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郎舅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Www.Shumilou.Co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M.Shumilou.Co

陈远恒一惊,心里想,这下子坏了,一时间激动,把老底都说出来了。这下子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呢,有些表现太过了,不说,眼下这一关就不是容易过的。

陈远恒偷偷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只见,皇帝正严肃的看着他,目光中充满了渴望。陈远恒一震想起来关于皇帝的一切。这个皇上从小儿不受先皇的待见,还是靠着母家李家的势力才脱颖而出,当了太子。当上太子后又处处受制于李家。一直到他主政以后多年,才慢慢的把李家清理出去,但是天下能掣肘皇帝的人太多了,宫里皇后当道,那是王家的势力,宫外有五大家族掣肘,当然包括自己的陈家。天下中,南方百越之地名义上归着大楚管,实际上早就是自治了,西北,蛮族的人经常叩关,大楚朝抵御的非常辛苦。这个皇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啊。

想到这里,陈远恒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开始在他心里作怪,忠君思想占了上风,陈远恒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皇上,臣微见,没有粮食,就是圣人治世,百姓也会造反的。而有了粮食还不够,要是想要国家强大起来,还要百姓富裕起来。要想富裕,光是靠着种田可是不行的,还是要靠商业。比如说,这德庆和安城,都是臣治理过的地方。因为臣在安城弄了一个牲畜家禽市场,一下子就盘活了安城的经济。百姓们开始愿意养牲畜家禽了,因为拿到市场上就能卖掉,就能换来钱。那些远近的行商们也不用费尽气力去收集百姓养的牲畜家禽了,直接去市场收购就行,一转手就能赚到钱。那些富裕人家,酒楼也不用担心有钱买不到肉了。衙门里也高兴,因为一买一卖,这些都是要交税的,这样衙门的收入就多了。再说这些行商们要来安城买家禽之类的,他们远道而来。要吃,要住,要养着下人,要乘车坐船,这些都要花费。这样酒楼的客人就多了一些,马车行的生意好了一些,客栈的生意也好了一些,这些生意好的人又要交税,自然衙门又高兴了,国库又多一些收入。还有那些卖了家禽牲畜得了钱的百姓们。本来一年只买一件衣服的。因为收入多了一点。就多给老婆孩子买了一件衣服,这样累计起来,布商们卖的布又多了一些,赚的钱多了一些。给家里人买的肉就多了一些,当然交的税也多了一些。这里多一点,那里多一点,汇总下来到了一个县衙里,这县衙的税收就多出许多。要是整个天下都多一点,我大楚朝的国库就能多出许多来。”

皇上深思起来。陈远恒又说:“后来,臣家里卖出了专利技术,承蒙陛下的厚爱,下了旨意。让一个县只能有一个买我们技术的,若是没有买我们的技术,偷偷弄来的就重罚。这样一来,天下不管远近,那些商人们都来德庆买臣家里的技术了。当然。臣家里因此是富裕起来了。可是德庆的经济也好起来了。”

皇帝是这一次卖技术得利最多的人,自然是知道有多少县来买技术了奇怪的问:’德庆的经济和你家卖出技术有什么关系?”

陈远恒说:“那个时候臣在德庆,他们要买技术就要来德庆。这样这些商人们就要从所在的地方动身过来。他们都不是一个人来的,毕竟要带着银钱呢,于是下人们,护卫们,坐车,乘船的来了许多人。这些人要吃,要住,要花费,自然就给德庆的酒楼,食铺,客栈带来了许多生意,甚至百姓家里的出租房子的都赚了钱了。这还不说。这些商人们都很精明,他们大老远的带着这些人来,花费不少,他们就干脆还带上了货物,反正也是用保镖,护卫了,就多带点货,卖出去,赚的钱还能弥补点花销。这样德庆市场上一下子山南海北的东西都能买到了。这就吸引了许多商人不买技术也来买货。这又带了一些人,产生一些花销。这些商人走的时候,得了技术,货物也卖出去了,车也空了,船也空了,就想法子把德庆的一些土特产给买一些回去,这样又能赚一些钱。这样,德庆的工坊就多了起来。有买德庆的衣服的,有买德庆出产的粉丝的,还有买安城的腐乳的,还有买德庆的丝绸的等等,这些都给德庆的工坊带来了生意,自然就赚了钱,交的税也就多起来,所以,德庆这几年的税收一直都很好,就有这个关系。”

皇帝想起德庆这几年的税收一直都是超水平的,就点点头。

陈远恒说:“后来,臣想着,这个卖技术只是这一回。那以后能不能经常吸引这些外地的商人们还还德庆呢?于是,臣就建了一个交易市场,这样给予优惠的政策,吸引那些客商一年两回把本地的东西运到德庆,在把德庆买到的东西运回去,赚个差价。这样,德庆的经济就保持了繁华。”

皇帝点点头。

陈远恒说:“这是德庆一地,要是大楚朝也有这样的地方,可以把大楚朝的东西运出去,把别的国家的东西运进来,万国来商,我大楚朝不是也繁华起来了吗?”

皇帝心中一动:“恩,爱卿这个主意和丽川她们说的海贸是一回事啊。”

陈远恒看到皇帝主动说起这个,就说:“关于海贸,臣不太懂,臣的湖州不靠海。但是臣的次子曾经去考察过。他们这些年轻人,认为,若是海贸开起来,一定利润丰厚。首先,臣就想着希望通过他们的海贸,把湖州的那些特产卖出去,比如说绸缎,棉布,粉丝,粉条之类的。这样臣所管辖的湖州经济一定会繁华起来。”

皇帝点点头,说:“爱卿说的这些,朕很高兴。爱卿是个忠臣,是个能臣。朕希望你在湖州也能做一番大事业,要眼界开阔,心怀天下,朕以后还要重用爱卿。”

陈远恒听着这个激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跪下谢恩。

皇帝又问:“爱卿,听说这次赈灾,老四去河阳州和苏州也是带着你的儿女一起去的?”

陈远恒心里一凛,忙说:“臣的儿女和四皇子年龄相仿,在京城中就认识,少年人心肠热,四皇子现在又娶了他们的堂姐,他们自然愿意和四皇子亲近。再说了,少年人好事,都想着跟着去凑热闹。臣想着他们原先在安城,德庆的时候,也帮助臣处理过灾民,赈灾的事情,有些经验,就同意他们去了。”

一边说,陈远恒的后背已经汗湿了。皇帝却笑呵呵的说:“爱卿,别担心,朕只是随便问问。实际上,老四回京后都和我说了,我打算给你的次子封赏呢,毕竟他出力不少啊。还有老四身边的那两个年轻人,都应该鼓励鼓励,为国做事,朕要是不表示,岂不是让天下笑话吗?”

陈远恒干笑了两下。

皇帝说:“朕就是想问,你应该从你的儿女那里知道一些这两个州的情况,朕想听一下你的意见。”

陈远恒说:“皇上,臣从来都没有去过河阳州和苏州,道听途说,哪里敢说什么?”

皇帝笑了说:“你我不但是君臣,而且是郎舅,你的亲姐姐就是朕的贵妃,为朕打理后宫一切事物。你就以亲戚的身份说说吧。”

陈远恒暗暗叫苦,能和皇帝称得上郎舅的只有皇后的兄弟,哪里能轮到他啊,他的姐姐是贵妃,可不是皇后,再说了,他和贵妃娘娘可是同父异母的,他是庶出,哪里有皇帝认庶出的小舅子的?但是这些话可是不敢说的,陈远恒只能老老实实的说:“臣听儿女回来说,河阳州比湖州的地形不一样,气候也差一点,不是以水稻为主了,是种麦子为主。这样的地方,最是适合种植棉花和玉米的了。应该在这里推广棉花和玉米。那些差的地,比如河滩,沙土地,就是推广番薯的地方了,这样就能解决河阳州的粮食问题。苏州和湖州的地形,气候倒是差不多,但是苏州最主要的是商业发达,这样的地方发展海贸最是适合。还有就是,要是臣的湖州和临近的河阳州都种了大量的棉花,这就需要大量的棉花纺织工,这就需要苏州的织工了。天下织工最多的地方就是苏州了,要是苏州能和河阳州,湖州联合,我们这里出棉花,他们纺织,一定是造福百姓的大事。说不定,以后百姓们都能穿上柔软耐磨,便宜的棉布了,再也不用穿粗糙,易破的葛布了。”

皇帝点点头,知道陈远恒也只是说这些了,其他的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了,就和颜悦色的说:“来庆,去传膳,就说朕要招待国舅陈远恒,请贵妃也来赴宴。”

来庆忙通传去了。陈远恒却吓得魂飞天外,这个国舅是他能担当的吗?可以想象,明天京城所有的豪门官宦都将知道皇帝称他为国舅了。这皇后能同意吗?这王家能同意吗?

ps:

求订阅,求推荐。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二百五十章 筹谋第十三章 绣功第三十四章 惜福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业务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己的土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五十四章 如愿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们的心眼第三百二十六章 赚钱帮手第二十五章 走访第一百四十六章 看望弄雪第一百五十七章 苦尽甘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双头簪第八十二章 我不考虑死人第二十四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八十五章 久别第二百四十三章 娘家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为情所困第二十一章 买山林第二百五十六章 参观效应第二百二十章 最快出品第三十二章 幸运的小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智的行为第二百八十二章 梅英的娘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认识第三十六章 实力雄厚第二十六章 年关第二十二章 投其所好第二百五十八章 规格第一百四十八章 怎么发家的第四十五章 往昔第四十二章 明珠第四十三章 去夷洲岛过年第一百九十五章 利用一下第六十四章 学艺第九十七章 倾斜的天平第一百三十九章 女人家第二十七章 过招第八十七章 亏本第七十九章 一巴掌第三百四十六章 移民第三百五十章 羽绒服第二百五十二章 护短第十四章 拜师第一百九十八章 争相献物第一百七十三章 点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人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太子妃难堪第五十四章 多些傍身第九十九章 对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制盐第五十七章 内部认购第四十三章 义女第一百五十五章 病倒第一百二十二章 残酷的大家族第三章 买下一个城第七十章 南疆招募第一百七十四章 园林第一百章 家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财源第三百一十九章 钱途一片光明第二百三十五章 先头部队第三十二章 推荐第一百四十七章 同盟第五十四章 天降喜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纷纷送礼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哥第一百七十章 鸡蛋和篮子第六十五章 搬东西第一百一十九章 选材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次分红第八十七章 亏本第三十二章 赚钱的药丸第一百三十一章 都带上 补17号第二百五十六章 嫁对人第四十六章 故交第四十七章 燃烧的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游船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招第二百五十一章 哥哥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方一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下章程第四十五章 赏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名头第八十一章 修建四城道路第八十一章 人心难测第五十三章 高额聘礼第一百零六章 置办第五十七章 像大嫂学习第二百四十八章 游船第一百五十九章 守望互助第一百七十二章 换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造化第三十章 棉被第三十九章 账房第二百七十二章 姐妹间的际遇第一章 转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世代镇守第二百一十七章 下聘第二百三十八章 陆续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