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十万雄兵就这么得到了

但是,李恪的疑惑还在持续,就听见薛仁贵说道,“殿下,卑职还有一个兄弟,他精于骑兵箭术,卑职向殿下举荐他。”

薛仁贵现在已经入了并州军,称呼也改变了,自称卑职。

李恪愣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这样,薛仁贵会向他举荐一个人!

“他在哪里?”李恪向薛仁贵问道。

他现在不看李淳风也能猜的出这厮一副奸计得逞的样子,正在看着自己。

“他人就在绛州,卑职已经写信通知他了,让他到太原找卑我!”薛仁贵向李恪回道。

“行吧,本王就答应你了!”李恪淡淡的道,他现在心情很复杂,高兴有之,失落有之,高兴是得到了五员大将,失落的输给了李淳风,不清楚李淳风会跟自己提什么要求。

薛仁贵和王中长的比试结果,薛仁贵等顺利的加入了并州军,黑衣卫内部又进行了几场比武,这才让众人兴致所归。

等众人解散回自己的寝帐,李恪让阿史那云自行回去,他说自己有点事情要处理一下。

阿史那云自然不会在政事上耽误李恪,很乖巧的离开了!

帐内就剩下了李淳风和李恪两个人。

“李先生,看来是你赢了,说说你的要求吧?”李恪淡淡说道,他实在的觉得憋屈,这还是他第一次输,而且输的还这么彻底。

“殿下,你不用这么急!”李淳风不紧不慢的说道。

“我想还是早点解决你的问题为好!”李恪没有给李淳风什么脸色。

“那我们到外面去聊吧!”李淳风建议道。

李恪一听就觉得惊讶,难道李淳风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要让自己办?不过他既然跟李淳风打了赌,就不能失言。

两人出了大帐,来到了帐外一处空旷的平地上,距离营地大概有六七百步,这里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当然,李恪身边的侍卫例外。

“现在,李先生可以说了吧!”李恪淡淡的说道。

“在我提要求之前,想问殿下一个问题!”李淳风故意卖关子道。

“先生请问!”李恪无奈,但也只能忍着,谁叫他赌输了呢?这就叫愿赌服输啊。

“殿下相比对佛教很了解吧,能不能请殿下说说自己对佛教的看法?”李淳风突然提出的问题让李恪一惊。

因为,李恪心里很清楚,李淳风的老师袁天罡的道士,是属于道教的人,而佛道本就是争锋相对的存在。

现在,李淳风既然的袁天罡的徒弟,肯定会继承他道统,这样可以将李淳风归为道教徒,他现在以道教徒的身份向李恪询问对佛教的看法,那意思自然已经很清楚了,而李恪现在已经明白了他会跟自己提什么样的要求。

佛教?

李恪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只是觉得在后世,佛教的一些避世思想,还有一些因果报应的思想束缚了一部分世人,使得人性更加趋于和善,没有了血腥和蛮狠,这使得华夏民族老受人欺负。

但是,现在让突然间要对佛教做一番理解,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他还真觉得为难自己了。

“李先生,你的问题本王不能回答,因为直到现在,本王对佛教理解尚浅,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李恪说的很认真。

“那殿下对我道教的理解吗?”李淳风不依不饶的问道。

“南北朝时期兴起了一股灭佛风,本王想,贵教可没受到过这样的礼遇吧!”李恪反问道,不过他这句话很有艺术性,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兴起,小至贫民百姓,大至帝王将相无一不信佛,这使得梁朝出现了一位皇帝,动不动就跑到寺院出家,害的大臣们每次都要去用大量的钱财才能把他赎出来,他就是梁武帝。

所以,李恪这句话中有贬斥佛教的意思。

但还有另一层一次,李恪想李淳风自然会很清楚,不用他给李淳风再做解释。

“有殿下这句话,李淳风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李淳风甘愿服侍殿下十年,不知殿下是否信得过我?”李淳风很直接的问道。

“李先生能助我,本王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信不过你呢?”李恪欣喜的说道。

他可是很清楚李淳风的能力,说抵得上十万雄兵一点都不为过。

历史记载,李淳风可是唐代最为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而且,他的成就也很高,他改进汉代落下闳发明的天文浑仪,加黄道、赤道、白道三环(古称三辰仪),使天文观测更便捷精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唐以后所制浑仪都仿此结构,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复制的古浑仪亦仿此结构。

他受诏主持并与国学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注解的《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颁行为全国教材,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对后世东方数学影响巨大深远。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一直沿用到近代。李约瑟博士称其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解”。

他25岁上书改进《戊寅元历》,唐太宗亲自主持专家评议,最终采纳了李淳风七条建议。

他编著《晋书?天文志》时,总结的慧星尾“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常背太阳的规律,比西方早九百多年。被李约瑟誉为“天文学知识的宝库”,对后世天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他集近40年对天文观测、推算的成果,编制了《麟德历》,而成为他在太史局工作的收山杰作,术者称其精密。

他在淳风村隐居期间,用自己设计的“三脚鸡风动标”观风、测风,并将风定为八级,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古代科学家,1000年后,欧州人才在李淳风所定八级风基础上细化为十三级风。

而且,李恪最为清楚的就是,他与袁天罡合著《推bei图》,预言了“太平天国”、“清兵入关”、“日本侵华”等历史事件,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

这样的奇人甘愿辅佐自己,李恪怎么会不答应,他怎么不会不高兴呢?

“李淳风见过殿下!”李淳风对李恪施礼道,态度很恭敬,这表明他已经向李恪表示了效忠。

“淳风不用多礼!请起!”李恪上前扶住李淳风,他的称呼也改变了,两人算是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关系。

“淳风可以到本王开设的学院任职,可以教授学生,可以著书立传!”李恪对李淳风道,“今后,只要你有什么要求,本王能够满足你的,就不会敷衍你!”

李恪这算是给了李淳风一个肯定的答复。而在皇家学院任职,这就等于有了一个官职。

“多谢殿下!”李恪颇为感动,李恪对他确实不粗。

见他继续说道,“臣还要请殿下赎罪,之前臣对殿下的诸多无礼只是想试探殿下的脾性而已,还请殿下赎罪!”

“那淳风觉得本王如何?”李恪笑道。

李淳风见李恪这么问他,他也淡淡一笑。

两人之间没有说话,但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李恪的意思就是,你之前数次奚落和针对我,我对你没有说过什么吧?那既然对你没有说过什么,那我还是治罪于你吗?

而李淳风则是清楚李恪根本不在意之前他对李恪的针对性不满。

两人相视一笑,携手走向李恪的大帐。

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304章 魔鬼的战争第698章 魔鬼的承诺第600章 禄东赞的阴谋和吐谷浑可汗的想法第673章 长相守第377章 背水一战(三)第13章 觐见李世民第18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450章 孙思邈答应了第695章 战斗第79章 朝堂争论第506章 其心可诛啊第455章 再建黑旗营第609章 血战到底第684章 支持的人不多啊第246章 各怀心思第257章 交易第539章 朔方捷报第387章 追击的快感第75章 血战到底(一)第68章 验尸结果第189章 鬼面骑的处女战第600章 禄东赞的阴谋和吐谷浑可汗的想法第590章 乱战第579章 真正的守城之战第367章 真正的决战(二)第541章 粮草没了第15章 练剑第593章 退了吗?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汉王之意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没有你的名字第483章 陆军学院的讲话第486章 魔鬼王和无常虎第248章 收网第509章 光阴如箭第341章 鬼面骑的意志(中)第383章 血染的葬礼第441章 遇到薛仁贵第125章 斥责颉利第375章 背水一战(一)第360章 突厥的现状第160章 重疾引起的猜疑第508章 总会有人去死第571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663章 发现了东吐信使第364章 鹰卫和亲卫的对峙第433章 甘泉宫所看到的第575章 这是个大章节啊!第396章 扩军计划第266章 不要再说了!第701章 发兵长安城(三)第694章 这是第一战第656章 命运之战(下)第383章 血染的葬礼第585章 惨战(二)第674章 信心不是很足第680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上)第606章 击溃第518章 两小儿真有福气第244章 有人在做伪证第313章 妒忌是怎么产生的第508章 总会有人去死第618章 大军留下,你们走吧第124章 被动第542章 十二万大军灰飞烟灭第116章 那就和谈吧第433章 甘泉宫所看到的第344章 李敬玄的选择第433章 甘泉宫所看到的第242章 冯琯出场第522章 置身事外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尸第693章 皇家陆军系第7章 英雄救美第194章 阴谋还是阳谋?第258章 李佑和权万纪的恐惧第465章 仕隋老臣第560章 一份大礼第661章 松赞干布的路第498章 这就是搏杀第657章 兵临逻些城第440章 遇到神相该怎么办?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229章 又见盛田理惠子第663章 发现了东吐信使第108章 突利的心思第544章 李恪心里的疑惑问题第256章 有个靠山第21章 初遇马周第69章 百步穿杨第453章 院长就你了第211章 四国使团第42章 球馆的组建第679章 辽东战况第50章 李世民的夸奖第223 谈话间得十万大军第63章 黑衣双煞第508章 总会有人去死第446章 文化奴役第510章 四将会聚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