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神秘的使者

神秘的使者

正当“南陈北李”分别在上海和北京紧锣密鼓地筹办建党事宜的时候,一位神秘的使者从俄国远道而来,为两人建党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1920年4月初,俄共(布)远东局的维经斯基带着妻子、秘书兼翻译杨明斋从海参崴来到北京,下榻在离王府井不远的俄国公寓。

维金斯基,又译作魏金斯基,中文名吴廷康。1893年出生在俄国,1918年在海参崴加入俄共(布)。当时,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正在考虑派一个代表去中国,年仅27岁的维金斯基成为最佳人选,携代表团来到中国。虽然维金斯基的年纪不大,但他经历过严峻的生死考验,具有地下工作的经验,同时还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这些条件都方便他在国外开展工作。

维金斯基的秘书杨明斋,是一位在俄华侨。杨明斋,原名杨好德,1881年出生在山东平度县。早年间,他从山东前往西伯利亚,在那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十月革命后,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不久,他被派往海参崴做地下工作。

整个代表团由维金斯基夫妇和其秘书杨明斋夫妇组成,伪装成两对来华旅游观光的夫妻,以俄文《生活报》记者的公开身份在京秘密活动。

虽然杨明斋也是第一次来北京,但是相对于不懂汉语的俄国人来说,行动起来还是方便许多。根据维金斯基的指示,杨明斋首先来到了北京大学,拜访了这里一位号称“中国通”的俄文老师。这位俄文老师告诉他,要想了解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就不得不见陈独秀和李大钊。通过这位俄文老师的引见,维金斯基前往北京大学拜访了李大钊。

关于李

大钊和维金斯基两人会面的情况,当时正在北大读书的罗章龙见证了这次会见,他后来回忆道:

维金斯基拜访李大钊也不是盲目而来,而是事先做了些准备工作。首先维金斯基了解到李大钊先生是赞成十月革命的。他同李大钊见面谈了一席话之后,便要求见见参加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同学。这样大钊先生就找了几个同学和维金斯基见面。人数不多,其中有我和张国焘、李梅羹、刘仁静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

我们同维金斯基见面的谈话会,是在图书馆举行的。会上,他首先介绍了十月革命。他还带来一些书刊,如《国际》、《震撼世界十日》等……这次谈话内容相当广泛。当时我们很想了解十月革命,了解革命后的俄国,他谈的这些情况,使我们耳目一新,大家非常感兴趣。这就使我们对苏维埃制度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轮廓。

维金斯基这个人工作很细致。他同李大钊先生谈得很融洽,对李大钊先生评价很高。他在座谈会上曾暗示说,你们在座的同学参加了五四运动,又在研究马克思学说,你们都是当前中国革命需要的人才。他勉励在座的人,要好好学习,要了解苏俄十月革命,正因为如此,中国应有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我们认为他谈的这些话,很符合我们的心愿。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维金斯基一行人在见完“北李”后来到上海,准备拜见“南陈”陈独秀。当然,维金斯基此番到上海不仅仅是为了拜见陈独秀,更重要的是广泛接触在上海的中国革命者,考察把上海作为共产国际东亚

书记处驻地的可能性。

维金斯基一行抵达上海后,仍旧以俄文《生活报》记者的身份公开活动。一切安顿好后,他便带着李大钊亲笔写的介绍信,来到位于渔阳里2号的寓所里拜见陈独秀。大概是因为身上带着李大钊的亲笔信,维金斯基与陈独秀的见面和谈话进行得非常顺利。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当时,陈独秀的寓所还是《新青年》的编辑部,一些倾向于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经常在此聚会。陈独秀安排他们与维金斯基进行了多次会谈。基本上与北京的会谈相似,维金斯基主要向大家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俄共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俄的胜利,并一起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和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作为当时的参与者之一,陈望道后来回忆说,大概是1920年5月,大家都住的很近,经常在一起反复讨论,越谈越觉得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必要,便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随着会谈的紧密和话题的深入,两人自然而然谈到了建党问题。

维金斯基在与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忙碌着与中国其他地区革命运动的领袖联络,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收获。他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工作计划:一,协助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将这些小组合并为共产主义政党;二,通过知识分子组织与工人建立联系;三,协调各革命派别的联络,包括无政府主义者和国民党员。

5月,维金斯基在上海创办了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这一组织的成立,是共产国际推动远东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步骤。在维金斯基的指导和帮助下,“南陈北李”建党的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本章完)

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李达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五四”风暴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情况的回忆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突然的闯入者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旅法、旅日共产党小组的组建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周佛海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南湖的船,党的摇篮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刘仁静:一大琐记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列宁对中国革命的关注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对各地代表的印象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毛泽东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陈独秀上海发起建党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广州共产党的问世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南湖的船,党的摇篮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陈潭秋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突然的闯入者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王会悟:“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李公馆”的秘密聚会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董必武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董必武:创立中国共产党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李公馆”的秘密聚会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五四”风暴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会场琐忆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陈公博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新政党初出茅庐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长沙共产党小组的诞生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陈公博:我与共产党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李汉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刘仁静:一大琐记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济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张国焘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长沙共产党小组的诞生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张国焘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突然的闯入者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暗夜里的一道光明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南陈北李”缺席中共成立大会的原因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南陈北李”缺席中共成立大会的原因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旅法、旅日共产党小组的组建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五四”风暴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毛泽东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德先生”与“赛先生”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长沙共产党小组的诞生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李达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董必武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旅法、旅日共产党小组的组建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何叔衡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五四”风暴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旅法、旅日共产党小组的组建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陈潭秋:回忆党的一大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王会悟:“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济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李达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暗夜里的一道光明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共产党武汉支部的组建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会场琐忆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德先生”与“赛先生”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陈公博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陈公博:我与共产党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刘仁静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列宁对中国革命的关注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德先生”与“赛先生”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广州共产党的问世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神秘的使者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刘仁静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会场琐忆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包惠僧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情况的回忆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李汉俊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长沙共产党小组的诞生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毛泽东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刘仁静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德先生”与“赛先生”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陈公博:我与共产党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旅法、旅日共产党小组的组建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神秘的使者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二章 共产主义遍地开花_陈独秀上海发起建党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刘仁静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王尽美第三章 建党大业终完成_“南陈北李”缺席中共成立大会的原因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李汉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董必武:创立中国共产党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毛泽东第四章 十三名敢为人先者的迥异人生_周佛海