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礼部韵略》

何婉奕把家里的情况,简单地说了一遍:“其实,这些年我爸也想过要去找您,但一来担心打扰您的生活,另外也是因为当初留的线索太少,我们想要找您不太容易,要不是我这位朋友帮忙,很可能直到现在都没有您的消息。”

何婉奕顿了顿,接着问道:“不知道您想不想和我父亲见一面呢?”

孙美娟犹豫了片刻,和丈夫对视了一眼,问道:“你们怎么肯定我的身份呢?”

舒泽接过话,说出了孙美娟的养父母名字,问她对不对?

孙美娟点了点头,其实以罗诗怡和何婉奕的长相判断,两家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但世间的事情谁又说得一定呢?她是从小就被抱养的,对亲生父母可是根本没有任何印象,也正是因为这样,她对认亲这事很犹豫。

孙美娟说道:“这件事情我们想要商量一下,有了结果我再联系你,行吗?”

“这当时是没问题的,我给您写一下我的手机号码。”

何婉奕拿出笔和纸,写了自己和父亲的手机号,递给了孙美娟。

出于礼貌,孙美娟也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给了何婉奕。

接下来,双方客气了几句,因为没什么共同语言,随即就相互告辞了。

“我觉得她对你们家的成见好像有些深啊。”司马月澜对着何婉奕说道。

何婉奕说:“这也正常啊,换谁从小被亲生父母送出去,都会有成见吧。”

司马月澜点了点头:“对了,你要小心那个罗诗怡,她看子涛的眼神有些不怀好意哦。”

“说我什么?”孟子涛正跟舒泽说着话,隐约听见提到了自己,回过头问了一句。

司马月澜咯咯笑道:“我说你别见色起异。”

“我对婉奕的心,天地可鉴!”孟子涛连忙举起了右手。

“万一你犯糊涂认错了人呢?”舒泽也跟着笑道。

“那怎么可能?”

孟子涛知道小俩口说的是什么:“你们一个两个真当我傻啊,就算眼睛没看清,鼻子总闻的出来的吧,婉奕的味道我再熟悉不过了,肯定不可能会认错。”

“说什么呢!”何婉奕扭了孟子涛胳膊一下,她总觉得这话怪怪的,容易让人误会,脸颊不禁有些羞红。

大家相互开了几句玩笑,孟子涛问道:“阿泽,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舒泽说:“我有些急事,明天早上我们就得回金陵了。你们呢?”

孟子涛说:“有位长辈托我办点事情,我还要过两天才回去,而且回去之前还得去一趟西京,先前在那边接了几位病人。”

舒泽道:“我看你以后还是别接病人了,别的不说,你忙得过来吗?”

孟子涛笑道:“我也是偶尔为之,而且遇见了见死不救也不是我的风格。”

舒泽说:“随你吧,反正我建议你量力而行比较好。”

“我心里有数的……”

在大军这边吃了晚饭,孟子涛一行人准备返回市里的酒店,大军夫妇俩送他们上车。

上车之前,孟子涛对大军说:“这段时间你好好渡个蜜月,其它事情等回了陵市再说。”

谭桂花有些不虞地说:“还渡什么蜜月啊,他死活不同意。”

司马月澜闻言对大军道:“大军,这事我可得说你了,你要是没假期,不渡蜜月也就算了,子涛明明给你放了长假,还不去渡蜜月,你也太不尊重桂花了吧。”

大军有些尴尬地说:“我就是觉得这只是一种形式,感觉没这个必要。”

“别感觉了,听我的,给你一个月假,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孟子涛见大军还有些犹豫,直接帮他做了决定:“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如果你敢早回,那就等着扣奖金吧。”

舒泽也接过话道:“就是,别让我们看不起你啊,另外,我们的安全有保证,你就不用担心了。”

见大家都这么说,大军只得同意下来。

第二天,原本孟子涛以为彭老会打电话让他去博物馆,但意外的是,电话确实打了,但行动被安排在明天了。

没办法,孟子涛只得改变行程,准备带着何婉奕在郢都游玩。

只是刚从酒店出来,坐出租车准备前往景区的时候,他接到了庞大海的来电,说是名下的回收站搞来了一件宝贝,问他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何婉奕也听到了电话中的声音,小声说道:“去吧,旅游总有时间的。”

孟子涛对着何婉奕歉意一笑,在电话里答应了庞大海,并问清了地址。

跟出租车司机说了地址,四十多分钟后,出租车在一处老旧的大院前停了下来。

下车之后,孟子涛给庞大海打了电话,片刻后,庞大海就面带笑容的出现在了两人的眼前。

庞大海马上道歉道:“真是抱歉,昨天我有眼不识泰山,没认出孟老师您,还请您见谅啊。”

他昨天回去想想,总觉得孟子涛的相貌有些熟悉,于是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孟子涛的真实身份。当时他相当的懊恼,早知道的话,他肯定不会那么早就离开,怎么着也得跟孟子涛混个脸熟才行啊。

好在他知道的也不晚,于是想了一些办法,正好这个时候,手下的员工说收了一件老东西,让他去看看,于是就有了先前的电话。

孟子涛笑道:“就我这岁数,想不被人认错都难。”

庞大海呵呵一笑,随即邀请俩人走进院子。

孟子涛边走边问道:“庞老板,这回收到的是什么好东西啊?”

“青铜器。”庞大海神神秘秘地说道。

“这玩意你也敢收啊。”孟子涛没想到居然是青铜器。

庞大海说:“咱一不偷二不抢的,有什么不敢收的?至于说这青铜器范忌讳,一来我不收青铜鼎这样的重器,二来我也不卖给老外,只要守着这两点,不被抓到现形,我觉得就没关系了。”

说到这,庞大海开玩笑似地说道:“孟老师,你不会举报我吧。”

孟子涛笑着摆了摆手,心道:“只要你来源正当,我干嘛举报你呢?”

一路闲聊着,庞大海带着孟子涛来一个房间,房间有些大,里面堆了不少东西,不过都是泡沫、硬板纸之类不值钱的玩意。

庞大海走到一个角落,从一堆泡沫里面,翻找出了一件高近五十厘米的青铜器。

孟子涛一眼看出这是一件青铜钲。

钲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体似铙,但较铙狭长,而比铙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诗经小雅·采岂》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故与铙的功用相同。后来亦出现编钲可以演奏音乐或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当与近代军号的意义近似,但也可用于祭祀和宴乐。

钲一般形体鼓部短阔,体部为两瓦相复合状,口部呈凹弧,两侧尖锐,底部正中有一管状甬,甬与钲体内腔相通甬近舞部上,或有一宽凸棱。使用时,口部向上,柄插入木柄座中。

钲的主纹常由变形的大兽面或对称的卷体龙纹组成。主纹四周有边框,框边饰有半浮雕的鱼纹、虎纹、象纹、火纹。口沿中部常饰有虎纹、象纹或双尾龙纹。

等庞大海把青铜器拿到面前时,孟子涛仔细观察,此青铜钲以尺寸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纹饰主要为虎纹,做工相当的精湛,以常人眼光来看,这是一件相当精美的青铜器,不过孟子涛马上就发现了问题。

从遇到庞大海开始,两件古董都是赝品,孟子涛心里都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孟老师,觉得还满意吗?”庞大海笑吟吟地问道。

孟子涛说道:“庞老板,只能说声抱歉了,这不是我喜欢的。”

庞大海眼睛张得老大:“孟老师,这可是西周青铜钲,平时很少见的?”

孟子涛摆摆手:“这个无关。”

庞大海嘴巴一哆嗦:“难道有问题?应该不会呀,你看这锈色,多丰富啊,而且层次感很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孟子涛反问一句:“不知道你对青铜器做锈色有多少了解?”

庞大海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大部分我都听说过,如果做旧的话,它不是会有化学味道吗?在这上面,我只能闻到土香啊!”

“那我跟你详细说一下吧。”

孟子涛说道:“以前那种做旧方法已经淘汰了,现在都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做的锈色,比如你这件青铜器上的锈片,其实是移植上去的。制作者一般是将锈色丰富、层次感强的古代铜器上的锈片,用超声波震动使其脱离铜胎,再把这些锈片移植在复仿品的不同部位。”

“然后制作者会用高标号白水泥加入矿石色,调和出不同的锈色,根据古代铜器的锈色层次及形状,在复仿品镶嵌片接口处或锈色欠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用湿布把处理好的铜器包好,放入蒸锅内蒸3~5小时,取出晾干。”

“关键的来了,因为是化学做锈,所以铜器闻起来没有土香味,而是稍有酸味,需取适量新鲜墓土用水调成糊状,把复仿品放入其中10天左右,取出清理干净。新仿青铜器便有了土香味,似古代铜器一般。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高档复仿品,不切开铜胎看铜质,很难辨别真伪。”

听到这里,庞大海回过神来,问了一句:“那您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孟子涛说道:“其实很简单,这么做出来的铜胎不是土红色,是灰白色,而且疏松不坚硬。而原古铜器被锈蚀掉的铜胎是坚硬致密的土红色。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件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也露出了破绽。”

“在过去,防制青铜器用的是石膏翻制模具,由于石膏凝固以后,质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纹饰,立体感不强、线条不够流畅、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后,纹饰变形、失去原古物的韵味。”

“现在模具翻制,一般采用温室硫化硅橡胶,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原古物上翻制的模具,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花纹、神韵,毫不走形地翻制出来,但是……”

听了孟子涛详细的解释,庞大海不由郁闷起来,搞了半天,自认为捡了大漏,最后反而是自己打了眼,而且自己还大张旗鼓的邀请了孟子涛过来,实在太丢脸了。

看到庞大海尴尬的模样,孟子涛微笑着说:“咱们这行打眼是常有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不知你这还有没有其它好东西啊?”

“这个还真没有了。”庞大海突然拍了拍脑袋:“对了,我这还有一堆旧书,你要不要看看?”

反正也是闲着,孟子涛就答应了,说不定能淘到什么绝版书籍呢?

跟随庞大海来到另一个房间,孟子涛发现这里堆满了各类老书,旧书,这令他来了兴趣,跟庞大海打了招呼后,就开始翻找起自己中意的东西来,没一会,他就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套《礼部韵略》。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一夜之间黄袍加身,建立了赵宋王朝。

赵匡胤深明之所以轻获政.权,是因为兵权在握,众将才折服拥戴,后周才顺利禅让皇位。若是不削弱兵权,黄袍有朝一日还会加在别人身上,赵宋王朝仍然摆脱不了梁、唐、晋、汉、周频繁更迭的短命下场,于是采取种种措施,大大削弱兵权,实施“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在一系列崇文政策中,有一条就是广开科举之路,使人人皆有进取之心。为避免科考落第,怀才不遇,心存不满,甚至发生动乱,开宝二年(969)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诏礼部检阅贡士中凡“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具名以闻”。

宋初科考,不但试经,且试诗赋。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三十多年后,就诞生了这部《礼部韵略》。

从北宋至南宋期间,士人作诗用韵,特别是科举考试,就是以《礼部韵略》作为依据的。不过,《礼部韵略》原书今已不存,现在所能见到的,是《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孟子涛原本以为它是民刻本,但打开一看内容,内心之中顿时大为震惊……

第六百四十四章 前公司的变故第一千七十九章 画技(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扁鹊医论》第三百六十五章 郑仲锋的家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骗局第八百四十章 一件瓷器引出的发现第七百零四章 家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边西瞵!第六百一十章 螭吻像第三百零一章 预展第六百一十三章 姑侄翻脸第四百六十二章 有漏可捡第六百一十章 螭吻像第七百零一章 季诚和第五百七十二章 一鸣惊人(四)(20/62)第五十章 能不能专业一点第一百零七章 锲而不舍的钱大妈第七百五十四章 瓷片的问题第一千六十九章 瓷片失踪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救援(二)第一百一十章 厚颜无耻第六百八十五章 鉴宝活动(三)第五百零四章 比书法(三)第一千七十三章 进展(中)第一千七十章 黄金龙纹镜第一百八十六章 难以判断第八百二十章 订婚第一百三十二章 好消息第六百五十二章 木牍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网打尽第七百七十一章 堵截第一百零八章 动机不纯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面铜镜第九百二十五章 意外的人第九百六十四章 家宅拍卖第一千九十章 沈翊失踪第一千七十九章 画技(上)第两百一十八章 有所隐瞒第四百零三章 豹哥的消息第四十章 交流会第五百九十章 黑鱼(37/62)第七百九十五章 到香江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突破底线第两百六十二章 悲剧第两百九十四章 格致余论第六百六十四章 比试医术(下)第两百二十二章 普洱第六百五十四章 伏诛第五百九十七章 仿瓷高手(1/62)第五百五十五章 慈善拍卖交流会(下)(3/62)第三百二十二章 捡个小漏第六百六十一章 隋侯之珠第四百六十二章 有漏可捡第五百零八章 可疑第四百零七章 失窃的画作第两百零五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第四十七章 偶遇第一百六十二章 打赌第一千零三章 发现踪迹第六百三十三章 轻松到手第一千八十七章 决赛(上)第一千七十二章 进展(上)第七百零八章 钧窑花盆(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又见藏珍釉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是骗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书法大师(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囚牛像第一千三十四章 搜查第三百七十五章 惊吓第四十四章 压轴拍品第四百三十三章 铁箱子第六十四章 《熹平石经》拓本第三百七十一章 名剑万仞第一千章 蜀都之行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被绑架第九百一十章 会所游戏(两章合一)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又有任务第九百二十五章 意外的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戏第七百九十二章 碧犀?第五百二十二章 死灰复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组件主体第六百七十七章 暂时搁置第一千两百一十六章 希望之乡(大结局)第八百零八章 拍卖会开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给点教训 上第八十一章 小心眼第七百一十八章 打了几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遇机关第三百七十五章 惊吓第一千六十一章 展示书法第一千三十八章 纪念币第三百二十六章 东西不对第一千八十九章 鸾凤影像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希望之乡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技术(下)第八百三十章 老照片中的信息第五百七十八章 成化斗彩鸡缸杯(续)(26/62)第八百一十六章 品香第一千两百零五章 希望之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