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没钱

杨铭近几天收到的奏报非常多,大部分来自于辽东。

有裴矩的、杨约的、冯盎的、还有宇文述的。

裴矩杨约主要是汇报一些兵部不会汇报的事情,而宇文述则是告诉杨铭,我给你留了个大美人,已经在给你送去的路上了,您劳驾接收一下。

兵部对整场战事的复盘,还没有结束,而李靖他们给杨铭写的信,还在半道上,所以杨铭还不知道详细过程。

但是不管怎么说,高句丽拿下了,虽然可以预见,未来二十年,那地方都不会太安稳,不过没关系,慢慢来,让高句丽平民真正认可大隋,融入中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着急不来。

冯盎的信,则是关于女儿的事情,杨铭这里已经收到老爹的旨意,意思是让他收下冯玉致,好好安顿。

冯玉致本来是东宫的客人,在杨茵绛面前不卑不亢,但是眼下不行了,人家是正妻,你一个妾见了正妻,规矩多了去了。

东宫的女眷,只有裴淑英和陈淑仪能和杨茵绛斗嘴,其她人都不行。

“父皇应该快要启程返京了,不过按照时间来看,年前应该是回不来的,那我们当下是不是不用太着急准备?”杨茵绛在寝殿问道。

杨铭笑道:“父皇多半是要在晋阳宫过年的,李渊这小子很快就会跟民部要钱,好张罗准备,今年虽难,但也总算是熬过去了,希望明年不会再有大事了。”

杨茵绛笑了笑,来到杨铭身边,跪坐下来,抱着自己丈夫道:

“别人不知道伱的辛苦,我都知道,你坐镇京师,监国主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你在办,操心费力,真是苦了你了。”

杨铭反手将妻子揽过来,抱在自己的大腿上:

“也辛苦了你,不过玄感在山东买田的事情,你现在不要跟他提,就当作不知道吧。”

杨茵绛无奈的叹息一声:“见缝就钻,我对他也真是服气了,可是我现在不警告他,怕他今后更加放肆。”

“不要紧的,”杨铭笑道:“贱买田亩而已万石、元庆都在前线,杨约和玄感也随军了,这都是有功的,况且玄感借粮给张须陀,这也是功劳,些许小事,没人会在意的。”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只是怕你不高兴,”杨茵绛直视丈夫的眼睛,问道。

她是了解自己丈夫的,但是她不敢说完全了解,杨铭所有的女人当中,真要说对杨铭死心塌地,其实还是杨茵绛、裴淑英和陈淑仪,其她人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政治味道。

杨铭皱眉道:“我不高兴,肯定是有点的,但也不好怪罪他,毕竟功大于过,有些小错是可以容忍的,既然要容忍,就不能提,提了就是不容忍,明白吗?”

杨茵绛微笑点头:“我听你的,如果需要警告他了,你告诉我,我去做。”

杨铭点了点头。

杨茵绛道:“冯玉致已经被父皇封了太子良媛,我将她安顿在了宜秋宫的福宁殿,跟着她一起来的侍女,也都留下了,另外按规制给她配足额宫女奴仆,淑仪搬往宜秋宫居住,为一宫之主,你看怎么样?”

“可以,”杨铭点了点头。

东宫的光化殿,是杨铭和杨茵绛的寝殿,宜春宫主是裴淑英,燕小棠、韦纤惠、李秀宁都在这里,宜秋宫是陈淑仪,独孤凤儿、冯玉致会被安顿在这里。

其实说起来,杨铭的女人并不多,当然了,他还年轻,以后还会有。

杨铭又道:“将高玥接回来吧,总是让她一个人呆在王府,也不合适。”

杨茵绛微笑点头:“可以,但是她身份特殊,年纪也大了点,不好生养的。”

“这个我知道”杨铭笑道。

高玥是旧齐后主高纬的亲闺女,不适合怀上杨家的血脉,再说她那个年纪生孩子,风险比较大,别看历史上人家杨妙智44岁才给武士彟生孩子,还安全生下三个,但这毕竟是极少数。

实际上在大隋,超过三十生孩子,就很危险了当然了,指的是头胎,如果三十岁以前生过,那就不要紧。

大隋皇帝御驾亲征,攻灭高句丽,已经在京师传播开来。

打了胜仗的好处就是,已经被压迫的很惨的平民,也会非常高兴,疯狂庆祝,比过年还高兴,尤其是家里有随军远征的将士,胜仗就意味着,他们的亲人很可能活下来了,甚至还立了功。

只要能安全返回来的,肯定能带回来点好东西,家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这就是为什么,隋军一旦攻下一个地方,肯定会大肆劫掠,人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朝廷给的赏钱跟你自己抢回来的,差距非常大。

你要是抢了一串金项链,而且还没有被上司搜走,那你们家可以吃香喝辣了。

朝廷这边再难,眼下也得拨点钱出来,赏赐酒肉给全城百姓,让他们好好的去庆祝。

“民部的帐上,还有多少钱?”翌日朝会,杨铭询问崔仲方道。

崔仲方道:“还有四百万,其中两百万要用作陛下返京之后的庆典,而此番将士的赏赐抚恤,预计要在五百万左右,也就是说,眼下已经有两百万的亏空,李渊那边修晋阳宫,落下了七十万的亏空,民部这边还没有给他拨钱呢。”

按制度,国库每年,至少都要留存七百万做为应急储备,不能动,但是远征高句丽,耗费实在是太大了,保底的钱都花了一半了。

杨铭脸色难看道:“今年的赋税,大概什么时候能收缴上来?”

崔仲方道:“各地不一,快的年底就行,慢的,在来年的三月之前,怎么也能缴上来,但是今年情况特殊,恐怕赋税会很不理想。”

“眼下急需拨钱出来,赏赐京师百姓,”杨雄插嘴道:“不能先拨出一点吗?陛下今年年底,多半是回不来,先把庆典的钱,挪用一下。”

崔仲方看向杨铭:“这个得太子点头。”

“陛下亲征得竟全功,乃国之大庆,这个钱必须得出,”杨铭沉声道:“把那两百万用了吧,催一催关中今年的赋税,让下面的地方官,早点收缴上来。”

“可以,”崔仲方点了点头。

“不妥啊,”民部侍郎韦津赶忙道:“陛下南归,必然要去晋阳,李渊恐怕很快就会找朝廷要钱,这个钱,从哪弄?”

杨雄和崔仲方顿时耷拉下脸来。

人家俩难道不知道李渊会要钱吗?所以太子才会早早的把钱都花出去,让李渊自己去想办法。

庆典这玩意,在京师办一场就行了,没必要在晋阳也办,你也不看看国库还有几个钱?眼下还能铺张浪费吗?

但是赏赐京师百姓的钱,是必须要花的。

所以没人提晋阳的事情,就是打算装聋作哑先把钱给花了,但是韦津这么一开口,这钱就花不出去了。

大殿内鸦雀无声,韦津一脑门的冷汗哗哗的冒出来了,完蛋,口快说错话了。

李渊要钱,是招待皇帝,杨铭花钱,是赏赐百姓,哪个重要?

当然是皇帝重要,所以眼下人家李渊即将会要的钱,你就得准备了,本来不用准备的因为李渊还没有开口,但是韦津先说出来了。

杨铭无奈道:“提前划出一百万,等着人家李渊要钱吧。”

崔仲方瞥了一眼韦津,点了点头:“这个钱,确实需要提前准备。”

太府寺元寿道:“这样一来,赏赐京师百姓的钱,还差一百万,河东那边的炼场,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杨铭皱眉道:“眼下已无用兵之处,河东的产量已经在往下压了,而且未来几年,精炼钢不会外售,哪来的钱?”

元寿道:“兵事无用,还有民事,现在兵械的产量在缩减,但是民用器具,正在加紧量产,南方那边不少商人已经去了河东,希望购置一批工具农具,云定兴正在跟他们谈,但是还得太子拿主意。”

炼场,是官督,官办,官销,能卖给谁,不能卖给谁,都是有说法的。

按律,豪门大阀不准拥有军械,但哪家都有,这个无法阻止,杨广也管不了。

卖给商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监督他们不准将购买的工具熔了,去铸造兵械,虽然大隋的炼场是官办,但不是还有像云定兴这样的私人炼场吗?南方那边肯定也有。

杨铭沉吟片刻,道:“吏部给下面打个招呼,严令各地郡守巡察辖地,一旦发现私人炼窑,即刻收缴官府,私开炼窑者,斩,私铸兵器者,斩,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等于是朝廷垄断铁器市场,民间想买,只能找朝廷买,买了还不能乱用。

朝廷不但把钱挣了,还起到维稳作用。

当然了,像云定兴这样的没事,因为他的炼窑,就在关中,朝廷盯得很紧,他不敢乱来。

杨铭的一句话,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头落地,他对此早就麻木了。

“告诉云定兴,把价格往上提一提,”杨铭淡淡道:“让他赶紧把钱凑上来,送至京师。”

元寿点了点头:“臣即刻派人通知。”

第740章 留活口一六六章 甲等乙等四四零章 怒发冲冠一零七章 同病相怜四四三章 忠孝一体第698章 一锅饭一八六章 仁寿宫之变(三)四一九章 秘书省藏书二七五章 血气方刚第762章 主动请辞四三八章 秦晋之好第489章 北部大人第644章 苛捐杂税四四零章 怒发冲冠四四四章 请君入瓮二五六章 两人有问题第707章 尊师重道九八章 艺人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574章 平反第698章 一锅饭第639章 举个例子四三五章 河东闻喜第750章 名字不好第680章 基因里带的第535章 大鱼吃小鱼一九五章 大军开拔二一六章 杨广的手段第761章 劝酒第619章 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第565章 岭南之疾一一六章 尊卑有别第682章 虎落平阳被犬欺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一一六章 尊卑有别第572章 忧愤而死四五章 未雨绸缪四四六章 朝堂争锋一五六章 薨三一七章 秦王入阵曲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一五七章 老大无子第768章 值这个价三五四章 尔虞我诈九十章 纳吉第748章 以身入局一一零章 请假借口一二九章 发布公告八九章 宇文都知二一一章 妾妃三四五章 选曹七贵第766章 体面四五五章 水军总管第511章 兵械优势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第530章 谨慎持重二九一章 荥阳王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四一四章 父子谈心四六二章 枪九色图第598章 不懂政治第756章 两全其美第584章 十八路反贼进京师三七章 我会等你四一四章 父子谈心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685章 悍兵难管第574章 平反四二章 形势大好第70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三零零章 燕归王府二七一章 裙带关系第676章 吃得苦中苦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587章 门当户对三五一章 死给你看第九章 河东郡王第514章 野心一三八章 大兴来人第545章 双眼皮第645章 兰陵萧铣一二四章 开门见客第686章 立个字据吧四五章 未雨绸缪一百章 金镶玉观音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二六五章 一生之敌四五章 未雨绸缪第754章 高玥求子三零四章 贬奴赐爹二零三章 一出好戏四零七章 齐人之福第690章 善第564章 虚伪的社交三六七章 咱们是祖宗四五七章 别给我丢人第605章 宗室领袖四二零章 父慈子孝第581章 出使突厥二十三章 调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