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请功

二十多天的劳累,终于一日功成,心中的紧张一放松,疲倦顷刻袭来,毫无防备地,王延兴竟然就这般突然昏昏沉沉地,要向前栽倒。幸好吕奇就站在他身边,一把将他扶住。另一侧,孟咸也察觉到了异常,赶忙示意吕奇不要声张,一起,轻轻地,不动声色地扶着王延兴坐下……

高炉旁,山呼万胜之声正是高潮,全场的气氛,也燃烧到了最高值。连在其他岗位上干活的杂工也被这热闹感染,抬起头来看,到底发生什么了,少不得又费了一阵鞭子,让他们安静下来!继续坚守岗位。

而出铁口之下,浇铸作业正在展开。也是早就预演过的:导出来的铁水被灌入一个又一个的型砂模子中,浇铸成各种用具……

型砂模具浇铸的工艺,对后世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浇铸工艺,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还能批量生产,同时,浇铸的质量也相当不错。可对这个年代来说,也是黑科技。中国古代用的铁铸技术是泥范铸造。这技术,因为技术门槛实在是太低了,从汉朝一直用到清末。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工艺周期长、泥巴很难干透,铸造缺陷多等等。

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

只是这边没有纯石英砂,须将河沙焙烧后,冲洗去除碳酸钙,才能制取。再拌好少量粘土,制成型,简单晾干,就干透了。现在,在军户们的搬运下,一溜排开,将铁水浇铸进去。此时的铁水已经失去了最初的亮白的颜色,变成了黄白色,随着浇铸在型砂模中,进一步冷却,逐渐变成了黄色、赤黄、红色……它们在慢慢地变冷,慢慢地凝结。

军户、杂工诸人,还正在兴奋地忙碌着,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他们还没注意到王延兴正在吕奇和孟咸的搀扶下,软软地靠着一根柱子瘫坐在地上。

吕奇让孟咸将王延兴的身子扶正,两手轮流在他背上、前胸和头颈的几个部位按揉……

孟咸扶着软趴趴的王延兴,惊恐地看着吕奇折腾了足有七八分钟,才终于感觉到,王延兴的身体渐渐恢复了过来。

罗二和章大炉这时才察觉到异常,连忙跑过来问,发生什么事情。王延兴正好一脸迷茫地醒来,看到几个人焦急的样子,不好意思地揉了揉眼睛:“不好意思,刚才,睡着了……”

原来是累到了,几人才放下心来。这些天,忙得连轴转,几人都是绷紧了弦的弓一般,确实很累,王延兴更是要全盘考虑,操心程度,更在众人之上。眼看大功告成,休息一会也是应该。两人齐声道:“衙内这天来太辛苦了,是该好好歇息了!”

“不妨事!不妨事,刚才眯了一会,感觉好多了!你们继续忙吧!”王延兴笑了笑,将两人打发回去继续盯着剩下的作业。

军户、杂工们,还在忙忙碌碌地往模具中倒着铁水,准备的几百套型砂模都浇铸完了,出铁口还在往外涌铁水,剩下的,便浇铸成一个一个的小铁块。嘿嘿……就像看到自己儿子有了出息一般,王延兴一脸傻笑。可他身旁吕奇的脸上,却是一层重重的忧色。

火热的场面一直延续到天黑,在炉火、铁水的映衬下,整个铁做,被照得跟白昼一般。这里号称铁做,可还是第一次烧出铁水来,由不得从上到下,都是莫名的兴奋。而杂工们的兴奋点要更现实一点,那便是晚上的加餐。不单是不限制供给杂米拌饭,菜汤之中还会有肉丝哦!

将这些事情交给罗二和章大炉处理后,王延兴揉了揉太阳穴,进了帐篷,准备睡一会……刚才,竟然又有些犯困了!这不对啊!

王延兴才进了帐篷,吕奇也准备跟进去,却被孟咸拉住压低了声音问道:“吕道长,衙内,可否有事?”

吕奇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说道:“只怕是失魂之症!”

“该如何处置?”

“内丹道,可以医治……”吕奇答道,只是,目光却有些躲闪。

“衙内修炼可曾偷懒?”

“继之每日修炼不曾偷懒……”

“那为何反倒更严重了?”

“因为……”吕奇支支吾吾,却不肯继续说下去。

“衙内待道长不诚心?”

“继之待某,心诚意至!”

“那为何道长不肯传衙内真法?”

“小道不曾禀报师尊,不敢轻传……”吕奇越说,话音越小,脸上已是一片羞愧的颜色。

孟咸脸上质问的颜色却是更重:“哼,好一个不曾禀报师尊!衙内但凡窥得一丝天道,便由一而二、由二及三,讲解得可有半点隐瞒?生怕道长有一点点不解。衙内是否先跑回泉州去禀报刺史?”

吕奇被这一说,一张脸面羞得通红,脑袋深深地低着:“这……是小道错了!小道明日便将第二篇传给继之……”

孟咸一听,还有一篇、二篇区别?该不会还有三篇、四篇吧,连忙又追问:“只传第二篇?那第三篇呢?”

吕奇不知道孟咸是在诳他,连忙分辨道:“第一篇守宫,第二篇筑基,须是守宫有成之后,方可练第二篇;也需筑基有成之后,放可练第三篇育婴……育婴有成,失魂之症才能根治……”

原来如此!孟咸拱手道:“如此,便有劳道长了!”

吕奇却无心受礼,心中之事被孟咸戳穿,吕奇一时也无脸去见王延兴,正要掀起帐帘的手,不甘地收回,朝孟咸拱了拱手:“小道惭愧……”说罢,打了转身回了自己的帐篷。

目送吕奇离开,孟咸轻轻揭起帐帘,轻轻地走了进去。

里面,王延兴正睡得迷迷糊糊,先是听到帐外似乎有人在争执,争执才停,却又听到似乎有人进来了。睁开眼睛看到是孟咸。

这些天,一直是孟咸在协助自己协调几个部门的进度,也是辛苦他了,便说道:“这些时日,也是累到长求了,来日回到泉州,定当在刺史面前为长求请功!”

孟咸鞠了一躬算是谢过:“谢过衙内!不过,咸此来,却不是为自己请功而来。”

“哦?那是为谁请功?”

“邹磐,邹都头。”

“邹磐?某倒是不知道,他能有什么功劳?”王延兴冷冷地一笑,“某非,长求以为他们有些武力,某就要怕了他们?”

“衙内以功劳赏之,却不是为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而是,衙内需要一支自己的力量。某观今日所产之铁,应该超过两千斤了。若是以铁料出售,日获利数十贯,某观大唐之内,应是再无二家。若是用于兵事,泉州之兵,便是人人着甲也是绰绰有余!单以此论,衙内功绩,在泉州,已是无人能及!”

王延兴不知道孟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静静地不发表意见,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然而,衙内功绩有余,力量却不足,手头能用之人,不是匠户杂工,便是如某与延路、伴兴一般手无缚鸡之力之人,若是有事,却是缺少强力!”孟咸继续说道。

孟咸这意思是要自己招揽邹磐?想想这些前面他们跋扈的表现,王延兴却摇了摇头:“长求说的有理。可邹磐这等武夫,成事不足,徒增风险……某即便是要发展武力,也无意在邹磐身上落笔!”

“武夫所求着,无外乎功绩,要驾驭武夫,只需以功劳来驱动便可;而武夫之害,却在于没有制衡!若能制衡得当,又有何忧?”

这个说法,王延兴倒是能理解,武装力量是柄双刃剑,掌握不好,便会伤己!尤其是像邹磐这种,对自己毫无忠心的牙兵,那就狼,纯粹以功劳来驱使是不行的,毕竟功劳不是无限的,必须用其他方法来制约。在后世的,自然是有办法,比如参谋制度,就能有效地避免将领对军队的个人控制。天朝的把支部设在连上,更是一步绝招。可这些方法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却是用不上,难道孟咸有什么好办法:“哦?长求可用方略?”

“以内卫之名,在军户和山民之中,选取健壮者,重建那二什军户!”孟咸拱手道,“就如衙内所说的护和卫的关系,以牙兵为护,以防御匪患之名散与外,而以军户为卫,以守护矿场、水舂、铁做为名操练!”

这个提议,王延兴心动了,现在身处大唐末世,中原的混战已经一日烈过一日了,几大势力,李克用、朱温、孙儒等,能纵横天下,靠的便是掌握在手中的武力。跟这些以万、甚至十万为计数单位的军事存在相比,泉州这个兵员不过几千的偏远州城,实在是不值一提。

如果王延兴当真想这有朝一日能问鼎中原,那凭这几千人,真心是不够的。如何发展武力,便是泉州所需面对的大事之一。

不过孟咸的提议虽然让人心动,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邹磐是王潮帐下的牙兵,想拉拢邹磐,那却是挖老爹的墙角:“那某要如何与刺史提此事?”

孟咸却说道:“衙内为刺史嫡长子,刺史一直有意让衙内领兵,只是此前衙内无意于此!若是现在衙内像刺史面呈此意,刺史定然应允!”

什么叫无意于此?这孟咸还真会替人说话,说无能于此还差不多。此前的王延兴只顾着病态地发泄,哪有什么长远的想法。就算王潮想栽培他,也是沙滩上浇肥料,纯熟浪费!

现在的王延兴,就不同了,现在的王延兴叫麻布袋绣花,底子虽然差一点,只要功夫深了,绣不成锦绣,搞成十字绣还是有可能的。

只要有可能,王潮就愿意在王延兴身上投入资源,毕竟,王延兴是王潮现在唯一的嫡子……

联想此前王延兴对王潮的判断,王延兴相信了孟咸的话,只是,孟咸他怎么又能猜到王潮的想法呢?

看着王延兴疑惑的目光,孟咸苦笑道:“刺史一直便十分在意衙内!某受刺史大恩,无以为报,只有为衙内略尽绵薄之力。是以,某对刺史的心意,略知一二!”

原来是这样。难怪当初,孟咸会主动跟过来,原来是王潮叫他来的。只不过,以王延兴对王潮的理解,王潮跟孟咸说的时候,大概跟刘备跟诸葛亮说的话差不多吧:帮得了就帮,帮不了就拉到……

一时间,王延兴心中也是百味杂陈,起身长揖道:“只是要委屈长求大才了!”

孟咸哪能受王延兴的礼,他连忙还礼道:“此前咸对衙内却有不敬之处,可今番见到衙内的种种作为后,知衙内胸怀自有天地,某能得随副翼,已是天大的荣耀,绝无二想!”

王延兴赶紧上前托住孟咸的手臂:“长求千万不要多礼!这些话就不用说了……”赶紧打住,这客套话说多了,真话就说不出来了,“若是刺史有意,某倒是有个想法了!”

“衙内请讲!”

“长求可知这高炉产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应当是一日所产之铁,数量极大!”

“不全对!”王延兴摇了摇头,“高炉最大的优点在于,只要矿料备得足够,便可以不停歇地烧,别说是一日能产这么些铁,便是连续一月、一年,甚至数年间,每日都可以产如此多的铁!”

孟咸一愣:“一日两千斤,那一月便是六万斤!衙内要产这么多铁做什么?”

六万斤不过三吨罢了,还怕用不完?在后世,哪怕是农村建个像样一点的房子要用掉的钢筋,都要以千斤算,至于市区的高层耗的钢铁消耗量,更是以百吨计量,至于天朝的钢铁产量更是以亿吨来计算,区区三吨,真不好意思开口。

可在这个时代,每家每户所消耗的铁器都很少,许多地方,犁耙锄头都是木质的,煮饭用的则是砂锅,一户家庭,全家上下加起来的铁器保有量,要论斤两计算。加之铁价又贵,少有家庭会花多少钱来购买额外的铁器。

真正的耗铁大户是军队,无论是刀剑还是甲具,铁器都是上上之选,一名士兵要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大概要花费二十斤铁。泉州地小,按五千兵士算,只需消耗十万斤:按照那个产量来算,也就是一年,便可以搞完了。

那以后的铁到哪里去?卖到其他州县?那些地方可都是潜在的敌人或者竞争着啊!

如此来算,还当真是用不完。

可王延兴着眼的点却不是军队,而是民间:泉州户数是三万多一点,只要每家买上一斤铁,一年,便要消耗三万斤铁!一斤铁能做什么?一把锄头就要用掉两三斤铁,更别说犁耙这样的大家伙了!论需求,每户所需的铁料,便十斤、二十斤也不止。只是他们没钱来买!

没钱便没钱,用米、面、肉、鸡、蛋都可以!又不是只有铜钱可以当钱用!就算这些都没有,只要有一把子力气也行,干五天活,计铜钱五十文,便可以换铁料一斤;力气不够?也可干杂活,干十天,便也可换一斤铁料!

如此一来,哪有用不完的道理?

听完王延兴的这番话,孟咸惊得目瞪口呆,他是万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玩……

不待孟咸回过神来,王延兴继续说道:“某这两天就回一趟泉州,劝说刺史,加派人手,扩大矿场的矿石产量,嗯,铁做也需搬至溪口,这样便可借助水力……接下来,还需要建实验室以检测铁质,建锻锤打制其他器具……到那时,铁做之模样,又要变一变了!”

第五十九章 诱饵(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螳螂捕蝉第十六章 封州刘隐(第一更)第六十七章 求援福州第三十六章 联合航运(第二章)第二十四章 好戏一场第二十一章 温柔乡里(第四更)第六十二章 矛盾初现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赏之下第十三章 第一滴血(第三更)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绝地第二十五章 可趁之机(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劳第八十章 追敌失踪第四十九章 纵马济州第五十五章 密议第九十八章 天道观主第九十七章 猝然遇袭第一百一十二章 国祚断丧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六十八章 变数(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双喜临门(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孙儒议事(第五更)第八十四章 夺城(第四更)第六十九章 还施彼身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二十七章 士子之心楔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亲临靶场第八十三章 激将之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装子弹第七十一章 如坠冰窟第十二章 清帐查册第七十四章 蛮首古满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赐名继虎(第一更)第五章 孤星传信第二十一章 温柔乡里(第四更)第一百四十章 快邮帆船第七十二章 蒙蔼送信第三十七章 设立钱庄第十三章 献丑藏拙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处寻宝第二十二章 又见紫微(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技术跃进第八十五章 降唐之议第六十五章 偶遇佳人第四十一章 两场之争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三十六章 联合航运(第二章)第三十二章 只为回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炮妙用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十章 直言惹祸第五十四章 远航(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祸根深种第六十一章 虔州卢氏第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零四章 蹊跷设伏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九十三章 玄机(第二更)第一百三十六章 以进为退第一十二章 他乡故知第五章 偷师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强袭潼关第二十一章 治平之道(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头人竹篱(第五更)第八十九章 高举义旗第四十五章 明暗斗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恶第一百一十八章 美女野兽第五十九章 输赢第一百一十一章 顺利破城第九十二章 鏖战苏州 (第一更)第五十一章 兵临五岛第三十九章 目标雷州(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明暗斗第一百八十四章 超远射程第一百零五章 兵陷绝地第十七章 招揽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马浊流第十九章 水力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三十六章 爱娇去职第七十四章 秀儿领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白马浊流第一百五十二章 萧墙之祸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五章 孤星传信第七十九章 尾随追踪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九十八章 宝安问话第五十六章 苦主诉求第七十一章 逃脱之策第一百九十章 胸有成竹第七十三章 算是识字第八十七章 推销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