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置身事外

?李恪回到府中的时候已经月到中天了,他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只记得在高阳的婚礼,他们这批人的最后离开公主府的。当时高阳和房遗爱向他敬酒,当他看到高阳那不喜不忧的面容时,心里不由的一疼,他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这个妹妹。所以,当时他便让人拿来大碗喝酒,喝了房遗爱和高阳两人的六大碗酒,李恪就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李恪摇摇头,将自己脑海中的思绪驱逐,睁开眼睛四下张望的时候,发现已经日上三竿了。这个时候,阿史那云轻轻走进来,看到李恪醒来,便服侍他梳洗和沐浴更衣。

李恪在长安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太原长有狄知逊坐镇,陆军学院也有陈其镇抚,太原的问题他不需要担心。所以,他也就没有了及时回太原心思,安心的待在了长安城,只要兵部或者李世民不催,他就准备不会太原。

高阳和房遗爱的婚礼结束,正是六月时节,李恪在长安待的没劲,就天天去城外打猎,要么就去球馆踢球,这让他的生活过的倒也舒心。而两个儿子李仁和李毅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倒是涨了不少见识,在太原的时候,除了教授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外,他没有闲暇的时间跟自己的两个儿子单独待过,所以在长安这段闲暇时间,李恪刻意的将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弥补往昔繁忙而没有照顾和教育的职责。

这天,李恪刚从城外打猎回来,人刚进王府,就见杨恩匆匆而来。

“殿下,王公公宣召你进宫议事,已经在府中等候多时了!”杨恩说道。

“进宫议事?”李恪疑惑不解,他现在只是一个外臣,根本没有资格去议事,现在议事的人都是中枢大臣。

所以,他倒是不急不忙,将两个儿子交给了杨恩,缓步来到了聚义殿。

“殿下,你可回来了啊!老奴等你好久了,皇上召你进宫议事呢!”王德急切的说道。

“王公公稍等,本王准备一下这就跟你进宫!”李恪恭敬的回答道,他也没有向杨恩询问到底议什么事。

少卿,李恪的朝服穿戴整齐,便跟王德一同进宫来到了两仪殿。到两仪殿的门口时,王德没有通知里面议事的李世民,而是直接将他带到了大殿内。

李恪走进两仪殿时,发现大唐中枢我大佬们都在,像中书令萧禹,门下省侍中王珪,尚书省两宰相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像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岑文本,像秘书监魏征等。但是,让李恪惊讶的时,除了这些人之外兵部尚书侯君集也在列,东王李泰也在,除此,便是听政的李承乾。

“参见父皇!”李恪向李世民施礼,见李世民微微点头,他起身又对众人施礼问安。

“三弟倒是来的还真是时候啊!”李承乾却开口说道,话中尽的责备之意。

“臣弟不参与中枢政事,故而来迟了!”李恪也没有辩解,就实打实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

“讨论政事吧!”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语气平淡,但脸色显得很不悦。

“诺”李恪向李世民拱手行礼。

“北王殿下,吐谷浑跟大唐的战争不可避免,今日朔方传来消息,说吐谷浑多次犯我大唐边境,蓄意挑起事端,兵部已经跟皇上商议提前备战,只是这主帅的人选难以确定,还想听听你的意见!”侯君集作为兵部尚书,向李恪简单的说了一下讨论的主题。

李恪在看到侯君集的时候隐隐的猜到了这次朝议的主题跟突厥有关,现在听侯君集这么说,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他倒是表现的很平静。

“不知道兵部举荐的那几个人?”李恪向侯君集反问道。

“长安新军主帅李绩、幽州大都督苏定方、礼部尚书李道宗和金州刺史柴绍!”侯君集不暇思索的说道。

其实,这几个人选是兵部拟出递给李世民和重臣讨论的主帅名单,只是大家对这几个人都持不同意见,才迟迟没有决定,才会将李恪召集到两仪殿,想听听他的意见。

“幽州的漠北的北大门,扼了突厥北进的咽喉,突厥新降不就,保不准他们会有趁此机会起兵攻打的心思,故而幽州大都督苏定方不能离开驻地!”李恪淡淡的说道,对于这才跟吐谷浑的作战,他自己打死也不想参与,也不想让自己手中的百战将军苏定方参与。而且,他说突厥会有不轨之心,他这不是诽谤突厥,相反突厥在阴山一带,他的势力不在幽州附近,李恪说的幽州附近是突厥人则是阿史那部王族中被李世民分王的几个都督们。

“幽州附近难道也不安分?”魏征开口问道。

“本王没有擦觉到,但吐谷浑大军犯边,大唐跟突厥开战,北府精兵必须要西调,幽州重镇必须谨慎行事,不能大意!”李恪向魏征说道,在讨论朝政的时候,李恪表现出他的沉稳和睿智,说话的时候也不谦虚,没有因为问话的人的魏征就礼遇他,给他留面子。

“确实,殿下考虑很周全,幽州不能不防,幽州大都督苏定方也不宜离开幽州!”长孙无忌很赞同的符合李恪。

李恪对长孙无忌拱拱手,又开口说道,“至于,其他几名将领,本王接触不多,不易多做评价,很难说出他们谁适合做行军统帅!”

李恪这次抱定了打死不参与的目的,才会这么搪塞。其实,这几个人选之中让他确定行人统帅的话,他第一个会选择苏定方,因为历史上的记载,苏定方可是百战名将,他一生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可见他的统军能力;其次,他会选择李道宗,这名宗室名将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能力,威望足以担当重任。

“殿下就真的没有适合的人选吗?”。房玄龄开口问道,他通过房遗爱的口述对陆军学院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通过房遗爱举止和表现,他很清楚李恪心里肯定有何事的人选。

“房相,恪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举荐!”李恪诚恳的说道。

其实,在这四个人选之中,苏定方和李道宗两人只是一种装饰,大家自然而然的忽略了两人,大家讨论最为激烈的是李绩和柴绍。因为,李绩是太子党一系的人,是长孙无忌手下的军方人物,太子党一系全力举荐李绩,说李绩在朔方戍守多年,熟悉吐谷浑的军备和战斗力,他又是大唐立国的名将,有资格担当大任;而李泰的东王党自然不想看到太子势大,便极力阻拦,说李绩在长安已经编练新军三年,可这三年的时间新军的战斗力依旧低下,难以在此大战中担当重任,这足以证明李绩的统兵能力一般,不能堪当行军总管的职务。除此之外,房玄龄没有标明自己的态度,萧禹根本就不支持李绩出任行军统帅,魏征也是沉默不语。这样,反对和支持者人数相当,李世民也左右为难,政事堂的众人之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他认为这已经说明了李绩能力不足。再者,通过王珪和萧禹等的反驳,李世民心里虽没有说什么,但对李绩编练新军三人,新军战斗力低下,难以一战的情况很是不满,他觉得当年侯君集用了四年就训练出了一支可以打败突厥的铁军,而且还是在大唐最为困难的时候,现今你李绩训练新兵已经三年时间,大唐用雄厚才财力支持你,你倒是连侯君集训练的铁军的一般战斗力都没有,李世民这么一想,就觉得很气愤,这次使得他对两方的讨论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大家讨论难以达成共识,他便下令王德将李恪召集到两仪殿议事,想听听李恪的见解。

其实,李绩的练兵能力还是有的,但跟侯君集相比,自然弱了几分。还有就是,当年打败突厥,主要依靠的是并州和幽州铁骑,大唐新军只是协同作战而已,而这次则是以大唐新军为主,北府铁骑协同作战。所以,李绩也不敢保证自己训练新军的绝对战斗力,才会被大家误会。

李恪的表现明显就是想置身事外,不参与这一战,这点就连李世民自己也看得出来,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责怪李恪。因为,以这次大唐跟吐谷浑的一战争情况,李恪才是最适合的主帅,可他心里也不想李恪参与这次战争,他不想李恪的军功太过耀眼,想将李恪安置的太原让他沉寂一段时间。所以,他也清楚这是李恪在向他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的委屈。

“关于主帅的人选就先放放吧!你们说说备战的问题吧,大唐给出多少兵马,该准备多少粮草辎重!”李世民开口说道。

“吐谷浑是游牧民族,下可放牧,上可上阵杀敌,而这几年的发展使得他们的控弦之士达到了四十万,大唐想战胜他们,总兵力不低于四十万!”侯君集开口说道,他是兵部尚书,这些问题他是最清楚,李世民一问,他自然要第一个说话。

“四十万?”李世民也开始沉吟不已,“那需要多少粮草?”

“这样看战争持续多久!很难定论!”侯君集认真的答道。

侯君集的军方名将,的久经沙场的老将,他说出了这一番对话,别人自然没有意见。

“你说呢?”李世民思量了一番,抬头向李恪问道。

“回父皇,朔方现有守军十多万,只要朝廷再出二十万兵马,足矣!”李恪淡淡的说道,“至于粮草辎重,这要看战争持续多久!”

李恪说的基本跟侯君集是一个意思,大家在这个问题也不语辩解。

就这样,随着李世民的沉默,两仪殿里陷入了沉默。

李承乾是很想说几句,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便不敢多话,生怕自己说错惹得李世民不高兴,李泰则是将自己放在打酱油的位置,只要不是讨论主将人选问题,他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他不懂兵事,也不想逞能在李世民眼里留下坏影响。而其他的大臣们,则是真的没什么话要说,没有主将,就难以确定多少大军,难以确定粮草辎重,他们能说什么呢?

“你们下去在讨论讨论吧!我们三日后再议!”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他也清楚几天的议不出什么结果。

“诺”

众臣答应一声,依次退出了两仪殿。

李恪跟在众人的身后出了两仪殿,便漫步走在最后,低头不语,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举目一看,原来已经远去但又折回来的李泰。

“四弟有事吗?”。李恪笑道。

“青雀这几天刚从扬州新进了几斤好茶叶,想请三哥去府上品茗!”李泰淡淡的笑道。

“正好本王也口渴了,那就去四弟府上叨唠半刻了!”李恪笑道,他很清楚李泰请自己去东王府不是喝茶这么简单,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

李泰一笑,两人联袂离开了皇宫!

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杀一人第274章 内幕第304章 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第194章 阴谋还是阳谋?第41章 鼎汉蹴鞠队第538章 第一次,没了第617章 晚宴也能这样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219章 任城王第296章 突厥人之间的骑兵战第631章 破除秘术第7章 英雄救美第543章 国耻第402章 宴会风波第41章 鼎汉蹴鞠队第586章 惨战(三)第94章 苏定方入主千牛卫第405章 坊间传闻第340章 鬼面骑的意志(上)第16章 太子和贤臣第4章 历史的反思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283章 北伐部署第51章 两仪殿论朝政第661章 松赞干布的路第252章 第三次三堂会审(中)第520章 博弈的力量第630章 大军出发第339章 夜袭是怎么玩的第84章 汉王赐马第372章 真正的决战(七)第128章 自荐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们要追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88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第67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会审(上)第206章 李治出生第194章 阴谋还是阳谋?第435章 搜罗人才第290章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第147章 感动第306章 溃败的结果第334章 枭雄的手段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台第48章 李世民要来第27章 华丽的组合第567章 北王论人论战第15章 练剑第599章 吐谷浑的进退两难第116章 那就和谈吧第343章 让不让人睡了第23章 李泰的心思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151章 书房谈话第707章 北王万岁第144章 营救第680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上)第579章 真正的守城之战第141章 六千铁骑出漠北第290章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第302章 大战(一)第222章 扑朔迷离第157章 颉利亲卫第450章 孙思邈答应了第51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09章 光阴如箭第207章 理想是禽兽第632章 不要轻易跟大唐开战第319章 兵到定襄城第15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541章 粮草没了第107章 突厥的行动第187章 要马,要羊,要女人第588章 反击,这就是反击第527章 长安的又一轮风波第661章 松赞干布的路第82章 做狼还是做狗第392章 就这样被生擒了!第19章 册立太子(三)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并州第452章 营州水师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两个字第647章 青唐城(四)第464章 听到谈话了第650章 出现的骑兵第325章 围三缺一第142章 截杀突厥骑兵第94章 苏定方入主千牛卫第37章 组建蹴鞠寺(上)第360章 突厥的现状第33章 第一次射猎第249章 晚上要钓鱼第439章 一语惊醒东王梦第634章 我们可以谈谈第678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第80章 赝品横行第704章 发兵长安城(六)第632章 不要轻易跟大唐开战第95章 灯谜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