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章 利在千秋

正所谓下雪不冷消雪冷,真正难捱的日子到了。

整个洛阳周边,冷风萧瑟,寒冷刺骨。

这要是放在后世,这样的天气是没办法劳作的,但是在大隋不行。

御寒的冬衣,取暖用的柴禾,大量短缺,而且是那种根本补给不上的短缺。

地面更是坚硬无比,一锄子下去,锄子崩裂,地上却只能刨出一到浅痕,就这么坚持了三天后,出现了洛阳营造以来,最大规模的减员。

尸体一车一车的从工地上被拉出来,冻得僵硬,他们不会被送回老家掩埋,而是在距离洛阳三十里外的一处地方,挖个深坑,集中埋了。

面对每天都在新增的减员数字,加上杨铭这边给的压力,宇文恺迫不得已之下,选择暂时停工。

这样的天气,别说是民夫了,就连那些督工的官员也顶不住,叫苦连天。

今天晌午,上百官员坐在大监府的大厅,商讨接下来的施工步骤,人人身上都披着斗篷,厅内炉火摆了二十多个。

“熬至初春,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介时我们需加快进度,朝廷那边一直都在催,”杨达小口抿着热汤,双手端着汤碗不肯放下。

民部侍郎柳肃,也从豫章郡赶回来了,他原本是负责荆、扬两州的宫殿大料供应,如今的大料已经全部运抵洛阳,

只听他说道:“总算是不负陛下所托,宫城基本上算是完工了,接下来的郭城虽然最耗时间,但在九月之前,肯定是能够完成的,朝廷那边打招呼了,新京皇城以东,共二十九里坊,全部划归官员住宅,至于怎么分配,最后还得是殿下来定,我这里,倒是有个民部初议的方案,请殿下过目。”

整个工地停工,民夫歇着了,但是他们这些人歇不了,很多事情都要是议的。

洛阳做为将来的东京,肯定会有很多官员常驻于此,关中各大豪阀也会来此划分领地,开辟宅院。

宇文恺最初的规划,洛水以北,西为皇城,东为官宅,也就是说,未来的洛阳,以洛水为南北分界线,北边过了河,跟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

这与大兴非常相似,大兴城是过了九三线,就跟老百姓没关系了。

杨铭接过徐景递来的民部方案,在桌子上展开,仔细浏览着。

虽然柳肃嘴上说,最后得杨铭来定,实际上也就是走个过场,人家既然定好了,杨铭这边就不好太作更改,不然就是掀民部的台。

官宅也是分等级的,眼下的官宅区域还没有建,所以他们必须早点商量出一个方案,好让宇文恺参照图纸,划分各家的宅基地。

第一梯队,肯定是亲王公主,大致会分布在最靠近皇城的五个里坊当中,政道、光道、化清、德立、福承。

其中杨铭爵位最高,杨丽华资格最高,所以他们俩的宅邸,面积最大,其中杨铭的秦王府,占地480亩,在光道坊,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的区域,剩下的三分之一,有三个侯爵。

一个叫元寿,现任太府寺卿,隆城县侯。

一个叫韦德政,袭了他爹韦师的井陉县侯,现任门下省给事郎,妹妹嫁给了杨勇的长子杨俨。

最后一个是郭荣,蒲城县侯,现任左候卫将军。

这三人,会成为杨铭的邻居,杨铭本来是可以改一改,给自己换个邻居,但是他觉得,民部这套方案,多半是上呈父皇默认的,所以没有改的必要。

第二梯队当中,宅邸面积最大的,无疑是杨素,现在应该叫楚国公府了,另外还有许国公宇文述,宋国公贺若弼,梁国公萧琮等等。

整个方案,杨铭只有一处变动,将齐王杨暕的府邸,从化清坊挪到了德立坊。

这小子无德,是得立点德了,想来父皇知道以后,也不会说什么。

郭城内的工程,进度一定会很快,毕竟里坊这种设计,就是出自宇文恺之手,有了大兴城的经验,可谓是轻车熟路。

关键是民夫足够的多。

粮食问题,基本上已经不是问题,大隋对于粮仓的管控,是空前的,虽然也冒出一些贪墨小吏,但影响不大。

也就是说,杨铭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好过,几乎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事情了。

所以他的注意力,已经开始挪到了大运河上面。

等到众人散去之后,杨铭单独留下了宇文恺。

最早的时候,开挖运河的事情,就是宇文恺在朝会上提出来的,而将来负责开挖运河,也必然是宇文恺,杨暕不过是名义上的工头。

“陛下的意思,除了黄、淮一线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念头,”杨铭笑问道。

这个时候,宇文恺没必要在藏掖了,毕竟朝廷那边已经给他传来消息,让他随时做好准备,监工洛阳的同时,负责督建运河事宜。

宇文恺道:“开皇七年,至尊下令在春秋时邗沟的基础上,将入淮口从末口改到了山阳,但是当时我大隋已经整军备战,集全国之力讨伐南陈,所以这条河道并没有来得及完善,现如今非常狭窄,淤泥积聚,小船尚且难行,当初臣与陛下巡视洛阳的时候,陛下就希望能够重新开挖山阳渎,渠宽扩为四十步,两岸栽种柳树,以固河堤。”

杨铭又问:“黄淮一线的运河,加上山阳渎,共一千五百里,宇文尚书认为,此项工程需要征调多少民夫?”

实际上,宇文恺是非常乐意与杨铭共事的,虽然他已经知道,运河的负责人会是齐王杨暕。

如果他能更改,他宁愿是杨铭来总督运河,不单单是因为对方实心用事,更是因为杨铭从来没有插手过他对工程的任何部署安排。

大雪封天,这就不要说了,人家紧急叫停,也是出于大局考虑。

只听宇文恺非常耐心道:“黄淮一线,由荥阳出至盱眙,需要征调民夫六十万,山阳渎需要二十万,加上沿途行宫,打造陛下南巡所乘的水殿龙舟,总的需要征调一百多万。”

杨铭抱肩笑道:“从哪征调?”

宇文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应该是从河北与河南征调。”

“河北战乱刚平,河南正全力营造洛阳,怎么征调?”杨铭笑道。

宇文恺道:“只能是强征了,我知道殿下体恤百姓,然这条运河,关乎我大隋国祚,南方现今已是富饶之地,粮食富足,百业繁荣,惟民心不稳,这条河勾连南北,促使南北百姓交流融合,贸易互通,将来我大隋南北归心,我华夏汉室三百年的分裂之局,将由此朝彻底结束。”

说着,宇文述不由得感叹道:“陛下眼光之远大,雄心之壮阔,臣叹为观止。”

杨铭点了点头。

古代华夏,南方真正发展,其实是从晋室南移开始的,也就是衣冠南渡,在此之前,那边基本上是蛮荒之地。

大量汉民进入南方,归化当地少民,传授农耕纺织水利等技术,才使得南方在经过三百年后,已经呈现出不次于北方的富庶繁荣。

杨广在江都干了十一年的总管,早就看明白这一点,所以大运河的开通,实际上就是为了实现南北大融合。

南方人口少,田亩多,产量大,与北方正好相反,所以大运河,也是以南补北。

后世有很多人批判过这条河,说什么隋朝的大运河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废弃了,什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是废话。

其实他们说的才是废话。

如果隋朝没有这条河,会是怎么样呢?如果没有隋朝打下的南北融合的基础,华夏又会是什么局面?

杨广固然借用这条河,三巡江都,铺张奢靡,但是不可否认,这条河是事关华夏民族交流融合的一道桥梁。

它的属性,可不单单是一条运河。

所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八个字,来形容运河,一点都不夸张,但不能用来形容杨广。

因此才有了皮日休那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他其实也错了,隋亡不是因为这条河,根结还是在三征高句丽,空前消耗了大隋的国力,以至于大隋国祚再没有丝毫延续的可能。

“那十六条国策,还希望宇文尚书在开凿运河的时候,也能记得,”杨铭道。

宇文恺点了点头:“事关国家,事关百姓,臣一日不敢忘。”

杨铭又道:“如果齐王乱来,务必照实禀奏陛下,万不能包庇。”

“殿下怎知是齐王总监?”宇文恺愣道。

杨铭笑了笑:“你能知道的,我都能知道,你不知道的,我还知道,”

宇文恺讪讪一笑:“是我愚笨了,听说年关过后,越公会返京养病?”

杨铭点了点头:“运河的事情,应该会在明年的三四月份,那么齐王就会先一步来洛阳,与你协商安排,眼下的东京,已经没有什么大事了,介时本王应该会被调回京师,所以这里的一切,就托付给你了。”

“唉”宇文恺叹息一声,在他心里,与杨铭和杨素共事,可谓如鱼得水,一个肯放权,一个本身就是行家,再加上杨达,四人此番合作,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

他知道杨铭说的没错,早先因为粮食供给,两位亲王就闹得很不愉快,所以陛下不会让他们同时呆在一个地方,齐王来,秦王肯定就会走。

可是齐王

唉一言难尽啊,但愿他不要掣我的肘。

四三六章 地方势力二九四章 河间王第673章 渡河之战第699章 从坟里挖出来二四六章 十二卫四府第634章 东西联盟三八四章 和亲公主二三三章 麦秋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第533章 朕欲召见始毕第546章 一天的保鲜期第714章 寄人篱下第681章 我是不会批的一五二章 下蛊之人三八一章 范阳卢氏二二八章 刑部大理寺第594章 双子同出第574章 平反第584章 十八路反贼进京师第720章 做人要给自己留退路第766章 体面第534章 临洮县公三二九章 世子继承一三二章 亲疏有别第681章 我是不会批的第631章 做一个有用的人一六零章 传国玉玺第634章 东西联盟二二四章 齐王幕僚四五五章 水军总管第629章 兵家必争之地第616章 刘皇叔的眼泪第629章 兵家必争之地三一五章 高颎出征第671章 您还是瞧不上我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698章 一锅饭第646章 齐郡杜伏威三零六章 开府仪同三司三三二章 大闹朝堂第549章 家宴第762章 主动请辞三四五章 选曹七贵三五一章 死给你看第635章 河西战线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二九二章 擦鞋底一八七章 仁寿宫之变(四)一三四章 长江大江第766章 体面九五章 返京一九六章 乱战二七九章 透心凉第597章 木棉花第677章 我舅老爷第499章 羁縻政策第557章 我爹是冤枉的四九章 有求于人一八六章 仁寿宫之变(三)第650章 宗团骠骑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第652章 救火将军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59章 条件二十四章 五个皇后第756章 两全其美第701章 自命不凡二九三章 京师守备第506章 攻克辽东四五九章 新型高炉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538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503章 初步试探三八四章 和亲公主一三五章 文人优点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第667章 正前方来人皆为敌三五九章 大儒门生第656章 勃而斤之败第680章 基因里带的四三五章 河东闻喜二一二章 千秋大业三二七章 形势不利第698章 一锅饭二一七章 葬于洪渎川三六四章 辽西走廊三三三章 尚书岳父第655章 败局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台省二二二章 牛、羊、猪二十二章 撩妹三三零章 两年再两年二九七章 突厥鹰犬第617章 杨老八一二七章 英雄好汉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623章 朱雀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