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二章 饮茶神器

张天元想了想,继续道:“曾经在佳士得拍卖出八千万人民币高价的建窑油滴盏也是日本收藏的宋代瓷器,属于‘临宇山人珍藏’。

藏主临宇山人本身就是日本收藏家,那次高价拍出的油滴盏早在1935年就被列入日本重要美术品记录。

建盏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及中国藏家所钟爱的收藏品种。

自从茶艺传到日本,存世量少且精美的建盏长期以来便是日本上层阶级珍藏的宝物,据悉,日本国宝曜变天目静嘉堂藏。

三菱弥之助旧藏。

购自大正年间。

耗资之巨,令人乍舌。

大正年间一日币等于一块大洋。

120日币可以在东京购买一处小别墅。

能拥有100日币资产便可称得上富有阶级。

而这只曜变天目盏在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7000日元相当于1500套别墅价格之总和。

可见日本人对于这一艺术品类的热爱。”

“我去,这也太夸张了吧。”

刘金宝吐了吐舌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的。

就那么一个小小的茶盏,居然能够购买一千五百套豪华别墅,而且还是在东京!

“一点都不夸张,曜变建盏存世太少了,即便是油滴建盏,也是很难得到的。”

张天元感慨道。

就在这个时候,台上的那些人已经鉴赏完毕,拍卖师开始卖弄自己的学识:“收藏这件油滴的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黑田官兵卫。

黑田官兵卫可以说是一代战国枭雄丰臣秀吉得以在乱世统一日本的两大军师之一,另一位是同样十分有名的竹中半兵卫,号称‘今孔明’。

17世纪初,黑田官兵卫之子黑田长政被封为九州岛福冈藩第一代藩主,黑田家的财富与荣耀一直延续到了明治维新之后。

黑田长成侯爵与黑田长礼侯爵均是这件建盏的收藏者。

黑田家之后,这件极为优秀的油滴碗为日本近代著名藏家,日本十大商社之一安宅产业株式会社的第二代领袖安宅英一所得。

说起安宅英一,包括‘国宝’龙泉褐斑玉壶春瓶在内的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藏品,很多都出自安宅的旧藏。

诸位,这件东西的珍贵,想必已经不用我多说了吧?

历史悠久,而且造型精美,它的底价为一百万美金,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万美金!”

“我的天啊,这不就是一个茶杯而已吗,底价就一百万美金,疯了吧。”

台下已经有人惊呼了起来。

“这位怕是不懂了吧,想要了解这建盏的真正价值,就应该了解一下宋代的饮茶习惯。

宋代喝茶,和我们今天喝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完全不同。

我们今天喝的茶,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都属于‘散茶’,即用炒制的茶叶泡水,得到茶汤。

而唐宋时期的主流饮茶方式,喝的是‘团茶’。

按照茶圣陆羽的《茶经》,团茶的制作,将采摘好的茶叶,先放入甑釜中蒸。

蒸的过程中使新鲜茶叶的汁水逼出,使其易于保存。

再将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然后将茶碎片按规程拍制成团饼的形状,最后将造好的茶饼串起来焙干、封存。

这是团茶的完整制法。

到宋代,更是用石磨取代了杵臼,将茶叶碾成茶末,所以也称为‘末茶’。

饮用的时候,宋代主流的饮茶方法称为‘点茶法’,是我国饮茶史上对茶艺的要求最为高级复杂、茶具的配备也最为精致的饮茶方式。

由于唐宋饮用末茶的饮用方法,其茶汤的浅色为乳白色或黄白色。

相应的,茶盏使用黑色釉,形成最明显的色彩反差,无论是观汤色,还是斗水痕,黑色的器身都是最好的背景。

且建窑盏采用‘v’字造型,其造型腹壁较深,口沿宽大最适宜观色,器型饱满,手感厚重而且扎实。

从整体造型效果上看,‘v’字形茶盏盏面口径与底足比例相差较大,但十分协调,盖面口径大可以为观赏到更多的汤花提供便利。

可以说,从釉色到器型,建窑盏就是为宋代茶道而生的。

也可以想象到当年最好的建窑盏在文人墨客,天子贵臣中会有多么高的地位。

加上烧制中呈现出的罕见的油滴斑、兔毫斑、曜变等釉色花纹,更是成为一时瓷器中的极品。

宋朝灭亡后,文人士大夫崇尚高雅韵致的文化受到严重打击,末茶点饮在元代急剧衰落。

而一直在底层流传的散茶冲泡法快速流行起来,成为元代之后明清时期的主流茶叶饮用方法,末茶点饮在明代还偶尔有记载,到清代彻底失传。

可惜啊可惜,这种高贵的东西,怕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

这个拍卖师真得很能说。

他很清楚,来这个拍卖会的人,多半都是有一些虚荣心的。

虚荣心比较强的话,就喜欢那种比较有面儿的东西。

如今在华裔和日裔之中,有很多人都开始去学习唐宋时期的饮茶方法。

而建盏的价格,也因此在不断的攀升之中。

这一次来拍卖会的人,恐怕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因此拍卖师的话,自然会引发很多人的虚荣心爆棚。

这家伙,还真得是够狡诈啊。

“一百一十万!”

就在拍卖师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蹩脚的英文,一听就是日本人。

张天元去过日本好几次,虽然中国人的英文说的也不怎么样,可是跟日本人一比,那真得是好了太多了。

“师父,小日本出手了啊,看起来他们真得对这建盏非常感兴趣啊。”

刘金宝紧张地说道。

“那是当然了,唐代时,中日交通史上著名的日本空海禅师来到中国留学。

他在唐留学生活时间较长,在归国时不仅带了大量的茶籽,还带回了中国制茶的石臼以及传统制茶技术。

因为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喜爱茶叶,寺院开始大量种植茶树,皇室也广设茶园,饮茶之风由此自上而下的推广开来。

日本奈良、平安时期的茶文化,可以说是承袭唐风,此时的日本茶道从形式和内涵上,都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倡的极为相似。

到了宋代,另一位中日交通史上著名的高僧日本荣西禅师,也作为学问僧两度赴中国学习佛法。

第三一零七章 凌晨鬼市见闻(一)第二四零八章 翡翠镯子上刻字?第二三七一章 凉爽的根源第一三七五章 愿力第四六七一章 这个外国人是棒槌第四五九九章 丧命第三四五一章 意外收获第三九三七章 二十四孝图第一三一章 赌石皇帝与门外汉第七八九章 红颜上门第三七七五章 丑陋的蛤蟆石第四四九五章 木中黄金(二)第二二四六章 “钓鱼”第二九八六章 蟠龙纹定器第二四一零章 掏镯子第六零七章 老坑还是新坑?第二七七章 女皇珠宝套装第二六九零章 青铜头盔第三二六七章 钱真得能生钱第二六七六章 赌涨却难赢第四一三四章 作弊?第一二六九章 骗子和贼第二四七九章 乾隆青玉螭龙玉玺第四十一章 考古学大奖第四一一四章 洒金黄 2第一五六九章 “老师”这顶帽子不好戴第二一零九章 把古董当破烂的人第四四五五章 七彩王座第二一四章 翡翠帝国第三四八二章 赝品更贵第四五四八章 粮票第一四八一章 獒犬护主第二八三七章 楼兰古国石板书第四二零章 金童玉女第二零四四章 纯阳玉第三五三零章 王者之钺(二)第四五四二章 法器:冰雕佛像第二零三二章 龟符第三三五八章 真假田黄 2第二二四四章 巨额宝藏第四零一七章 田老先生的考验第四七零零章 又玩对赌?第一一三一章 成立一个组织第三三零零章 古董背后的仇怨第三一七九章 褚遂良的书法第三八二三章 善恶终有报,有些人别惹第二一零四章 阴气的顽抗第一七二章 宁买一线,不买一片第三八三四章 地师的良心第四六一八章 情蛊(一)第四四二五章 春雨烟岚图(一)第三一七四章 瓷艺第四一九五章 扎纸人(一)第三五零七章 旋风第三二八四章 宝石欧泊第二六四七章 黄金消失之谜(二)第一零二四章 殷天子三剑第三四四七章 老芋头第一七三零章 杀猪刀第八八八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第三六九五章 愤怒的代价(二)第二二二一章 武器系统第二五八五章 黑五爷第三五六二章 贵诺第九九一章 刻印第二九一一章 十二主神黄金雕像第一三二八章 另类食堂,饮食遗产第四五五五章 智者的难题第四七一三章 又见影子木第二三五七章 这一回做个看热闹的第三八九二章 太年轻被人瞧不起啊第四一九八章 抽屉里的机关第三一六五章 大宫女第一三零五章 进入宫殿第六零七章 老坑还是新坑?第三九三七章 二十四孝图第七七三章 择偶标准第四八四三章 神秘的柱子第一六三五章 安全第一第九章 关于地气的大胆尝试第四二三六章 轮回第三八八九章 暴殄天物第二三五五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第三二三九章 贵宾间的妙用第三零六零章 全能大叔第三七五二章 破财(一)第四七一九章 平淡日子之后的悸动第三零一七章 晴子上门第二八零九章 魔高一丈第三十二章 赌石第九三三章 老穆的宝贝石头第四六八章 包厢去玩第二八一八章 药浴第五八八章 老乡老乡,未必一枪第一一一八章 赝品大放送第三六六章 珠宝展销会第四八二二章 戈壁中的绿洲第一八五八章 谜团第一一一零章 心理魔术师第一四六九章 紫麒麟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