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入仕

随口说了声心中志愿如何如何,不曾想,却被徐寅追问,让王延兴一愣。他心中志愿是什么?

穿越重生以来,他只是本能地觉得,重活一世太难得,何不做一番事业来。

可这半年以来,所见、所闻,却又让他打心底里开始同情起先人的不易。可若当真落实为一个心愿,却没有好好总结一番。不过,他很快就想到杜甫的一句诗,诚恳地说道:“学生志愿,能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要大辟天下寒士,须得广厦千万间……继之所行之路,不与他人同,却正合实事求是之意……为师佩服啊!”徐寅忽然喟然一叹,竟然朝王延兴拱手一拜,“为师矣有此愿,欲学得满腹经纶,为求君王心……如今看来,却是错了!”

“老师何处此言……”王延兴话一出口,才觉得,真是废话,现在这个时节了,李唐皇帝被困在长安,实际掌握的面积,比福建还小,就算是得了他的信任,第一要考虑的也是如何维系帝国的延续,想普施善政,惠及小民,只是个白日梦罢了。

不过,徐寅见王延兴似乎没会过意来,只当王延兴对天下大势了解不多,便将此时天下局势款款地说来:

此时的中原,早已乱战成团,李克用、王建、朱温、杨行密、孙儒、董昌等军阀,在从西起成都,东到苏州,北至云州的中华大地攻城略地,而中央政府,对这种乱象,全然无力控制。

许多城池,被双方军阀来回拉锯争夺,战区百姓,若不逃亡,便难道身死的下场,当下,最惨的,是孙儒控制之下的区域。

此刻,他同时与杨行密和朱温争夺淮南的控制权,虽然还没到他彻底疯狂的时候,不过,他的残暴已经开始暴露无遗了;

但最让徐寅担心的是,皇帝竟然命张浚为帅,去征讨李克用……

李克用是什么人?沙陀骑兵的总瓢把子!而沙陀骑兵又是什么人?这是一群马上生、马上长,天生的骑兵种,黄巢便是败在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骑兵的铁骑之下!

而张浚是什么人?黄口白牙的文人书生,从没听说过他能领兵;

新建的天子六军又是什么人?全是新兵啊!没有上过战场。

这样两支军队对战,结局会如何?

此时,战局正大概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刻了,因为距离的原因,战况发展的还不太清楚,可无论如何,徐寅都觉得天子的胜算实在是渺茫啊……

唉……王延兴也是一叹,不过,他这一叹,一半是给当朝天子。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大抵能分为两类,一类是败家子,例如纣王、例如隋炀帝、例如陈后主等等,

还有一类,则是前任造的孽,非要他来还,例如汉献帝、又例如当朝的这位……

李烨接盘之后的李唐天下,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也就还剩下一张皮蒙在外面,没有最后的破灭罢了。

以他知识和能力,如何去力挽狂澜?王延兴叹他生不逢时!

另一叹,却是为徐寅而发。作为一个后世的来客,对待天子、君王之类的人物时,要比这个时代的人们要平淡得多。可这种天然的心里观念,对徐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在儒家治国理念中,辅佐君王、忠于君王便是第一要素。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才是常态。在可以预见君王将陷入不利的境况时,让徐寅如何不能忧虑、悲观甚至是绝望?

可无论是李唐天子的窘迫,还是对徐寅的忧心,王延兴都无意去干预,也无力去影响,唯有轻轻的一叹。

“其实,君王太远,小民却在眼前,某无力给予天子助力,却可以予以黎民帮助!”徐寅端起手中的茶杯,闷闷地又喝了一口,淡淡的,满满的,却是苦涩,“某错了!继之所为,才是正道啊!”

这……轻轻数语,却恍若雷霆,自重生以来,何曾听过这个年代的知识分子能有这认识?

王延兴不可置信地看着徐寅,见他脸色依旧沉重,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他这是也要学自己的,来践行实事求是,来帮助自己为黎民出力?

想想还是算了,徐寅的名头太盛,不是小小小溪场铁做能容得下的大神。

不过,便宜老爹不是一直都在想请徐寅出仕为官嘛?何不趁机劝一劝呢?

王延兴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试探着说道:“即使如此,老师何不出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岂不不枉老师忧国忧民的心意?刺史求贤已久,老师若是愿意出仕,刺史定然会任以重位,助老师去实现心中宏远的!”

徐寅两眼深意地看了看王延兴,低头沉默了稍许:“重位便罢了,能做点事情,无需愧对父老即可!”

这算是求官吗?王延兴心中暗叹,不知道要多大的决心才能让徐寅说出这样的话来,但,这对王潮却是个机会,王延兴连忙拜道:“老师言重了!老师愿意出仕,实乃泉州之福!延兴这就去禀报刺史!”

以徐寅名气,自然不可能拉到铁场去干杂活,甚至是在南安县,除了一县主官之外,别的职位只怕是都配不上他!这个难题,还是给王潮去考虑吧。

毕竟泉州现在长史、别驾的职位都是空的,也无需考虑人事变动争权夺利的问题。当然,这样的决定也只能由王潮拍板……

出了州学后院,王延兴连忙打马赶到刺史府,向王潮汇报。

王潮也不含糊,立即备了文书告身,亲自前去迎徐寅。若是在平时,长史这个级别的官员的任命,必须由中央来决定。现在嘛……连观察使、节度使都是自立的了,就更别说长史、别驾、司马了。

也不知道王潮是听了王延兴的建议还是本身就是这般打算的,他给徐寅任的职位正是泉州长史一职。

王潮得了徐寅这样一位无论是名望还是实务都是上上之选的助力,自然是满心欢喜,王延兴最初的计划却是要落空了,他到徐寅这里来送茶叶,其实还想请徐寅再写两首诗赞一赞,然后,再好拿出去打广告来着。

最好,还能劝他长期地喝新茶,那效果就更好了。只是,现在徐寅当官去了,也不知道还没有用闲情逸致来写诗……

王延兴撇撇嘴,暂且将徐寅的事情放下。

申定平过来汇报,说是找到了那个叫黄起东的人,就是采儿说的,郁香茗茶此前的掌柜。

同时,申定平也将这黄起东的跟脚一并查清了:

自从祖父辈起,黄家就为郁香茗茶做事,算起时间来,超过了五十个年头。

黄起东更是从小就在郁香茗茶中长大,是采儿的父亲为女儿专门挑选和培养的得力的人手。对茶叶一行,十分精通,假以时日,采儿黄起东组合,便完全可以撑起郁香茗茶的新一代的发展来。

可惜,时局之下,任你再精妙的谋划,也落了个空。

郁香茗茶破家之后,采儿一家身死,只有采儿以奴婢身份独存。至于一屋的奴婢、下人,尽数逃的逃,散的散,一夜之间,全走了。

这个黄起东一家,也逃出了泉州,便在莆田一处村子,置了几亩地,糊口过日子。

就在刚刚,才被申定平“请”到泉州。见了面,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茶铺掌柜,在个不高,四十来岁,再加上清清瘦瘦的身材,站在前面,毫不起眼的样子,丢庄稼地里去,还真跟种地的农民没分别。不过,既然是采儿郑重地提出来的,王延兴也不以貌取人,将他请到自己的屋子,具案席相待。

也不知道是不是申定平去请他的时候,不那么大方,黄起东一脸漠然,却将这些视而不见,打个拱,也算是礼,坐在座位上,也不见他有一点民见官的拘束。

这人怎么这样?见了衙内还摆架子?刘伴兴脸色一怒,出口就要斥责……

第十六章 封州刘隐(第一更)第九章 锦囊妙计第九十四章 嫁妆几何第四十七章 断人财路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七十八章 面授机宜第九十三章 玄机(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天道观主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劳第五十六章 互助农场第八十一章 兵临越州(第一更)第二十六章 你真好(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十三太保第三十三 燕雀鸿鹄(第四更)第一百零二章 抚州急报第五十一章 卢琚殒命第二十二章 军歌嘹亮(第一更)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六十九章 杜二投军第十三章 驱虎吞狼(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银行行长第九章 崖州问罪(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孙儒议事(第五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温设套第十五章 贪得无厌(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夺城(第四更)第十三章 第一滴血(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连夜逃命第九章 换取冬衣第五十章 品茶第三十六章 单兵火器(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在下山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处寻宝第六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兽第二十七章 炮车(第三更)第七十二章 蒙蔼送信第七十七章 与虎谋皮第七十一章 孙儒议事(第五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五十九章 输赢第九十一章 生死两难第十章 直言惹祸第十七章 分期付款(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成立大会第七十九章 衙内选亲(第四更)第十二章 新的抉择(第三更)第二十六章 无尽路程(第二更)第十四章 突如其来第二十四章 谋划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河之隔第七十九章 受困步头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炮妙用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尝试第一百零五章 点苍盟誓第三十六章 燥蝉恼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中测绘第四章 终得赏识第一百一十章 郑氏孤儿第一百一十八章 美女野兽第九章 谋夺宝安第六十五章 誓报子仇第八章 论战第八十九章 两个条件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九十一章 无兵可派第五十六章 敌踪突现(第四更)第五章 跪请救援第一百章 路遇军寨第一十三章 谋划巷战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一百九十二章 南下难题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渊鸿沟第一百一十章 郑氏孤儿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滩(第五更)第一百零五章 点苍盟誓第三十二章 奇耻大辱第六十九章 天上人间第九十五章 就地分赃第四十八章 被俘为奴第二十八章 解散私兵第四十五章 霹雳雷(第三更)第七十二章 尸山血海(第一更)第八十三章 曲颢追船第九十六章 围坐分赃第五十一章 入仕第十九章 明天(第二更)第七十章 物超所值楔子第六十三章 浑水摸鱼第三十七章 天道之名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二章 狗改得了吃shi第八十九章 两个条件第八十八章 蛮人春心第六十三章 暗藏深意第十三章 献丑藏拙第五十一章 智慧之选第三十九章 观前寻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