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谨慎进军

两军接战前,斥候之间互相截杀,最是正常不过。可以说,这种零星的厮杀,正是大战前的开胃凉盘。

对探马的损失,杨保国是有心里准备的。

但是,竟然被截杀得这么干净,却是远远超出了杨保国的想象!这段宝龙究竟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在这前戏上?

他有什么企图?

难道是……埋伏?两个字突然出现在脑海之中。

除此之外,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让段宝龙必须这般行事了。

毕竟,要将对方斥候,截杀得干干净净,要付出的代价,比起简单的获得斥候战的赢面,的代价要高得太多了!

除非是为了掩护可能的埋伏,否则,实在是没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对付敌军的斥候!

想到这里,他立即打开舆图,细细查看从温富州到通海城之间的路径。

从温富州出发后,先是一段平坦的平地,而且,这里就在温富州城下,四下都在他的眼皮低下,并不存在被埋伏的可能。

可过了这段路,是一段大概二十里的山路……在这里,借着地形的优势,在设下伏兵,确实可以起到出奇兵的效果!

想到这里,杨保国压住大军,在温富州等了几天,加派斥候探马,对那一带展开搜索。

可几天过去了,依旧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传过来。

难道,是段宝龙,故弄玄虚?目的,便是让自己在这里裹足不前?

如果,只是花些代价,就能将自己的大军阻在温富州,那就算是付出些代价,也是值了!

如果是这样……自己在这里傻乎乎地等,不倒是中了段宝龙的计?

犹豫再三,杨保国决定领了大军,试探着,从温富州,分梯度朝通海城进发。

前军为弄栋节度使的两千人,走在前面,而杨保国则领了五千精锐,作为中军,走在其后。

同时,他还留下了三千人,驻守富温州,以为后援。

这般手法,可谓攻防均可,进退两相宜。

然而,他小心翼翼地走完了那二十里山路,却竟然没见一个伏兵!

通海军竟然把兵全撤走了?果然是段宝龙在故弄玄虚?

杨保国心中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却始终不敢掉以轻心,他出了山路的口子后,便将寻了处合适的位置,将大营扎下。

之所以选在这里扎营,考虑是多方面的,守住山口退路是一个考虑;

再有,这里距离通海城,已经不到二十里了,作为攻城的大本营,正是合适;

此外,从此地去往通海城,一路上,全都是平坦的大路了,大路两旁,虽然也有起伏,却大多是坡度并不算多大的小土丘。这种地形,埋伏个三五百人还可以,藏大军却是不太现实了。

这样,也将段宝龙设伏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这般安排,若是寻常的战法来看,那自然是足够稳妥谨慎,挑不出一点错来。可问题是,他的对手,扬波军特战营所采取的战法,却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能想象到的最大极限。

而在新大营第一夜,依旧是相安无事……通海军竟然没有试图偷营?

感觉到通海军突然收了回去,让他倒是有几分认识,觉得段宝龙很可能是外强中干。

所以,第二日,一清早,吃过早饭后,他便安排弄栋节度使的两千人,作为先锋,先去试探。

出发前,他交待先锋将军多罗机,接战首仗,务必力争全胜!

最好是能一鼓而下通海。

若是不行,便在通海城下,五里处,站住脚,建立一处前军营地,为接下来攻城做准备。

嘱咐完后,那多罗机躬身领命,带着人马出了辕门往东而去。

目送那两千人出了辕门东去后,杨保国又点齐两千人,在大营中待命:无论先锋军是一鼓而下通海,还是在通海城外五里处扎营,都需要后续的援应。

将这些都安排妥当之后,杨保国才又领了几十名亲兵,骑马出了大营,朝先锋军出发的方向追了过去。

杨保国可不是喜欢躲在中军帐里,听人报告的大将,如果有可能,他还是更喜欢,亲眼去看交战的画面。

按照他的计划,先锋军卯时吃过的早餐,卯时三刻出发,一个时辰后,也就是辰时三刻时分,就能到达通海城下。

而此时,正是辰时一刻,他们行军应该正在中途。等他骑马赶过去,应该差不多,刚好可以看到先锋军在通海城下叫阵的场面。

然而,他领着亲兵,骑着马,走着小碎步,才出了大营不过三、五里,就听到远远的东面,传来一阵阵密密麻麻的,砰砰哒哒的火器声。

不好!是唐兵!

一听到这声音,杨保国这才明白了,前面的对手根本就不是段宝龙,而是唐兵!

要知道,南诏诸部,虽然也有准备火器,可都是那种两人抬的树炮,树炮的一下一下的轰轰声,跟他现在听到的,可完全不同。

唯有唐兵,才会这般,当火药不要钱似得,一阵狂响。

可弄栋节度使的那些兵如何是唐兵的对手?

杨保国连忙安排几人,立即回大营去,让大营做好接应的准备,同时,催马,继续朝前赶去。

又走了大概一里路,便看到前方乱糟糟地一群一群的溃兵,往这边乱糟糟地跑过来。

他们从战场逃散到这里,也跑了一两里地了。

这么长距离地跑下来,大多是没力气再跑了。

杨保国让人去截来几个溃兵,带到面前,向他们问道:“你等可是遭到唐兵埋伏?”

那些溃兵喘着气,有的不住地点头,有的,却再一阵地摇头。

“是还是不是?”杨保国怒道。

那溃兵也察觉到了自己这边的混乱,倒是有一个还算清醒的,一边喘气,一般回答:“启禀将军,应该是唐兵,不过穿的都是通海军的服饰。”

“穿通海军的服饰?”杨保国愣了愣,唐兵这又是耍什么诡计?藏头露尾的有意思吗?他先将这个问题压住,再问那溃兵,“一共有多少唐兵?”

“看上去,足有三百多人!”那溃兵倒是想了片刻,才答道。

“才三百多人?不可能这么少吧!”杨保国不信道。

那溃兵也觉得,似乎要多一点,连忙又改口道:“也许有四五百?”

四五百人也不多啊!杨保国怒道:“可你们足有两千人,为何反而不敌?”

听到这声责问,那一众溃兵,齐齐地伤神,随即,又开始辩解起来……

第三十章 八卦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十章 年少无知第一百零二章 抚州急报第二十五章 举荐袍泽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动第二十章 章家私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外通藩镇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大产业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二十五章 道竹真经(第一更)第六十六章 双簧(第四更)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九十五章 双喜临门第二十五章 可趁之机(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洞房夜话(第二更)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八十章 密林亲人第五十一章 智慧之选第一百八十四章 超远射程第六十六章 双簧(第四更)第三十九章 观前寻衅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三十七章 设立钱庄第二十九章 血腥巷战(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严肃纪律第二十一章 技术扩散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长第二百二十五章 劝进表书第六十二章 团结力量(第五更)第二十四章 精盐(第四更)第七十五章 文题武斗第七十三章 算是识字第五十六章 互助农场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八十三章 郑府论战第八十五章 留客苏州(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花样作死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滩(第五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第一百八十三章 艰难仿制第七十一章 逃脱之策第七十一章 卢琚登门第四十三章 大会召开第二十九章 留恋故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献降第七十二章 帛书言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旧对比第七十二章 姻缘已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六十四章 翁山惊变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冯道第三十六章 何去何从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三十四章 私兵前途第二百零一章 世纪新光第七章 以铁换布(第三更)第七章 北去海州第七十章 后院惊雷第一百八十一章 竖立权威第八十七章 权知君心第一十八章 中风之症第二十章 何人断后第一百五十五章 被迫南逃第三十四章 一溃千里第七十四章 天道可知第七十五章 何来钱粮第三十九章 目标雷州(第一更)第二百零三章 搪塞使者第四十五章 开元古寺第五十九章 诱饵(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翁山相见第九十二章 鏖战苏州 (第一更)第六十章 韶州有主第一章 偶遇知己第一章 双线出击第二百零五章 北伐前夕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动第四十二章 鼓山船厂(第三更)第七十八章 宝安扩产第一章 初入水寨第六章 鼓山买船第四十五章 迁址广州第九十六章 滥杀无辜第二十章 工程第七章 鹬蚌相争第一百六十三章 坐地升官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五十一章 兵临五岛第一百零二章 营中迫降第十二章 前夜(第二更)第六十四章 花样套话第一百八十三章 艰难仿制第八章 内奸第一百二十三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零四章 蹊跷设伏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六十二章 副使军令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