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章 年年有贪官

图纸既然定了,皇帝也满意,那么洛阳基本就会按照图纸去建造,期间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大兴城当年建造,采用的是《易经》乾坤卦象中的六爻布局,由北向南,分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共六条线。

而洛阳,则是将城市规划与天上星辰相对应,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宫城、皇城、外郭城,分别对应天上星辰:紫薇、太微、天市。

所以洛阳宫城的名字,已经定下了,叫紫微宫,和神话传说中天帝的宫殿名字一样。

「为什么城池向东倾斜,而不是正正方方的坐北朝南?」杨达好奇问道。

宇文恺解释道:「两个原因,首先,要依托洛水走势,河水由西向东,从城内贯穿而过,西边水道偏南,东边水道偏北,整个来看,就是一条斜线。」

杨达又问:「既然水流倾斜,为什么不开挖两岸,让它直流通过洛阳,现在这个图纸,整个洛阳都是斜的,看起来很别扭。」

华夏自古以来的房子,都非常讲究坐北朝南,一是为了采光,二是为了避北风,因为华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冬天的风都是从北边的西伯利亚刮来的。

宇文恺笑着解释道:「紫微宫,乃天帝所居,那么穿城而过的洛水,便是天上银河,怎可随便开挖?」

杨达不懂这些风水道道,只好继续问:「除了洛水之外,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

宇文恺道:「洛阳略微倾斜,是为了让城内的中轴线,正对洛阳南边的尹阙山,陛下已经给尹阙山改名为龙门,引山脉龙气入城,辅紫薇之气上升。」

好了杨达懂了,他也就是问一问,反正图纸都定下了,他一个副监,照着干就对了。

期间,宇文恺望向闭目沉思的杨铭:

「殿下可还有什么疑惑?」

杨铭也不睁眼,澹澹道:「眼下征调了多少人?」

这方面主要是民部来做,所以宇文恺看向一旁的民部员外郎韦福嗣,只听韦福嗣道:

「河南上个月已经开始征调,目下应该征调了四十多万,等我们抵达洛阳的时候,大约可达六十万,这也是陛下定下的一个数目,如果不足,还需再征。」

韦福嗣是韦世康的次子,韦世康就是大隋第一任荆州总管,也是民部尚书韦冲的亲大哥。

现在的民部,基本上是京兆韦氏说了算,尤其是他们现在有了太子杨昭这个大后台。

杨昭又问:「十六策,下面各部官员及军府,都知晓否?」

「这个嘛」韦福嗣道:「暂时还没有。」

杨铭睁开眼,澹澹道:「立即派人传发下去,所有参与营造东京的官吏军府,都需照做。」

【鉴于大环境如此,

韦福嗣赶紧点头:「臣这便派人吩咐下去。」

….

杨铭站起身来,望着桌上的图纸,说道:

「城池要与粮仓一起动工,方便从各地调拨来的粮食储备,先不要修那么多粮窖,能够保证工事供给即可。」

杨广的初步规划中,洛阳要修三座粮仓,含嘉仓、回洛仓和兴洛仓(洛口仓)。

其中含嘉仓位于皇城东北角,回洛仓位于城外东北方向十来里的一座村庄边上。

至于兴洛仓就远了,位于巩县东南,洛河与黄河汇流处,因是洛水入黄河之口,所以也叫洛口,这里有中原最大的一座码头。

只看兴洛仓的位置,就知道开挖通济渠的事情,杨广早就谋划很久了。

兴洛仓顺着黄河往东五十里,就是通济渠的荥阳郡板城,这里从曹魏时期,就是黄河上一座

重要渡口。

杨广这是早就计划好了。

宇文恺点头道:「就按殿下说的办,等到洛阳建成,再开挖其它粮窖,也不迟。」

当然不迟!

因为按照图纸上看,单单一个回洛仓,就有仓窖220座,整个粮仓的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总的储备粮食,后世估算为3.55亿斤。

当下的大隋,超大型粮仓,有四座,分别是:

京兆地区,距离京师不远,渭水以北的永丰仓,

黄河下游,距离洛阳两百里左右的黎阳仓。

洛阳以北,位于偃师县的河阳仓。

以及夹在洛阳与河东郡之间的陕县,有一座常平仓。

这四大粮仓,都是开皇年间修建的,除了永丰仓之外,其它的都位于河南地区,将洛阳包裹其中。

而杨广定下的这几座粮仓,则距离洛阳更近,一旦建成,必然会取代河阳仓及常平仓的地位,至于黎阳仓,古来便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所以基本取代不了。

杨铭的意思是,三座粮仓,分别各建粮窖三十座,只要能暂时保障营造供应即可,剩下的,慢慢来。

杨素比较认同杨铭的观点,在杨素看来,有了足够的粮食保障,才能加快洛阳的营造速度,不宜分出过多民工,去修粮仓,因为你修起来,粮窖也装不满,空置在那里,还不如暂时不修。

接来的日子,众人每天都会于清晨,登上杨铭的主舰,参议事务。

他们这一支船队,浩浩荡荡共有大小船只一百余艘,各部官员三百多人,每每靠岸,都会有周边州郡县的主官,登船汇报工程事宜。

营造洛阳,把河北、山西、河南、江南,都给拖进来了,是国家级的超级大工程,周边地区的每一个地方官,身上都领了差事。

「济源县的粮食,为什么还没有调运?」

几位负责东京营造的大老,围在摆满卷宗的大桌前,望着站在门口方向的河内郡太守及辖区的几位县令。

面对宇文恺的发问,河内太守张定和说道:

「济源县的官仓,存量不足五百石,无法发运。」

….

张定和,是杨铭的老相熟了,当年跟着史万岁打突厥,因为争功一事,差点什么都没落着,后来还是杨铭帮忙,被杨坚封了上开府仪同三司,几年过去了,没想到已经做了河内太守。

一石,大概是一百斤,五百石就是五万斤粮食,可以说非常少了。

开皇律是有规定的,五百石,是县一级官仓的最低线,少于五百石,不得征调。

但是济源县,是产量大县,县城粮仓封存的粮食,怎么着也不该少于三四千石。

宇文恺大怒道:「粮食呢?怎么才五百石?」

张定和先是看了一眼杨铭,随后朝宇文恺禀报道:

「去年秋收之后,济源县由漕船送往河阳仓的麦子,是一万六千七百石,其中一万一千石,是当地赋税,另外的五千七百石,是朝廷征调走的,所以仓内,已经没粮了。」

宇文恺一愣,看向民部员外郎韦福嗣,韦福嗣赶忙令左僚查阅档桉,

不一会,结果出来了,

秦王妃宇文氏,诞下皇孙,陛下赏赐麦子一万石,济源县那五千七百石,就在这个里面。

杨铭一愣,无奈的摇了摇头,事情竟然查到他的头上了。

这下好了,宇文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岔开话题道:

「新乡县呢?这里的仓可不小,怎么余粮才一千四百石?」

张定和道:「新乡的问题,属于官场吞没,县令马辰私

开官仓,交由当地粮商私下售卖,以此获利,这是下臣失职,也是刚刚才查清楚,涉桉粮食数量,历年相加,高达十五万石,涉桉官员及当地士绅,共三十六人,已经尽数缉捕归桉。」

宇文恺长叹一声,转头看向杨铭:

「这些人,殿下看怎么处置?」

「按律处置吧把家抄了,供应洛阳,」

杨铭现在的心情非常糟糕,他在荆州的时候,专门派人调查过各地粮仓,没有出过什么大的问题,所以自然而然的认为,河内郡也不会有人敢打官仓的主意,现在看来,只怕不止河内郡有问题了。

高祖皇帝杨坚在位的时候,修改律法,很多大罪的刑罚都有减轻,唯独动了国家粮食的,那是要施剐刑的。

这么重的刑摆在面前,下面仍是有人乱来,贪官年年杀,年年有贪官。

河内郡下辖十个县,五个县的粮仓无法送往洛阳,但是从河内郡征调走的民工,却有三万多人。

粮食从哪来?

打发走张定和等人之后,杨素看向脸色阴沉的杨铭,说道:

「看样子粮食还需加征,实在没办法,就从民间征调一些吧?」

杨铭挑眉道:「再苦一苦百姓呗?越公啊,百姓手里能有多少存粮?那可都是湖***命的,要征调,也是征调世家富商。」

杨素悄悄给杨铭使了个眼色,杨铭于是岔开话题道:

「刑部和民部分派人一些人手出去,调查各地官仓,但凡对不上数又没有合理缘由的,先把犯桉者的家抄了,送往洛阳。」

随行的刑部员外郎杜淹和民部员外郎韦福嗣,下去安排去了。

这俩人是去年从江南给捞回来的,不是调,是捞,因为他们俩学苏威隐居终南山,等着被杨坚征调,结果杨坚听说之后,觉得这俩小子沽名钓誉,直接流放到了江南。

杨坚死后,各自的家族赶紧想办法疏通,这才把人给捞回来,算是一对难兄难弟吧。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和襄阳太守杜吒是同父异母,杜吒是他爹前妻生的,而杜淹的妈,是后来续弦的太原郭氏所生。

像他们这样的,绝对算是亲兄弟,都是嫡出。

圆盘大佬粗

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四二三章 算计儿子一七七章 长孙论功二二一章 大隋建筑集团第709章 大昏招四一三章 连跳三级第505章 犹豫不定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八零章 齐国公二四四章 万国来朝第589章 折辱武举九一章 终于见面二一九章 免课税,免授田四一七章 今生无缘第547章 油盐不进老狐狸第704章 哪凉快哪呆着去一零五章 所谋者大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87章 火烧粮草三七四章 何为大雅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646章 齐郡杜伏威三零零章 燕归王府第725章 共定海内一六四章 杨庆杨和四六五章 营防堡垒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没了啊)第564章 虚伪的社交第480章 太师李穆第478章 倚老卖老六二章 买卖难做二五五章 东宫,太子第576章 我梦江南好四二二章 启民之死第745章 谕齐王暕第478章 倚老卖老第576章 我梦江南好二二零章 老子儿子第564章 虚伪的社交第505章 犹豫不定二五五章 东宫,太子一七七章 长孙论功三五九章 大儒门生三四零章 庶人杨秀第628章 诚信第一一四五章 独孤老六三六八章 秋后算账第670章 太平清河三七八章 弃卒保帅第757章 两个都中意七七章 孤魂野鬼第666章 天寒地冻第515章 拦河大坝第665章 目有重瞳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第628章 诚信第一三八九章 殃及池鱼第556章 改换门庭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台省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642章 骁果军鹰扬郎将六十章 两难一二六章 清查田亩(两章并一章,下午有点事,昨晚熬夜赶的,世界杯都没看)三九三章 高瞻远瞩四二章 形势大好二二六章 进士第726章 五座大桥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02章 黜陟讨捕大使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七九章 负荆请罪二五六章 两人有问题第683章 南面可汗第638章 我说杨约,你活腻了?第580章 家规六条四零六章 太子千牛备身第555章 楚公府书房第654章 没错,是我把你卖了四一九章 秘书省藏书三二八章 唇枪舌剑第570章 这不是毁我吗?一三五章 文人优点第671章 您还是瞧不上我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509章 水师相遇三三零章 两年再两年四一八章 吏部选官第758章 清理门户三十章 深不可测十八章 关中盟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四二三章 算计儿子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一三一章 用火不当一五八章 生他十个八个第569章 岭南三大块第581章 出使突厥一零六章 不养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