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田亩新制

从进入新年开始,身在江都的杨广便已经派人跟各方郡守县令打了招呼,让他们早做准备,今年开始,旧扬州总管辖地,原四十四州,除了江都郡之外,其它全部缴税。

每个郡的太守做为总负责人,务必早早将这层消息往下传播出去,让所有纳税者心里都有一个准备。

这个准备是必须的,因为往前推六年,你们没缴过税,那么日常开支就会宽裕一些,但是今年要缴税,你得节省着点,把税钱给我留出来。

免得我到时候收税了,你们说没钱。

这一点主要是做平民的思想工作,世家大族不会差那点税钱,但是赋税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家庭当中的一项非常大的开支。

究其原因,还是授田不足。

但是在江南,不一样,整个江南,眼下全是宽乡,也就是人少田多,这里百姓名下的田亩,能让北方的老百姓羡慕死。

历经上千年,加上大运河,江南的开发已经进入鼎盛期,这里的富足程度,令人咋舌。

有些鱼米之乡的百姓,名下的田亩甚至高达法律规定的百分之七十。

没有功臣的地方,土地兼并现象也就没那么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杨广喜欢来江南,这里的百姓脸上的笑容都比北方人多,这里才像是一个盛世。

从江都到余杭的江南运河,已经开挖了,其实这条运河春秋时期就有,不过早就淤塞了,杨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征发民夫疏浚。

民部这边就是走个流程,划个账,其实钱就在江都。

扬州铸币厂的钱还在铸,并没有引起什么通货膨胀,毕竟贵族的钱,几乎不流通。

准确来说,叫做伱花的钱和你拥有的钱,严重不成比例,而钱偏偏就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但消费的大头,永远都是普通人贡献出来的。

岭南西道去年没缴税,也没有了土贡,这一点朝廷是谅解的,但是从今年开始,你必须将足额的赋税给我交上来,否则就是免官了。

李密这边,带给李世民的东西,是一套由太子牵头,东宫众属官修改完善之后,符合岭南西道形势的田亩制度。

去年的时候李世民并没有拿出来,因为收尾的事情太过繁琐,他以及各郡属官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究田亩新制,而且他还在准备织布坊的事情。

但是现在,他必须做准备了。

这天,各郡主官都被请至了宁越郡的尚书令府邸。

这座府邸其实就是宁纯的家,李世民是鸠占鹊巢。

“木棉的储备足够了,宁纯在城里的几座织布坊,已经改造成功,现在已经在织棉布了,”民部尚书宁洄藻汇报道。

岭南这里的木棉,跟黄河江淮种植的棉花,不是一类东西,它这个是短纤维棉,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都有大量分布。

短纤维也可做棉布啊,就是粗糙点嘛,冯玉致那件吉贝,人家不也是当宝贝呢吗?

质量好的有质量好的价格,粗糙的有粗糙的价格,市场上的货物本来就有个三六九等,不可能只有高中端,没有低端货,再者,短纤维木棉做为填充物,是非常合适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笑道:“织布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只要布,不听你这些唠叨话。”

主要是他不懂,也没工夫去研究这个。

坐在他身旁的,还有晋阳公主杨奇,人家夫妻俩的感情很好,杨奇并不比长孙皇后差,可以说犹有过之。

李世民看向李密,道:“玄邃给他们讲一讲吧。”

李密点了点头,展开面前长几上的卷宗,朝众人详解道:

“太子在东宫拟出来的这套田亩制度,是在我大隋田制的基础上,依据当下岭南形势略微修改而成,新制中,男女三岁以下为黄,十岁以下为小十七以下为中,十八以上为丁,丁从课役,六十为老,乃免役,六十六及没,退田。”

课役就是课税和服役,六十岁免服役,六十六或者死了,要把国家给你的田还给国家。

丘和抬手皱眉道:“十八岁才算成丁?增了三年啊?”

李密微笑解释道:“岭南田少,只能这么给,十五岁就给田的话,以眼下开垦荒田的速度,是跟不上的。”

丘和点了点头头:“听着到是挺合理的,你继续说。”

李密点了点头,继续道:“改露天为口分田,一夫授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每丁给永业桑田二十亩,也就是说,一对夫妻,口分田共一百二十亩还有二十亩的桑田,家有丁牛,额外授田四十亩,限四牛,这个与均田制相同,并未修改,但是太子说了,岭南虽然田少,但人也少,要尽量予以足额授田。”

郁林郡太守岑明秀目瞪口呆:“这么给的话,各部落酋帅不会答应的,这不就是以户计算,将部落百姓从部落分解出去吗?我还以为你们会改一改,这完全就没改嘛。”“这是大隋的均田制,你知道改制要经过哪些步骤吗?”李密笑道:“怎么可能为岭南破例。”

岑明秀摇头叹息道:“怕是要出事啊。”

“这么好的制度,那些部落俚僚百姓,肯定是乐意的,不满意的只有那些酋帅,”李世民沉声道:

“我不愿得罪百姓,却不怕得罪他们,至于如何让百姓们了解和接纳国家的政策,这是诸位太守的事情,谁的地方闹民乱,以丢城失地问罪。”

岑明秀不再说什么了,李世民示意李密继续。

李密道:“其中的永业田,也就是桑田,身死则承户者受之,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出售永业田,如绝户,则收归官府重新授田;丁男当中,残疾只给口分田四十亩,缴纳半税;废疾、笃疾给田二十亩,免税;妇人当中,若是寡妻妾,给口分田三十亩,也是半税,若另有黄、小、中需抚养,则免税。”

丘和等人听的目瞪口呆,够优惠啊,确实是非常照顾岭南俚人了。

李密看向众人道:“这些政策,宽乡依律,狭下口分田减半,赋税也减半,本县无田者听隔县授;另外,田分三等,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授予口分田的时候,若是中田,需倍给,也就是一百六十亩,若下田,再倍,也就是三百二十亩。”

众人面面相觑,原有的制度当中,没有下田给三倍这么一说,而是下田翻倍,中田多给四十亩。

中田,就是种一年就得让土地休息一年,才能耕种,否则种上粮食,它也长不出来,下田就是休息两年,这叫养田。

后世是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以及各种化肥,才能年年耕种,古代可不行,土地是需要休养的。

“至于诸位的职分田嘛,也有修改,”李密道。

职分田,就是地方官员以公田为俸禄,所授之田在该名官员所治之所,其实就是工资。

这是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

“一品十五顷,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李密慢悠悠道。

一顷是一百亩,这工资不低了。

丘和等人也非常高兴,因为这个工资,比原来的工资要高,他是开国郡公,正二品,以前的工资是十顷,现在涨了二顷,不错了,两百亩呢。

接着,李密又详解了公廨田的田亩数额,与别地相比都有增长。

所以岭南西道,算是高薪了,毕竟是穷地方,工资再低的话,真的没人愿意干了。

还有就是屯田了。

什么叫屯田?屯田是供给军粮的田亩,招募百姓种之,这玩意起源于曹操,在北魏进入鼎盛期,后来慢慢改变为边境地区或是难以治理的地方,才有屯田。

因为屯田是占了民田,屯田多了民田就少了,所以眼下的大隋,只有几个地方有屯田,河西那边,北方边境,东北辽东那边,还有岭南也得推行,因为我得养兵啊。

内地一般不屯田,那是与民争利。

早年间,刚刚灭了陈朝的时候,大隋在江淮地区屯田三年,就是为了养兵镇压这里,后来被撤销了。

岭南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李世民手底下还有五千人呢,这些人可不会在这里种地,人家得靠当地人种地养着。

那么杨铭定下的屯田有多少呢,各郡依照形势,设二屯至五屯不等,一屯等于二十顷,像始安郡那样的地方,比较安定,那么可以设两屯,也就是四千亩地用来养兵。

但是有个前提,这些屯田,不能从现有的田亩中划拨,必须是新开垦的田亩,等于是用军队来逼迫百姓,积极开辟荒田。

每屯设一营,居营房以住人,各有营号,以校尉为营主。

东宫对岭南的这次改造,除了屯田之外,就是杨铭将来对大隋田亩制度的改革,而岭南西道,就是这项制度的试验田,在这里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将会被总结归纳,汇总成适合天下各处的田亩制度。

而授田的第一步,是查阅户口,这个就是岭南行台兵部尚书韦福嗣的事情了,也是最难的第一关。

过了这一关,就一切都顺利了。

李世民意气风发,决定按照东宫议定的这项制度,在岭南大干一场。

四五六章 五将离京三五四章 尔虞我诈四四九章 儿女情长三五八章 三千大军二二七章 杀人灭口二八四章 我很欣赏他二一零章 十六条草案六四章 再闯东宫八四章 又保一个三六四章 辽西走廊第611章 就是这么不客气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一二一章 成人之美第605章 宗室领袖三七八章 弃卒保帅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岁第533章 朕欲召见始毕一六九章 杨约外放第489章 北部大人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二二一章 大隋建筑集团第592章 水车轴承第760章 右仆射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四五章 未雨绸缪八二章 实话实说二六五章 一生之敌九七章 吃软饭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七四章 家大业大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二零三章 一出好戏一六八章 其罪有三第677章 我舅老爷第685章 悍兵难管第501章 指桑骂槐第548章 休息,休息一下第725章 共定海内二一八章 年年有贪官一二八章 要钱要命二五四章 特勒汗国一四零章 量刑过重一一九章 撮合四五三章 苦肉计二四九章 两个儿子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三二二章 慕容灭族第731章 可称公子三零八章 血溅朝堂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背负星辰第734章 礼部侍郎三二九章 世子继承二九六章 高揽德一生第532章 一触即溃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629章 兵家必争之地三五二章 卸任大将军第560章 大封宗室第678章 人无再少年第732章 第二次辞职第493章 广西宁长真第611章 就是这么不客气一八五章 仁寿宫之变(二)第648章 两撇胡子第566章 以牙还牙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552章 弑君者三一四章 元帅长史二四五章 一切顺利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来二零三章 一出好戏一九六章 乱战第530章 谨慎持重四六四章 染坊绣坊第766章 体面第634章 东西联盟一九六章 乱战第609章 反客为主八五章 手起刀落第621章 还轮不到你二七二章 民部尚书四二二章 启民之死第734章 礼部侍郎四七四章 一儿两女三二七章 形势不利二六五章 一生之敌十七章 纯属意外一一一章 斛律孝卿第673章 渡河之战二八六章 守门小卒第四章 八岁习武第478章 倚老卖老二十二章 撩妹第704章 哪凉快哪呆着去七二章 佛道领袖三一七章 秦王入阵曲第二章 不做第二人想一五九章 无解之题一一七章 互相仰仗第561章 不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