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突来的变局(五)

尤明远看了看尤元峰,有些话想问,又不好问。

尤元峰看了他一眼,淡声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尤明远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二叔,敏儿与李勋的婚事,起初我是非常不赞成的,族内绝大多数人也是反对他们的婚事,是您老人家一言而定,说李勋的未来值得投入,您老的智慧与眼光,没有几个人能比,所以我虽然内心不赞成,但还是依了二叔您的意思。”

尤元峰说道:“我们与李勋是什么关系?”

尤明远不假思索的说道:“李勋是我女婿,当然是自己人,他的生死成败已经与我们尤氏一族连为一体,现在正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我们决不能心生间隙,给他人可趁之机。”

“亏你做了这么多年的族长,真是糊涂透顶。”

“二叔此言何意?侄儿不懂。”

尤明远被尤元峰的呵斥,搞得一愣,有些没弄明白。

尤元峰冷笑道:“尤敏与李勋结合,并不代表我们尤家,就会全力去支持太子赵询,不管李勋与尤敏在不在一起,我们尤家的既定方针早已经确定,不会因为任何事,任何人而去改变。”

晋朝传承至今,已经超过五百年,到了现在,自晋朝建国之初便存在的功勋世家门阀,已经寥寥无几,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流传数百年,甚至比晋朝还要悠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家族绝不会去参与帝位之争,任何家族势力的崛起,往往靠的是人才,是家族执政底蕴,任何新的皇帝继位,他要想巩固皇权,稳定治理天下,都是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出产最多,往往就是那些传承悠久的世家门阀,所以,皇帝要用人,要用人才,根本就绕不开世家门阀,当然,皇帝也可以通过科举去发掘人才,但任何人才的崛起,几代人为官,往往又会产生新的世家门阀,晋朝传承数十代帝王,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整体而言,晋朝的国政与官僚体系,依旧还是掌握在那些世家门阀的手中。

那些选择把整个家族的命运,全部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其实就是相当于赌博与押宝,押对了,自然是能够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但若是押错了,也将会为整个家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像这样的家族,大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比如现今的杨氏一族,他们便是把家族的命运,全部赌在了赵智这一朝,豪赌的下场,只有两个结果,要不天堂,要不就是堕入地狱。

杨道嗣曾经想要改变,把家族拯救出来,他已经快要成功了,可惜,一场大火,毁掉了一切。

而尤氏一族传承数百年,历经多次沉浮,有过衰败,也有过辉煌,但从未有过灭族的忧患,就是因为尤氏一族有着一个原则,从来不参与帝位之争。

听了尤元峰的话,尤明远沉吟不语,他已经明白了,尤元峰的意思就是,李勋是李勋,赵询是赵询,就算尤敏与李勋结合,成了尤家的姑爷,双方有了极为亲密的关系,但尤氏一族对于太子赵询还是敬而远之,这个原则不会改变。

尤明远沉思了片刻,苦笑道:“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

尤元峰意味深长的说道:“有没有意义,现在是看不到的。”

有没有有些不明白:“二叔什么意思?”

尤元峰嘿嘿一笑:“明远,你可知道老夫此生最敬佩的人是谁?”

“当属已故右相杨道嗣。”

尤元峰冷笑道:“杨道嗣是个人物,没有他,晋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他做到了,平天下他也做到了,但中间的这个齐家,却是做的太差了,所以老夫服他,但不敬他。”

尤明远没想到尤元峰对杨道嗣竟是这样的评价,于是又说道:“既然不是杨道嗣,那一定是左相刘桀。”

尤元峰淡声道:“还是那句话,修身齐家平天下,齐家与平天下刘桀都是做到了,可惜修身这一条,刘桀做的太多,他太爱惜自己,把自己看的太重,以至于就算有着皇上的全力支持,还是眼睁睁看着杨氏一族一步步壮大,老夫敢断言,刘桀一旦故去,刘氏一族恐怕是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难道是李忠?”

“李忠战功威震天下,但说到底只是一介武夫,他终究影响不了天下大局的走向。”

尤元峰哈哈大笑。

“侄儿不知,还请二叔明言。”

尤明远脸上有了苦笑,杨道嗣、刘桀、李忠三人,可谓是赵智这一朝名声最盛的几个人,除了他们之外,尤明远着实猜不到还有谁能够令尤元峰敬佩。

尤元峰笑道:“不是别人,正是洪质。”

尤明远楞在了那里。

洪质这个名字时至今日,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颇为陌生。

广元十三年,洪质以七十一岁的高龄,以礼部尚书之职,进位政事堂相国,但时间并不太久,到了广元十五年,白巾军被平定过去不久,洪质便是上书赵智,以年老为由,主动要求致士,赵智没有做任何挽留,答应了洪质致士的要求,随后,回返家乡不到一年,洪质便是病故。

洪质此人,为官非常低调谨慎,名义上虽然和刘桀走的比较近,被看做是左相一党,赵智也是从中极力撮合,因此,两人的关系非常和睦,很多人都觉得洪质就是左相一党的核心成员。

尤明远当时身在朝廷中枢,又是尤氏一族的族长,对此知道的很清楚,洪质绝不是刘桀的人,两人不管是私交上,还是政治上,其实都是颇为的疏远,很多重大决策,刘桀与杨道嗣若是起了争执,洪质从来都是持中立态度。

而且因为洪质为官太过低调谨慎,就算做到相国位高权重,也依旧是小心翼翼,在朝堂上也极少发言,许多人都觉得洪质为官太软了,以至于洪质就算做了几年的相国,其在朝堂之上的存在感却是很低,导致他致士之后,不用多久,已经被绝大多数人完全淡忘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被尤元峰所说,是自己此生最为敬佩的人物,这种感觉,超过了杨道嗣、刘桀与李忠,乃至超过了当朝圣上赵智,这在尤明远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更是极难理解。

第一百七十二章 惊刺(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家(十四)第八十六章 践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兵北部第五百零五章 死守与内变(九)第三百零六章 根基(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拿钱赎命第六百五十二章 回京(五)第一百五十章 惊涛骇浪(八)第一百九十六章 离京(三)第二百二十章 明着诬告(二)第两百八十五章 养士第四百三十章 归途(二十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升官与贬职(十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成家(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惊刺(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交锋(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突来的变局(三)第七十七章 小有威名(八)第五百一十二章 惊险(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打狗(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兵权统一(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升官与贬职(八)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权统一(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遽变(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穷途末路(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空城第九十一章 勾心斗角第五百三十二章 尸横遍野(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婚(四)第九章 与帝同食(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穷途末路(二)第两百七十六章 爱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归途(十五)第七十四章 小有威名(五)第七百二十章 帝王之命(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漠蒙格局(上)第二百零五章 匪袭(五)第五十一章 不要脸咋了?(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太子(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节度(三)第两百八十四章 执着第六十三章 当了回小人(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挑选亲卫第三百七十九章 雪与血(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归途(二十)第六百九十八章 生与死的较量(十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锋(三)第九十四章 拼死断后(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尸横遍野(十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升官与贬职(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陇右,新的舞台(七)第二百零八章 匪袭(七)第两百七十四章 漠蒙变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穷途末路(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升官与贬职(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归途(十七)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战而逃第六十五章 新年第六百六十九章 突来的变局(六)第六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思(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升官与贬职(九)第四百二十一章 归途(十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暗卫第六百九十三章 生与死的较量(七)第四百六十九章 各方动作(一)第一百零七章 豪迈第四十六章 返回丰京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六)第四百六十一章 奇兵(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威震西域(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冲突(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夜袭第五百四十一章 尸横遍野(十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执着与人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成家(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盛极而衰第八百十四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十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尸横遍野(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一年(八)第四百五十九章 奇兵(三)第两百九十六章 西域烽火(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京(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莫测第七百章 生与死的较量(十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消息(下)第两百六十七章 铁腕镇压(十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来的变局(十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突来的变局(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各怀叵测第一百九十八章 离京(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家(十一)第四十一章 转折(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节度(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狂风第六十七章 强硬的李勋(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家(十一)第两百六十九章 铁腕镇压(十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权统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