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亲切感

read336();

到了皇帝的御书房。弄雪规规矩矩的给皇上跪下行礼。

只听一个低沉,有磁性的好听声音说:“起来吧。这里没有别的人。朕想和文安郡主说几句话。”

弄雪站了起来。可是,并没有人给她搬小凳子,她只能那样站着。

看着亭亭玉立的弄雪,皇帝刘演心里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弄雪长的很美。可惜,刘演自幼对美丽的女人就有免疫力,可能是他出生皇宫,每天面对的美人太多了,早就对美人免疫了。可能是他自己就比大多数美女都要美丽吧。反正,自己是对美人没有太大的感觉。虽然他后宫里也是嫔妃众多,不过,这些嫔妃对于他来说意义都是一样的。

要不是娘家能对大楚朝政有帮助的。要不是能给他提供钱的。要不是长得美丽清秀,能给他生孩子的。

所以,他很确定对弄雪的这种感觉不会是喜欢。

弄雪长得很美,不愧是京城第一美女。当然了,京城三美,已经有两个是自己的嫔妃,第二是樊贵人,第三是马贵人。

此刻,皇帝刘演看着静静站着的弄雪,觉得,樊贵人和马贵人和弄雪实在是相差的很远,没有弄雪美丽。

弄雪的美丽让皇帝刘演突然心里生出来一种异样的亲切感。

对,就是亲切感。

看着弄雪那美丽的眉眼,刘演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美丽,只是觉得都很熟悉。

对,就是熟悉,这个眉眼很像一个人。就是这个人,让他在幼年的宫廷生活里面感受到了温暖。让他在被欺负的时候有个依靠。那个稚嫩的眉眼。那个不算宽厚的肩膀,曾经是他的最大依仗。说起来很可笑,他堂堂一个皇子,天潢贵胄,居然要靠一个国公的庶子保护,遍翻历史,可能这样的事情也不多。

可是。这种事情真实的发生在他的身上。这个幼年时。庇护他的人,安慰他的人,就是眼前这个姑娘的哥哥。赵崇义。

所以,在这个姑娘身上,皇帝刘演感觉到了熟悉,感觉到了亲切。这种感觉,他对于哥哥们。前太子,现在还是周王的二哥,已经成为了庶人的三哥,出宫开府的五弟。远在南洋的姐姐丽川公主,还有现在还是个孩子的汇川公主都没有。

这是一种骨肉亲情,他能分辨的出来。可笑的是,他在自己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身上没有感觉到过,反而在这样一个姑娘身上感受到了,因为这个姑娘是崇义最在乎,最宠爱的妹妹。

皇帝一直都没有说话,弄雪自然也站着没有说话。大殿里气氛有些怪异,静悄悄的。可是,弄雪不知道为什么,她并没有害怕,因为她没有感觉到皇帝的恶意。

良久,皇帝叹息了一声说:“知道朕为什么叫你过来吗?”

弄雪说:“不知道。”

皇帝说:“你很聪明,就像你哥哥一样聪明。你哥哥世人皆知,他是个勇敢的将军,是个武功高手,是个建立功勋的军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你哥哥是个聪明人。朕和你哥哥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比跟柳敬原呆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恩,也不能这样说。小时候我们两个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后来,朕和敬原呆在江南,回到京城,自然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而你哥哥一直都在西北打仗,很少回到京城。”

“可是,朕和你哥哥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时间,距离而疏远。我们还是那样互相信任。”

弄雪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皇帝说:“你知道,为什么,朕那个时候,给你暗示,让你帮着王嫔说话吗?”

弄雪猛的抬起头,原来她的猜测都是正确的。那个时候,确实是皇帝希望她帮王嫔开脱的。

皇帝说:“朕这几天里面失去了两个孩子。一个是朕的二皇子,都已经开始读书了。一个是樊贵人肚子里还没有成型的胎儿,连男女都不知道。”

弄雪皱了眉头,这件事情确实是挺让人伤心的。

皇帝接着说:“樊贵人肚子里的胎儿也就算了,二皇子的夭折,确实很让朕伤心。虽然朕的儿子里面,朕并不是太宠爱他,可是,他也是朕的儿子,是朕的骨肉。当年,他的外家犯了那么大的罪,他的母亲按说应该也像李充媛一样的被赐死。可是,朕没有这么做。朕为了二皇子,没有治他母亲的罪,甚至为了二皇子的未来,为了他将来的身份地位,还把他的母亲,封了四妃之一的贤妃。”

弄雪静静的听着。李充媛就是李书玉了。之前李家被抄家灭族,李书玉在宫里也被赐死了。李书玉也是嫂子陈文蕙幼年时候的朋友。

皇帝说:“他的母亲还算是知趣,在被封了妃,娘家抄家灭族之后,还知道收敛,在宫里安安静静的带着二皇子度日。可是,即使是这样,那些人也不打算放过他,因为,二皇子年龄大一些,将来也是她们儿子的皇位竞争对手。所以,她们找了机会,就要对付二皇子。”

弄雪已经,听皇帝这个语气,他好像是什么都知道。

皇帝继续说:“一个小小的樊贵人,不足为虑,不过是年轻一些,貌美一些,朕宠爱一些。怀了身孕,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个贵人的孩子,娘家虽然也是官宦,可是,并不是陈家,白家,这样的世家,成不了气候。何况,还不知道是男孩,女孩,要是个公主,那更是一点危害都没有。为什么这些人还要想着法子的对付她呢?还要害她肚子里的孩子呢?”

“因为,害她的孩子,只是第一步,把她的孩子害了,把她给弄的不能生育了,让她伤心,绝望,这样,她才会疯狂,她才会如她们所愿,去害二皇子。”

弄雪想起来樊贵人的那张脸。在樊贵人进宫之前,这些贵女们的集会中,她认识了樊贵人,印象中,她是个清秀美丽的女孩子,文文静静的,喜欢诗词,对于弄雪写出来的诗词,她总是陷入一种迷醉的状态。

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不能想象,在进宫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疯狂了,居然去杀人,还是杀一个孩子,杀害皇帝的儿子。

弄雪觉得一阵恐慌。

宫里到底是什么地方,能让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变化?

皇帝并没有注意到弄雪的神情变化,他还在说:“事情发生之后,朕很是生气,派人查探了。其实,在宫里,朕的掌控能力,比她们想象中的还要强。所以,朕想知道什么事情,一定能查清楚。”

弄雪皱了一下眉头,怎么觉得皇帝和他的这些嫔妃们不像是夫妻,没有自己哥哥嫂子那种感觉,皇帝和他的嫔妃们,更像是敌人,你刺探我,我刺探你,各自暗中收买宫中的宫女太监,各自有各自的渠道。在宫廷里,当成一个大棋盘,开始博弈。

弄雪突然觉得他们活的都很累。

皇帝说:“朕知道了事情的经过。王嫔妒忌樊贵人得宠,一直看樊贵人,马贵人不顺眼,早就想除掉他们两个。特别是樊贵人比她入宫要晚很多,现在,居然倒是先怀孕了。这让知道了消息的王嫔恼怒异常。”

“王嫔策划了一个精心的行动,她早就托了她娘家王家,帮她弄到了药物。西南可是药材的圣地,这些珍贵的药物,在西南都是很平常的东西。他们王家坐镇西南快千年了,什么东西没有?”

弄雪注意到皇帝的语气有些嘲讽的感觉。

皇帝继续说:“王嫔得到了药物之后,就去了你那里。故意在你那里盘恒了那么长的时间,就是为了拿你当挡箭牌,好掩饰她害樊贵人的事实。”

“你早就猜测到了王嫔的用意吧?所以,你让人给明珠带了消息。敬原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朕。朕才发现,原来,樊贵人的小产是和王嫔有关。可惜,那个时候,朕并不明白王嫔也不过是他们的一个棋子,是他们计划中的一个小环节。他们还有真正的用意。朕只是一心恼王嫔。”

“虽然恼怒她,但是,朕并不打算动她。因为她对朕还有用。虽然因为她,朕失去了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还没有成型。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樊贵人,朕虽然宠爱,不过,就是没有了樊贵人也无所谓。”

听到皇帝这话,弄雪觉得备受宠爱的樊贵人居然在皇帝心中只是这样的一个地位,好像是个玩具一样,喜欢就玩一下,不喜欢了,丢掉了也不可惜。反正天下的美女那么多,一定还有更美,更清秀,更加诗情画意的女孩子进宫。皇帝是不会缺乏玩具的。

弄雪觉得身子一阵阵的发冷。这个可怕的宫廷,为什么这么阴寒,这么怪异,什么样的人,进到这里面都会变化,是不是因为历代皇帝都是这样的?皇帝这样对待嫔妃们,所以嫔妃们也天天搞阴谋,争宠,残害皇裔?弄雪有些无语。

第五十九章 实话实说第十三章 绣功第十章 大少奶奶第一百三十七章 发展第七十六章 着道第二十五章 四个条件第二百一十章 心甘情愿第一百三十七章 近忧第一百六十四章 没有见过的糕点第四十六章 故交第十四章 夜宴第六十八章 三件事情第二十二章 大房变化第一百六十五章 奶哥哥第一百零二章 遇狼第二百三十章 王妃姐姐第一百二十八章 热闹的道观第二百二十五章 银矿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地方第一百四十六章 看望弄雪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姑姑第九十三章 新城第九章 不含糊第一百六十一章 添堵的方法第一百四十章 喜事第九十二章 回门第九十四章 棉布第三十六章 青剑第二百四十八章 游船第九十一章 人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菊花山第三百二十三章 劳动所得第二百三十八章 陆续到达第二百一十一章 效忠第二十九章 吐第一百四十章 识趣第二百二十章 最快出品第五章 全面收购第八章 礼物第二百三十七章 跌倒吃饱第二百七十八章 发展的契机第一百五十七章 苦尽甘来第一百零一章 风雨欲来第十三章 集团第十章 好过的冬第一百六十六章 割据一方第一百二十章 好运到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娶一个男人第五十四章 换取富贵第九章 砍柴人第三百零四章 比试第七十三章 秦人的命运第五十四章 如愿第六十九章 聚会第八十九章 机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磨练第二百四十三章 娘家人第九十八章 人头税第四十一章 传承第三十三章 极品货物第三十章 棉被第六十七章 用心第九十八章 保胎第十三章 绣功第七十八章 果味奶酪第七十一章 打醒第一百五十一章 送女当妾第九十二章 回门第三十七章 宫花第一百九十二章 经济作物第一百三十四章 愚蠢第三十三章 极品货物第九十六章 广阔世界第五十八章 没有威胁第一百九十九章 爱屋及乌第四章 原来是一家子第八十三章 相见难第七十四章 素描第一百四十七章 贵重第二十二章 送礼第十三章 振作起来第二百四十章 火爆销售第一百三十二章 执法长老第二十四章 巨款第一百九十八章 充满希望的未来第一百一十五章 回到本行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战争第三百一十一章 斗剑第一百七十五章 风格第一百零八章 有眼光的老太太第四十五章 见面第一百四十九章 想想自己的身份第九章 父母官第三十四章 惜福第二十一章 买山林第三十九章 皇宫灯节第三百三十一章 雄心壮志第二百七十六章 拖慢脚步第一百五十三章 见闻第十章 政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