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九章 最值钱的精品民国瓷

还有仿永乐甜白釉高足杯,三十年代末出现在琉璃厂,几乎所有收藏家、鉴定家都认为是真品。

四十年代初,由帝都大古董商岳彬鉴定为真品,并卖给了上浦的收藏家梁培。

梁培认定它是一件珍贵文物,一直珍藏着,并在五十年代带往香港。

就是这件高足杯,其实正是同泰祥仿制的。

据在同泰祥当过经理的陈建侯说:“同泰祥仿制的官窑瓷器,最能乱真的是雍正、乾隆的一道釉(单色釉)瓷器。”

“最精美的是仿乾隆官窑珐琅彩和粉彩瓷器,还有黄地青花宫廷用器。”

“在鉴别中最容易忽略的是仿明代宣德青花瓷器,往往会被人误认为是雍正仿宣德,看不出是民国仿的。”

德泰和同泰祥仿制了多少足以乱真的明请官窑瓷器,无法统计,它们至今仍在海内外文物市场上时时现身……

我们时常听人说:“哪来这么多的官窑瓷器?拍卖行90%都是假的……”

我们不去细究这样的表述到底有多少正确性,也不去研究怎样的表达才是正确的。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市场上确实有不少所谓的官窑并非是真正的到代瓷器。

其中杀伤力最大的是以上所述及的民国仿品,不要说是境内的拍卖行把这样的东西当作真品在拍卖,即使是境外的大拍卖行,也有难辨真假、鱼目混珠的。

其实这里头的道理很简单。

要知道,连岳彬、沈吉甫、梁培这样的大收藏家、大鉴定家都真假难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予以准确鉴定呢?

能鉴定出几分、能鉴定出多少?

另外,刘勉之当时依照古物陈列所原件限量仿制的,并由京城收藏家和古玩行人都参与、足以乱真的明清官窑瓷器,现在又有谁能鉴定其真假呢?

还有就是包括傅义在内的京津等地的达官贵人,从德泰、同泰祥买的明清官窑仿器,现在在哪里?

假设从这样的渠道流传至今的一件瓷器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有谁能不为如此的身世而动心、艳羡?

1940,李春生从从九江口运往津城的数十只木船所载、包括上万件精品在内的近千包(箱)陶瓷镇积存的仿制官窑瓷器,以及德泰、同泰祥大量出售给香港地区、日本、东南亚各国的大量仿品,今在何处?

我们的藏家满腔热情,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从海外“回流”的文物中,这样的民国仿品占了多少?

刘永清面对着那一对仿乾隆官窑茶叶末古铜彩的花觚,“实在看不出是仿的”,说是“如果不上手,还以为真是乾隆官窑呢”,这样一类民国仿器如果置于你的面前,你呢?

这些事儿,张天元原就是知道的,只是他到今天之前,见过的民国高仿瓷实在太少了,所以还没有引起太大的警惕心。

然而这一批黑市交易的所谓海捞瓷,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仿古瓷,偶尔会夹杂几件真品。

比如慎德堂款的粉彩,还有雍正年的粉彩。

但也就那么几件而已,其余足以以假乱真的东西,竟然全都是仿古瓷。

说句实话,如果张天元不是有鉴字诀,看到这些东西,他都要懵了,糊涂了。

在不使用鉴字诀的情况下,他的鉴定技术不敢说全国第一,最起码也是排在前十的。

连他都能看走眼的东西,别的人,包括那些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专家,他们真就能看得真切吗?

这恐怕很难啊。

真有点思及甚恐的感觉。

那么一大批的仿古瓷,究竟到了那里呢?

是不是很多人明明守着赝品瓷器,却以为是真品,还在那里乐呵呵呢。

想到这些,张天元得宝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

这一批瓷器,他从里面挑选出了一百件左右,却有九成都是仿古瓷。

虽然制作精美不假,但仿品就是仿品,跟真品还是有差距的。

“这么好的东西,可惜都是仿品,估计卖不上价吧?”

展飞听完了张天元的一番叙述,也是感慨不已。

“话也不能这么说,民国瓷器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但与明清瓷器相比一直是配角,甚至一度被视为“地摊货”。”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但是近年来,藏界逐渐认识到民国瓷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审美情趣,不少人因而专门收藏民国瓷器,甚至认为好的民国瓷器并不亚于明清官窑。”

“价钱怎么样?”

“当然是提升了不少了。”

张天元笑道。

所谓民国瓷器,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

民国瓷器可分为四大类: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在陶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器物可称之为民国“宫廷瓷”;

其二,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仿古瓷;

其三,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可称之为民国粉彩新艺瓷;

其四,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兴我国货,福城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南湖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可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现在收藏界常说的民国瓷一般指的是新兴粉彩瓷器。

新粉彩瓷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一般市民的欣赏水平。

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刘雨岑、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等成立了“月圆会”,又称“珠山八友”。

这些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

当时又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由此可见,民国瓷器精品在烧造技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至少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其在瓷器发展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未完待续。)

第一七一二章 九龙吸水第二九八八章 招财猫第一七五五章 千年前的动物实验第四零九七章 虚谷的枇杷图第一一六二章 御用画家第三三八一章 小酒版(二)第二五四章 千人往,百人返第四二五九章 纯属巧合第三零八七章 我得意的笑第二零三九章 玉石厂选了个风水宝地第四四一三章 跳蚤市场之疯狂石头 1第四零七一章 太岁(一)第二六七五章 金丝种第三二四二章 古玩店被砸事件第五一一章 水晶宫第三九五六章 搜刮第四零七七章 从小处着眼第二三零四章 赌涨的技巧第三二八零章 齐天大圣墓(一)第二二九七章 疯狂的翡翠第一二九七章 都是半斤八两第四五八八章 硬抢第四八四二章 残忍的盗墓贼第四六五章 你以为你是赌王啊?第四零六五章 金口直断十数年(二)第二六八九章 好玉难玩第四零一零章 奇宝烧第三四三章 丧心病狂第二八六一章 康熙珐琅彩碎了第六五六章 这钱不拿白不拿!第三一六零章 震惊全场第四五四七章 猞猁第一零九二章 龙吼第四一八七章 疯狂的盗洞第一三九三章 阿初王子第一四三七章 鹰教匕首第二五七二章 珍贵的小叶紫檀第二六一七章 可怜又可恨第三七二零章 美国老乡家的宝贝第二一九五章 疯子还是智者?第三三五章 帝都的黑市传说第七四四章 富豪的冒险第四四三二章 宝玉和英雄(一)第一七九四章 充实的工作生活第三六八二章 辟邪第三九四五章 三宝第三二七零章 两枚没人要的金币第一七三三章 “人”第一一五四章 拿破仑七世第二三六五章 咱是一个率性的人第三六一三章 咏梅第四五八七章 贪婪的莫瓦少爷第四五六二章 地主也没钱第七二二章 紫罗兰王第二八七一章 再遇子冈玉第四五一七章 采香第四一六章 戒指和蓝宝石第二四七零章 古玩高端交流会第四零二一章 鬼皮影第三五八三章 洋古董第八五零章 逛庙会第四四二章 生意场上无仇人第三五七零章 龙鳞书(一)第一五八章 三忌四畏第三三零八章 这老太太不简单第二三八五章 将军第二六二八章 慈禧玉棺第一七四一章 活人!第一三七七章 雪原美食第一六一四章 调研第二二四章 唐墓玉佛第一二一零章 安全防盗第一一三八章 高大上的理由也敌不过现实第一二三章 无礼狂生第二零八八章 山中木屋第四五九一章 妖道第二八七六章 不学无术第一四零二章 RPG第三八六八章 玉管(一)第四六四六章 吐血第二九八一章 集气第一三五七章 血检第一二九九章 第一次水下探险第四五五六章 如繁星一般众多的珍宝第二八四章 帝都四合院第三七四三章 文房奢侈品:臂搁第一五零零章 护犊子的父亲第八七四章 回礼第一八八零章 价值连城的彩头第二零一三章 准提镜第三四五二章 大意失宝 1第二六三七章 藏友第三七二四章 奉旨养老第一六零五章 大盗第三三三章 古代的奢侈品第二二九九章 赌石行里的神第二三三零章 出手就是五十亿第二三三章 午夜枪声第一二零六章 大买主还是大坑?第四六五八章 现场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