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周丹泉作品

谢翌接着说道:“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幅画虽然风格很像是乾隆所作,但画得实在太好了一些。”

于博达闻言有些愕然:“谢老,你这话说的我有些不明白了,难道画的太好也是问题?这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谢翌说:“当然有问题,事实上,乾隆的绘画水平并不算是太过出众,只是因为他是皇帝所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再加上现在拍场大肆炒作‘宫廷概念’,乾隆作品的价格才会节节攀升,你要换成一个同水平不太知名的作者,很可能零头都没有。”

“当然,你要是不认可我这么说,还有一些破绽可以识别,乾隆画作的各种材料都是当时最好的,纸、绢皆为当时的绝顶之品。具有优质纸、绢的一切特征。印泥为采取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等八贵珍品精制而成的八宝印泥,具有色泽鲜艳、纯正,印迹清晰的特点。这幅画在这方面都不达标。”

“另外,乾隆喜好收藏历代名墨,且乾隆御制墨品质绝佳,所以他的画作墨色黑中透亮。绝不会在装裱过程中出现‘跑墨’的现象,但你这看这里,有明显的跑墨现象,这是真品万万不可能出现的。”

谢翌侃侃而谈,有问题的地方一一指出,听得于博达哑口无言。

“于老板,不知道你还有什么问题?”谢翌问道。

于博达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我当初花了重金购买,结果居然是一幅赝品,可亏死我了!不过李总您放心,有问题的东西我都认,缺多少钱,到最后一起算。”

李会纲淡淡地点了点头,请谢翌继续讲解。

谢翌继续说道:“第二件有问题的是这幅徐渭的《杂花卷》,一般来说徐渭的的作品不拘于物象,能抓住其神气,用秃笔铺张,势如急风骤雨,纵横脾睨……但这幅作品,在整体上只有徐渭六成的功力,差的比较远。”

“至于第三件有问题的是这只定窑鼎,老朽虽然对瓷器鉴定并不是很在行,但也能看得出来,这只鼎的造型有问题,并不是宋代定窑的作品。不过还好,这只鼎也算是老仿,还是有所价值的。”

“于老板,你有什么要说的?”

李会纲看着于博达的眼神有些阴冷,你要说先前那幅《杏花图》可能因为仿的水平很高,于博达看错了还情有可原,但后面两件又是怎么回事,一幅只有真迹六成的功力,而瓷器更是连造型都有问题,这是准备敷衍自己吗?

于博达连忙说道:“李总,我并不是故意欺骗您,这三件东西也都是我真金白银买来的,我也是受害者啊!不过您放心,我再怎么样也不会让您吃亏,您合计一下剩下的七件作品多少钱,缺多少我这补给您多少。”

“准备多久还给我?”李会纲问道。

于博达说:“这个要看缺多少了,如果钱不多,我一两天内就能筹集到资金,如果缺的多,可能要耽搁点时间。”

李会纲询问谢翌,对方给出了七件古董两千万的估价。

于博达咬了咬牙:“两千万就两千万吧,不过剩下这一千万还请李总给我点时间,我最迟一个月把钱给您送来。”

对这个结果,李会纲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于博达没有抵赖,当然,如果于博达敢抵赖,那就别怪他不客气,直接丢到海里去喂鲨鱼。

“行,你重新写张欠条,我也写份收条。”

“好的。”

于博达连忙答应下来,事实上,作为物主,并且这十件古董经过多位专家的鉴定,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它们有问题?原本他还打算浑水摸鱼,没想到李会纲居然把谢翌给请来了,让他所有的计划都失算了,想想都郁闷到牙痛。

这个时候,孟子涛把薛文光叫到身边,小声问道:“你和于博达认识吗?”

“有过几面之缘。”薛文光回道。

“那会,等会你如此这般,有没有问题?”孟子涛说道。

薛文光微微一怔,当即点头道:“没问题,我一定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这可是你说的,如果搞咂了的话……”

“您放心好了,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于博达和李会纲交割完毕,立马就提出了告辞,让跟他来的年轻人拿着剩下三件东西走人,不过刚走出包间没一会,他就被后面赶来的薛文光给叫住了。

“于总,请留步!”

于博达回头看到匆匆跑来的薛文光,心中有些好奇,问道:“原来是江老师,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

薛文光面带笑容,凑近过去说道:“于老板,我想和你做一笔生意。”

“和我做生意?什么生意?”于博达狐疑的看着薛文光,自己以往和薛文光根本没什么交集,怎么薛文光会找自己做生意?

薛文光走到于博达跟前,偷偷摸摸地说:“我看于总剩下的那三件玩意挺不错的,不知道愿不愿意割爱,转手让给我。”

于博达恍然大悟,闹了半天薛文光是想要买自己剩下的这三件古董。

“江老师,你把赝品当真品卖,就不怕被人发现了?”于博达看着薛文光,心里很是鄙夷。

“于总,想必您也知道我是内地来的,现在经常有一些老板到我这来买东西,其中一些老板都是暴发户,而且最喜附庸风雅,用古董来充场面,他们哪有什么眼力认得出好坏啊。况且,我又不会说它们是真品,就算事后找到我,我也总有理由的。说句实在话,这些暴发户的钱就是用来赚的,我不赚有的是人赚。”

说到这,薛文光笑呵呵地问道:“于总,不知您意下如何?”

于博达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本身他也是一边赚着内地人的钱,一边还歧视着内地人,所以对薛文光的所作所为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然,他以后肯定不可能让薛文光帮他买古董了。

只是,他心里也有些迟疑,怀疑剩下这三件赝品会不会另有乾坤,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种可能,他自己找人做过鉴定,而且还不止一次,刚刚谢翌又做过鉴定,结果应该不可能有问题。

想到这,于博达还是同意了下来,多少能够挽回点损失总是好的。

与此同时,大家在包间里喝茶聊天,舒泽对着孟子涛小声说道:“子涛,你刚才让薛文光出去干嘛了?”

“一会你就知道了。”孟子涛笑着卖起了关子。

由于精力不济,谢翌坐了会就准备回去,这个时候,薛文光装作兴高采烈地拿着东西回来了。

李会纲奇怪地问道:“江老师,你把这三样东西又买回来干嘛?”

薛文光回道:“这是孟少让我买的。”

孟子涛点了点头:“确实是我让他买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十万,再低他就不肯了。”

“你把账号给我,我给你转账。”

“不用这么急……”

孟子涛打断了他的话:“别废话,把账号给我。”

薛文光顿时噤若寒蝉,乖乖地把银行账号说了出来。

李会纲不明白薛文光怎么这么怕孟子涛,不过现在他的关注点还在那三件东西上,他转头问谢翌道:“谢老,这三件东西五十万贵吗?”

谢翌说:“这要怎么看了,如果自己喜欢,五十万肯定不贵。”

这番话其实还是说这三件东西买亏了,只是说的委婉一点而已,李会纲当然也听的出来。

这时,就听舒泽笑道:“子涛,这次又能赚多少?”

孟子涛笑了笑:“这个还不好说,回头还要再研究一下。”

两人的对话让李会纲和谢翌都有些讶然,难不成先前判断出了错?

“舒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李会纲忍不住问了起来。

“他是我叔公的弟子。”舒泽回道。

“叔公?你说的是郑安志郑老?”李会纲讶然道。

谢翌也反应过来:“这位就是郑老的关门弟子?”

孟子涛客气地向大家拱了拱手。

既然孟子涛是郑安志的关门弟子,那他的所作所为就不得不令大家重视了。

谢翌连忙问道:“不知这三件东西中,哪件看错了?”

孟子涛笑道:“谢老,这三件东西都没有看错,确实不是真品,我只是觉得这件仿定窑鼎还有些说法。”

“什么说法?”大家都好奇地看着孟子涛。

孟子涛把鼎拿出来,翻转过来,指着一只鼎足道:“大家请看这里,虽然鼎足有磨损,但上面的字迹还是隐约能看清的,像不像一个‘周’字?”

大家凑上前,发现那只已经磨损的露出瓷胎的鼎足上,确实有个字看起来像是“周”。

舒泽迫不及待地说:“子涛,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告诉我们答案吧。”

孟子涛笑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我觉得它很可能是周丹泉的作品。”

之前一同来的店家忍不住惊呼一声:“什么!周丹泉的作品,怎么可能!”

周丹泉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吴门典型的能工巧匠。他是一位仿定窑瓷的制瓷高手;他所烧制的仿定窑瓷人称周窑。根据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周窑,隆庆、万历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往往一品造出,四方竞购,以至于不惜千金争市。

《石斋笔谈》中载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周丹泉从金阊坐船去江右,路过陵,去探望他的朋友唐太常。他对唐说,听说你有一个古代的定鼎,能否给我一看?唐太常拿给他,他边看边用手指量度尺寸,并将鼎纹摹下来藏起,然后把鼎还给唐太常,就分别了。

别后,他到瓷都半年后回来,又去谒见唐太常,并对他说:“你家的白定炉鼎,我也得了一个。唐很奇怪,拿自己所藏的和周丹泉的比较,居然一模一样,毫无差别。自以装定鼎的器皿来放置,也俨然含缝。

奇怪之余唐太常向丹泉鼎从哪里得来的,周丹泉告诉他:不瞒你说,这只鼎是模仿你那只做的。太常非常叹服,就四十金买下,放起来以作副本,藏于家神庙。后来,淮安一个叫杜九的人到浮梁,对唐太常古定鼎梦寐以求,终于从太常的孙子那里以千金得周丹泉的仿古定鼎。

遗憾的是,此鼎后来也几经转手,最终废鼎沉于钱塘江中,不知所踪。

那么,周丹泉仿制的瓷器还有传世的吗?据说,前故宫博物院藏有周丹泉制娇黄锥供饕餮鼎一件,先前还参加过展览会,现在藏于宝岛故宫,一般人也没见过。

谢翌眉头微皱,说道:“虽然我没有见过周丹泉的作品,但这件仿定窑鼎从釉色来看,实在不像传说中的周丹泉作品那般吧?”

孟子涛说:“这个当然是有原因的,只是现在我手里没有东西,不能处理。”

李会纲说:“你要什么,我立马叫人取来。”

孟子涛说:“东西到是不贵重,只要一些桐油,一些温开水,还有一些棉纱布即可。”

“好,稍等片刻,我叫人拿过来。”

李会纲叫的人速度很快,马上就把孟子涛要的东西拿了过来。

接下来,孟子涛拿着纱布,蘸了一些桐油开始擦拭,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过了一会,这只瓷鼎就开始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只见此鼎造型方正端庄,古朴典雅。炉口呈正方形,平沿方唇,两侧出沿上各竖冲天耳,炉内部施半截釉,胎质坚硬致密。炉身四面均印双夔纹,纹下为锦地饕餐纹饰,四足侧面均有“s”形印花纹样。

等孟子涛把瓷鼎用温水清洗过后,放到桌上,房间里的人,眼睛都有些直了,都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

整器的器面莹亮柔润,色呈牙白悦目脱俗,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虽久历千年风霜,然朴淳如昔。如果不是鼎足还隐约有个“周”字,大家肯定会认为这就是一件宋朝定窑的精美作品。

第六百章 帮忙(4/62)第七百四十五章 差事第一千两百零七章 希望之乡(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鉴宝活动第六百六十五章 画马高手(两章合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成化斗彩鸡缸杯(25/62)第九百八十二章 玉佩的消息第三百九十章 部门守则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可恶的骗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乡收货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合作第九百三十章 奸猾(中)第九百四十一章 玉精第两百八十六章 电梯故障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蝉翼剑第九百六十一章 反打劫第六百三十九章 园林式别墅第四百二十五章 奇怪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关键玉石第三百五十一章 唆使?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会员服务第四百四十八章 雕像的消息第七百四十五章 差事第两百七十四章 关圣帝君画像第一千九十七章 内有乾坤第五百九十九章 进阶(3/62)第六十一章 上清珠第八百八十二章 接触(下)第八十五章 开业第四百二十八章 可笑的小偷第三百三十六章 定窑小碗第八百七十三章 治疗的谢礼第九百零二章 有人要跳楼第一千零五章 五色花戗金五彩碗第十一章 王之轩的教导第五百二十五章 画(11/60)第三百五十章 龙鱼第两百七十八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五百九十二章 少康墓(39/62)第九百九十四章 玉葫芦的来历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冒牌货(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国费昂斯蜻蜓眼第四百五十七章 紧急救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发现毒素第三章 异能?!第八百二十八章 谢明旭的遭遇第一百二十八章 暗恋对象第五百四十章 再赌(26/60)第一百零七章 锲而不舍的钱大妈第一千四十一章 麻烦的罗诗怡第二十二章 官帽椅第六百八十七章 鉴宝活动(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宋代茶道第一千二十六章 强行碰瓷(上)第九百零六章 湖底的箱子第九百六十三章 美国之行第二十二章 官帽椅第六百六十五章 画马高手(两章合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局?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突发疾病第三百九十二章 神树第六百一十章 螭吻像第五百零六章 玉器修补第八百八十八章 基座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方寸第九百九十三章 相求第一百零八章 动机不纯第一千六十六章 挽回第九百三十三章 神奇玉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张景强打赌第九百四十一章 玉精第三百零九章 林伶韵第一千九十章 沈翊失踪第三百零二章 红山玉鸮第四百七十四章 倒霉的杜同泉第七百二十二章 一只缶盖第一千五十九章 香囊来历第五百六十一章 奇怪的玉器(9/62)第一千零五章 五色花戗金五彩碗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希望之乡(一)第两百九十三章 新的能力第八百五十一章 海捞瓷第八百四十一章 反悔第一百零五章 左撇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得画(13/60)第一百五十章 卖椟送珠第两百五十四章 不起眼的玉佩第六百五十三章 木牍内容第九百二十一章 黑衣人第七十六章 店面第四百七十三章 又偶宋鹏第九百五十七章 品行不配风水第一千四十一章 麻烦的罗诗怡第一百二十九章 撞上枪口第六十六章 古玩城偶遇第一千三十一章 又出现第七百五十四章 瓷片的问题第四百四十三章 依老卖老(续)第十四章 故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范定喜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