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李思训作品(续)

一般来说,唐画能够流传到当代,是及其困难的事情,基本上寥寥无几,而能够传下来的名家作品,也都是国宝级别,至于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据说是一副都没有。

现在藏于宝岛故宫的《江帆楼阁图》,其实并非是李思训的真迹,而是宋代的摹本。当然,《江帆楼阁图》无论从题材内容到技法的呈现方式,都是属于李思训流派,是一幅研究李派山水重要的作品。

因此,能够发现一幅李思训的真迹,孟子涛内心之中的激动可想而知。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免得被庞小桃看出来,孟子涛接着装模作样地把整幅画又鉴赏了一遍。

放下手中的工具,孟子涛装作犹豫地说:“这幅国看着还行,但这落款不知道给谁破坏了,这对作者的判断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觉得吧,这幅国应该不是名家之作。”老牛马上一唱一和起来。

“你这话说的太武断了吧。”庞小桃站在自己的立场,当然不同意这个说法。

老牛呵呵一笑:“换作是你,如果手上有一幅名家画作,你会故意把落款给去了吗?一般也只有不知名的小画家偶然有一幅佳作可以勉强和名家媲美,于是奸商会把画作的落款去掉,以当作名家之作售卖,这种情况比较大吧。”

孟子涛也点了点头,认可这个说法。

庞小桃其实也认可这种说法,打个比方,明明是唐伯虎的真迹,没人无聊到会把真迹的落款去掉,增加辨别作者的难度吧。

但同样的,站在庞小桃的立场肯定不能这么说:“按常理来说你说的有可能,但话又说回来了,宋朝到现在几百年的时间,又有无数战乱,再加上这世界上还有一些精神病,谁也说不准这幅画的落款被去除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我眼里,这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宋代画作。”

“但没有落款肯定是要影响价值的,这一点庞女士你应该明白。”

孟子涛说道:“当然,咱们多余的话也不说了,麻烦你开个价吧。”

“一百万!”庞小桃回道。

孟子涛呵呵一笑:“庞女士,你这个价格我也不好说什么了,这幅画麻烦你收回去吧。”

庞小桃见孟子涛还价的意思都没有,微微一怔,随即说道:“这可是一幅宋画!一百万不贵吧。”

孟子涛淡淡地说:“是不是宋画,大家在心里都有判断,咱们单以这幅画来说,要题跋题跋没有,要落款落款没有,要鉴藏印也没有,你说这样的画作要价一百万,恕我不认可。”

“那你能给多少?”

“三十万。”

“不可能,宋代的传世作品,怎么可能只要三十万。”庞小桃连连摇头。

“你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幅画是宋代的作品吗?”老牛反问一句。

庞小桃愣了愣,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直接说道:“最少七十万,如果你们还觉得贵了,那就算了,画我收起来。”

孟子涛沉默了片刻,装作为难地说:“不能再便宜了?”

庞小桃态度十分坚决:“不行,一分钱都不能少。”

又等了片刻,孟子涛这才装作勉强同意了。

“不知道庞女士你还有什么藏品要拿转让吗?”孟子涛问道。

“没有了。”庞小桃说道。

孟子涛说:“那好,我是生意人,做买卖有签订合同的习惯,咱们签一份转让协议吧。”

“古玩这一行,可不兴这个。”庞小桃不乐意,担心出了问题找上自己。

老牛当即说道:“不瞒你说,钱少以前买古玩有过麻烦,他跟人买了一件东西,没想到东西是卖家父亲的,卖家父亲不同意售卖,结果又找钱少想把东西要回去,但钱却不愿意如实给,闹了很长时间才算了结。”

孟子涛点头道:“是的,所以我现在买东西宁可不买,也一定要签协议,而且协议上只需要写简单一些就行了,就算打眼也是我的事情,除非你的东西是脏物,不然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担心的。”

既然孟子涛都这么说了,庞小桃哪怕心里不太乐意,最终还是同意了。

签订了协议,准备询问怎么付钱的时候,庞小桃拿出了刷卡机,正好省去了孟子涛转帐的麻烦。

离开庞小桃家,孟子涛先让司机把老牛老婆的远房表妹给送回去,当然,红包肯定是要给的,这不但是出于规矩,而且老话说的好,人以群分,能和庞小桃成为朋友的,会是什么性格。

期间两人一直聊着一些无关痛痒的琐事,等人下了车,老牛就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那幅画是不是有什么说道?”

对于老牛,孟子涛也没有怎么隐瞒:“这幅画确实很不错,但到底怎么样,还需要仔细研究才是,现在只能说,它的画风有李思训之风。”

“李思训?”老牛琢磨了一会,瞪大了眼睛:“唐代那位李思训?!”

孟子涛笑道:“还不能确定它的真伪呢?”

老牛说:“得了吧,就凭你的眼力,难道还能无的放矢?”

孟子涛笑道:“我又不是神仙,哪能说什么就是什么啊。”

老牛咂吧了一下嘴:“反正今天你得请客。”

孟子涛哈哈笑道:“这是小意思,只要你的肚子能装的下,随便你吃。”

“不行,如果只是这样,那就太便宜你了。”说实在的,老牛心里没有一点嫉妒那是不可能的,好在他有开阔的心胸,而且也有一些自知之明,这事到也没怎么往心理去。

“哈哈,只要我能办的到,你尽管提。”

“容我想想,想好了再告诉你。”

正在这个时候,老牛的手机响了,他拿起手机一接:“谁呀?”

“是刘老板吗,我是庞小桃啊,你们现在到哪里了啊?”

老牛正准备回答,见孟子涛给自己使眼色,当即换了话:“我和钱少在回沪市的路上了。”

“啊,怎么这么急啊。”

“钱少有急事要回去处理,你有什么事?”

“是这么回事,我刚才琢磨了一下,现在手头上的钱还缺了一些,我准备把一件宣德青花瓷转让了,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啊?”

“唔……”老牛笑嘻嘻地看向孟子涛,嘴上说道:“庞女士,真的很抱歉,钱少的事情比较急,实在赶不回去了,要不这样,后天我们再来一趟,你看可不可以?”

“后天就来不及了啊,要不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带着东西过来?”

孟子涛在旁边听的差点笑了,这庞小桃显然是不知什么原因,察觉到画作卖亏了,不然哪会这么急不可待。

“庞女士,不必这么麻烦了。”

“这有什么麻烦的,你们说下在哪,我马上过来。”

“真得不用这么麻烦……哎呀呀,手机没电了,庞女士,咱们下回再见啊!”

“喂……你……”老牛挂断电话的时候,还听到庞小桃气急败坏的声音。

“哈哈,我看那个肥婆肯定气得半死,这段时间估计连觉都睡不好了。”

老牛直接关机,把自己的手机卡换了上去,因为平时有需求,他手上有好几张不同的手机卡,这回也是换了一张平时不用的,现在看来确实有先见之明,不然今后有的麻烦。

“她不会去找你老婆那位远房表妹的麻烦吧?”孟子涛说道。

“这年头,谁怕谁呀。”老牛不屑地笑笑。

“行,有事的话就打电话给我,我来帮你解决。”孟子涛说。

“这种小事毛毛雨了。”老牛挥挥手,并不在意。

回到古玩街,因为老牛有些事情要处理,请客就改在下回。

孟子涛驱车返回别墅,拿着画作前往师傅那边,发现还有客人在。

来客孟子涛也认识,是当初京城比赛的评委之一,国内著名书画鉴定家童维科。

“童老您好。”孟子涛恭敬地问候了一句。

童维科表示不用客气,看着孟子涛手上的书画锦盒,笑道:“哟,多宝童子又得了什么宝贝了?”

孟子涛笑了笑:“刚得了一幅画,拿过来请师傅品鉴一下。”

童维科哈哈笑道:“哦,那我来的正是时候,又能一饱眼福了。”

郑安志向孟子涛招了招手:“子涛,你看这幅画是唐画还是宋画?”

孟子涛放下手中的锦盒,上前仔细鉴赏,这是一幅仕女图,他看了一会,心里就有了数。

“这最多是宋画,线装书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唐代都是手卷,这幅画里的美人手持线装书一本,所以肯定不是唐画。”

郑安志和童维科都笑着点了点头,就听孟子涛接着说道:“而且我觉得这也不是宋画,应该是一幅明画。”

“何以见得?”童维科马上问道。

孟子涛侃侃而谈:“因为绢料,明代早中期的绢料较为粗糙、稀薄,由于绢的经纬密度太低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装裱后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潮湿等原因,托纸与绢极易起层脱开,绢的本身也因陈旧而呈现黑色,到了清康熙期间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这幅画的绢料就符合这样的特点,而且从自然氧化等方面来看,应该不是清画。”

“哈哈,说的好。”童维科笑着鼓起掌来。

孟子涛连忙谦虚了一番。

郑安志对孟子涛的表现很满意,笑道:“子涛,来看你这幅画吧。”

孟子涛说:“那咱们换个地方吧,这里有些展不开。”

二老都没意见,而且心里也更加好奇,孟子涛拿来是什么画,这么郑重其事。

孟子涛戴上手套,把画卷小心地从锦盒中拿出,再慢慢展开。

随着画卷内容的展现,二老脸上表情都有些凝固了,直接往画卷上凑过去。

“呯!”

“哎哟!”

两位老人由于注意力太集中,没有注意,脑袋碰到了一起。

童维科抬起头看着郑安志:“郑老,来者是客,应该我先欣赏吧?”

郑安志说:“这是我徒弟拿来给欣赏的,当然我先了,再说了,主人都没看过,哪有客人先看的道理?”

“既然是你徒弟给你欣赏,那就更应该我先了。”

“凭什么?”

“你今后能一直欣赏,我难道能天天待在你家啊?”

“你想住就住,想要先看,没门!”

“哎……”

见二老争的面红耳赤,孟子涛在旁边偷偷直乐,不过这么争下去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他提议猜拳决定。

二老也同意了,最后还是郑安志获得了胜利。

童维科很是不乐意:“不行,这么重要的事情得三局两胜。”

“是不是一会你又输了,还要来个五局三胜啊?”郑安志嗤笑一声,把童维科推到一旁,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

好在这不是什么小幅作品,童维科在旁边也能欣赏,只是不能用放大镜看到一些细节,他心里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催促郑安志看快一点。

郑安志也不理他,以自己的速度从头到尾把画作欣赏完,童维科迫不及待地接过了位置。

郑安志问道:“子涛,这幅画你是从哪得来的?”

等孟子涛把下午的事情讲了一遍,他笑着又问道:“那你觉得这幅作品的作者可能是谁?”

“我认为应该是李思训的作品。”

“说说看呢。”

孟子涛斟酌了一下言语,这才说道:“大家都知道,李思训之画受展子虔的影响,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这幅作品则先用石绿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松针。”

“这种绘画方式,与北宋李成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显得比较古拙,符合李思训承上启下的特点。”

“另外,这幅画作中的树木描写已注重交叉取势,显得繁茂厚重,但枝、干、叶,仍用工整的双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锋硬线勾描,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而画中的人物,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如此种种,我认为都符合李思训的画风。”

“而且,这幅画作无论是画风还是意境,比起宝岛故宫《江帆楼阁图》都只强不弱,除了李思训本人所作还能是谁呢?”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处心积虑第六百四十七章 “熟人”见面第二十九章 交锋第六百六十一章 隋侯之珠第六百三十五章 搞错了么?第六百八十章 风水第二章 孟子涛其人第一千八十二章 退货风波第四百四十九章 两枚钱币第四百章 毽子里的铜钱第六百一十五章 交个朋友第八百八十八章 基座第一百九十七章 包小山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军家第七百零三章 拜访第三百八十六章 问题钻戒第九十章 洪武釉里红第一百零七章 锲而不舍的钱大妈第五百二十八章 汤老师的能耐(14/60)第一千九十三章 游玩(给大家拜年)第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希望之乡(十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再去郢都第四百零四章 八卦阵图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龙王印第一千八十三章 画技(续)第五百六十章 摆上一道(8/62)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希望之乡(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阎昔凡第四百零六章 教训一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误会了第两百零五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第一千八十九章 鸾凤影像第三百五十九章 白鹿币(续)第四百四十七章 有些磕碰第九百七十六章 商定协议第九百九十二章 韦驮造像第八百四十一章 反悔第九百二十八章 砸出来的结果第八百六十四章 海岛第一千二十七章 强行碰瓷(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开怀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是一张藏宝图第九百二十七章 凶杀第九百九十一章 复原造像第六十章 倒流壶 续第一百七十八章 骗局第六百九十四章 柴窑风声第七百四十五章 差事第两百三十三章 好心办了坏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葛青云的遭遇(下)第一千九十章 沈翊失踪第五百八十九章 陶俑(36/62)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乡收货 续第两百五十二章 奇怪的东西第八百三十四章 龙石种第两百一十二章 麻烦解决第五百零三章 比书法(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木作大师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杀手第十七章 帮忙第九百四十七章 地下巨城(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局?第五十一章 代笔第六百二十章 合作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抵达正殿第四百二十二章 倒霉的孟宏昌第六百一十三章 姑侄翻脸第七百五十六章 人面兽心第两百九十六章 和阗红玉第七百二十六章 海岛图第八百八十一章 接触(中)第六百八十四章 鉴宝活动(二)第十二章 运气好没办法 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马华宇第四百三十二章 阎昔凡第六百三十八章 猪肉换银币(祝大家春节快乐!)第一百六十五章 讨论第七百一十章 早年的遭遇第一百二十四章 又来一对鼻烟壶 续第五十九章 倒流壶第四百一十六章 赌场(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茶树第九百五十五章 可恶之处第七百八十八章 鬼打墙第九十二章 请去掌眼第九百零三章 误诊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选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胡铁仑其人(5/62)第四百六十七章 瓷片带来的线索第六百二十二章 商量(续)第六百六十二章 找上门去第四百零一章 关键的盒子第两百八十四章 神奇的珠子第一千三十六章 星图第八百二十四章 无妄之灾第四十三章 风头第八十一章 小心眼第两百九十八章 阴沉木第八百五十七章 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