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陈教授的决断

第291章 陈教授的决断

“那我建议你买债券吧!联邦跟咱们本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那么容易倒台。”

“行,那我就买债券了。”

方志刚干脆道。

张昊点点头,随口询问道:“对了,老方你们家粮食够不够吃?”

“张董您放心,咱们公司待遇很好,逢年过节都有福利,再加上李阿姨时不时送我一些干菜和咸菜啥的,家里囤了好几百斤粮食,暂时饿不着。”

方志刚不由得庆幸道。

在当下这种紧要关头,他居然还能有这么好的工作,运气实在是没得说了,这待遇比一般官方雇员还要好。

拿个科长跟他换,他都不想换。

“有机会还是尽量多囤一些吧!接下来的日子,恐怕没那么好过了。”

张昊细心叮嘱了一句。

方志刚连忙追问道:“张董,中东那边是不是要打大仗了?”

“嗯,战争只是其中一方面因素,即便没有战争,以后的生活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全联邦几十亿人口,绝对不是那么好养活的。”张昊解释道。

生态崩溃所带来的后果,是一般民众无法想象的,除非突破关键技术,否则以当前的生产力,只能使劲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吃饱饭都是奢望。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方志刚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听我家婆娘说,这个月的粮票比上个月又少了,虽然只少了区区几十克,但这一个月比一个月少,就跟钝刀子割肉似的,太难受了。”

“现在每个月的粮票能吃饱吗?”

张昊趁机询问道。

“很难,不过如果愿意去黑市上多换一点粗粮回来,倒是勉强不用饿肚子,但就是没啥营养,骗骗肚子而已。

我们家隔壁邻居有一个长得非常胖的女儿,差不多有两百多斤,以前他们家天天为减肥发愁,现在啥都没做,好家伙直接掉到了一百二十多斤。”

方志刚回答道。

张昊笑了笑,紧跟着问道:“粗粮?市面上都有哪些粗粮?”

“主要是豆粕和红薯渣。”

“红薯渣是什么东西?”

张昊不禁有些好奇。

豆粕还能理解,毕竟养殖业垮了,官方手里还有不少囤货;可这个红薯渣是什么鬼?红薯不是直接吃的吗?

方志刚赶紧解释道:“张董,红薯容易腐烂,极其不耐储存,有相当一部分都会被制作成红薯粉。

红薯渣就是制作红薯粉的副产品,没啥营养,以前都是喂猪的,不过价格很实惠,通常一斤大米可以换六七斤红薯渣,拿来煮粥还是挺不错的。”

张昊顿时恍然大悟,这玩意儿跟稻糠和麦麸是一个性质的,能填饱肚子,比桔梗和木屑强些,但也仅限于此。

“老方,我觉得你可以多囤一些这个红薯渣,万一哪天遇到饥荒,可以应应急,即便自己不吃,也能赚个差价。”

“张董,您是说红薯渣以后会涨价?”方志刚眼睛一亮。

车上其他人也都纷纷侧目。

张昊点点头:“那是肯定的,伱们是没遇到过真正的大饥荒,真到了那一天,三斤换一斤,都有人抢着要。”

这是他梦境里亲身经历过的日常。

方志刚诧异地看了一眼张昊,大老板这话怎么听起来有些别扭?搞得对方好像经历过大饥荒似的?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自从内战结束后,本土已经半个世纪没发生过饥荒了。

“咳……”张昊见几人面带疑惑,随口编了一个理由:“我在非洲待过一阵子,看到过不少类似情况。”

方志刚知道大老板在创业之前,走遍了全世界,倒也没产生怀疑。

“张董,那我回去就去黑市上扫货,就怕现在连红薯渣都被抢光了。”

“这个不急,等过了这阵子,再慢慢囤积也不迟。”张昊摆摆手。

……

一个多小时后,张昊一行人终于赶在放学之前,抵达了南滩小学门口。

虽然外有战争,内有抢购潮,但学校里却是一切如旧,没有受到影响。

看到自家车子,大布丁兄弟俩立马冲了过去:“爸爸、爸爸……”

张昊听到叫声,赶紧打开了车门。

小布丁上车后,没看到爷爷,连忙询问道:“爸爸,爷爷呢?”

张昊随手帮儿子们卸下书包:

“爷爷今晚要加班,要晚一点才能回来。”

“哦,爸爸,我想给爷爷打电话。”

小布丁伸出了右手。

张昊捏了捏小儿子的脸蛋,摇摇头解释道:“手机没信号,打不了。”

“那好吧!爸爸,我们学校下个星期要举办足球赛,我和大哥都报名了。”

中东地区虽然在打仗,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世界杯的进程,小组赛已经来到了尾声,本土球队如愿晋级成功。

只不过,关注度明显降低了很多。

“是吗,真棒!等下到家后,爸爸陪你们好好练练球技,咱们争取在比赛中多进几个球,好不好?”

两个小家伙最近体重有些超标,张昊想趁机带着兄弟俩多锻炼一下。

小布丁兴奋地点点头:“好,爸爸你当守门员,我要进一百个球。”

“我要踢进一百个。”

大布丁跟着起哄道。

“好,你们俩一人踢一百个。”

张昊挨个摸了摸儿子们的脑瓜子。

一到家,双胞胎便迫不及待地换球服去了,张昊进厨房说了老爸加班的事,李大娟下意识地唠叨了两句。

十几分钟后,张昊带着儿子们来到了院子里的足球场上,足球场是前几天才建好的,一块空场地加一个足球门。

没有草坪,地上也没有划线。

杨华卿则是站在球场边,替父子三人加油助威。

踢球踢到一半,张嘉怡找过来了。

张昊让儿子们休息十分钟,他自己则是带着二姐走到一边。

“二姐,你找我什么事?”

“是饲料厂的事,中东那边形势不明,很多原料商都断了联系,饲料厂估计是开不下去了,你是怎么打算的?”

张嘉怡开门见山道。

即便没有这次战争,饲料厂也撑不了多久的,一方面是货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多了不少竞争者,而且大部分都具有官方背景,根本竞争不过。

“目前,饲料厂总共还有多少货?”

“大概两千三百万吨的样子。”

原本的计划产量是六千万吨以上,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话说回来,再这么继续生产下去,厂区都快堆不下了,必须要建分厂。

张昊点点头:“不算少了,省着点用,足够用几十年了。”

“还几十年?用不了几年就全烂了。”张嘉怡摇了摇头。

“放心,后面气候会越来越冷,不怕腐烂,实在不行,你让人挖几个大坑,全埋进地下,腐殖土一样能养蚯蚓。”

张昊不以为意道。

如此一来更好,万一遇到大饥荒,也省得官方疾病乱投医。

这些死鱼烂虾,能不入口是最好的,免得吃出各种麻烦。

张嘉怡翻了个白眼,顿时没好气道:“这可是两千多万吨,不是两千吨,你知道两千万吨是什么概念吗?咱们上哪去挖那么大的坑?”

“不行就算了,那就继续露天堆放吧!不过一定要注意消防安全,别给我烧没了,我会心疼死的。”

张昊趁机提醒道。

“知道了。”张嘉怡点点头,“你放心,厂子隔壁就是南滩港,有专门的消防局,即便有火灾,也会立即扑灭的。”

“不要掉以轻心。”张昊顿了顿,随即吩咐道:“既然厂子停产了,那就把多余的员工全部转进安保部,给我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巡逻,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

“有必要吗?那可是上千人?”

张嘉怡吓了一跳。

“我觉得很有必要,我给你算笔账,这两千三百万吨饲料起码价值两千亿,那点人工工资才多少钱?一年下来顶多一个亿,连零头都算不上……”

“两千亿?你还真敢想?”

“我哪里算错了?”

张嘉怡苦笑一声:“官方早就把饲料价格限定死了,咱们能有个两三倍利润就算不错了。”

“哪些私营养殖场呢?他们应该愿意出高价吧?”张昊皱了皱眉头。

张嘉怡再次摇摇头:“别想了,从年初开始,官方突然收紧了政策,直接拿走了饲料厂的对外销售权,以后的饲料都只能卖给官方。”

“我怎么不知道?”

“我记得特地写了一份报道给你,你没看吗?”

“咳,可能是忘了。”

张昊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出于对自家人的信任,他平时签字的时候,通常只是随便瞄上一眼,凡是官方的政策性文件,都是直接略过。

“行了,你看没看不重要,这件事咱们想反对也反对不了。”张嘉怡叹了一口气,随即话锋一转:“关于饲料厂的处置方案,我这边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张昊顺势问道。

“我想把它并入蚯蚓养殖公司,眼下政策随时有变,我怕哪天咱们连自用,都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饲料厂和蚯蚓养殖厂,虽然同属于昊天集团,但到底是独立的子公司。

“我同意,你看着办吧!”

张昊没有反对的理由。

张嘉怡松了一口气:“你同意就好,我会尽快办理相关手续,你这次还有其它要说的吗?”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要辞退任何员工,毕竟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咱们家不能干这种缺德事。”

“你自己想好了,按照你这种做法,合并后的蚯蚓养殖公司,大概率要出现亏损情况。”张嘉怡提醒道。

张昊扭头看了一眼老婆孩子,毫不在意道:“亏就亏吧,就当是给我家小棉袄积德了,况且说不定过几年,昊天集团能不能保住都是未知数。”

“你听谁说的?”张嘉怡大惊失色。

“我没听谁说。”张昊摆摆手,“这些都是我自己猜的,内战已经爆发了,一旦全面转入战时经济,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有可能。”

“吓我一大跳,你也别自己吓自己,历史已经证明了,公有制有利有弊,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最好是公私互补。”

张嘉怡连忙安抚道。

“希望如此吧!”

张昊并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里。

大势之下,甭管是不是合情合理,生存才是第一选择。

……

同一时间,远在欧罗巴的陈教授,不仅没有离开的想法,反而推迟了自己的回程计划,准备再待一段时间。

虽然战争爆发了,但欧罗巴这边整体上还算平静,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抢购潮和逃离潮。

这主要得益于三大原因:

首先,欧罗巴距离中东有点远,战争暂时波及不到这边;

其次,前线军情已经传回来了,作为胜利一方,大大抵消了恐慌情绪;

最后,欧罗巴的气候太冷了,绝大部分人家都迫不得已搬进了地下室,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安全感。

即便本土发生战争,也不怕挨炸。

这一天,陈教授坐了整整两天火车,前往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家中,这位大佬曾经拒绝过他的邀请。

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没想到对方居然改变了主意。

出了火车站,助手朱韬提议道:

“陈教授,咱们要不要找家宾馆,先休息一天?”

两天两夜的火车,虽然是卧铺,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特别是陈教授,一大把年纪了,更需要缓一缓。

陈教授摆摆手,疲惫的脸上难掩兴奋之情:“不用了,事不宜迟,咱们还是赶紧去牛津大学吧!安德烈教授好不容易改变了主意,咱们不能错失良机。”

安德烈·海姆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研究石墨烯20多年,是联邦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十分钟后,两人坐上了出租车。

相比于雾都这种超级大都市,牛津充其量只是一座小城,人口不足十万,大街上冷冷清清,根本看不到几个行人。

半路上,陈教授为了打听这边的形势,主动跟司机聊起了天。

司机名叫米奇,曾经是牛津大学的一位后勤工作人员,如今失业在家,靠开出租车赚一点微薄收入。

ps:求推荐票和月票!

(本章完)

第212章 崂山商会第465章 家族转型第183章 试管肉第272章 猫屎咖啡第119章 年夜饭第268章 马拉开波湖第263章 “我们不想饿死!”第415章 三井家族的野望第62章 预售第224章 偷袭第403章 坞堡遍地的印度半岛第138章 新邻居第95章 基本盘第282章 转让股份第55章 藏粮于民第148章 团圆(元旦快乐)第330章 举世瞩目第191章 初到肥城第312章 双胞胎摆摊第186章 高帽子第145章 崂山现状第1章 天启第277章 拍卖会(2)第434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51章 父子交心第315章 满月酒第15章 末日罐头第206章 天价彩礼第214章 如沐春风第175章 撮合第206章 天价彩礼第303章 恍如隔世第39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第342章 宴会进行时第177章 冷清的庄园第294章 年轻人的时代第269章 澳洲开发序幕第280章 房改第37章 安保第415章 三井家族的野望第45章 人心惶惶第81章 公寓第419章 羡慕得眼睛都红了第219章 接连碰壁第365章 婚介所和工会第253章 能源部第200章 张崇信的七十大寿第299章 分香菇第278章 大海里捞针第357章 改革试点第111章 年年有鱼第210章 开学季第68章 发言人第115章 众生百态第1章 天启第137章 “小舅子”第385章 海藻种植工厂第123章 居大不易第467章 艰难的抉择(大结局)第189章 回宜城第307章 借钱第334章 献礼:珠惠地铁第251章 一将难求第308章 全民发钱第180章 定亲第282章 转让股份第313章 开业大吉第143章 解禁令第158章 “丑”媳妇见公婆第150章 供暖公司第152章 理发店的新业务第454章 无官一身轻第386章 马尾冰藻第403章 坞堡遍地的印度半岛第62章 预售第87章 供销社第253章 能源部第215章 “计划经济”第455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章 初到惠城第313章 开业大吉第188章 对赌协议第391章 豪门生活第263章 “我们不想饿死!”第44章 紧急采购第15章 末日罐头第30章 超级大单第375章 石油勘探权第392章 欧罗巴人的后花园第13章 初到惠城第307章 借钱第126章 李大娟的日常第202章 忧与喜第368章 古巴和朗姆酒第404章 拉肚子第280章 房改第362章 端午节日常第444章 国民女儿第184章 高考来了第128章 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