怎么相信李恪,心里都开始变得很忧心。

跟长安百姓同样忧心的还有候若依和杨妃,这是李恪生活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女人,第一个是他喜欢的女人,第二个是他最为敬重的母亲。

院子里的海棠花已经掉落,树枝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如山岳般的枯萎的枝干,侯若依一身淡淡的素以,静静的屹立在院子里,遥望着北方的天空阵阵发呆。远方的天边,夕阳落下的地平线的地方,她这一生最为深爱的男人,现在正在用自己生命捍卫大唐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全。可是她自己呢?她对他什么都做不了,哪怕是一鼓励和关心的封信,哪怕是一个温柔的眼神。候若依想到关于北伐的李恪的时候,身体不由微微一颤,她的心在疼,她的脸色略显苍白。她知道自己和李恪之间的距离,他们之间的距离现在已经涉及到了伦理道德,不是谁有勇气就能走到一起的。

同样的身在千秋殿的杨妃,望着花园里早已掉落的花朵,遥望这北方的天际叹息不已。李恪的心思,李恪的志向她清楚,可以说李恪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这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要是让杨妃选择的话,她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再去这样冒险。可是身在帝王之家,贵为两朝帝胄的心里何尝不明白,李恪走到今天何尝不是形式所迫呢?

跨过千秋单,向东的方向便是大唐的中枢心中,李世民处理朝政的两仪殿,而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正在两仪殿里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王珪、高士廉及岑文本、李靖等人商议军国大事。

李恪的奏报今天中午的时候到了长安城,当兵部尚书李靖将奏报放到李世民的玉案上的时候一脸的欣喜,李世民急忙拿起奏报,当他一目三行的看完上面的内容时,他也没要想到李恪北伐会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奏报的内容很简单,北伐战役顺利完成,歼灭突厥铁骑十万人,夺下了突厥城池定襄城,除此就是李恪记录了幽北草原一战的战功,给立功的将士请功。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一场胜仗背后真正的意义,所以,他立即下令将朝中大臣召集到两仪殿商议接下来的对策,李世民知道突厥完败颉利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皇上,北伐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前线将士不能不赏啊!”长孙无忌谏言道,“只是,眼下最主要的不是大肆封赏的有功将士的时候,而是要解决取得胜利之后怎么面对突厥的反攻。颉利遭受到了这样一场败仗,以他的性格不可能就这么忍气吞声,肯定会起突厥大军兵临定襄城下。”

“辅机说的不错,定襄城的战略位置很重要,突厥占领了定襄城,对大唐就可以退可攻,进可守。反之,大唐要是取的定襄城,就等于拔掉了突厥定在我们腹背的一颗钉子,让整个突厥在整个云州、幽州以北的草原就失去了粮草供应和修正的喘息之地,使得他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定襄城的战略位置对大唐和突厥都很重要,颉利不会轻易放弃定襄城。”杜如晦接着长孙无忌的话说道。

“恩——”李世民沉吟道,“定襄城对大唐确实很重要,既然我们已经夺了这座城池,就绝对不能再将它拱手让给颉利,不知道诸位爱卿可以什么对策?”

“皇上,就凭现在汉王殿下的奏报上说的这些问题,我们暂时还不能做出任何决策,还是需要静观其变。”魏征建议道,刚才李世民说要封赏有功将士,长孙无忌将话题转移到了防守城池上,魏征明白长孙无忌心里的想法,现在他这么说,就是提醒李世民防守城池很重要,但有功就必须要重赏。

“皇上,微臣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我们还需要慎重,不能轻易做出决断,毕竟前方只传来一份奏报,我们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房玄龄谏言道,“不过,即便是静观其变,大军也要做好出征的准备,虽然不能全部调集到云州一线,但隆冬已经到,运送粮草颇为不便,还需要提前运送到云州一线。”

“恩——”李世民应声道,他并没有发表声明意见,只是思考了片刻,看了沉默不语的李靖,问道,“药师是意思是?”

李靖自从解职,入住中枢担任兵部尚书之后变得很谨慎,在朝堂上基本不发表意见。即便是军事方面,李世民不问,他绝对不会主动个开口说话。看到李世民问自己,李靖这才开口说道,“汉王和突利大军跟颉利一战,歼敌十万,可见战况很惨烈,再加上汉王殿下趁此机会夺下了定襄城,对突厥的打击很大。但是,消息传到阴山,等到颉利调集大军来攻打定襄城,这期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汉王殿下睿智聪慧,他心里也肯定清楚颉利不会善罢甘休,但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发来其他关于派遣援兵的奏报,可见他心里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靖话说道这里,看了众人和李世民一眼,见大家都听的很认真,他便继续说道,“既然,殿下心里有对策,我们何必画蛇添足呢?只要尽量配合他就行。”

“李尚书说的很有道理,微臣认为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配合汉王殿下的行动。毕竟,前方战事汉王李恪心里最清楚,既然他能够歼灭十万突厥铁骑,只要朝廷支持,他一样也能击败突厥颉利。”王珪也开口支持李靖。

第182章 改组黑衣卫第372章 真正的决战(七)第9章 五虎一太岁第648章 坑杀三十万第157章 颉利亲卫第75章 血战到底(一)第325章 围三缺一第333章 强者的对决(三)第679章 辽东战况第246章 各怀心思第615章 就是为难你第376章 背水一战(二)第92章 扶持卫王第558章 渭水桥畔,谁心依旧第588章 反击,这就是反击第25章 剑名渊虹第445章 十万雄兵就这么得到了第152章 升迁部署第518章 两小儿真有福气第166章 探监第507章 孝便是刀,杀你于无形第87章 恨君不似江楼月第257章 交易第516章 见到李治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啊第304章 魔鬼的战争第306章 溃败的结果第289章 汉王和突利二汗第257章 交易第181章 组建鬼面骑第476章 原来是你小子第650章 出现的骑兵第410章 婚事就这么订了第388章 追杀颉利第695章 战斗第9章 五虎一太岁第559章 到了凉州,形势不妙第168章 四条消息第207章 理想是禽兽第370章 真正的决战(五)第199章 一刀七杀第377章 背水一战(三)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办法第578章 禄兄,咱别这样第669章 亲自动手吧第376章 背水一战(二)第660章 陈其的心思第634章 我们可以谈谈第605章 又是死战第392章 就这样被生擒了!第488章 太子摔下马背了第450章 孙思邈答应了第707章 北王万岁第182章 改组黑衣卫第209章 爱我就跟我走第21章 初遇马周第684章 支持的人不多啊第373章 真正的决战(八)第612章 吐蕃的和亲团第448章 药王,你就出山吧!第474章 战斗吧!骚年第671章 北衙大都督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654章 新的吐蕃建国第680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上)第448章 药王,你就出山吧!第11章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第103章 坐而论军第475章 死间还是活间第531章 天下谁堪敌手第649章 修几条大路第334章 枭雄的手段第652章 禄东赞死了第603章 陌刀兵第409章 北国之王第512章 北府面授机要第230章 突然的决定第212章 三方汇合第542章 十二万大军灰飞烟灭第566章 第一战第122章 辱第704章 发兵长安城(六)第572章 鬼面骑一战的传说第98章 侯君集的决定第505章 东王府的两大势力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284章 五千黑甲骑兵第496章 一箭封喉第583章 战前第516章 见到李治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啊第681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下)第397章 皇帝的心思第321章 奇兵骑兵第101章 同心协力第525章 唐币第273章 三大未解之谜第490章 搭建角斗场第677章 父皇你要保重啊第19章 册立太子(三)第541章 粮草没了第145章 突厥也玩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