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西线战事起

太平军的轻骑直冲入英骑的阵中,与英骑激烈地交战起来。

英骑见此情景,哪还敢念战,他们一门心思就是想着赶紧撤退,但是,太平军轻骑又岂能让他们如愿,他们紧紧地,玩命地咬着英骑不放,总之,不让他们轻易脱身。

双方如此般纠缠不清地搅在一起,谁都不轻松。

但是,随着太平军重骑的到来并加入战团,胜利已经失去了悬念,那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骑注定要化为尘埃,落入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英骑虽然已是行将日落西山,但他的垂死挣扎却相当的可怕,他们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竟然爆发出超一般水准的战斗力,而在这种拼死反击之下,虽然太平军占尽优势,但最终还是吃了点小亏,一万英骑让太平军付出了八千人的代价,这代价显然也不菲。

不过,比起之前,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

而与此同时,正是英骑的拼命拖延,蒙哥马利一世等人得以顺利地躲过了太平军的追击,并安然地返回了他们的大本营,新德里。

到达新德里后,蒙哥马利一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在将整个会战的情况向英驻印总督威廉汇报之后,便立即整军备战,准备与太平军一决雌雄。

而随着这一追击战的落幕,这场声威浩大的阿卜杜拉大会战也最终宣告结束。

在这一场大会战中,双方投入兵力超过200万人,经过多场角逐,最后终以太平军的胜利而告终。而这一战,双方死伤人数众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绞肉机之战。

综合来看,在此战之中,英印联军的死伤人数达65万。其中,印军55万,英军10万,可谓是元气大伤,而太平军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同样巨大。太平军前前后后的死伤也达到了约三十万人左右,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十万人的损伤多半与英军有关,由此可见英军战斗力之强悍。

而双方经此大战之后。便开始休整。

不过,东边休整,不代表西边不打,在黄旭的命令下,西路军开始慢慢撤回西线,并伺机对阿萨姆关展开攻击。

而西路军的攻击行动也拉开了阿萨姆关攻防战的序幕。

在阿卜杜拉大会战结束之后,黄旭便与众将以谋士商议下一步行止,经过周密的准备。太平军决定不给英印军以任何的喘息之机,由田小二与东方不惑率西路军重归西线,由他们主攻西路。而东路军则在休整的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将英印联军的主力牵制在东线,从而西线的进攻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此一来,英印联军防守西线的军队就会捉襟见肘,这也就给田小二与东方不惑取关创造了机会。

黄旭的意图很明显,他就是要给英印联军施加强大的压力。最后以较小的代价胜之。

总体来看,太平军的策略正好切中英印联军的要害。于太平军大有裨益。

而田小二与东方不惑在率军重归西线之后,便开始明目张胆地进攻阿萨姆关。

本来。在阿卜杜拉大会战大会战进行的时候,田小二等人一直以小许的兵力作为疑兵,用以牵扯关内的敌人,而关内的英印军也接到蒙哥马利等人的命令,因要与太平军在东线展开会战,所以,西线只能坚守,而不能随意出战。

正是因为双方的顾忌,西线的阿萨姆关一直都相当的平静,直到太平军西线主力的再次到来,形势才又开始发生了变化。

本来,阿萨姆关沟深,墙厚,每隔1米设有无敌大炮一尊,是名符其实的坚城,田小二等人正是顾忌于此,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并不愿意强攻此坚城,但是,关内的敌人也非常之精,如想诱他们出战,那绝非容易之事。

可是,东线战事的变化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西线的格局。

随着阿卜杜拉大会战的结束,军事进攻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太平军的手中,而且太平军是士气高涨,三军用命。

所以,值此有利的局面之下,田小二等人想趁着大胜的余威,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打算强行攻击阿萨姆关。

因为这一关始终要过,既然不能取巧,那就用强好了。

随着太平军投入大量的力量攻城,城内的英印联军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双方之间的兵力差距本就很大,太平军西路在历经大战之后,原本五十万人的大军还有接近四十万人,而英印军用来守关的将卒则只有接近十万人,双方之间的兵力对比是4:1,再加上太平军挟大胜之余威而来,战斗力不能以常理度之,所以,虽然太平军攻城,英印军是凭坚城据守,但占据上风的仍然是太平军。

而在太平军强大的攻势面前,阿萨姆关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破城的可能。

可是,就在太平军将要一鼓作气拿下城头的时候,英印方的援军到了。

此次,英印援军由华莱士率领而来,共计有二十万人,包括三万英军和十七万印军,正是在他们有力的协防之下,守城的英印军才打退了太平军的进攻,最后将阿萨姆关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华莱士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来呢,他不是正与蒙哥马利一世率军与太平军的东路大军对峙吗,怎么会这么巧出现在这里。

原来,英印联军在与太平军东路大军对峙一段时间之后,便接到了阿萨姆关的急报,说是太平军主力扣关甚急,请求支援。直到此时,蒙哥马利一世与华莱士才识破了太平军的计谋,太平军是声东击西。

而事态确实很严重,如果阿萨姆关被破,那英印军的西面将会被完全暴露于太平军的兵锋之下,到了那个时候,印度西面的土地将不再为印度所有,而大本营新德里也将承受来自于西线的压力。

所以,再三权衡之下,并经过进一步与英国驻印总督-威廉商议,蒙哥马利一世决定派华莱士亲自率军前往阿萨姆关守关,为印度守住西线,也为英印联军守住一丝希望。

而说起这英国驻印总督-威廉,此人也是大有来头。

此人是皇族,是现今英女王的堂侄子。

当然,此人也并非完全是草包饭桶般的王室纨绔子弟,在很多事情上,他也有自己独道的见解,更关键的是,他能使如蒙哥马利一世与华莱士这样的人真心听命于他,为他效劳,由此可见他的确有非一般人的手腕与魅力。

也许正是因为此,英女王才会将其派到这里面来的吧。

印度是英帝国相当重要的殖民地,这块肥肉被很多人所觊觎,没有一个精明强干之人在这里坐阵,英女王又岂能会放心。

而经过阿卜杜拉大会战之后,英印联军的兵力已有些不足,他们不仅要对付太平军的东路大军,还要派兵援救阿萨姆关,的确是有点应付不开。

所以,经过一番仔细的权衡,蒙哥马利一世决定拨给华莱士二十万人马,包括三万英军和十七万印军,如果再汇合阿萨姆关内的十万人,那英印联军将达到三十万人,更加之阿萨姆关是座坚城,如果以这些有利因素来对抗太平军的西线大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在派出二十万人马援助阿萨姆关之后,英印联军在大本营新德里的兵力有所减少,此时还余六十万人左右,包括五十五万印军和五万英军。

当然,如果想凭这六十万人对付太平军东线的百万之众(太平军东路军辖五十万人,大战过后也还剩有四十万人,再加之黄旭所率的五十万预备大军,另外还有特战队等兵力),恐怕英印军还是很吃力。

所以,阿萨姆关成了后续战事走向的关键,如果太平军能攻克阿萨姆关,那太平军将抢占先机,甚至可以一鼓作气,彻底击垮英印军,当然,如果太平军不能如期攻克阿萨姆关,甚至在阿萨姆关下遭受失败,那英印军将会占据一些上风。

所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阿萨姆关的攻防之战成了双方当前战事的重中之中。()

第385章 让人捉摸不定的战局第578章 不同寻常的死法第30章 第一轮笔试第659章 设局之人第65章 任务有变第424章 木户孝允很生气第259章 太多的谜第323章 围解第232章 同床交欢第427章 日军是怎么跑的第15章 又遇若曦公主第332章 战前的开胃菜第127章 换帅第676章 卢文释疑第116章 坏消息第342章 探马的真面目第326章 入伙第130章 哪里来的说客第687章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第626章 取关第207章 牛刀小试第364章 动作不断第181章 是战还是等?第282章 曾国藩的苦心第429章 吉田松阴真不清楚第560章 林翼战经国第486章 伊藤博文的妙招第259章 太多的谜第646章 沙皇之心第373章 火器之威第508章 谁也不能说服谁第171章 李秀珠想上黄旭第626章 取关第339章 恭王寿会第375章 清军完了吗?第107章 那个人是谁?第330章 情欲更浓第322章 峰回路转第504章 秀成战樱子第588章 各为己利第534章 重返名动江南第507章 特别的情感表达方式第193章 下定决心第689章 华斯战洛夫第351章 局中之局第123章 调戏方虎第203章 深陷重围第109章 兄弟情深第3章 巧遇翼王第135章 干的爽吗,仙儿?第159章 风骚的陈渐琳第127章 换帅第647章 意外的机会第301章 舌破守城卫第236章 以静制动第118章 线索第320章 更深层次的战斗第279章 国藩愿降第23章 节外生枝第388章 找教头第634章 李鸿章 等人之危第258章 山谷起火第421章 攻防进行时第545章 进占四国,逼近札幌第48章 生命警报解除第215章 偷袭安庆府第173章 金屋藏"娇"第440章 吕擎天对大保久利通第84章 方虎的秘密第214章 用心良苦第695章 大战前的热身第598章 阿基诺遇到了麻烦第627章 对敌之法第45章 崔济世还有杨敏第530章 约定地点无人第153章 黄旭回家第654章 与斯奇科夫一言第117章 了解实情第599章 阿基诺与他的南洋完玩了第245章 咸丰的心事第80章 算计第419章 小日本,哪里逃第395章 交心的过程第427章 日军是怎么跑的第427章 日军是怎么跑的第469章 汉城战役开始第445章 打残高杉晋作第299章 再等一等第475章 水路关卡第415章 平壤的情况第237章 郭破天的真实想法第389章 猛将归心第87章 东方夜探第337章 精心策划第187章 寝宫之秘(下)第356章 两难之事第296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第82章 贱人?狗?恶人?(上)第466章 岂非是环环相扣第417章 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