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兰台

这顿时惊动了礼部在宾馆的陪同官员,以致他们特意前来询问大顺使者有何具体要求。

黄昏时分,又有几个神秘兮兮的人物前来拜访,多留了一个心眼的许平已经交代过卫士,他们见来者没有胡须就没放他们入内,许平堵在门口问他们又有何贵干。

见到许平本人后,这几个访客再无犹豫,自报家门原来都是禁中的太监。

“小人是杜勋的好友。”

看到许平一脸的茫然,这几个连忙补充道:“大将军当然不知道杜勋,他是皇上派去大同的监军使者。”

许平还是莫名其妙,这几个人只好继续补充说明,杜勋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危难之际奉命去山西监督明军作战,他到达后二话不说领着军队投降了顺王,本来李自成打算派他进京劝降,不过许平自告奋勇后他就留在大顺军中。

“明日大将军见到皇上时,若是皇上意图对大将军不利,小人们拼却这条性命也要保大将军无事。”这几个太监在宫中都小有权势,他们已经和金銮殿的一些锦衣卫商量好,并和好几位阁老、尚书达成协议,若是崇祯皇帝翻脸要杀人,文官们就会一哄而上劝崇祯三思,然后有锦衣卫会趁乱掩护许平逃出大殿,而这些太监则会等在殿门外。他们今天还带来了几件衣服让许平试穿,这些衣服全是普通太监的式样,到时候许平一旦离开大殿,他们就会给许平换上,然后掩护他躲藏起来。

甚至守卫紫禁城的卫兵也有密谋集团的人,他们会放许平出宫,掩护大顺使者躲在北京城中等待顺军入城。

“我乃大顺使者,事关大顺体统尊严”

许平还没来得及说完,他的卫士们就一起叫好,七手八脚地帮着几个太监帮许平换衣服。找到最合身的衣服后,几个太监又逃出假须和剃刀,竭力建议许平连胡须都趁早刮去,明日带着假须上金銮殿,到时候趁乱一扯更是无人察觉。

但许平说什么也不同意剃须,把几个太监送出门后,许平显得有些怅然若失。

“牛尾庄一战,贺帅全军覆灭,但阵亡将士数以万计。”许平虽然知道新军覆灭以后明廷再无劲旅,不过他从来没有想到包括禁卫军在内的数十万明军竟然会不战而降:“我本以为,代顺王出使明廷,虽然生死未卜,但若能说服明帝禅让,仍然可以救无数战士的性命,让阴间少填十数万新鬼,让这世间少数十万孤儿寡母。”

可明军闻风而降,大明官吏争相改换门庭,许平突然发现就是自己不来,恐怕也死不了几个人了。

“不过这京师总归还会有一战,就算是数百、数千,也还都是人命,”许平转念一想,心中有有些释然了:“明日若是能说服明帝,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此时在城外,襄城伯李国帧统帅号称十万大军的明军京营,遇到顺军从居庸关而来的前头部队,为首大将正是刚刚投降了李自成的唐通。李自成的主力在居庸关稍事休整的时候,唐通就带着五千兵马立刻出发,成为第一支逼近北京的顺军。

见到唐通军的黑旗后,大明京营立刻倒戈投降,李国帧连夜指挥全军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黑旗、黑军服,摇身一变为大顺官兵。唐通让因为长途行军而疲惫的部下扎营休息时,李国帧则统帅前大明京营——现大顺官兵在子夜时分发起了对大明京师的第一波进攻,目标正是他负责指挥京营掩护的彰义门。

城外传来隆隆炮声,顿时让北京陷入了一片恐慌,没想到顺军来得这么快的崇祯皇帝急忙命令王承恩出宫去城门视察督战。

王承恩抵达城头时,见到城上城下已经被无数的火把照得犹如白昼,从彰义门的城楼望下去,只见外面黑旗遍野,无数黑衣黑甲的士兵在旷野里滚动,好似大海的惊涛怒潮。宏伟的彰义门城楼在这连天接地的大军面前,就像是一块小小的礁石,随时都可能被吞没。

“狗日的李国帧!”

彰义门的守军一边奋力用大炮向进攻者射击,一面破口大骂。

让王承恩欣慰的是,守军的士气异乎寻常的高涨,昨天还和他们称兄道弟,拍着胸脯信誓旦旦要替他们挡灾避祸的友军的叛乱,不但没有让士气低迷的京师守军彻底垮掉,反倒激发了他们骨子里的悍勇。

一批又一批明军士兵悍不畏死的冲到城垛旁,不顾城下射来的飞蝗和弹雨,将身体大幅度地探出墙头,向那些企图填平或跨过壕沟进攻城楼的前友军泼下沸油、掷下滚石。

“丧尽天良的贼子们,想拿老子的人头当投名状么?”一个就在王承恩身前的明军士兵被铅弹射中,胸前的伤口咕咕地喷涌着鲜血,这个士兵的生命也随着一起流出。垂死的伤兵全然不顾伤势,仍奋力挣扎着想爬起身,想再往城下丢下至少一块石头:“老子就是死也要带着你们一起走!”

激烈的呐喊厮杀声在彰义门前响彻不休,城下汹涌的攻势好像永远没有止歇的时候,当黎明第一丝曙光照到彰义门的城楼时,这里的城垛已经被防守者的鲜血染得通红。

随着太阳出山,遭到意想不到顽强抵抗的顺军的攻势终于开始变缓,无数昨天还是大明京营的士兵横七竖八地倒在他们本该保护的壕沟前,如山的尸体几乎在其中填出一条路来。

望着似乎坚不可摧的彰义门,在远处督战的李国帧不禁汗流浃背,作为崇祯的亲信臣子,在面圣时常常可以坐着说话的大明贵族,李国帧急需一场大功劳来在顺王面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用功臣的形象来洗刷自己身上耻辱、取代叛徒的面目。

“不要停啊,继续进攻!”李国帧不明白怎么军心浮动、士无战心的京师守军会一夜之间变得这么顽强,竟然挡住了自己精心策划的奇袭。

可是昨夜还人人满怀为新朝建功立业的士兵们,在目睹了苦战后惨重的损失后,已经失去了斗志。李国帧手下的将领们本来也以为可以抢在李自成抵达前就攻占京师、俘虏崇祯皇帝,静候顺王抵达和随之而来的赏赐,最积极的一个游击昨夜甚至亲自带头登城被守军击毙。黎明看到彰义门前堆积如山的尸体后,这些将领也失去了继续猛攻的勇气,更重要的,他们对取胜的信心开始动摇了。

看到官兵们不停指挥第自行退下来后,李国帧无计可施,只好传令后退扎营,同时派人去请唐通的居庸关军前来助战。

许平昨夜睡得很好,城外的炮声对他和他的几个卫士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至于喧哗声更没有怎么影响到他。城破对大顺使者团来说是最不值得担忧的一件事,早上许平洗漱更衣,换上一袭整齐干净的黑衣,对着漂亮罕见的琉璃镜把毡帽端端正正地戴好,然后就随着一夜不曾合眼的礼部堂官直奔金銮宝殿。

进入紫禁城后,一路上许平看到的人个个神情恍惚,每个人都眼袋浮肿,显然没有哪个人睡好了。

首辅魏藻德带着大明群臣等在殿外,见到许平后无数官员和他一起向许平点头示意,在这些臣子的旁边,许平还见到了一个昨天来拜访自己的太监,接到了他向自己投过来的眼色。

“贵使,”魏藻德迎上前来,向许平介绍道:“一会儿皇上上朝,会先宣吾等觐见,然后就会传贵使入内了。”

魏藻德脸上也全是憔悴和疲惫,昨天夜里京师的百官都心神不安,但幸好城池还是守住了,不然他们就没有在大顺使者面前立功的机会了。和他们一样,那些打算保卫许平的太监和锦衣卫们对彰义门守军的抵抗也是心存感激,如果没有他们的顽强作战,大顺使者就不需要他们的效忠了。

从殿门走出来的人并不是平日那个小太监,出乎所有臣子的意料,他们见到的竟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

“皇上有旨,宣许平往兰台对奏。”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承恩的话顿时引得群臣哗然,礼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王大官,此举与礼不合!”

“是啊,与礼不合。”礼部的官员们像是被烙铁烫了般地跳起来,一窝蜂地涌到王承恩面前:“王大官,大顺使者不能去兰台啊。”

一群根本没有发言权的锦衣卫和太监也藏在百官后瞎嚷嚷:“皇上不能这么见许平,臣等定要在左右护卫!”

许平认识的那个太监嚷的声音最大,一边喊还一边往许平这边张望。

“皇上已经下旨了。”王承恩冷冷地说道,双目凝视着许平:“许平!随咱家来。”

“许将军你不能去,”魏藻德突然转身对许平说道,满脸紧张地看着他:“许平你不可如此无礼!”

“是啊,是啊。”

一群臣子们都跟着大叫大嚷起来,不过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王承恩而是许平:“许将军先回馆去吧,不可对天子无礼!”

那个昨夜拜访过许平的太监,领着一群手下和几个锦衣卫,拦在许平面前,声色俱厉地呵斥道:“许平休得无礼!还不速速退下?”

“许平!”透过面前黑压压的人头,还有沸腾的人声,许平听到王承恩的声音又一次传来:“许将军,万岁爷召见你。”

“臣遵旨。”许平朗声答道,迈步向前走去,挡在他身前一个身着锦衣卫千户服色的武官,急得好像已经快哭出来了,他不在呵斥许平无礼而是哀声说道:“许将军,不能去兰台啊。”

许平没有理他,或是其他任何人,从人群中推开一条路,走到王承恩面前:“这位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王承恩,”王承恩盯着许平看了一眼,垂下眼皮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许将军随咱家来吧。”

走过空荡荡的大殿,把沸腾的人声抛在脑后,许平和王承恩一前一后行走在御花园的小道上,两旁有宫女向许平的黑衣投过来敬畏的目光。

再往前一段,许平看到一批穿着太监衣服,却手持刀枪的人散在四周戒备。

“这些都是万岁爷让咱家组建的净军,”王承恩口气平和地说道,脚下仍在不紧不慢地走着:“不值许将军一提。”

走到一个小湖旁,王承恩让许平在假山边稍等,同时还客气地介绍道:“这是先帝做的喷泉,巧夺天工,许将军不妨观赏观赏,天下可没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福分哦。”

王承恩走向湖旁的一个凉亭,许平呆在原地,饶有兴致地看着王承恩介绍给他的东西,确实很新奇,许平从来没有见过人造喷泉。

过不多时,王承恩又走了回来,向许平招手示意。

许平最后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向着王承恩背后的凉亭走去。

“来者何人?”

在凉亭外,许平听到一声平和的问话,温和的男低音中透着种不容侵犯的凛然威严。

闻声,许平立刻拜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顺臣许平,叩见大明天子,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许平轻手轻脚地站起身。

王承恩无声地用手势示意许平入内,许平向掌印太监微微点头,踮着脚轻轻跨入凉亭。

面前的中年男子,同样穿着一身黑衣——这是大明天子的肃服,随意地看了许平一眼,男子淡淡地说道:“靠近了回话。”

第506章 协议 (1)第313章 牺牲 (1)第515章 军种 (2)第2章 序章 (2)第492章 前景第327章 投效 (2)第144章 应对 (1)第140章 交易 (1)第230章 补充 (1)第9章 冒名 (2)第402章 劝降 (2)第52章 将门 (2)第274章 招摇 (1)第276章 朝堂 (1)第441章 问答 (2)第68章 狼穴第390章 对垒第420章 同享第131章 接战第557章 乱麻 (2)第477章 隐情第96章 闯王 (2)第29章 求亲 (2)第54章 离别 (2)第89章 破军 (2)第149章 行军 (2)第447章 北返第10章 犄角 (1)第211章 后事 (2)第204章 反击 (1)第362章 威胁第277章 朝堂 (2)第232章 乱局 (1)第556章 乱麻 (1)第535章 换帅 (2)第223章 善后 (2)第328章 误判 (1)第303章 保守 (1)第239章 矛盾 (2)第356章 南下第80章 隐姓 (1)第372章 破关 (2)第436章 储备 (2)第77章 遇敌第174章 新政 (1)第36章 敲打 (1)第192章 抵抗 (2)第16章 转折 (1)第132章 争夺 (1)第326章 投效 (1)第267章 赌博 (1)第262章 密鼓 (2)第397章 拉锯第237章 潜流 (2)第503章 义释 (2)第146章 小将 (1)第252章 军法 (1)第464章 民智第78章 落败 (1)第360章 守夜第137章 退兵 (2)第38章 邀请 (1)第173章 基业 (2)第583章 开始 (2)第514章 军种 (1)第367章 弃军第207章 战后 (2)第574章 伟人 (1)第422章 杭州第74章 兵贼第417章 认亲第523章 见闻 (2)第313章 牺牲 (1)第8章 冒名 (1)第266章 决心 (2)第268章 赌博 (2)第429章 自保 (2)第279章 对决 (2)第514章 军种 (1)第399章 悬念第246章 争斗 (1)第387章 民心 (2)第19章 迟疑 (2)第431章 官司 (1)第360章 守夜第59章 腐蚀 (1)第248章 内讧 (1)第156章 颓势 (1)第150章 拖延 (1)第331章 重逢 (1)第240章 攻心 (1)第101章 鹰营 (1)第199章 僵持 (2)第307章 鞠躬尽瘁 (1)第114章 借兵 (2)第101章 鹰营 (1)第41章 疑云 (2)第160章 善后 (1)第217章 劫营 (2)第344章 前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