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章 秋后算账

张须陀镇守齐郡,负责盯着武阳、清河、平原、渤海四郡。

这个人是非常务实的,担任使持节之后,他知道这个差事不好干,所以早早的联络当地世家富商筹钱,招募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军械马匹,也由当地世家供应。

这样一来,他眼下能够调动的兵员,加上军府卫士足有四千之多。

每天他都会亲自练兵,虽然齐郡一带叫苦连天,都称他为酷吏,但不得不说,正因为他的存在,河北东南四郡目前还算平稳。

四千人每日操练,耗费极巨,毕竟干活和不干活,饭量是不一样的。

而张须陀为了保障卫士粮草供应,最开始的时候,直接乱扣罪名,在齐郡一带连抄了三个富商的家,一口气吞了八万石粮食。

大而缓,可掠之于民,小而急,可掠之于商。

这下子,把剩下那些世家给吓坏了,然后张须陀再去跟他们交涉的时候,就容易很多,大家也都变的主动了一些。

毕竟是使持节,当地人不可能不怕他。

持节,持的是旌节,旌是旗子,以专赏,节是铜制的棍子,以专杀,使持节也是后来的节度使原型。

不过状告张须陀的信封,也是茫茫之多,但杨铭和杨暕对此都视而不见。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张须陀做的没错。

古话道:上阵父子兵,为什么有这句话,因为华夏古代很多名将,都是带着儿子上阵的。

杨素带过,史万岁带过,贺若弼也带过,李渊更是如此。

因为有儿子在身边,会增加一份安全感,毕竟当爹的年纪都大了。

张须陀只有一个儿子,张元备,如今也是一名勐将。

郡守衙门,张元备将一封紧急军情送至张须陀面前。

渤海郡绕安县尉杀县令,迎高应年叛军入城,首府阳信县县丞高杵,私押郡守高盛道,与高应年遥相呼应。

张须陀勐地一拍桌子,大怒道:“这等反臣贼子,既食君禄,安能做此谋逆之事?”

“父亲怎么看?眼下渤海郡兵不血刃,被叛军拿下,我们如果不能北上镇压,恐齐王问罪,”张元备皱眉道:“可是我们去了,清河几郡若再生乱,如何是好?”

张须陀面色阴沉可恐,沉声道:“叛军攻渤海,必有所图,最近有渔民上报,海面常见高句丽船只游拽,恐其与叛军有所勾连,涉外事大,必须出兵。”

张元备问道:“那么海上呢?我们管不管?”

“知会东来太守,让他派水师驱赶海上船只,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起来,”张须陀吩咐道。

东来郡,就是山东烟台、威海一带,这里是大隋最大的沿海水师基地,有战船一百余艘。

大隋的水师,有个毛病,就是平时没多少船,只有打算发动战争的时候,才会临时造一些,等战争打完,也不会花大钱去保养,以至于大隋水师,形同虚设。

东来郡的这点船,也是开皇十八年,杨谅打高句丽的时候建造的,当时的水军总管是周罗喉。

而东来太守,是左骁卫将军史详的弟弟史云,这个人和张须陀的关系不错。

接下来,张须陀开始整军,几个军府的兵全部被征调起来,而且还提前将一批粮草悄悄送往高苑县(邹平市)的孙家镇藏起来。

高应年这支叛军,不好打,所以张须陀认为,多半不会速剿,那么粮草就必须备足。

眼下整个齐郡,贵族百姓都在节衣缩食,惟有军府这四千人,吃的饱饱的。

五天后,张须陀亲自率军北上

左右翊卫,是十六卫最大的两座军府,兵员素质最高,装备最好,满编为三万六千人。

宇文述着急啊,他知道河北这副烂摊子必须尽快收拾,谁让自己已经跟杨暕绑在一条绳子上呢?

于是他奏请杨广,希望和来护儿调换个位置,他去涿郡,来护儿去晋阳。

杨广准了。

于是宇文述带着整编的三万六千精锐,快速行军,往涿郡去了。

涿郡太守元弘嗣收到消息后,直接从边境抽调了一万大军南下,直奔河间郡的贺若弥部。

他走后,涿郡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真空期,大约十天左右,宇文述才能率领大军赶到。

并不是他不够谨慎,其实是算好了时间,毕竟高句丽想要犯边,首先得打辽东郡,过河西走廊才行,没有半个月,高句丽进不来,就算来了,那时候宇文述的大军也到了。

眼下的河间郡,贺若弥还没有走,他虽然有招募了一些从运河上跑下来的民夫,聚众千人,但已经无力再去长芦县骚扰,留下来,也是为了监视涿郡的动静。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已经跑不了了,眼下就等着追兵杀到,然后他再从反方向逃跑,现在是不能乱跑的,以免和上次一样,稀里湖涂和魏奉年直接撞上。

鱼俱罗、乔钟葵、史怀义三部于信都县合兵,广派斥候,打探叛军消息。

“贺若弥还在河间县,高应年及斛律善业去了渤海,看样子秦王猜测无误,这群叛贼应该与高句丽有所勾结,”史怀义指着地图道:“那个高应年自称旧齐宗室遗孤,高阳康穆王高湜的曾孙,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眼下是个姓高的就敢乱认祖宗。”

“真的又怎么样?真的更该杀,”乔钟葵看向鱼俱罗,道:“高唐公(爵位)认为,叛军去了渤海,张须陀会不会出兵?”

鱼俱罗沉吟片刻后,点头道:“多半会,眼下河北叛乱,也就剩下高应年了,剿灭此贼之后,再熬一个半月,运河也就成了,你我三人,也就可以交差了。”

史怀义道:“那我们是不是该早日东进,与张须陀南北夹击?”

鱼俱罗点头道:“如今决战之势已成,平叛也就是月内的事情了,怀义与我领五千人东进往渤海,钟葵带兵北上,把那个贺若弥剿了。”

“末将领命!”乔钟葵道。

两人都是太守,但鱼俱罗有个高唐县公的爵位,而且是使持节,所以比乔钟葵至少高了两级,但和史怀义平级。

因为史怀义现在是太平县公。

大局基本落定,河北北方的高应年叛乱,镇压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南面的汲郡,闹事的纯粹就是一些平民百姓,宇文化及的四千人,跟土匪过境差不多,走到哪抢到哪,错了,是比土匪还土匪。

老百姓家里的粮食牲畜,基本被洗劫一空,美名其曰:借。

而且确实是给乡里打了借条的,就看乡里将来敢不敢让朝廷还了。

这个做法也是为了堵上面的嘴,不是堵下面人的嘴,下面的人不是人。

宇文化及也没办法,杨暕没给他粮食,而他又不能让麾下的将士饿肚子,将士饿肚子,他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有危险。

刚离开汲郡,屁股后头就着火了,思前想后,宇文化及还是决定返回汲郡,镇压民乱。

因为北边的乱跟他没关系,不是他挑起来的,但是汲郡的乱,他是罪魁祸首。

麾下的车骑将军杨晃,刚把三个村子给屠了,返回宇文化及身边后,苦着脸道:

“这么杀下去,一旦事泄,卑职恐怕是要掉脑袋的。”

宇文化及坐镇汤阴县临霞镇,闻言笑道:“记住,那些百姓皆为盗匪所杀,跟你没有关系,你杀的都是盗匪。”

杨晃一愣,赶忙点头:“将军说的对,是盗匪肆虐乡间,屠戮百姓。”

宇文化及心里清楚,别看自己有老爹罩着,齐王护着,但是将来秦王那边如果揪着不放,非要治他,汲郡的事情恐会留下口实,所以他借着镇压民乱,也把那些打过借条的乡里,都给屠了。

这样一来,就不会被人抓住把柄。

杀这么多人,而且大多还是平民,他是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人之初性本善,那是胡说八道,良知这玩意,你生下来有,那就是有,生下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这时候,有斥候送来急递,是塞外加急的家书。

宇文化及看完之后,吩咐屋内众将:“汤阴县差不多了,我们继续南下,早点解决掉汲郡的事情,返回东郡。”

有将领问道:“不去信都了?”

宇文化及点头笑道:“许国公已率左翊卫开赴涿郡,河北很快就会消停,没咱们什么事了。”

众将大喜,顿觉轻松。

只要不打仗,就是好事,谁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啊?

“咱们的军粮,只够三日了,要么现在就走,要么还得再借点,”有将领道。

宇文化及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借了这么多遭,也不差这几次,但是记住,尾巴要处理干净,运河就快要完工了,真正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杨晃好奇道:“运河完工不是好事情吗?到时候大家身上都没了担子,也轻松了。”

宇文化及扭了扭脖子,道:“河北之乱,秦王必然揪住不妨,咱们已经掺和进来,将来也是被秦王针对的目标,你们都有个准备,记住了,汲郡的事情,泄露出去,就是个死,谁也保不了你们。”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只觉遍体生寒,事关身家性命,打死他们也不敢往外乱说。

宇文化及打量着众人神色,心里放心不少。

这些人里有他的心腹,但也有地方军府的将领,必须让他们知晓利害,免得将来引火烧身。

他知道,河北这笔帐,秦王是一定会和齐王好好算一算的。

一六五章 母凭子贵三四六章 西眷和东眷第761章 劝酒三二八章 唇枪舌剑第756章 两全其美第684章 五五开二四七章 验明正身四零二章 魏征上殿四三七章 陈氏子弟第622章 监门将军一百章 金镶玉观音第542章 猜猜谁是世子四一七章 今生无缘二七二章 民部尚书第533章 朕欲召见始毕三九七章 头上的一柄剑第632章 田亩新制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二六七章 教坊第748章 以身入局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二二七章 杀人灭口一八九章 大逆不道一九二章 杨氏观王房三七四章 何为大雅第一章 三胎第615章 地无三尺平三四五章 选曹七贵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一一章 妾妃四零二章 魏征上殿二零三章 一出好戏第484章 僧籍道户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四一一章 私下见面第538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667章 正前方来人皆为敌第568章 他们好着呢二十七章 金蝉脱壳二八九章 一条破船第495章 突厥史大奈第670章 太平清河三九七章 头上的一柄剑第718章 北进洛阳三九七章 头上的一柄剑三九章 香味八十章 有罪无功一七二章 备孕生子二零二章 这小子真胖四零三章 问罪民部第705章 水军出动第638章 我说杨约,你活腻了?二四九章 两个儿子第630章 迁刑徒以充户第502章 黜陟讨捕大使第637章 救荒法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三八二章 小野妹子第691章 谢恩第704章 哪凉快哪呆着去八一章 严重警告三零七章 你祭谁的祖三四零章 庶人杨秀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一三二章 亲疏有别三三五章 赏你一个美人一三四章 长江大江第682章 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五一章 求助玄学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第538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二二四章 齐王幕僚十六章 高门大阀十四章 太子妃三二一章 五军之战第608章 小奸巨猾二七八章 当然满意第516章 烧炉炼铁之辈四二八章 巴蜀问题二六三章 找回自尊一七零章 仁寿宫侍疾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648章 两撇胡子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第635章 河西战线第619章 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一六七章 燕国后裔四一五章 东宫新面孔第583章 荆州故人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第751章 十五道二八二章 做嫁衣一八五章 仁寿宫之变(二)二一七章 葬于洪渎川一九三章 霍邑丢了一六一章 封禅泰山六一章 背锅侠三七八章 弃卒保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