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内讧 (2)

只听孙可望又冷冷地评价道:“你们对四川明将的嘴脸还不太清楚,我可是同他们打过好几年交道了。这些川将毫无人性,从来不把四川百姓当作乡亲父老看待,他们为了对抗我军,竟然靠着屠杀乡亲来坚壁清野。这次几个总兵为了争夺川南的人口、粮食,说不定还能手下留情。但那些副将、参将、游击之流,知道自己抢不到这块肥肉,那还有什么客气的,我估计他们已经放手大杀大抢了。”

“那么川南必然大乱。”许平点头说道:“高将军应该在得到消息时立刻南下。”

“等打探到消息再行动就晚了,川南定然已经被洗劫一空。”孙可望、李定国曾经在四川多年,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李定国向许平保证:“几个总兵要是听说高将军南下,自己不能把川南纳入囊中,也会放手大杀大抢,没成熟的粮食既然捞不到,就绝不会留给高将军,肯定是把粮食烧光,把农夫杀光,留一片赤地给我军。”

许平盯着李定国的脸,听出对方话里有话:“以李兄的高见,现在当如何是好?”

“我早说过应该设法入滇,以前有川南杨展挡着还不好走,现在正是机会。”孙可望和李定国显得很有默契,许平见到他们二人脸上同时流露出遗憾之色,似乎是为他们的主意不能在自己手中实现而伤感,孙可望说道:“大将军不妨急急修书一封给高将军,劝他整军入滇。川军把四川祸害光以后,必然去云南过冬找饭吃。云南人看见四川的惨况必定胆寒,不想放川军这帮虎狼入境。可是川军必定是官兵,黔国公说不定还想借助川军的力量对抗我军,滇军上下心不齐则力不足,所以我猜川军还是能流窜入滇的。”

李定国连连点头,他补充道:“川军连自己的老乡都不在乎,又怎么会善待滇人?若川军不在云南大肆掠夺,以后你们尽管骂我是蠢材。高将军若能为滇除此巨害,别说云南军民,就是那黔国公说不定都会倒履相迎!”

许平立刻修书一封,让部下加急送给高一功。若是能成功入滇,不但高一功大大扩展地盘,能够养活闯营西路军数万,而且假以时日,还有可能从西面攻入两广,威胁福建。

许平写信的时候,孙可望又冷冷地评价杨展道:“谁让他不屠杀百姓,不和同僚同流合污呢!要不就别做官兵,做了官兵就不要再想做好人。”

此时江北军、楚军都收到了朝廷的命令,要他们向河南集结,准备配合新军从四面八方围剿闯军。虽然江北军各将都是满心的不情愿,但既然是朝廷严令,那他们怎么也得动一动,才能在文官那里能说得过去。再说,一点行动都没有的话,南直隶对京师那边也不好交代。

上次孙可望闪击南直隶江北军区后,于世忠就远远地躲到扬州去了,后来更干脆向归德府的闯军送上誓书,每月把一半的军饷交给闯军换个平安。虽然一半的军饷听上去不少,但于世忠觉得这买卖其实挺划算。从那以后,严守诺言的孙可望从来是绕着于世忠的旗号走,不得不从他防区附近经过时,也都事先打个招呼。这样,于世忠不但睡觉踏实,而且几次闯军过境前后,于世忠都杀一批百姓当作闯军报功,累积了不少功绩。

于世忠觉得闯营的那个孙可望头目很好说话,如果不愿意付银子,孙可望同意明军用火药或者武器冲抵,如果是燧发枪更是给非常优厚的价格。半年来,大批的江北军将领把燧发枪卖给归德府的孙可望,一个个都挣了不少钱。江北军要求南京给他们大量装备燧发枪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拿了江北军大批银子的南京官员,变本加厉地克扣本应转运京师的燧发枪,找出各种理由把这些武器截流下来拨给江北军。尤其凑巧的是,每次南京声称因为军情紧张所以要截流武器时,归德府的闯军总是及时对南直隶发起进攻;而每次截流军火需要见成效时,刚分到武器的江北军也总能把侵入南直隶的闯军击退。

接到南京不容反驳的出兵命令后,于世忠按照誓书的约定,把自己的行军计划和不得已的理由写信通知归德府,不久就收到归德府闯军的回函,对于世忠表示理解。然后,于世忠点起兵马拔营出发,沿着官道向亳州进兵。

前天走了八里,昨天走了七里,今天的速度和前两天差不多。发生的事情也差不多,才离开军营走出一里地远,骨瘦如柴的军士走不动了,开始有人倒毙路边,其余那些被饥饿和营养不良折磨得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士兵,无人理会这些倒毙的同袍一眼。这些士兵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一步深、一步浅地在地面上挪动。五月中午的太阳把大地照得热气蒸腾,可不少士兵却哆嗦得如同深秋的枯叶,没人知道下一刻身边的同伴会不会就这样倒下去死掉,没人知道自己能不能避开营中流传着的疟疾。

行军带来的剧烈减员让于世忠恶狠狠地大骂出声。虽然人人都吃空饷,虽然人人都知道大家都在吃空饷,但是人数越少,不得不上交给核查官员的钱就越多。于世忠本来就对朝廷的调动令憋了一肚子火,如果让他为此多掏腰包那他就感到更冤枉了,所以于世忠决定将空额补满一些,立刻行动!

在人口稠密的南直隶境内,补充兵力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南直隶人,于世忠也不想对父老乡亲做得太绝。沿途几个村子的长老被于世忠的亲兵带来,排成一列跪在他的脚下,磕磕巴巴地诉说着对大明的忠诚和对于将军的敬仰之情。

于世忠笑眯眯地连连点头,把这群老头送上的奉承尽数收下,至于过路费的话他才起了一个头,几个识情知趣的老头就马上应承下来,纷纷拍胸脯保证要联合送于将军一份大礼。除去朝廷拨发军饷、倒卖物资给闯军这两项之外,驻地周围南直隶父老的孝敬也是江北军将领一项重要的收入。

“本将此番是奉皇命出师河南讨贼,久闻左近豪杰辈出”于世忠说起最后一件事,就是要每村都出一批壮丁。听到这句话,那几个长老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不等于世忠说完,一个老头就连连磕头求饶,其他的人也纷纷学着那个老头的样子哀告起来。

于世忠今天心情不错,所以没有变色喝骂,而是轻快地从马上跳下,走到哀求不已的老人面前,半蹲下如同拍一条小狗般地拍拍那几颗白发苍苍的头颅:“本将手下的几千儿郎,有大半个月没有吃过饱饭了,大部分孩儿们可是一年多没见过女人了。”

看着一张张向自己望过来的老泪纵横的脸,于世忠自言自语般地轻声说道:“要是在别的省,本将也就不苦口婆心地说这么久了。本将也是南直隶人啊,乡里乡亲的,要是孩儿们闹得太不象话也不合适,是不是啊?”

几个老头对视几眼,一起磕头应是:“将爷仁义,小民们一定为将爷分忧。”

村长们各自回村,每个村中都挑出十个人交给于世忠的亲兵带走,大部分都是没成家的年轻人。事关全村的生死,母亲们只好流着眼泪把家里最好的衣服给孩子们换上,一个劲地往他们口袋里塞上干粮,村里的人站在家门外目送着他们离开。

第391章 火线第47章 恋情 (2)第116章 阅兵 (2)第39章 邀请 (2)第185章 心路 (2)第362章 威胁第147章 小将 (2)第214章 潜渡 (1)第416章 吸纳第319章 决斗 (1)第398章 王牌第506章 协议 (1)第535章 换帅 (2)第345章 前驱 (2)第56章 夺印 (2)第146章 小将 (1)第33章 前程 (2)第473章 轮回 (1)第530章 缠斗 (1)第353章 缙绅第215章 潜渡 (2)第318章 失败 (2)第400章 倒戈第459章 兄弟第116章 阅兵 (2)第328章 误判 (1)第153章 针对 (2)第169章 归德 (2)第310章 等待 (2)第151章 拖延 (2)第529章 战机 (2)第203章 皮影 (2)第140章 交易 (1)第162章 总结 (1)第77章 遇敌第276章 朝堂 (1)第436章 储备 (2)第417章 认亲第62章 抚民 (2)第481章 曲终 (2)第432章 官司 (2)第469章 拆台第128章 临战 (2)第248章 内讧 (1)第546章 军歌 (1)第442章 监督第459章 兄弟第404章 禁旅第277章 朝堂 (2)第213章 哗变 (2)第497章 甲舰第361章 剿匪第286章 交锋 (2)第130章 修正 (2)第130章 修正 (2)第166章 奔波 (1)第274章 招摇 (1)第64章 贪生 (2)第10章 犄角 (1)第372章 破关 (2)第135章 回忆 (2)第419章 名臣第559章 上院 (2)第247章 争斗 (2)第477章 隐情第164章 转变 (1)第90章 三入第402章 劝降 (2)第469章 拆台第147章 小将 (2)第244章 内忧 (1)第464章 民智第290章 旁观 (2)第289章 旁观 (1)第178章 彷徨 (1)第275章 招摇 (2)第154章 对射 (1)第247章 争斗 (2)第87章 决裂第317章 失败 (1)第152章 针对 (1)第498章 包抄第72章 义军第143章 酝酿 (2)第157章 颓势 (2)第58章 诱惑 (2)第149章 行军 (2)第497章 甲舰第467章 阳光第416章 吸纳第283章 应对 (2)第334章 断后第282章 应对 (1)第134章 回忆 (1)第431章 官司 (1)第468章 咨询第127章 临战 (1)第296章 败像 (2)第339章 交易第455章 选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