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大捷 (2)

“当然不是,任何处在他们那个形势下的指挥官,如果临阵脱逃,不管他叫什么我都会说这就是叛国,这就是谋杀。”监察官在请梁将军上公堂前,就反复提醒过他一定不能让对方的讼师把他的证词说成是因人定罪,所以梁将军矢口否认。

“如果吉星辉手下没有五千人,而他面对的敌军也不止七千之众,而且不是从两面夹击而是三面夹击,那他是不是就可以判断战局无望而下令撤退了?”

“但当时他就是手下有五千人,而敌人只有七千人,不比他多多少。”梁将军向陈讼师保证道:“任何一个稍有军事经验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这绝对不是不可挽回的局面,你无论找那个战术专家来作证,他们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就是说,当手下只有五千人的时候,面对超过自己四成的敌军从两翼迂回的时候,军事局面不是无望的?”

“不是。”

“这不是为吉星辉量身定做的罪名?”

“不是。”

“好,您是军事专家,我另外一个当事人王启年,当他带着三千人,被两倍于他的敌军围攻时,军事局面不是无望的。”

“不是。”

“这不是为王启年量身定做的罪名?”

“不是。”

陈讼师点点头,又拿出同一份文件的几份副本,递给提刑官之后又给了梁将军一份:“这是安庆之战的军方战后总结。这份总结报告上说,在许平的中军突破我军的中央时,王太子殿下指挥的明军还有超过五万五千仍在战斗,而且此时正在猛攻顺军的侧翼,在南面甚至分割包围了顺军一个营。而这个时候王太子撤退了,当然,这报告里用的是撤退而不是用临阵脱逃这个词,”陈讼师质问道:“梁将军认为王太子殿下也犯有叛国罪和谋杀罪么?”

“不是,”梁将军马上说道:“这是完全不同的军事局面,王太子殿下的撤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时军事局面已经绝望了,这个我可以以战术专家(!)的身份向这个大堂保证。”

“没错,您是战术专家啊。”陈讼师在陪审团前转过一圈后,又回过头问道:“还是这份总结报告,在王太子殿下撤退后,正在猛攻顺军侧翼的第二军军长,第三师和第四师的师长,第七团到第十二团的团长,此时他们还控制着超过三万人的兵力,侧翼并没有遭到顺军的迂回,他们手中的兵力比顺军还要多,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撤退,梁将军认为这些将官统统犯有叛国罪和谋杀罪么?”

“不没有。”梁将军的气势大不如刚才,他支支吾吾地说道:“当时他们面对的战局形势已经绝望了,部队正在崩溃。”

“因为王太子殿下的临阵脱逃?所以导致了军队崩溃。”陈讼师步步紧逼。

“王太子殿下是撤退了,但他的撤退没有导致军队崩溃。”

“在侧翼没有被迂回,手中军队比敌军全军还多,而且还处于进攻的时候,没有崩溃的军队就会——”陈讼师做出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手臂在空中突然挥动了一下:“突然崩溃了。”

“是的,战场上有很多变数,有些事情发生的很突然,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梁将军解释道:“所以才需要军校对军人进行长期的训练,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战术专家。”

“这是一种非常绝望的军事形势吧?”

“非常,非常地绝望。”梁将军加重语气说道,同时重重地点头来配合自己的气势。

“所以我的当事人,他们的部队比敌人还少,而且不是在进攻而是在被进攻,两翼还被迂回了,他们难道不能认为军队可能会一下子突然地崩溃吗?”陈讼师立刻反问道。

“以当时的局面看,部队不可能崩溃。”

“就算如此,但这完全可能是一个判断失误,而不是故意的叛国或者谋杀,不是吗?”陈松师说道:“刚才梁将军不是说过‘战场上有很多变数,有些事情发生的很突然,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的吗?”

“这”梁将军迟疑了一下,还是咬紧牙关说道:“这不是判断失误。”

“梁将军说王太子在兵力占优的时候撤退不是叛国和谋杀?”

“不是。”

“当时军事形势已经绝望了?”

“是的。”

“梁将军说安庆之战所有的将领选择撤退都不是叛国和谋杀?”

“不不是。”

“当时军事形势已经绝望了。”

“是的。”

“梁将军说王启年和吉星辉撤退时军事形势远远没有绝望,是叛国和谋杀?”

梁将军说话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他低声说道:“是的。”

陈讼师盯着梁将军看了一会儿,然后冷冷地问道:“梁将军还坚持认为,你指控王启年和吉星辉的证词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吗?”

大堂上所有的人都变得很紧张,陪审员们也都屏住呼吸看着梁将军等待着他的回答。

良久,梁将军低声答道:“不是。”

“不是什么?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证词吗?”陈松师大声问道。

“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梁将军最终还是没有改口。 шшш●тt kān●C〇

陈讼师望了一眼陪审团,从这些人脸上看到了自己盼望的表情,他回头朝着梁将军冷笑了一声,然后面向提刑官大声说道:“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就是结案陈述。

“有句话叫:官断十条路。这是前明乃至历朝历代的准则,百姓把性命交给青天大老爷,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的生死,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期盼对方会真的会公正严明,会仁爱、会有恻隐之心。”陈讼师对陪审团们说道:“我们忍受了几千年,终于不再容忍了,所以我们拥戴执政王,推翻了前明,击败了李顺。我们把辛苦的挣来的血汗钱买成国债,我们的子弟参军流血牺牲,为的就是再不过那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些流血牺牲,让诸君今天能够坐在这个位置,让提刑官不再能一人说了算,而做出这些牺牲的人,也在盼望着诸君能够尊重国法,尽力去让每一个案子都得到公正的判决。”

陈讼师说着一指被告席上的王启年和吉星辉:“他们是两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败类,懦夫,地府里的油锅就是为他们俩准备的,我发自内心地鄙视他们,盼望他们早日去阎罗的刑堂前报到,最好一天都不要多等。”

“但这不是给他们定叛国和谋杀罪的理由,因为如果我们允许官府因为憎恨一个人就给他罗织罪名、就为他量身定做证词的话,那我们实际就把生死大权拱手相让,就等于认可‘官断十条路’的合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要支持执政王,为什么要推翻前明,为什么要同李顺作战?战死的将士们为什么献身沙场,他们完全可以不死的,让李顺来统治不也是一样么?”陈讼师也有些激动起来,他对陪审团们说道:“我们的国法,要让一个人罪有应得,但绝不是死非其罪!我恳请诸君,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就把那么多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的权利再还给官府。那些阵亡在黄池的义勇将士们,他们的牺牲是宝贵和无价的,我想就是他们也不会同意——他们留下珍贵的遗产仅仅值这俩人渣两条命的价。”

看起来陪审团今天未必能做出决定,陈讼师离开提刑大堂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是他自从接案以来首次发言。随着这个案件的持续,媒体渐渐地已经不再对他那么充满敌意,民众对他的辩护也开始理解。

“如果这是关于王、吉二犯在山西犯下的反人类罪,我想不出为他们辩护的理由,如果这次他们无罪释放而那个案件重新立案的话,我也不会再为他们辩护,但我依旧会支持那个为他们辩护的讼师。”陈讼师对媒体的记者们说道:“不管一个讼师接案是为名为利,但我们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国法的公正,如果没有辩护者,国法就难言公正。我敬畏国法有如天宪,我虽然是一个讼师,但也是一个百姓,我全心全意地希望国法能够公正严明。”

“即使明知他们是罪犯吗?为罪犯辩护也是公正?”一个记者问道。

“是的,即使是为一个明知是杀人凶手的罪犯辩护也是在维持国法的公正。”陈讼师毫不犹豫地说道:“和前明还有历朝都不同,我们矢志要尽力地让每一个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审判,而这个是要靠监察官和我们讼师共同完成的,监察官会尽力把每一个人都说成罪犯,即使是无辜者,不要说没有,这世上总会有冤案,监察官把这些无辜者送进了大牢;而我们讼师则为罪犯辩护,也一定会让很多罪犯逃脱法网。监察官为了仕途努力给人定罪,我们讼师为了报酬努力替人脱罪,我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尽力不漏过每一个证据,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正是我们的较量——或者说共同努力,让国法变得更公正。”

说起之前对自己的攻击和污蔑,陈讼师倒是显得很坦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因,即使是国卿院也不可以为某个人订下量身定做的法律,因为百姓是可以因为情绪激动而做出冲动决定的,可以一时被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可能长达数年,就像当年我们还曾为黄池大捷而欢呼过,现在还会有人这么认为吗?就像当年很多人还认为许将军的长生军都是野兽一样的人,为此拒绝赦免他们,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这个必要吗?当初大家都憎恨他们,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他们是和我们一样不堪前明奴役而奋起反抗,要推翻****的同伴。如果当年我们的提刑司法体系就像今日这般发达,那我们根本不会做出那些让我们感到恶心后悔的事来。”

去年通过的一条讼师法曾经激起了很多争议,是关于讼师即使知道罪犯罪名成立也不许透露,而且如果讼师因此在法庭上作出不利被告的辩护时,提刑官必须宣布审判无效。趁着今天这个机会,陈讼师就替这条法律辩解:

“无论我们如何的努力,也可能让国法变得更公正而不是绝对公正,而无论在什么时候,穷苦人都会首当其冲,最不公正的待遇一定会首先落在最没钱没势的被告身上。因此我要大声为刚刚通过的讼师不得举证被告这条法规叫好,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官府更有权势,比官府更有钱财,如果允许讼师临阵倒戈,那么监察官就可能收买讼师来提高他的政绩,而且越是贫穷的被告越无法保证他讼师的忠诚”

好不容易从记者中脱身后,陈讼师被一个人拦住,他认出了这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连忙一鞠躬:“夏大人,在下拜见。”

“不敢当,我是慕名来听陈老板的辩护的。”夏完淳笑道,经过这一案,陈记讼师行也算是声名鹊起。

这时陈讼师注意到夏完淳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孩,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这位是夏大人的公子吧?”

“是我的养子,他可是崇拜陈老板得很啊。”

“我姓李。”那个孩子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陈讼师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要是国法不公正哪?”那个小孩刚才被养父举在肩头听陈讼师的演讲,刚刚被放下来,他大声问道:“要是不公正的国法,陈老板也敬畏如天宪吗?”

“那就是国卿院的事情了。”陈讼师笑着弯腰对小孩说道。

“我有一天也要做讼师。”那个孩子大声宣布道。

“呵呵,好,到时候你可以做我的伙计,我的讼师行正缺一个得力助手。”陈讼师笑起来,对孩子开玩笑道:“不过你得首先学会尊敬国法如天宪。”

“不,我会挑战国法!”

这声明让夏完淳和陈讼师同时放声大笑,后者一边笑一边摇头:“好,我盼着看到那一天。”

第454章 选战(中)第52章 将门 (2)第502章 义释 (1)第399章 悬念第349章 危机第544章 口实 (1)第121章 政务 (1)第540章 缺口 (1)第4章 自荐 (2)第12章 交兵 (1)第294章 纰漏 (2)第20章 军法 (1)第100章 募兵 (2)第206章 战后 (1)第422章 杭州第82章 脱身 (1)第510章 待机 (1)第376章 摊牌 (1)第577章 淮安 (1)第563章 党务 (2)第570章 辞职 (1)第153章 针对 (2)第371章 破关 (1)第205章 反击 (2)第558章 上院 (1)第16章 转折 (1)第151章 拖延 (2)第572章 返京 (1)第305章 进步 (1)第382章 疑案 (2)第169章 归德 (2)第371章 破关 (1)第328章 误判 (1)第463章 辽藩第388章 军阀第505章 道义 (2)第110章 许州 (2)第546章 军歌 (1)第301章 覆灭 (1)第577章 淮安 (1)第535章 换帅 (2)第203章 皮影 (2)第13章 交兵 (2)第126章 算盘 (2)第81章 隐姓 (2)第563章 党务 (2)第158章 受降 (1)第131章 接战第332章 重逢 (2)第47章 恋情 (2)第466章 宽容第368章 受降第125章 算盘 (1)第438章 包庇第292章 退却 (2)第442章 监督第277章 朝堂 (2)第115章 阅兵 (1)第156章 颓势 (1)第443章 武斗第562章 党务 (1)第223章 善后 (2)第273章 相对第183章 扰乱 (2)第540章 缺口 (1)第73章 山口第148章 行军 (1)第308章 鞠躬尽瘁 (2)第156章 颓势 (1)第254章 军法 (3)第512章 家书 (1)第557章 乱麻 (2)第392章 初捷第53章 离别 (1)第87章 决裂第24章 世子 (1)第500章 弃守 (2)第35章 失落 (2)第398章 王牌第139章 安泰 (2)第306章 进步 (2)第183章 扰乱 (2)第328章 误判 (1)第502章 义释 (1)第453章 选战(上)第46章 恋情 (1)第475章 逆流第103章 纷争 (1)第311章 责任 (1)第370章 退意 (2)第399章 悬念第150章 拖延 (1)第243章 危难 (2)第561章 组阁 (2)第24章 世子 (1)第343章 矛盾第404章 禁旅第50章 条例 (3)第516章 调任 (1)第187章 谅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