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前路 (1)

“或许孙督师可以为我们分担一些压力。”有参谋提出建议,因为孙传庭一口咬定他一定能做到三月平贼——虽然不是现在而是练兵一年之后,但崇祯天子仍然非常欣赏这种勇气,提升他为督师,表示对孙传庭的无限信任和鼓励。

“孙督师表示很希望能够把杨总督派给他去做助力,”新军的参谋提出的建议是:不妨支持朝廷中的这种主张,让杨文岳带着河北军去与孙传庭合流,这样闯营西面的军事压力就会剧增,这样对开封继续坚持下去是有利的,对新军也有很大好处:第一,西面军事压力的增加会让新军在东面有更多的行动自由;第二,不需要一天到晚继续面对出兵的催促,朝廷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到潼关一线去。

金求德赞同这个意见,在他看来河北军留下对新军也是毫无帮助,还不如到西面去说不定还能起点策应作用,目前朝廷还打算催促楚军北上给开封解围,左良玉表示七月前难以行动。金求德认为楚军不太敢自己去,如果七月真的是自行前往开封,那左良玉多半会逃跑,就是不跑也不过是送菜给许平,不过若是新军能够主动配合楚军的这次攻势,那么几十万楚军还是能分担不少闯军的注意力。所以他极力劝说镇东侯支持孙传庭的意见,把各路兵马调去潼关从西面夹击开封,这样朝廷的注意力至少不会总集中在东线上。

“我们趁机攻打山东吧,侯爷。”金求德已经拟定好了扫荡东江军的初步计划,之前他一直担心甚至可能等不到新军出兵开封就已经陷落,让许平能够有余力去支援季退思干扰新军行动:“许平莫名其妙地供应粮食给开封,这样山岚营就能长期坚持下去。单纯的游击不可怕,单纯的正面交战也不过是一决雌雄而已,可如果正面交战和游击结合起来那就很让人头疼了,我们不能给季退思和许平在山东合流的机会。”

镇东侯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在在座的所有人里,只有他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这样是把明廷往死路上推。在镇东侯的印象里,孙传庭会这次大败后练兵一年,然后再次出关攻打李自成,下次除了秦军外,崇祯天子还会让杨文岳的河北军去协助他,甚至从晋军、鲁军、川军中抽调精锐以及汴军的残余,统统派遣给孙传庭以支持他的“三月平贼”行动。北方七省联军二十万人,是明廷最后的家底和崇祯天子手里最后的赌本,先是孙传庭一路杀良冒功,大肆吹嘘形势大好;然后是忘记仔细安排粮草运输导致出现绝粮自行溃散的风险;再后是核心精锐和标营还没见到李自成主力就被闯军偏师击败;在这最危急的时刻,孙传庭抢在手下各省总兵前和杨文岳抛弃督师印信、旗帜临阵脱逃窜回潼关。北方七省明军还有数十万从北方征发来的民夫被李自成一网打尽,著名的开封功臣、射瞎李自成一只眼的河南总兵陈永福,就是因为孙督师弃军潜逃而崩溃炸营,在一片混乱中这位宿将一箭未发就于乱军中被李自成生擒活捉。

不错,孙传庭确实是在潼关为崇祯天子尽忠了,不过前面的战绩不提,以几万人守卫潼关,然后被远道而来的、人数比自己还要少的敌军一天就击溃本方并攻下了潼关这防御部署得未免也太除了哥舒翰,镇东侯还真记不得什么正面短期靠正面强攻拿下潼关的例子。

镇东侯很清楚:如果支持孙传庭推迟到一年后开展的三月平贼行动,那么就是在明朝的死亡判决通知书上签下了名字。北方还可以用来防守的兵力,会被集中到潼关用于进攻,而这些兵力被李自成歼灭后,明廷在北方的统治事实上已经结束——北方已经没有可以用来保卫各大城市的力量。

而如果反对这个计划的话,镇东侯知道自己是有这个影响力的,那未来的军事走向就会变得与他记忆中的迥人不同。因为有了许平而如虎添翼的李自成,会更加自如地纵横在中原大地上,但是无论向西还是向北,陕西和山西都仍有固守城市的力量和信心,北方的军事实力不会被彻底摧毁,新军可能够迫使闯军无法集中兵力进行长时间的征服作战。只要不能如镇东侯所在的历史中那般,李自成通过几场决战一劳永逸地毁灭北方明军,那么陷于四战之地的闯营,还是可能被被限制于河南一地的,四面八方的战略围攻形势让闯营不能接受任何战败,一次大的失败就意味着根据地崩溃,军队遭到难以恢复的损失。

镇东侯的历史上李自成没有遇到挫败,但这里不同,即使有许平帮助他,闯营也很难永远不打败仗。只要镇东侯全力反对孙传庭的计划,只要北方明军坚定不移地防守让闯军需要花时间和资源去攻取,只要明廷仍将资源拨给新军,让它能一次次重建,那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是新军负责进攻,那即使取胜闯营也会得不偿失,河南的资源迟早被耗尽。只要镇东侯利用他的历史知识,帮助明廷纠正失误,那相对闯营明廷仍然具有绝对的战略优势。

“好吧,”镇东侯点点头:“孙督师久经战阵虽然以往是对一些流民,但终归是见过沙场的人物,我相信这次的小挫会让他更谨慎稳重最最不济,潼关仍然是天下雄关,自古欲取潼关,只有走晋地抄起后,正面强攻是不可能有胜算的,所以算孙督师孟浪些,也是立于不败之地。”镇东侯向部下们保证:“我明日会面见天子,全力支持孙督师东西夹攻、三月平贼的计划。”

离开新军参谋司,镇东侯坐上自己的马车返回京城。现在环绕在京城外的军队,除了京营和新军外,还有刚刚从战场上退回来的河北军,这些士兵中有眼尖的注意到了镇东侯的车驾马队,高呼着同伴一起向这队人马涌来。

听到外面传来的欢呼声后,镇东侯伸手将卷起的车帘轻轻放下,这么多年来,对百姓和士兵们的拥戴之情他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每一个人都把镇东侯视为岳王第二,大明的擎天之柱、定海神针,即使是对他功勋名望身怀疑虑的阁臣们,只要听到是镇东侯的言论,就会认真对待——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大家都对镇东侯的忠心没有丝毫的怀疑,即使是当今天子,也曾私下对镇东侯表示歉意,并道出他的苦衷:并非怀疑镇东侯本人的忠诚,而是担心他手下有人假借他的旗号行事,以致君臣之谊不保。

车窗外的衷心祝福声仍滚滚而来,明天,向朝廷肯定孙传庭的计划后,镇东侯估计自己的肯定说不定也会传到军中,不,不是说不定,朝廷一定会用自己的肯定言论来鼓舞军心。

“黄候福禄安康!”

“黄候子孙满堂!”

第217章 劫营 (2)第480章 曲终 (1)第3章 自荐 (1)第327章 投效 (2)第295章 败像 (1)第520章 架空 (1)第277章 朝堂 (2)第75章 突围第429章 自保 (2)第232章 乱局 (1)第181章 司狱 (2)第34章 失落 (1)第279章 对决 (2)第444章 结党第208章 大势 (1)第338章 劝降第413章 烈皇 (2)第244章 内忧 (1)第412章 烈皇 (1)第277章 朝堂 (2)第17章 转折 (2)第433章 糊涂 (1)第475章 逆流第350章 遣散第403章 直隶第259章 志向 (1)第129章 修正 (1)第121章 政务 (1)第399章 悬念第429章 自保 (2)第459章 兄弟第28章 求亲 (1)第139章 安泰 (2)第428章 自保 (1)第424章 养士第465章 知耻第149章 行军 (2)第204章 反击 (1)第410章 破城第30章 干娘 (1)第52章 将门 (2)第118章 交易 (2)第396章 代价第416章 吸纳第143章 酝酿 (2)第556章 乱麻 (1)第79章 落败 (2)第473章 轮回 (1)第53章 离别 (1)第192章 抵抗 (2)第196章 坚守 (1)第161章 善后 (2)第94章 救民 (2)第423章 奸党第315章 冲锋 (1)第215章 潜渡 (2)第188章 清野 (1)第565章 突击 (2)第239章 矛盾 (2)第138章 安泰 (1)第250章 入滇 (1)第32章 前程 (1)第158章 受降 (1)第119章 摧枯 (1)第13章 交兵 (2)第506章 协议 (1)第229章 交换 (2)第457章 班师第37章 敲打 (2)第445章 倒戈第177章 启蒙 (2)第358章 父子第143章 酝酿 (2)第85章 成熟 (2)第258章 密谋 (2)第60章 腐蚀 (2)第565章 突击 (2)第344章 前驱 (1)第66章 迷惑第208章 大势 (1)第436章 储备 (2)第301章 覆灭 (1)第308章 鞠躬尽瘁 (2)第535章 换帅 (2)第71章 驰援第20章 军法 (1)第26章 遗物 (1)第159章 受降 (2)第248章 内讧 (1)第234章 前路 (1)第359章 追击第139章 安泰 (2)第401章 劝降 (1)第393章 静坐第294章 纰漏 (2)第140章 交易 (1)第177章 启蒙 (2)第65章 罪行第444章 结党第8章 冒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